Menu
診斷學 第 40 講 筆記
聞診(複習)我們上一次講到了聞診,聞診主要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聽聲音裡面又講了這樣幾個內容,一個是發聲,就是聲音的高低、強弱、輕重、緩急。從發聲的高低、強弱、輕重、緩急,一般可以辨它是屬於虛、寒、陰證,還是屬於實、熱、陽證。其中比較特殊一點的是就了失音和音啞的問題。
第二個講語言,語言的問題所提到的幾個症狀,都是與心神密切相關。譫語、鄭聲、錯語、獨語、狂言、言謇,這樣幾種病變的發生,語言異常,都多半是屬於神志的昏迷,或者是錯亂所導致的。
第三個講呼吸。除呼吸的強弱、快慢、緩急以外,我們還講到了借助聽診器,來聽呼吸音、支氣管音和肺部的囉音。這幾種病理改變,都和肺的病變有關係。呼吸裡面還講到了喘、短氣,和少氣這幾個症狀。喘氣、喘、哮、短氣和少氣。這幾個症狀的比較和它的臨床意義。
第四個講咳嗽,咳嗽主要是結合痰的情況,來進行辨證,乾咳和痰裡面,由痰的顏色、多少來分辨寒熱,燥濕。咳嗽裡面還講到了兩種特殊病。是一種特殊的咳嗽聲音。一個是百日咳,頓咳,連續性的、痙攣性的咳嗽。咳後有一種雞鳴的回聲。還有一種是白喉的咳嗽,咳如犬吠。這是講了咳嗽。
然後講了心音,心音主要是借助聽診器,來分辨心音的強弱、緩急。是心音增強還是心音減弱。心音增強可能一般是熱證,陽亢,陰虛,也可能因為血虛所導致。心音的減弱與心肺的氣虛,特別是心陽氣虛密切相關。除了這個以外,如果有痰飲、瘀血、水濕等等,停留於胸部這些地方,也可能使心音減弱。比如說支飲這些疾病,可以使心音遙遠、聽不到、減弱。如果心臟出現雜音,一般來說,說明是心臟有疾病。有心臟疾病存在。
然後講了胃腸的異常聲音,嘔吐、呃逆、噯氣,都是胃氣上逆的表現。根據他嘔吐的物質,清稀,有沒有食物,有沒有臭氣等等,來辨別它的病變性質。呃逆、噯氣,胃氣上逆,也可以由多種原因導致。這是講到了嘔吐、呃逆、噯氣。還講了腸鳴,正常人,一般用耳朵聽不到腸鳴。但是用聽診器可以聽得到,一分鐘3~5次,在臍周圍比較明顯。如果聽診腸鳴音亢進,那可能是寒濕、氣滯等等這些原因。也可能是飢餓,虛寒。如果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多半是腸道氣機受阻。腸道的氣機所阻滯。它可以有很多原因。最常見的比如說手術。或者是寒凝,或者是濕熱,或者是食積等等,都可以導致。常見的疾病,如果完全消失,可見於腸結、腸痺等等的基本。這是講到聽聲音。主要講了這麼一下聲音。
嗅氣味,氣味實際上要包括病體氣味,和病室的氣味。病體的氣味,是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說產生的一些氣味。嘔吐物,痰涎、月經、帶下、大小便有什麼氣味?它辨別的原則,有氣味的,氣臭的,一般屬於熱,氣輕,沒有什麼氣味,可能屬於寒,屬於虛。有腥氣一般屬於實,常規的變化有這樣一些變化。除了病體本身發出氣味以外,這個氣味如果沒有在房子裡面,沒有及時的通氣,放散出去,就可能出現病室的氣味。病室裡面,比如說有一種尸臭氣,那可能是瘟疫。有血腥氣,可能有失血的現象。有汗臭氣,說明病人可能有出汗這些情況。就是聞診主要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
脈診概述 一今天我們講脈診。脈診歷來中醫都特別重視。很多來看病的人,他也把脈診看的最神。所以都一定要看看脈。所以請中醫診病都要看脈。什麼叫做脈診?脈診,又叫切診,候脈,持脈,按脈、診脈等等。在古代有種種提法。並且經常是以脈診或者是切脈,來代表診法的統稱。診法,望、聞、問、切,四診。有時候是用脈或者說切脈,切診來代表,實際上它不單純是切診。有時候籠統的就是說脈最重視。因此以脈來代表我們的診法。
所謂脈診,就是醫生用手指對患體、病人,他一些身體特定部位的動脈,進行切按。通過醫生體察這個脈搏跳動的情況,給它形成一個脈象,跳動的形象,根據這個形象,來了解他的病情。也可能是健康的,健康和疾病情況。這樣一種方法叫做切診。
