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生死學系列之五 沒有隙縫交接臨終中陰
李秉信
筆者每次讀到這個公案,常常會陷入沉思,若有所悟。這個故事是這麼說著,虛雲禪師五十七歲閉禪七,一次手拿著杯子接開水,沒想到水澆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聲響,虛老悟了,當時寫了兩個偈子,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來花香處處香,山河大地是如來。其實,那是一種,想到還沒到,到了,卻不知道的進入。生命總是想開悟解脫,但是卻不知道,你再怎麼掙扎,都是徒然的。而那個味道,是在不小心地進入存在場中,煩惱在不知不覺的那一刻,竟然悄俏地掙脫了。
太虛唯心的自傳中記載,當他十九歲那一年(一九0九)他在慈溪汶溪的西方寺,閱讀《大藏經》中的《大般若經》而得的悟境如下:積月餘,《大般若經》垂盡,身心漸漸凝定。一日,閱經次,忽然失卻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靈光湛湛,無數塵剎,煥然炳現,如凌虛影像,明照無邊。坐經數小時,如彈指頃,歷好多日,身心猶在輕清安悅中。
其實,存在場的進入,是在於,無所知,也無所求,不知不覺的契入。如同,陶淵明進入的世外桃源,是不小心划船划進去的。《憨山大師年譜》記載大師的悟境。憨山大師二十八歲到處參學,曾到盤山頂上,見一茅蓬,有一個和尚在裡面打坐,不理憨山大師。那和尚吃飯,憨山大師跟跟著吃;那和尚喝茶,他也跟著喝。
後來吃飯時間到了,憨山大師就給那和尚做飯;喝茶時間到了,就煮茶;吃完了就自己經行。如此到第七天,那和尚才跟憨山大師說話。那和尚說:「我住此岩三十餘年,今日始遇一個同風。」有一晚吃粥,憨山照樣在山頂行香,站在那裡定住了,覺得天地世界,在一片光明中。
他進了茅蓬後,那和尚一看,就開口了:「告訴你,此乃色陰區宇,你功夫作到這個境界也不過如此。老僧在此三十年,夜夜經行都在此境中,有啥稀奇!」其實,在這裡,我們說到了一種沒有隙縫的味道。每一層意識層次的轉進,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沒有間隙的切入。而且你到了,還真的不知道。
因為,那是一個無法用分別區分的世界,你用腳走不到的烏托邦。你夢寐以求的天堂,是在沒有間隙裡,不知不覺地穿過了。修行人追求開悟解脫,在這裡,我們可以稍微說一下脫苦得樂的喜悅。人世間的解脫,也只有在徹底的穿過。擺脫肉體及思考下的束縛,才能夠達到沒有間隙的味道。
我們可以再看一個公案,泰國阿姜查的弟子在《靜止的流水》一書中記載他的禪定經驗:那天下午,在我修習的禪坐中,出現了一種身體好像消失了一般的特徵。這是因為一切都是如此的透明,無法辨別出交接的味道。
如同,你的意識在天馬行空中穿越,你可知道,你是醒的,還是睡著了?所以,自然而然存在的你,是無法感覺到,手或腳和你之間的間隙,而且也沒有身體的感覺。那是一個整個肢體,或者是本體的概念。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味道來說吧,在整體的一中,是沒有區別的。
如同,你知道身體是在那裡,可是卻感覺不到。在你的意識裡面,你知道頭髮在哪裡,可是,除非你去撩撥他,你感覺不到頭髮的存在。那是人本體的一,合法界中的一,合一的味道。下午,這位弟子有機會去跟阿姜查作禮,便向他詳細說明他的體驗。
他說,這些是心和三摩地(正定)結合時所出現的特徵,所以我應該繼續練習。綜合上述的例子,這些修行人都有在禪定中身心世界消失,進入一種光明的境界,沒有身體的感覺,可是有存在的感覺;同時現前的世界消失,但可以看到光明。把臨死的經驗與禪定的經驗相結合,可以看出其相似處。
