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醫法辨業論治系列之二十一 系統業力喚起自身免疫
李秉信
當我們提到業力病的概念, 那是一個,呈現個體免疫力, 與大自然系統推動力, 兩個力量彼此之間, 在互相角力的差距。 更重要的觀念是, 想要治療疾病, 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而是要從喚醒免疫系統功能下手。 免疫功能的概念, 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學說, 而是一個淺顯易懂的概念。當我們身體運作的頻率, 和大自然之間的節奏, 彼此之間不和諧, 或者是產生矛盾的時候, 那就是人生的不順遂,及病態的表現。
在這裡我們要強調, 所有一切不正常的現象, 都是用來呈現,當事者荒腔走板的不協調性。 用一個更具體的敘述,來解釋個體,和大自然之間的不一致, 那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命運坎坷, 以及身體疾病的產生。 讓我們再回到,免疫系統的具體論述。 講到人體身上,最真的免疫系統, 就是中醫系統常用的命門學說, 那是身體一切力量的來源。 很少人知道,當這個力量不足的時候, 將是萬病之源, 更是我們會有煩惱的原因。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所說的金水相生法,是滋腎陰而補肺陰。 在臨床的使用上,它的代表方劑「百合固金丸」。那為什麼來這樣定義呢?它引申到這樣一個意義呢?我們講的益火補土, 也是根據命門學說來的。在前面的系列, 筆者曾經講過一句,「命門真水」,「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久病必窮腎」,「肺陰虛必然導致腎陰虛」。 隱藏在這些陳述背後的意義, 是告訴我們,一切的疾病,導致腎陰虛的時候,就是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的時候。
在這種情形下,根據「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原理,相關的疾病都會產生。 所以,中醫師在治療病人疾病的時候,不是補肺陰,而相反地,是在於滋腎陰。 這個觀念,具體的來說,是從免疫功能的加強下手, 也就是說,叫醒病人的免疫系統。反過來,是把治療的重點放在滋腎陰而益肺陰,這個思想,在金水相生法中,是包含有兩個含義,一個本義和它的引申義。
剛才舉了個「百合固金丸」可以看補肺湯,補肺湯是肺氣虛典型的代表方劑。那你為什麼要用補腎藥物,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筆者認真去讀,這個方子的方解,常常會有一個很深的體會。 古代的醫家,對於免疫力的喚起, 早就已經下了很大的功夫, ,而且多所著墨。只是,後世的跟隨者不知道而已。金水相生法個含義,最直接的想法是,按照五行相剋規律,確定的治療原則, 喚起免疫力。
能夠不假借外力,自然而然運作的治療原則, 讓病人能夠不藥而癒,絕對是治療的王道。 這種調整免疫力的治療方法, 普遍的用在,中醫的治療理論上。 假如,你細心的研讀古代的經典,幾乎是每個方劑裡,最重要的配方原則。 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以下八個字,叫「抑強扶弱,分清主次」來加以解釋。 這個原則,是一個相乘相剋規律,表現為乘侮的病理變化,有強也有弱。
兩者之間的關係,基本原則,叫抑強扶弱。何者為強何者為弱,孰輕孰重,在抑強扶弱的同時,一定要分清主次。 假如,你把問題看得更深刻一點, 看清楚誰強誰弱,是一個很重要的功夫。 平衡點的決定,就在於強弱而已。 說得更精確一點, 喚起免疫系統的推動,就在於每一個時間點上, 不管是極強,還是極弱的動態平衡, 能夠一直的持續下去。抑強,就是抑其剋者之強。 舉個例子來說,木旺剋土,抑強,瀉肝,屬肝。
扶弱,扶其被剩者之弱。肝旺必剋脾,在調整肝脾之間的關係的時候,按照這樣一個原則,叫既抑制肝,還要扶助脾。抑強扶弱,是許多中醫師,琅琅上口的術語。但是在具體處理的時候,要必須分清,是肝旺為主呢?還是脾虛為主呢?分清主次來正確進行調節,調整兩者之間的關係。在這個原則指導下,所制定的常用的方法,是很有講究的。 中醫理論這一塊的論述,是最近這幾十年來,西方醫學所重視免疫系統喚起的精華所在。