教材上已經講了,中醫的切脈有獨特的經驗。比西醫重視。西醫也有一個,測脈搏。那是有護士完成。每天早晨護士巡察的時候,就要摸摸脈,量量體溫。數它一分鐘多少次。它就僅僅是看脈搏跳多少次數。我們中醫在切脈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考察的內容非常多,並且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理論。不是僅僅的膜一個脈,它跳動的形象。在這個脈像跳動的時候,它對於診察疾病,它的原理,怎麼樣的診察,它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中醫診病的最常規的方法。如果我們中醫診病,脈都不摸,那恐怕不算一個中醫。我們現在臨床確實就有發現不看脈的,中醫不看脈,我看不算中醫。應該是我們中醫診病必不可少的,常規的方法。在危急的情況下也應該要看一下脈。
脈診的發展簡史據說脈診是扁鵲發明的。所以在《扁鵲倉公列傳》裡面講,“今天下言脈者,扁鵲也”。是有扁鵲發明的。《內經》裡面已經提到了,“三部九候診法”,也提到了一下脈的名稱。《難經》就“獨取寸口”。特別強調獨取寸口。張仲景是“平脈辨證”,王叔和《脈經》裡面有二十四種脈象。在後世的脈數就更多了。所以脈診特別重視,脈診的著作也特別多。從古到今,估計不下於一百本。一百部專門的脈診著作。在其他的著作裡面,也都必須要談到脈。專著不少於100部,脈診中醫特別重視。對於脈診,古人對它的評價也有好的,講得神乎神,非常靈驗,也有在脈診問題上出問題的。我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後漢書。華佗傳》裡面講到,華佗曾經診過一個李將軍的妻子,這個李將軍的妻子生病以後,身體受傷了,懷孕以後受傷,出現流產的情況,華佗一看說,你這是受傷傷了身子,毛毛已經出來了,李將軍說,對,毛毛已經出來了。但是華佗講,按照脈,毛毛還沒有出來。小孩孩子裡面。李將軍說,不對啊,已經出來了。怎麼還在裡面呢?就不以為然。想你華佗是怎麼搞的。傷了身子跌了一跤,把這小孩給跌下來了,已經流產了。華佗開了藥,吃了以後,稍微好一點,隔了100多天,這個李將軍的妻子又肚子痛,又要生小孩一樣。又把華佗請來,華佗一看,脈理如前,按脈和原來講的一樣,毛毛沒下來,為什麼呢?原來是生過一胎,那就是有兩胎。還有一個小孩沒生下來。是個雙胞胎,上次生了一個,還有一個。但是你上次生了一個的時候,可能流產,出血太多,因為沒有血了,後面這個就沒生下來。因此這個胎兒已經死在肚子裡面了,已經附著在子宮上面了。因此,他就給她扎針,並且吃了湯藥,吃藥以後,肚子痛就真的要生小孩了。生小孩又生不下來,因為這個胎兒已經死在裡面了,看來不能夠自己生下來,就用手去探,就是要用手把這個胎兒弄下來,“使人探之,果得死胎”,果然生出來一個死的胎兒。這個胎兒已經頭、手、腳人形都具備了。就是因為它死在母腹裡面有百來天,已經都變成黑色的了。這是這個病,華佗的診脈。一診就診出它來,這毛毛還沒生下來。肚子裡面還有毛毛。那不是講的很神嗎?古人講華佗再世,華佗的醫術是非常的高明。就是憑診脈就診出來了。
但是也有在診脈問題上失敗了的。我找了一個醫案,《醫古文》上面,好像有過這個記載。《冷廬醫話。醫鑑》裡面有一個醫技,這一篇書裡面就講到,江蘇的蘇州有一個曹姓的醫生。狀修偉多髯。狀修偉就是人比較瘦,高,鬍子很多,他當時醫術也不錯,遠近都有名,很多的人要找他看病,他自己就抬高身價,自己是名醫了,貧窮的人家診病他也不願意去,那是出診,沒有醫院住。有一天,有一個財主的女兒生病了,這個財主家的女兒生病以後,財主就打發僕人,奴僕,去請這個曹醫生來,這個奴僕對這個曹醫生不滿,他不是窮人家的人生病他都不去,架子很大,只看得起那種有錢的人,這個奴僕對姓曹的醫生 就有意見,恨死他了。他路上就想,我今天要使個法子,要懲罰一下曹醫生。