這些當事人好像知道,可是沒有辦法描述的經驗,說明禪定時,可以開顯出靈魂的境界。一個人如果有多次如上禪定的經驗,他可以確定即使身體消失了,他仍然存在。而更奇妙的是,會有一個不隨身體損毀而消失的心靈,悄悄地掌握存在的主控權。
在印度佛教所傳說的輪迴觀念,並不是一種信念,而是可以藉著深入禪定而證實的。其實,會問問題的人,一定會跳出,下一個更有深度的問句。為什麼禪定中,可以開顯出部份臨死的經驗?其實那樣的味道,還是來自於沒有隙縫的交接。當一個人的感覺有分別,或者是有觸感的時候,你一定會佔據及把持你的身體。這時候,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有間隙的存在。
人生最奇妙的就是,當一個人死亡時,他的肉體已經因病、意外、傷亡,使他的靈魂覺得,這個肉體不堪繼續使用,更無法產生分別的心。就算是她想,也已經沒有辦法用間隙的感覺,佔有身體。在這裡,靈魂就不得不擺脫了對立及相對的感覺。
在這裡,我們可以悄悄的說一句,意識的存在,是靠著間隙,對比以及差距。我們自己以為真實的世界,是用分別心所架構的。更弔詭的是,因為意識強烈的存在,你反而感覺不到靈魂。我們可以說,那是一個外面的人。當這一切對比都毁滅的時候,靈魂便暫時脫離肉體,而使人們體驗到靈魂的存在。
長期靜坐參禪的人深入定境時,因不運用肉體與這個世界打交道,因此心靈便開顯了部份靈魂的能力。人的心靈一旦執著這個肉體與這個世界,彼此之間有個對比和間隙時,靈魂的能力便被遮蔽了;若運用禪定修行,減少對肉體與世界的執著,禪定的神秘經驗便可開顯。我們的心靈隱藏著靈魂能力與奧秘,就有機會被開啟。
因此,對於許多沉迷於靜坐參禪的行者,常常會強調。在用意識摒除隙縫的靜坐中,可以幫助人們了解靈魂的存在,使人們可以探討死後的世界——來生。西藏人把歷經死亡時的意識狀態做「臨終中陰」。但是,當你有肉體的時候,甚至不用意識,還是可以穿過它。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筆者每次讀到這個公案,常常會陷入沉思,若有所悟。這個故事是這麼說著,虛雲禪師五十七歲閉禪七,一次手拿著杯子接開水,沒想到水澆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聲響,虛老悟了,當時寫了兩個偈子,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來花香處處香,山河大地是如來。其實,那是一種,想到還沒到,到了,卻不知道的進入。生命總是想開悟解脫,但是卻不知道,你再怎麼掙扎,都是徒然的。而那個味道,是在不小心地進入存在場中,煩惱在不知不覺的那一刻,竟然悄俏地掙脫了。
太虛唯心的自傳中記載,當他十九歲那一年(一九0九)他在慈溪汶溪的西方寺,閱讀《大藏經》中的《大般若經》而得的悟境如下:積月餘,《大般若經》垂盡,身心漸漸凝定。一日,閱經次,忽然失卻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靈光湛湛,無數塵剎,煥然炳現,如凌虛影像,明照無邊。坐經數小時,如彈指頃,歷好多日,身心猶在輕清安悅中。
其實,存在場的進入,是在於,無所知,也無所求,不知不覺的契入。如同,陶淵明進入的世外桃源,是不小心划船划進去的。《憨山大師年譜》記載大師的悟境。憨山大師二十八歲到處參學,曾到盤山頂上,見一茅蓬,有一個和尚在裡面打坐,不理憨山大師。那和尚吃飯,憨山大師跟跟著吃;那和尚喝茶,他也跟著喝。
後來吃飯時間到了,憨山大師就給那和尚做飯;喝茶時間到了,就煮茶;吃完了就自己經行。如此到第七天,那和尚才跟憨山大師說話。那和尚說:「我住此岩三十餘年,今日始遇一個同風。」有一晚吃粥,憨山照樣在山頂行香,站在那裡定住了,覺得天地世界,在一片光明中。