西方醫學對於免疫力系統喚起的做法, 常常局限在食物的攝取,以及營養學上的調配。 那是屬於靜態平衡點的範疇, 沒有辦法傳神的描述, 免疫系統的再恢復。 中醫基礎理論,對於平衡點的拿捏,是很有講究的。 舉個例子來說,在中醫基礎理論介紹抑木扶土,是疏肝健脾這樣一種方法,把它轉化為臟腑的概念。 讓後代的學習者, 能夠了解,平衡點的維持, 是喚起免疫力重新運作的唯一方法。疏肝健脾法,就是抑制肝木而扶脾土。
這樣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就是中醫師在診斷病人疾病的時候,如果掌握肝鬱脾虛,就是肝失疏泄,而導致脾氣虛弱, 就可以做出這樣的結論。 但是,講的更深入一點,如果中醫師判斷病人肝旺脾虛,僅僅掌握到這個程度, 那還是不夠的。你必須要想到的是, 如何能夠讓他回到再平衡。 這個時候, 在中醫的治療方法上,下一個方法出現了。 那就是我們常常在說的培土制水。 脾屬土,這個水是腎屬水,調整脾腎之間的關係,土能剋水。
那麼,培土制水法是溫潤脾陽或者是溫腎健脾,治療水濕泛濫證的一種方法。它適用於脾虛,乃至脾腎兩虛,而出現水腫這樣的證候。 本來是,肝和睥的問題, 那是一個二元平衡點的思考方式。 但我們更進一步地,把平衡點範圍放大。,調整脾和腎之間的關係, 人體免疫系統的推動, 更進入一個穩定的狀態。這個時候,已經擺脫了兩個臟器之間的平衡, 而調整成,三者之間的平衡。 既然有了一個這樣的了解, 我們可以把下一個元素加下去, 那就是大家說熟悉的,佐金平木。
這又是最難理解的一個概念。金能夠剋木,肺屬金,肝屬木,是調整肝和肺之間的關係。這個方法,為什麼叫做佐金平木法呢?佐金平木法是清肅肺氣,而抑制肝木的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是木火刑金,木火刑金,按照五行的本義,應該是肝火熾盛,肝火犯肺,是相侮的傳變。在正常情況下肺金能夠抑制肝木,在病理情況下,可以是由肺金傳到肝,也可以由肝反侮肺。這個道理,是佐金平金法應用的原理,就是木和金之間反侮的作用。
其實, 如果只是從單純病人問診的症狀,去觀察這些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的關係, 常常會讓人一頭霧水, 似乎沒有一個規則。 但是,觀察者把高度拉高, 用系統平衡的觀察點,去看待五行的變化。這些五行的流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且是可以預測的。 經典中醫的最高境界, 就是在疾病還沒有發生之前, 從系統觀察個體, 所有的症狀,就已經瞭然於胸了。
當我們提到業力病的概念, 那是一個,呈現個體免疫力, 與大自然系統推動力, 兩個力量彼此之間, 在互相角力的差距。 更重要的觀念是, 想要治療疾病, 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而是要從喚醒免疫系統功能下手。 免疫功能的概念, 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學說, 而是一個淺顯易懂的概念。當我們身體運作的頻率, 和大自然之間的節奏, 彼此之間不和諧, 或者是產生矛盾的時候, 那就是人生的不順遂,及病態的表現。
在這裡我們要強調, 所有一切不正常的現象, 都是用來呈現,當事者荒腔走板的不協調性。 用一個更具體的敘述,來解釋個體,和大自然之間的不一致, 那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命運坎坷, 以及身體疾病的產生。 讓我們再回到,免疫系統的具體論述。 講到人體身上,最真的免疫系統, 就是中醫系統常用的命門學說, 那是身體一切力量的來源。 很少人知道,當這個力量不足的時候, 將是萬病之源, 更是我們會有煩惱的原因。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所說的金水相生法,是滋腎陰而補肺陰。 在臨床的使用上,它的代表方劑「百合固金丸」。那為什麼來這樣定義呢?它引申到這樣一個意義呢?我們講的益火補土, 也是根據命門學說來的。在前面的系列, 筆者曾經講過一句,「命門真水」,「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久病必窮腎」,「肺陰虛必然導致腎陰虛」。 隱藏在這些陳述背後的意義, 是告訴我們,一切的疾病,導致腎陰虛的時候,就是免疫系統功能下降的時候。
在這種情形下,根據「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原理,相關的疾病都會產生。 所以,中醫師在治療病人疾病的時候,不是補肺陰,而相反地,是在於滋腎陰。 這個觀念,具體的來說,是從免疫功能的加強下手, 也就是說,叫醒病人的免疫系統。反過來,是把治療的重點放在滋腎陰而益肺陰,這個思想,在金水相生法中,是包含有兩個含義,一個本義和它的引申義。