他見了曹醫生就講,我們家的小姐已經出嫁了,懷了毛毛了,現在生病了,我們主人請你出給她看一看。這個曹醫生到家以後,古代那個時候,就是女孩子。沒有出嫁的大姑娘,不能見生人,不能見生人就睡在床上,把帳子放下來,伸一個手出來,要曹醫生看脈。這曹醫生也不加思索,他聽說是已經懷了毛毛,一看脈就說,這是有孕了,有喜了,懷毛毛了。這個主人,財主想,我女兒才十多歲,還在家裡守著,怎麼會懷孕?就很擔心。怎麼回事?出了問題。第二天,又請這個曹醫生來,再來看,他就想了一個辦法, 看這是不是曹醫生看對了。要他兒子睡在床上,裝成他女兒的樣子,也把帳子放下來。又把手伸出來讓曹醫生看。這曹醫生一看,還是說有毛毛。還是懷孕了。這一下子不得了了,這兒子一跳出來,把被子掀開,把帳子一打開,把褲子一剮下來,你看我是男的還是女的。你看我是有孕了嗎?這一下,你說我有孕,侮辱我可以,你侮辱我妹妹這就不得了。所以就要這些奴僕們,作死的打,打了一顿以後,他要灌他的大糞,管完大便以後,把他的鬍子,他不是鬍子很長嗎?長得很漂亮嗎?把鬍子也通通刮掉,臉上用粉筆把它塗上,全臉上塗白,把他趕出去。這看熱鬧的人很多,看這個曹醫生這一下就完了。因此他回來以後,半年就不敢接客,見人,不敢出來。原來的聲望一下就一落千丈。這一個就是診脈的問題上,出現了一個遺漏,出了個大錯。
這兩個例子,一個是講的華佗看脈是如何的神,一個講的曹醫生自吹牛皮,不小心沒有看準,跌了一大跤。所以看脈的問題上,古代很重視這個問題。有各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節脈診概述,講脈診的一些基本情況。脈診的方法,診脈的部位,診脈的特點,等等,講這些問題。第一個問題,要討論一下脈診的原理。
脈診的原理為什麼診脈能夠診病的原理。首先要明確幾個概念。明確幾個什麼概念呢?
中醫為什麼能夠診出病來呢?它的依據是什麼?診脈的原理。也就是說,中醫是講究脈診吧,或者叫做診脈,脈診的原理。為什麼醫生根據他脈跳動的情況,就能夠判斷,診斷疾病呢?它的原理。
脈診的部位到底診什麼部位?我們現在都知道。一診脈就是伸個手出來。這是手上的脈。實際上古人的診脈,不僅僅是診手上。我們中醫診脈,常規是診手上,按動脈,實際上診脈,從古到今 有好多部位。我們臨床需要診的時候,有時候也不單純是診手上。有這麼幾種診脈部位。
聞診(複習)我們上一次講到了聞診,聞診主要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聽聲音裡面又講了這樣幾個內容,一個是發聲,就是聲音的高低、強弱、輕重、緩急。從發聲的高低、強弱、輕重、緩急,一般可以辨它是屬於虛、寒、陰證,還是屬於實、熱、陽證。其中比較特殊一點的是就了失音和音啞的問題。
第二個講語言,語言的問題所提到的幾個症狀,都是與心神密切相關。譫語、鄭聲、錯語、獨語、狂言、言謇,這樣幾種病變的發生,語言異常,都多半是屬於神志的昏迷,或者是錯亂所導致的。
第三個講呼吸。除呼吸的強弱、快慢、緩急以外,我們還講到了借助聽診器,來聽呼吸音、支氣管音和肺部的囉音。這幾種病理改變,都和肺的病變有關係。呼吸裡面還講到了喘、短氣,和少氣這幾個症狀。喘氣、喘、哮、短氣和少氣。這幾個症狀的比較和它的臨床意義。
第四個講咳嗽,咳嗽主要是結合痰的情況,來進行辨證,乾咳和痰裡面,由痰的顏色、多少來分辨寒熱,燥濕。咳嗽裡面還講到了兩種特殊病。是一種特殊的咳嗽聲音。一個是百日咳,頓咳,連續性的、痙攣性的咳嗽。咳後有一種雞鳴的回聲。還有一種是白喉的咳嗽,咳如犬吠。這是講了咳嗽。
然後講了心音,心音主要是借助聽診器,來分辨心音的強弱、緩急。是心音增強還是心音減弱。心音增強可能一般是熱證,陽亢,陰虛,也可能因為血虛所導致。心音的減弱與心肺的氣虛,特別是心陽氣虛密切相關。除了這個以外,如果有痰飲、瘀血、水濕等等,停留於胸部這些地方,也可能使心音減弱。比如說支飲這些疾病,可以使心音遙遠、聽不到、減弱。如果心臟出現雜音,一般來說,說明是心臟有疾病。有心臟疾病存在。
