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清淨無染覺察力系列之十一 拿回主動才能允執厥中
李秉信
現在活著不再是我, 而是真主人活在我們的裡面。那是個新的自己, 和真的自己。
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經過三天如同凌遲的痛苦之後,從死裡復活。 這一段死而復生的經歷,帶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是,一個人能改變自己,並拿回自己生命的主控權,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那是需要經過痛苦和爭戰, 折磨和凌遲。 直到那一刻, 你能將自己的老我, 不論是主動式或是被動式, 甘願或是不情願的徹底死去, 才有機會得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正是「舊的不去, 新的不來」。
曾經經歷過人生滄海的人,一定會很感歎的說,生命真的無法用一個相同的自己,來得到不同的未來。就算是在我們生命內心的最本能,時時刻刻在冥冥中呼喚我們,希望能過一個更好的明天,得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然而,在這個每天都在變化的世界裡,很耐人尋味的是,唯一不會改變,也不想改變,甚至懶得改變的就是自己。佛家說這就是執著和業力。
捫心自問真的是有不少人心中想改變,也真的下了工夫去作改變自己的功課。然而過没多久又被打回原形,仍然還是活在原來的執著裡。我執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我們雖然心裡知道,然而我們還是不會改變,其中的道理是很簡單的
。生命雖然飽受折磨,歴經痛苦,但是我們已經太習慣了,這種被掌控的生活。從超越時空的高度來看, 這種累世累刧的習慣, 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世代的投胎轉世,我們老是在作相同的動作和決定。
生命只有在碰觸到,潛藏我們內心中的覺知能力時,體會到我們的痛苦是,是源自於主控生命的那種認定和不放下。生命感悟到了這一點,我們才有能重新掌握主動權的契機,更持續了生命能夠改變的動力。
其實細細思索尼采對於使用覺性,去體悟「永恆化」和「世界美化」的心路探索,正是生動描述普羅大眾,在思想上,由被動進化成主動,甚至是那條觸動自己內心覺察力的心路過程。
雖然東方和西方文化的不同,尼采用酣醉的酒神,來呈現深藏在我們內心的覺知,在似醉未醉中,確認了目己的覺知,而主動的掌控自己的命運。而在東方的智慧裡,覺知乃在於不想的那一刻時,覺知便油然的從自己內心生起。
在我們能夠知覺自己的主動時,生命和我們的生活就開始不同了,這是人類會改變的契機,也是生命會改變的力量。人類改變的關鍵乃在於主控權的重新掌握。當我們喚醒了對於自己的主控權以後,就可以像是自己世界的上帝一樣,入世玩創造的遊戲。
而且玩的比尼采的審美更出神入化。而且不會只像尼采判上帝死刑那麼單調和無趣。用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動權,直接面對永恆輪迴之人生痛苦,從而達到創造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歡悅。這正是釋迦摩尼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自信。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尼采將人生的痛苦,當作一種審美現象進行觀照,是有很深的含意。人無法用想法去體會美,更甭提用想法去創造幸福。主控和創造的本質就是直覺, 也就是所有意識根源的覺性。只有用覺性,才能看得到藝術的視野。
尼采可以說是用覺性的角度,而不是從道德評價的視野,來觀察和感悟生命。甚至生命在用覺性創造自己世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像造物主一樣,擁有完全的主控權,創造自己將來,美滿和幸福的生活。
並在創造的過程中, 如同賞花的文人墨客般,心情愉悦的看著自己的每一步。我們可以選擇我要的創造,不要的移除。隨心所欲來去自如,再也沒有痛苦可以捆綁我們。
換句話說,用審美的角度看痛苦的人生,那就是用覺性在作自己。覺性是我們能體悟自己有主控權的最直接道路。生命有了主控權以後,無論是對事情、對人生、對財富、對幸福、對於失敗或成功的看法,都完全不一樣了。
那時侯,我們才會知道,以前自己那麼在乎的原則,價值,標準,甚至自我被捆綁的情鎖,其實真是莫名其妙。中國的俗話,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正是深刻的描述,擁有主控權的生命,抓取放棄,要或不要,完全由自己決定。
人間情仇,宇宙萬物,只是我要解的捆綁, 是無人可阻,或是要繫的鈴鐺, 更是無人可擋。要不要全由得自己的覺性。若是没有掌握自己的主動權,你是不會感覺到,以前在過生活的自己,真是活的令人匪夷所思,更活在不值得痛苦的痛苦中。
而且也會覺得,那些不知道自己有主控權的人,活的真是憂愁,而且非常辛苦。那時候我們的慈悲心就會升起,想要幫忙他們喚醒他們的主控權,協助他們也清醒過來。每一個人的清醒是遲早的事,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主控權,所以遲早都會有找到自己的一天。
而那樣的感覺,就如同聖經新約加拉太書所說, 現在活著不再是我, 而是耶穌基督活在我們的裡面。那是個新的自己, 和真的自己。只不過每一個生命,停留在痛苦這個階段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已。(下期續)
