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河圖洛書模型之一 無極而太極
中醫師 李秉信
我們把宇宙創造的模型,用天文學家量子物理的概念來呈現時候。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質能互換,能量壓縮到最極致,會爆炸釋放出來,以物質的形式來呈現。這個經典公式以及現象描述,竟然會和古人對於太極的瞭解,能量場能量釋放的呈現,有著極類似的對應。對於學貫中西的醫者而言,能量的壓縮是否就是意味著無極醞釀,以及太極的成形?
古代易家對於無極的描述,至為傳神。那樣的敘述,已經不只停留在大爆炸之後的虛空,而是身處其境的經驗。『無極者,無形也、無名也、無量無邊、 至虛至靈,極靜不動之理天也。此理雖 神妙以渾然,實條理之分明。至無能生至有,至虛能御至實,為宇宙內萬有之本源。視之無形,而能形形;聽之無 聲,而能聲聲。超乎九天之上,貫乎大 地之下。雖不離乎炁,亦不雜乎炁;』 (程宜山, 中国古代元气学说, 1986)
我們可以身歷其境經典上的文字,模擬身處這樣的環境。『無極者,無形也、無名也、無量無邊、 至虛至靈,極靜不動之理天也』這樣的敘述,猶如太空人在虛空漫步,不知身在何處。也如同掉落累積無限能量的黑洞,無法見底。『視之無形,而能形形;聽之無聲,而能聲聲』非常傳神的描述出,能量即將要轉化成物質前,氣勢累積的階段。
『此理雖神妙以渾然,實條理之分明。至無能生至有,至虛能御至實,為宇宙內萬有之本源。』這句句話已經暗喻出,站在天的角度,觀察天的運作。那麼,天到底在做什麼工作呢?熟悉量子物理質能互換的學者,從文字中無到有的變化,可以推敲出,能量正在運作轉換成質量。
『至理渾圓太極先,徹終徹始徹中邊。大包覆載無形外,細入鳶魚有像前。二五合時周性命,一三判處貫人天。 羲皇畫後真宗顯,聖聖淵淵賴此傳。』 (王覺一祖師) 這幾句話,是很經典描述太極的文字。前面這四句話『至理渾圓太極先,徹終徹始徹中邊。大包覆載無形外,細入鳶魚有像前。』。古代的易家,竟然有這樣的觀察點,可以琢磨出太極是個球狀,尤其是渾圓的形狀。
這樣的比喻,把電磁埸或者是能量場,把能量用球狀發射的形式,描述的栩栩如生。後代的量子物理學家,透過精密複雜電子繞射實驗,勾勒出能量本身是一個周而復始,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圓運動的形式。這個概念,不僅僅是用在中國古代的天文學,事實上,和中醫基礎理論對於人生理狀態的功能運作,如出一轍。
在這裡,我們說到的一個很重要的突破點。古代聖人只需要改變觀察者的角度,從天來看天,就可以架構太極的模型。那麼,從天看天的觀察點要在哪裡立足?要用什麼角度去看天呢?很少中醫師知道,中醫基礎裡面最核心的骨幹,是來自於中國的古星相學。人體生命現象的運作,在平面上看起來是圓形,在立體上看起來是球型。不論是圓形還是球形,都是大自然運作的架構。
中醫在經絡經氣的流動,脈象的起伏,甚至輸穴的命名,都和中國的古天文學息息相關。中醫學的思考架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就以觀察星相,了解天地之間的運作,以成為皇帝身旁國師為己任。中國最早的星象圖,就是河圖洛書。然而各家說法眾說紛紜,各有其解。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我們把宇宙創造的模型,用天文學家量子物理的概念來呈現時候。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質能互換,能量壓縮到最極致,會爆炸釋放出來,以物質的形式來呈現。這個經典公式以及現象描述,竟然會和古人對於太極的瞭解,能量場能量釋放的呈現,有著極類似的對應。對於學貫中西的醫者而言,能量的壓縮是否就是意味著無極醞釀,以及太極的成形?
古代易家對於無極的描述,至為傳神。那樣的敘述,已經不只停留在大爆炸之後的虛空,而是身處其境的經驗。『無極者,無形也、無名也、無量無邊、 至虛至靈,極靜不動之理天也。此理雖 神妙以渾然,實條理之分明。至無能生至有,至虛能御至實,為宇宙內萬有之本源。視之無形,而能形形;聽之無 聲,而能聲聲。超乎九天之上,貫乎大 地之下。雖不離乎炁,亦不雜乎炁;』 (程宜山, 中国古代元气学说, 1986)
我們可以身歷其境經典上的文字,模擬身處這樣的環境。『無極者,無形也、無名也、無量無邊、 至虛至靈,極靜不動之理天也』這樣的敘述,猶如太空人在虛空漫步,不知身在何處。也如同掉落累積無限能量的黑洞,無法見底。『視之無形,而能形形;聽之無聲,而能聲聲』非常傳神的描述出,能量即將要轉化成物質前,氣勢累積的階段。
『此理雖神妙以渾然,實條理之分明。至無能生至有,至虛能御至實,為宇宙內萬有之本源。』這句句話已經暗喻出,站在天的角度,觀察天的運作。那麼,天到底在做什麼工作呢?熟悉量子物理質能互換的學者,從文字中無到有的變化,可以推敲出,能量正在運作轉換成質量。
『至理渾圓太極先,徹終徹始徹中邊。大包覆載無形外,細入鳶魚有像前。二五合時周性命,一三判處貫人天。 羲皇畫後真宗顯,聖聖淵淵賴此傳。』 (王覺一祖師) 這幾句話,是很經典描述太極的文字。前面這四句話『至理渾圓太極先,徹終徹始徹中邊。大包覆載無形外,細入鳶魚有像前。』。古代的易家,竟然有這樣的觀察點,可以琢磨出太極是個球狀,尤其是渾圓的形狀。
這樣的比喻,把電磁埸或者是能量場,把能量用球狀發射的形式,描述的栩栩如生。後代的量子物理學家,透過精密複雜電子繞射實驗,勾勒出能量本身是一個周而復始,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圓運動的形式。這個概念,不僅僅是用在中國古代的天文學,事實上,和中醫基礎理論對於人生理狀態的功能運作,如出一轍。
在這裡,我們說到的一個很重要的突破點。古代聖人只需要改變觀察者的角度,從天來看天,就可以架構太極的模型。那麼,從天看天的觀察點要在哪裡立足?要用什麼角度去看天呢?很少中醫師知道,中醫基礎裡面最核心的骨幹,是來自於中國的古星相學。人體生命現象的運作,在平面上看起來是圓形,在立體上看起來是球型。不論是圓形還是球形,都是大自然運作的架構。
中醫在經絡經氣的流動,脈象的起伏,甚至輸穴的命名,都和中國的古天文學息息相關。中醫學的思考架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就以觀察星相,了解天地之間的運作,以成為皇帝身旁國師為己任。中國最早的星象圖,就是河圖洛書。然而各家說法眾說紛紜,各有其解。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