然後講了胃腸的異常聲音,嘔吐、呃逆、噯氣,都是胃氣上逆的表現。根據他嘔吐的物質,清稀,有沒有食物,有沒有臭氣等等,來辨別它的病變性質。呃逆、噯氣,胃氣上逆,也可以由多種原因導致。這是講到了嘔吐、呃逆、噯氣。還講了腸鳴,正常人,一般用耳朵聽不到腸鳴。但是用聽診器可以聽得到,一分鐘3~5次,在臍周圍比較明顯。如果聽診腸鳴音亢進,那可能是寒濕、氣滯等等這些原因。也可能是飢餓,虛寒。如果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多半是腸道氣機受阻。腸道的氣機所阻滯。它可以有很多原因。最常見的比如說手術。或者是寒凝,或者是濕熱,或者是食積等等,都可以導致。常見的疾病,如果完全消失,可見於腸結、腸痺等等的基本。這是講到聽聲音。主要講了這麼一下聲音。
嗅氣味,氣味實際上要包括病體氣味,和病室的氣味。病體的氣味,是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說產生的一些氣味。嘔吐物,痰涎、月經、帶下、大小便有什麼氣味?它辨別的原則,有氣味的,氣臭的,一般屬於熱,氣輕,沒有什麼氣味,可能屬於寒,屬於虛。有腥氣一般屬於實,常規的變化有這樣一些變化。除了病體本身發出氣味以外,這個氣味如果沒有在房子裡面,沒有及時的通氣,放散出去,就可能出現病室的氣味。病室裡面,比如說有一種尸臭氣,那可能是瘟疫。有血腥氣,可能有失血的現象。有汗臭氣,說明病人可能有出汗這些情況。就是聞診主要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
脈診概述 一今天我們講脈診。脈診歷來中醫都特別重視。很多來看病的人,他也把脈診看的最神。所以都一定要看看脈。所以請中醫診病都要看脈。什麼叫做脈診?脈診,又叫切診,候脈,持脈,按脈、診脈等等。在古代有種種提法。並且經常是以脈診或者是切脈,來代表診法的統稱。診法,望、聞、問、切,四診。有時候是用脈或者說切脈,切診來代表,實際上它不單純是切診。有時候籠統的就是說脈最重視。因此以脈來代表我們的診法。
所謂脈診,就是醫生用手指對患體、病人,他一些身體特定部位的動脈,進行切按。通過醫生體察這個脈搏跳動的情況,給它形成一個脈象,跳動的形象,根據這個形象,來了解他的病情。也可能是健康的,健康和疾病情況。這樣一種方法叫做切診。
教材上已經講了,中醫的切脈有獨特的經驗。比西醫重視。西醫也有一個,測脈搏。那是有護士完成。每天早晨護士巡察的時候,就要摸摸脈,量量體溫。數它一分鐘多少次。它就僅僅是看脈搏跳多少次數。我們中醫在切脈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考察的內容非常多,並且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理論。不是僅僅的膜一個脈,它跳動的形象。在這個脈像跳動的時候,它對於診察疾病,它的原理,怎麼樣的診察,它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中醫診病的最常規的方法。如果我們中醫診病,脈都不摸,那恐怕不算一個中醫。我們現在臨床確實就有發現不看脈的,中醫不看脈,我看不算中醫。應該是我們中醫診病必不可少的,常規的方法。在危急的情況下也應該要看一下脈。
脈診的發展簡史據說脈診是扁鵲發明的。所以在《扁鵲倉公列傳》裡面講,“今天下言脈者,扁鵲也”。是有扁鵲發明的。《內經》裡面已經提到了,“三部九候診法”,也提到了一下脈的名稱。《難經》就“獨取寸口”。特別強調獨取寸口。張仲景是“平脈辨證”,王叔和《脈經》裡面有二十四種脈象。在後世的脈數就更多了。所以脈診特別重視,脈診的著作也特別多。從古到今,估計不下於一百本。一百部專門的脈診著作。在其他的著作裡面,也都必須要談到脈。專著不少於100部,脈診中醫特別重視。對於脈診,古人對它的評價也有好的,講得神乎神,非常靈驗,也有在脈診問題上出問題的。我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後漢書。