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針灸奇病妙取獨穴系列之七 扶陽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李秉信
實際上,我們分析中醫理論,雖然,百花齊放,各家爭鳴,博大精深。但是,它的淵源,是來自於易經,也就是陰陽理論淵源。在整個易經的思想當中,很明確的強調了陽為主導。有關這個主導問題,大家可以看一看《易》,開天闢地生生不息的第一卦,就是六爻純陽的乾卦。
很多中醫師沒有辦法深刻的體悟,醫易本來就是一體的。《易》這門學問主要是談陰陽的,因為《易》,你看它的構造,就是一個陰爻,一個陽爻,彼此之間互相交錯,成就了五花八門的芸芸眾生。所以古人給它的定位是,易以道陰陽。
而且從《易》裡面看,雖然陰爻和陽爻是一樣,是相等,在作無分別的運作。但是它有一個主導,這個主導我們可以從乾卦裡面去認知。乾卦的“彖”裡面講到了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乾卦是什麼呢?大家知道幹卦是六爻皆陽的卦,是一個純陽卦。
這樣一個純陽卦有什麼功能呢?它講到了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它是統天的。所以我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乾卦實際上就是陽,萬物資始,有賴於這個陽,天道的統領也有賴於這個陽,也就是說它是控制的。
乾完了以後,接下來就是坤。坤是六爻皆陰的代表,《周易》在描述這個陰的時候,怎麼講的呢?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是六爻皆陰,萬物的資生就有賴於這個坤陰。一個萬物資始,一個萬物資生。
雖然萬物生長靠太陽,也就是講“萬物資始”,可是萬物是生長在哪裡的呢?不是生長在太陽上面,是生長在坤陰上面,所以它是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一個是統天,一個是順承天,這裡面已經很清楚地告訴了我們“陽主陰從”的思想。
所以在《易》裡面,這樣一個主從思想的脈絡是很清楚的。我們再看看《繫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它是用貴賤來表達這個主從的關係問題。下面我們再來討論這個陽,這個統天的東西的一些體用問題,以便我們加強對這樣一個思想的認識。
乾是以天為體的,天體的這個用是什麼呢? 《易》裡面也講得雅•清楚,天體的用為行,為健。所以就有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話,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的母校,清華大學的校訓有兩個,一個是自強不息,一個是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實際上就是乾的精神,乾的思想。那麼行講的是什麼呢?天行健,行講的就是動。所以宇宙都是恆動的,包括我們 屬於陰的這個地球,剎那剎那,都是在動當中。由此也可以見到,陽是一個主體,陽是一個主導。曰月星辰,無時無刻不在動中。
《素問》很清楚地定位了陽就是動,陽躁陰靜,躁者動也。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在動,是恆動,有一天不動了,那就是宇宙結束的時候。只有這樣一個恆動,這樣一個自強不息,那麼才有四時生焉萬物育焉。
乾卦的卦辭講到的“乾元、亨、利、貞”是什麼意思呢?就講的是春、夏、秋、冬乃由乾所生。乾天的這樣一個恆動,導致了春夏秋冬四時的產生,所以後來《繫辭》又講到,“曰月運行,一寒一暑”。都是在講這個運行,都是在講動,動才有四時,才有這一切。
這樣一個脈絡,我們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另外我們看《說卦》,《說卦》也談到“乾健也”,這個“健”是什麼呢? 《說文》裡面講到“健者,伉也”,我們現在最常用的一個詞伉儷,也就是講的夫婦,也就是講的陰陽,也就是講的道。
而這樣的一個伉,這樣的一個配偶,這樣的一個陰陽是誰來統管的呢?是乾來統管的,也就是陽來主導的。所以實際上陰陽的問題就落在了 “乾者,健也”這一句話上。所以“乾者,健也”實 乃研易之眼目,乃為醫之眼目,同時也是行事之眼目。
我們研究《易》這一門學問,我們行持醫這樣一門學問,我們為人處世,我們要立於不敗之地,實際上都與它有關係,乃至於我們研究更廣闊地學問,都跟它有關係。另外一方面,“健”的延伸意思,就是強有力的意思。
這樣一個強有力是說天之行強 而有力,也就是說你要想像天之行,你要想強而有力,你必須要夫婦有統,陰陽有統,也就是說必須要有主導,不能夠絕對的平 均,這是《易》裡面非常明確的思想,這是講的《易》。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