剛才舉了個「百合固金丸」可以看補肺湯,補肺湯是肺氣虛典型的代表方劑。那你為什麼要用補腎藥物,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筆者認真去讀,這個方子的方解,常常會有一個很深的體會。 古代的醫家,對於免疫力的喚起, 早就已經下了很大的功夫, ,而且多所著墨。只是,後世的跟隨者不知道而已。金水相生法個含義,最直接的想法是,按照五行相剋規律,確定的治療原則, 喚起免疫力。
能夠不假借外力,自然而然運作的治療原則, 讓病人能夠不藥而癒,絕對是治療的王道。 這種調整免疫力的治療方法, 普遍的用在,中醫的治療理論上。 假如,你細心的研讀古代的經典,幾乎是每個方劑裡,最重要的配方原則。 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以下八個字,叫「抑強扶弱,分清主次」來加以解釋。 這個原則,是一個相乘相剋規律,表現為乘侮的病理變化,有強也有弱。
兩者之間的關係,基本原則,叫抑強扶弱。何者為強何者為弱,孰輕孰重,在抑強扶弱的同時,一定要分清主次。 假如,你把問題看得更深刻一點, 看清楚誰強誰弱,是一個很重要的功夫。 平衡點的決定,就在於強弱而已。 說得更精確一點, 喚起免疫系統的推動,就在於每一個時間點上, 不管是極強,還是極弱的動態平衡, 能夠一直的持續下去。抑強,就是抑其剋者之強。 舉個例子來說,木旺剋土,抑強,瀉肝,屬肝。
扶弱,扶其被剩者之弱。肝旺必剋脾,在調整肝脾之間的關係的時候,按照這樣一個原則,叫既抑制肝,還要扶助脾。抑強扶弱,是許多中醫師,琅琅上口的術語。但是在具體處理的時候,要必須分清,是肝旺為主呢?還是脾虛為主呢?分清主次來正確進行調節,調整兩者之間的關係。在這個原則指導下,所制定的常用的方法,是很有講究的。 中醫理論這一塊的論述,是最近這幾十年來,西方醫學所重視免疫系統喚起的精華所在。
西方醫學對於免疫力系統喚起的做法, 常常局限在食物的攝取,以及營養學上的調配。 那是屬於靜態平衡點的範疇, 沒有辦法傳神的描述, 免疫系統的再恢復。 中醫基礎理論,對於平衡點的拿捏,是很有講究的。 舉個例子來說,在中醫基礎理論介紹抑木扶土,是疏肝健脾這樣一種方法,把它轉化為臟腑的概念。 讓後代的學習者, 能夠了解,平衡點的維持, 是喚起免疫力重新運作的唯一方法。疏肝健脾法,就是抑制肝木而扶脾土。
這樣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就是中醫師在診斷病人疾病的時候,如果掌握肝鬱脾虛,就是肝失疏泄,而導致脾氣虛弱, 就可以做出這樣的結論。 但是,講的更深入一點,如果中醫師判斷病人肝旺脾虛,僅僅掌握到這個程度, 那還是不夠的。你必須要想到的是, 如何能夠讓他回到再平衡。 這個時候, 在中醫的治療方法上,下一個方法出現了。 那就是我們常常在說的培土制水。 脾屬土,這個水是腎屬水,調整脾腎之間的關係,土能剋水。
那麼,培土制水法是溫潤脾陽或者是溫腎健脾,治療水濕泛濫證的一種方法。它適用於脾虛,乃至脾腎兩虛,而出現水腫這樣的證候。 本來是,肝和睥的問題, 那是一個二元平衡點的思考方式。 但我們更進一步地,把平衡點範圍放大。,調整脾和腎之間的關係, 人體免疫系統的推動, 更進入一個穩定的狀態。這個時候,已經擺脫了兩個臟器之間的平衡, 而調整成,三者之間的平衡。 既然有了一個這樣的了解, 我們可以把下一個元素加下去, 那就是大家說熟悉的,佐金平木。
這又是最難理解的一個概念。金能夠剋木,肺屬金,肝屬木,是調整肝和肺之間的關係。這個方法,為什麼叫做佐金平木法呢?佐金平木法是清肅肺氣,而抑制肝木的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是木火刑金,木火刑金,按照五行的本義,應該是肝火熾盛,肝火犯肺,是相侮的傳變。在正常情況下肺金能夠抑制肝木,在病理情況下,可以是由肺金傳到肝,也可以由肝反侮肺。這個道理,是佐金平金法應用的原理,就是木和金之間反侮的作用。
其實, 如果只是從單純病人問診的症狀,去觀察這些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的關係, 常常會讓人一頭霧水, 似乎沒有一個規則。 但是,觀察者把高度拉高, 用系統平衡的觀察點,去看待五行的變化。這些五行的流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且是可以預測的。 經典中醫的最高境界, 就是在疾病還沒有發生之前, 從系統觀察個體, 所有的症狀,就已經瞭然於胸了。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