華佗傳》裡面講到,華佗曾經診過一個李將軍的妻子,這個李將軍的妻子生病以後,身體受傷了,懷孕以後受傷,出現流產的情況,華佗一看說,你這是受傷傷了身子,毛毛已經出來了,李將軍說,對,毛毛已經出來了。但是華佗講,按照脈,毛毛還沒有出來。小孩孩子裡面。李將軍說,不對啊,已經出來了。怎麼還在裡面呢?就不以為然。想你華佗是怎麼搞的。傷了身子跌了一跤,把這小孩給跌下來了,已經流產了。華佗開了藥,吃了以後,稍微好一點,隔了100多天,這個李將軍的妻子又肚子痛,又要生小孩一樣。又把華佗請來,華佗一看,脈理如前,按脈和原來講的一樣,毛毛沒下來,為什麼呢?原來是生過一胎,那就是有兩胎。還有一個小孩沒生下來。是個雙胞胎,上次生了一個,還有一個。但是你上次生了一個的時候,可能流產,出血太多,因為沒有血了,後面這個就沒生下來。因此這個胎兒已經死在肚子裡面了,已經附著在子宮上面了。因此,他就給她扎針,並且吃了湯藥,吃藥以後,肚子痛就真的要生小孩了。生小孩又生不下來,因為這個胎兒已經死在裡面了,看來不能夠自己生下來,就用手去探,就是要用手把這個胎兒弄下來,“使人探之,果得死胎”,果然生出來一個死的胎兒。這個胎兒已經頭、手、腳人形都具備了。就是因為它死在母腹裡面有百來天,已經都變成黑色的了。這是這個病,華佗的診脈。一診就診出它來,這毛毛還沒生下來。肚子裡面還有毛毛。那不是講的很神嗎?古人講華佗再世,華佗的醫術是非常的高明。就是憑診脈就診出來了。
但是也有在診脈問題上失敗了的。我找了一個醫案,《醫古文》上面,好像有過這個記載。《冷廬醫話。醫鑑》裡面有一個醫技,這一篇書裡面就講到,江蘇的蘇州有一個曹姓的醫生。狀修偉多髯。狀修偉就是人比較瘦,高,鬍子很多,他當時醫術也不錯,遠近都有名,很多的人要找他看病,他自己就抬高身價,自己是名醫了,貧窮的人家診病他也不願意去,那是出診,沒有醫院住。有一天,有一個財主的女兒生病了,這個財主家的女兒生病以後,財主就打發僕人,奴僕,去請這個曹醫生來,這個奴僕對這個曹醫生不滿,他不是窮人家的人生病他都不去,架子很大,只看得起那種有錢的人,這個奴僕對姓曹的醫生 就有意見,恨死他了。他路上就想,我今天要使個法子,要懲罰一下曹醫生。他見了曹醫生就講,我們家的小姐已經出嫁了,懷了毛毛了,現在生病了,我們主人請你出給她看一看。這個曹醫生到家以後,古代那個時候,就是女孩子。沒有出嫁的大姑娘,不能見生人,不能見生人就睡在床上,把帳子放下來,伸一個手出來,要曹醫生看脈。這曹醫生也不加思索,他聽說是已經懷了毛毛,一看脈就說,這是有孕了,有喜了,懷毛毛了。這個主人,財主想,我女兒才十多歲,還在家裡守著,怎麼會懷孕?就很擔心。怎麼回事?出了問題。第二天,又請這個曹醫生來,再來看,他就想了一個辦法, 看這是不是曹醫生看對了。要他兒子睡在床上,裝成他女兒的樣子,也把帳子放下來。又把手伸出來讓曹醫生看。這曹醫生一看,還是說有毛毛。還是懷孕了。這一下子不得了了,這兒子一跳出來,把被子掀開,把帳子一打開,把褲子一剮下來,你看我是男的還是女的。你看我是有孕了嗎?這一下,你說我有孕,侮辱我可以,你侮辱我妹妹這就不得了。所以就要這些奴僕們,作死的打,打了一顿以後,他要灌他的大糞,管完大便以後,把他的鬍子,他不是鬍子很長嗎?長得很漂亮嗎?把鬍子也通通刮掉,臉上用粉筆把它塗上,全臉上塗白,把他趕出去。這看熱鬧的人很多,看這個曹醫生這一下就完了。因此他回來以後,半年就不敢接客,見人,不敢出來。原來的聲望一下就一落千丈。這一個就是診脈的問題上,出現了一個遺漏,出了個大錯。
這兩個例子,一個是講的華佗看脈是如何的神,一個講的曹醫生自吹牛皮,不小心沒有看準,跌了一大跤。所以看脈的問題上,古代很重視這個問題。有各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節脈診概述,講脈診的一些基本情況。脈診的方法,診脈的部位,診脈的特點,等等,講這些問題。第一個問題,要討論一下脈診的原理。
脈診的原理為什麼診脈能夠診病的原理。首先要明確幾個概念。明確幾個什麼概念呢?