他進了茅蓬後,那和尚一看,就開口了:「告訴你,此乃色陰區宇,你功夫作到這個境界也不過如此。老僧在此三十年,夜夜經行都在此境中,有啥稀奇!」其實,在這裡,我們說到了一種沒有隙縫的味道。每一層意識層次的轉進,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沒有間隙的切入。而且你到了,還真的不知道。
因為,那是一個無法用分別區分的世界,你用腳走不到的烏托邦。你夢寐以求的天堂,是在沒有間隙裡,不知不覺地穿過了。修行人追求開悟解脫,在這裡,我們可以稍微說一下脫苦得樂的喜悅。人世間的解脫,也只有在徹底的穿過。擺脫肉體及思考下的束縛,才能夠達到沒有間隙的味道。
我們可以再看一個公案,泰國阿姜查的弟子在《靜止的流水》一書中記載他的禪定經驗:那天下午,在我修習的禪坐中,出現了一種身體好像消失了一般的特徵。這是因為一切都是如此的透明,無法辨別出交接的味道。
如同,你的意識在天馬行空中穿越,你可知道,你是醒的,還是睡著了?所以,自然而然存在的你,是無法感覺到,手或腳和你之間的間隙,而且也沒有身體的感覺。那是一個整個肢體,或者是本體的概念。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味道來說吧,在整體的一中,是沒有區別的。
如同,你知道身體是在那裡,可是卻感覺不到。在你的意識裡面,你知道頭髮在哪裡,可是,除非你去撩撥他,你感覺不到頭髮的存在。那是人本體的一,合法界中的一,合一的味道。下午,這位弟子有機會去跟阿姜查作禮,便向他詳細說明他的體驗。
他說,這些是心和三摩地(正定)結合時所出現的特徵,所以我應該繼續練習。綜合上述的例子,這些修行人都有在禪定中身心世界消失,進入一種光明的境界,沒有身體的感覺,可是有存在的感覺;同時現前的世界消失,但可以看到光明。把臨死的經驗與禪定的經驗相結合,可以看出其相似處。
這些當事人好像知道,可是沒有辦法描述的經驗,說明禪定時,可以開顯出靈魂的境界。一個人如果有多次如上禪定的經驗,他可以確定即使身體消失了,他仍然存在。而更奇妙的是,會有一個不隨身體損毀而消失的心靈,悄悄地掌握存在的主控權。
在印度佛教所傳說的輪迴觀念,並不是一種信念,而是可以藉著深入禪定而證實的。其實,會問問題的人,一定會跳出,下一個更有深度的問句。為什麼禪定中,可以開顯出部份臨死的經驗?其實那樣的味道,還是來自於沒有隙縫的交接。當一個人的感覺有分別,或者是有觸感的時候,你一定會佔據及把持你的身體。這時候,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有間隙的存在。
人生最奇妙的就是,當一個人死亡時,他的肉體已經因病、意外、傷亡,使他的靈魂覺得,這個肉體不堪繼續使用,更無法產生分別的心。就算是她想,也已經沒有辦法用間隙的感覺,佔有身體。在這裡,靈魂就不得不擺脫了對立及相對的感覺。
在這裡,我們可以悄悄的說一句,意識的存在,是靠著間隙,對比以及差距。我們自己以為真實的世界,是用分別心所架構的。更弔詭的是,因為意識強烈的存在,你反而感覺不到靈魂。我們可以說,那是一個外面的人。當這一切對比都毁滅的時候,靈魂便暫時脫離肉體,而使人們體驗到靈魂的存在。
長期靜坐參禪的人深入定境時,因不運用肉體與這個世界打交道,因此心靈便開顯了部份靈魂的能力。人的心靈一旦執著這個肉體與這個世界,彼此之間有個對比和間隙時,靈魂的能力便被遮蔽了;若運用禪定修行,減少對肉體與世界的執著,禪定的神秘經驗便可開顯。我們的心靈隱藏著靈魂能力與奧秘,就有機會被開啟。
因此,對於許多沉迷於靜坐參禪的行者,常常會強調。在用意識摒除隙縫的靜坐中,可以幫助人們了解靈魂的存在,使人們可以探討死後的世界——來生。西藏人把歷經死亡時的意識狀態做「臨終中陰」。但是,當你有肉體的時候,甚至不用意識,還是可以穿過它。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