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十五、心俞
【解剖】有背長筋、後上鋸筋。
【部位】在第五稚之下,各開一寸五分。
【主治】偏風、半身不遂、食噎積結、寒熱、心氣悶亂、煩滿恍惚、心驚汗不出、中風偃臥不得、發癇悲泣、嘔吐欬血、發狂健忘。
【摘要】此穴主瀉五臟之熱。《神農經》:「小兒氣不足者,數歲不能語,可灸五壯(如麥粒)。」《勝玉歌》:「遺精白濁心俞治。」《百症賦》:「風癇常發,神道還須心俞甯。」《捷徑》:「治憂噎。」
【取法】正坐,從第五椎下旁開一寸五分取之。
【鍼灸】鍼五分,灸三壯。
心俞
本穴與督脈之神道平。心藏神為心臟之俞,故名「心俞」。其治為有關心臟近旁諸症,以及食道氣道諸病。如心風、偏癱、狂癇、神亂、胸悶、吐衄、目瞤、健忘等等。
【解剖】有背長筋、後上鋸筋。
【部位】在第五稚之下,各開一寸五分。
【主治】偏風、半身不遂、食噎積結、寒熱、心氣悶亂、煩滿恍惚、心驚汗不出、中風偃臥不得、發癇悲泣、嘔吐欬血、發狂健忘。
【摘要】此穴主瀉五臟之熱。《神農經》:「小兒氣不足者,數歲不能語,可灸五壯(如麥粒)。」《勝玉歌》:「遺精白濁心俞治。」《百症賦》:「風癇常發,神道還須心俞甯。」《捷徑》:「治憂噎。」
【取法】正坐,從第五椎下旁開一寸五分取之。
【鍼灸】鍼五分,灸三壯。
心俞
本穴與督脈之神道平。心藏神為心臟之俞,故名「心俞」。其治為有關心臟近旁諸症,以及食道氣道諸病。如心風、偏癱、狂癇、神亂、胸悶、吐衄、目瞤、健忘等等。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