- 脈,什麼叫做脈?這是我們《中基》就要講的,我們人有皮、肉、筋、骨、脈,一講脈,我們指的這個脈,是指的脈管,脈道。它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一講脈我們就有這個概念。這個脈字,是講氣血運行的通道。
- 脈搏,或者叫做脈氣,脈搏的跳動,它是由裡面的機能形成的。所以它有脈氣。要通過心臟的跳動脈搏才會跳動。所以叫做脈氣。有一種力量,有一種動氣。脈氣是講的什麼呢?脈動,脈搏是講的心臟跳動的時候,推動血液在血管裡面運行,所產生的一種波動。心臟跳一下,壓著血管向前跑,產生一個波動。脈搏是講的這個波動,這個波動,活的人都有,死人,心臟停止跳動,就沒有搏動了。所以脈搏是不管你診脈不診脈,只要他活著,他自然就有脈搏在那裡跳動。就像有呼吸,有心跳,正常的人,都有脈搏跳動。
- 脈象,什麼叫做脈象呢?脈動應指的形象。脈搏在那裡跳動,我要用一個探頭,要用一個傳感器,去把它探查一下,我們的探頭,傳感器就是醫生的三個指頭,這醫生的指頭去按著脈搏上面,知道脈搏在那裡跳動,跳動得快還是跳動得慢,跳動得強還是弱?有力,無力?大小?它跳動的是個什麼樣子?我給它形成一個印象,診脈就像我們看人,這個人個子很高大,這個人很瘦,這個形象,形成的這麼一個形象。這就叫做脈象。脈象一定是中醫去體認,得到的一個印象。為什麼強調是中醫?西醫它也提,也看脈,也有時候摸一下。護士,有時候也看脈,但是她沒有看整個的形象,只是數了一下快慢。我們中醫要從很多方面,部位,速度,強弱,形態,各個方面來考察。綜合形成了一個印象。脈搏是客觀存在的。脈象是醫生去看,去考察,體會。接觸了病人的脈搏,頭腦裡面產生的,比如,這個脈搏跳得好有力,這個脈搏怎麼跳得這麼慢?形成的這麼個印象。所以就叫做脈象。脈搏在那裡自己跳動,那是脈搏。
- 脈診,脈診和脈象,按道理說脈診就是脈象。但是脈象只是有了一個形象,遲、數、有力,無力,洪還是細。這個洪說明什麼?細是什麼問題?脈弦又說明什麼問題?那我現在要把這個弦脈,要為我的診斷服務,那就有一個思考、分析的問題。脈象它只是個形象,這個人很瘦,看上去很瘦,我們有了這個瘦的印象以後,就思維瘦的人可能體質不好,營養不良,力量不足,我可以得出這麼個結論。因此,脈診,或者叫做診脈,是醫生通過摸病人的脈象以後,來判斷疾病的一種診斷方法。這才叫做脈診。
中醫為什麼能夠診出病來呢?它的依據是什麼?診脈的原理。也就是說,中醫是講究脈診吧,或者叫做診脈,脈診的原理。為什麼醫生根據他脈跳動的情況,就能夠判斷,診斷疾病呢?它的原理。
- 心和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作為脈搏跳動,形成脈象,它的組織器官來說,主要是心臟和脈管。一個是靠心臟的跳動。心臟如果不搏動,脈搏不會跳動。所以脈動是源於心,心動應脈,脈動應指。心臟跳動就反映在脈搏上,脈搏的跳動情況,我們人手就可以體會到。所以心臟這是一個動力。脈管的舒縮,心、脈,除了心臟,只有心臟沒有脈管也不行,脈管它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能夠約束、控制、推動血液向前,在血管裡面運行。它也有推動,血管一擴張了以後,它本身自身可以收縮,一縮的時候它也有種擠壓作用。所以心和脈是脈象形成的主要器官。
- 氣和血是脈象形成的物質基礎。那麼脈管裡面跑的、心臟壓出來的有血液,你沒有血液也不能形成脈象。所以脈要賴血以充,賴氣以行。需要血液的充足,如果血不充足了,脈搏肯定細,如果機能不足,心和脈管它的氣不足,脈氣不足,心氣不足,心陽不振,當然脈搏跳起來,力量就不夠。就會出現虛弱的脈象。心臟、脈搏跳動很有力,力量很大,那麼它脈搏也就顯得很有力。所以氣和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