現在活著不再是我, 而是真主人活在我們的裡面。那是個新的自己, 和真的自己。
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經過三天如同凌遲的痛苦之後,從死裡復活。 這一段死而復生的經歷,帶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是,一個人能改變自己,並拿回自己生命的主控權,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那是需要經過痛苦和爭戰, 折磨和凌遲。 直到那一刻, 你能將自己的老我, 不論是主動式或是被動式, 甘願或是不情願的徹底死去, 才有機會得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正是「舊的不去, 新的不來」。
曾經經歷過人生滄海的人,一定會很感歎的說,生命真的無法用一個相同的自己,來得到不同的未來。就算是在我們生命內心的最本能,時時刻刻在冥冥中呼喚我們,希望能過一個更好的明天,得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然而,在這個每天都在變化的世界裡,很耐人尋味的是,唯一不會改變,也不想改變,甚至懶得改變的就是自己。佛家說這就是執著和業力。
捫心自問真的是有不少人心中想改變,也真的下了工夫去作改變自己的功課。然而過没多久又被打回原形,仍然還是活在原來的執著裡。我執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我們雖然心裡知道,然而我們還是不會改變,其中的道理是很簡單的
。生命雖然飽受折磨,歴經痛苦,但是我們已經太習慣了,這種被掌控的生活。從超越時空的高度來看, 這種累世累刧的習慣, 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世代的投胎轉世,我們老是在作相同的動作和決定。
生命只有在碰觸到,潛藏我們內心中的覺知能力時,體會到我們的痛苦是,是源自於主控生命的那種認定和不放下。生命感悟到了這一點,我們才有能重新掌握主動權的契機,更持續了生命能夠改變的動力。
其實細細思索尼采對於使用覺性,去體悟「永恆化」和「世界美化」的心路探索,正是生動描述普羅大眾,在思想上,由被動進化成主動,甚至是那條觸動自己內心覺察力的心路過程。
雖然東方和西方文化的不同,尼采用酣醉的酒神,來呈現深藏在我們內心的覺知,在似醉未醉中,確認了目己的覺知,而主動的掌控自己的命運。而在東方的智慧裡,覺知乃在於不想的那一刻時,覺知便油然的從自己內心生起。
在我們能夠知覺自己的主動時,生命和我們的生活就開始不同了,這是人類會改變的契機,也是生命會改變的力量。人類改變的關鍵乃在於主控權的重新掌握。當我們喚醒了對於自己的主控權以後,就可以像是自己世界的上帝一樣,入世玩創造的遊戲。
而且玩的比尼采的審美更出神入化。而且不會只像尼采判上帝死刑那麼單調和無趣。用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動權,直接面對永恆輪迴之人生痛苦,從而達到創造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歡悅。這正是釋迦摩尼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自信。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尼采將人生的痛苦,當作一種審美現象進行觀照,是有很深的含意。人無法用想法去體會美,更甭提用想法去創造幸福。主控和創造的本質就是直覺, 也就是所有意識根源的覺性。只有用覺性,才能看得到藝術的視野。
尼采可以說是用覺性的角度,而不是從道德評價的視野,來觀察和感悟生命。甚至生命在用覺性創造自己世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像造物主一樣,擁有完全的主控權,創造自己將來,美滿和幸福的生活。
並在創造的過程中, 如同賞花的文人墨客般,心情愉悦的看著自己的每一步。我們可以選擇我要的創造,不要的移除。隨心所欲來去自如,再也沒有痛苦可以捆綁我們。
換句話說,用審美的角度看痛苦的人生,那就是用覺性在作自己。覺性是我們能體悟自己有主控權的最直接道路。生命有了主控權以後,無論是對事情、對人生、對財富、對幸福、對於失敗或成功的看法,都完全不一樣了。
那時侯,我們才會知道,以前自己那麼在乎的原則,價值,標準,甚至自我被捆綁的情鎖,其實真是莫名其妙。中國的俗話,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正是深刻的描述,擁有主控權的生命,抓取放棄,要或不要,完全由自己決定。
人間情仇,宇宙萬物,只是我要解的捆綁, 是無人可阻,或是要繫的鈴鐺, 更是無人可擋。要不要全由得自己的覺性。若是没有掌握自己的主動權,你是不會感覺到,以前在過生活的自己,真是活的令人匪夷所思,更活在不值得痛苦的痛苦中。
而且也會覺得,那些不知道自己有主控權的人,活的真是憂愁,而且非常辛苦。那時候我們的慈悲心就會升起,想要幫忙他們喚醒他們的主控權,協助他們也清醒過來。每一個人的清醒是遲早的事,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主控權,所以遲早都會有找到自己的一天。
而那樣的感覺,就如同聖經新約加拉太書所說, 現在活著不再是我, 而是耶穌基督活在我們的裡面。那是個新的自己, 和真的自己。只不過每一個生命,停留在痛苦這個階段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已。(下期續)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