- 其他臟腑與脈象形成也有關係。不僅僅是心、血、脈。不僅僅是這三個方面。一個是器官,一個是物質,不僅是功能,物質,器官的關係。和其他的臟腑也有關係。比如說肺主氣,肺和心臟都在上焦,肺氣是宗氣形成的重要條件。宗氣,祖宗之氣。就是說呼吸的氧氣,和水穀之氣相結合,形成宗氣。因此,肺和心,主要功能上,一個是主氣,一個是主血,所以心和肺都居於上焦,它們是君相的關係。君和相,好比是皇帝和宰相的這種關係。肺具有朝百脈,它也能夠推動血液運行。幫助血液運行這樣一個作用。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血為物質基礎。血是從哪裡來的呢?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的功能情況怎麼樣,和血、和脈搏有關係。同時,脾還能夠有統血的功能,脾的功能旺盛,有約束力,就能控制血液運行。沿著一定的道路運行,所以脾和它有關係。直接的是心、脈、氣、血,間接的就和肺、脾、肝有關。我們講肝的主要功能疏泄,肝主疏泄,它能夠貯藏血液,調節血量,人臥著血歸於肝,動則血行諸經。活動的時候,肝臟就相當於肝竇裡面,原來貯藏了一些血液,把它釋放出來。參加到血液循環裡面去,如果需要減少的時候,它又貯藏起來了。所以是貯藏血液,調節血量。
和腎有什麼關係?腎藏精,是全身陰陽之本。精,還具有生血的作用,這是間接來說,有這麼一想關係。
脈診的部位到底診什麼部位?我們現在都知道。一診脈就是伸個手出來。這是手上的脈。實際上古人的診脈,不僅僅是診手上。我們中醫診脈,常規是診手上,按動脈,實際上診脈,從古到今 有好多部位。我們臨床需要診的時候,有時候也不單純是診手上。有這麼幾種診脈部位。
- 三部九候診法,也叫做遍診法。全面的診,普遍,就是說全身都診,三部九候診法。這個三部九候政法出於《素問。三部九候論》,它講“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人有三部,每一部裡面有三個候,通過三部九候就可以來判斷疾病。判斷它的預後,了解它的虛實。這個遍診法,就是有上、中、下三部,頭上、手上、腳上三部。通過這三部,按壓有關的動脈。來了解全身各個臟腑經脈的狀況。頭上也按,手上也按,腳上也按。全身都按到了。並且每一個部位還有三個地方,頭上要按三個地方,手上要按三個地方,足上要診三個地方。按九個部位,這樣把全身都診遍了。因此它可以了解全身的臟腑,經脈的狀況,來診斷疾病。這個三部九候,就是講頭、手、足。一部裡面,每一個地方,又分為天、地、人。天是上面,地是下面,人在中間。所以頭、手、足,這是上中下,每一部裡面又分上、中、下三候,就形成三部九候。你看,這頭上有三個診脈的地方,太陽,耳門,鼻子旁邊巨髎。手上有三個地方,一個是我們現在診脈的這個地方,寸口,一個是診神門,這一邊,還有一個診合谷,這一邊。所以手上有三個。腳上也有三個地方,這個腳上三個地方有不同的說法。腳上的三部,一個說是太沖,太谿和沖陽。也有的把五里,箕門和太沖,這三個地方,稱為下面的三候。全身疾病實際上還不只診九個地方,而是診的什麼,兩邊加起來是多少?十八個地方。你不能說都只診左邊,或者都只診右邊,兩邊一診,兩個太陽,兩個耳門,兩個巨髎,兩個寸口,兩個合谷,這一診,實際上是十八個地方。因此叫做遍診法。全身的診法。
這個遍診法的三個地方,我們要求學生這個還是要記住的。遍診法三個是哪三個?什麼叫做遍診法的三部九候?遍診法是診什麼?就是診上部(頭)和中部(手)和下部(足),每一個地方,又分為天地人,也就是上中下三個部位。這個叫做三部九候,這裡是要記住的。至於說具體是診哪個?太陽穴是診的哪一條經絡?這個穴位到哪個地方診,名稱是什麼?在哪個地方?我們不要求學生記那麼多。但是它部位是有的,在太陽、巨髎、耳門;太淵,合谷,神門;五里(沖陽),太谿(箕門),太沖;這幾個穴位、部位。這個地方,有血管跳動的地方。去摸,學生感興趣,你讓他去摸,可以摸得到的。太陽這地方有脈搏跳動。耳朵的前面有,鼻髎有脈搏跳動。這幾個地方都是有脈搏跳動的。就是脈搏能夠跳得動的,有脈搏在那個範圍,你能夠體會得到,那個地方有脈搏跳動。至於這個地方是候哪一個,是足少陽膽經,還是足厥陰肝經,還是足陽明胃經,還是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什麼的。我看不要記那麼多。太衝、神門、耳門、巨髎什麼的,這些穴位可以不要掌握。但是你要掌握那個原則,診這些部位是幹什麼的?診頭上的穴位,就是診頭面的病情;頭上的血管跳動怎麼樣?看看你頭部有沒有問題?手上和腳上,那就反映內臟和下部有什麼問題?它的目的就是這個。你不能說頭上是為了診腳,腳是為了診頭;頭上是為了反映頭面之氣,手上是反映了胸中、心肺之氣,腳上是反映中下焦,肝脾腎的功能。上面反映上部的病變,中部反映中部的病變,下面反映下部的病變。知道這麼一個原則。這是遍診法的三部九候。 - 人迎寸口診法。人迎寸口診法是診什麼地方呢?這個診法有兩個,一個人迎,一個寸口。兩個地方互相相參,來進行診脈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出於《靈樞。終始》篇。
寸口就是我們平常診脈的這個部位。寸口,橈動脈,手的橈側、內側、橈側緣,這方面的動脈,寸口診脈。就是這個地方,手的內側,靠橈骨這一邊,這就是寸口診脈的部位,這是候寸口。這個地方主要候內臟的情況。
第二個是人迎,人迎在哪個地方?就是頸總動脈這個地方,一摸,可以摸得到,這個地方有血管跳動,頸總動脈。診這個地方叫做診人迎。把兩個地方對照起來,寸口反映內臟的情況,古人認為,《內經》裡面,《靈樞》裡面認為,人迎反映體表的情況,軀殼外面的情況,寸口反映內臟的情況。這是《內經》上這麼認識,正常的時候,這兩個地方,就是寸口的脈和人迎的脈要比較,兩個比較一下,哪一個大。寸口脈跳動得厲害,還是人迎脈跳動得厲害?正常人一般兩個地方跳得差不多。力量大小差不多。這是人迎和寸口,兩個應該是相等的。
如果出現了病的情況下,就可能出現不同了。《內經》裡面講,人迎脈大於寸口脈一倍、兩倍,甚至三倍,這是講人迎脈,說明什麼問題?《內經》認為是體表軀體,軀殼的問題。寸口脈說明什麼問題?內臟的問題。現在人迎脈跳得特別旺,比寸口脈跳得厲害一些,就說明病位在體表。也就是說,外面的病比裡面的病要嚴重一些。因此,人迎脈大的話,大於寸口。多半是體表的病明顯。
如果大於四倍,當然這個應該說是不太可能。人迎這個頸動脈搏動,跳得很大,很有力。比寸口脈,大於它的四倍,大一些是可能的,但是恐怕大於四倍,這種情況也比較難見到。但是古人說,如果大於四倍,叫做“外格”,這個叫做格拒了。格在外面了,氣血都在外面。所以叫做外格。
如果反過來,寸口脈大於人迎脈,寸口脈很明顯,頸子上這個脈搏,人迎脈搏動跳得不太明顯,我們前面講,寸口脈是說明內臟,病位在內,人迎脈說明是軀體、體表,病位在表。寸口脈現在跳得很厲害,說明病位在裡面,是裡證,內臟。古人是這樣認為的。並且如果是大於四倍了,寸口脈大於人迎脈,大四倍了,那也不可能,如果這個脈動的範圍,是三毫米的話,那四倍是1.2厘米。這個頸動脈搏動還只有三個毫米,大這麼多恐怕沒有,但是如果說寸口脈確實大於人迎脈,這個情況古人把它叫做“內關”。關在裡面了。因為寸口脈是主內臟,這種病邪是關在裡面的。因此叫做內關。兩個合在一起叫“關格”。因此關格這一個名稱,是一個中醫的術語,中醫關格的術語最早的含義,是講的人迎,寸口兩個脈搏的比率,是講這個問題。但是後來這個關格,慢慢就演變了,變成大便不通成為格,小便不通成為關。還演變,又演變,大小便不通叫做“格”,並且還嘔吐不止就成為關。有大小便不通,當然不通它就往上嘔,有嘔吐,這就叫做關格。到最後,到我們近年來的教材,《中醫內科學》上面,五版《中醫內科學》,大家查看,就於關格這個病。這個病實際上相當於尿毒症。小便解不出來。 尿毒症出現了嘔吐。這種情況把它叫做關格。把它又變成一個病。中間那個階段,宋朝、明朝那個時候,是把它變成個症狀,大便不通,小便不通,嘔吐。這就是叫做關格。到了近代,把它變成一個病了。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叫做關格。因此“關格”的名稱是180度的大轉彎,是沒問題,沒錯的。從開始的時候講脈搏,人迎和寸口的脈搏的比率,大於哪一個。外面人迎脈大於寸口,叫做外格。寸口脈大於人迎脈四倍叫做內關。原始含義是這樣好,後來變成一個尿毒症。腎功能衰竭這麼一個表現了。腎衰了。我們知道診脈的第二個方法,關格這個名稱的來源是這樣來的。是講的人迎和寸口脈的比較。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