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心法人道篇系列之十八 上醫醫業扭轉恆動平衡
李秉信
筆者學習易道, 以及教授易經多年的經驗中, 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省思。對於,許多學習中華文化的學子而言, 這常常是, 初習易道的行者,深藏在心中的困惑。 那就是,東方哲學的思考方式, 以及西方物質科學的尖端研究, 他們彼此的關係,是一致,還是相互矛盾的?很少人知道, 易道的變化,是著眼在,超越時空的流動性, 整體性, 以及系統性。 我們可以說, 這是時空統一下,流暢的動態平衡。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與生俱來業力的觀念, 非常完整的陳述在六十四卦的卦變中。 而且是綿延不斷, 爻爻相續。
我們也可以如此的比喻, 中華文化的靈魂哲學,是在無常變化中, 唯一恆定能量不變的恆動定律。 對於西方的科學而言, 觀察的角度,往往相反。常常停留在靜態點的深入性, 分工性及多樣性。 不但講究, 在靜態點上,極端深入的細緻性。 更把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 分析得無微不至, 而且頭頭是道。 一言以蔽之,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是西方科學的特色。 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是西方靈魂哲學的精髓。 看看,這麼多執業的中醫師, 能夠靈活的,將自己思考的模式,迴旋在靜態和動態的轉換中, 並不是,每個學子都能夠勝任的課題。
因為觀察角度的矛盾性, 常常會斷章取義, 以偏概全。對於所下工夫不夠深入的人而言, 會造成誤解上的困擾。 筆者不願意說, 大部分的人將物質科學, 以及靈魂哲學, 區分成是兩塊不同的領域, 那是一種比較短淺的看法。 因為,那樣也落入局部性的看法。 但是,從造物主的角度, 來觀察這個被創造的世界, 那是一種全然的完美。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動裡求靜, 以靜就動, 是動靜系統哲學的最後到達。我們可以發現, 如果你用現代生命科學,作科研的態度,來研究中醫,常常會對辨症論治不以為然,大失所望。甚至,會用一種否定的態度, 排斥我們老祖宗的智慧。
說實話,這並沒有對錯的問題。 只是你看的角度不同。 若是沒有用動態連續的觀念, 或者是, 忽略累世累劫業因果報的種子, 所營造出眼前的每一件發生。 當事人會對現狀感到疑惑, 對於解脫之道,不得其門而入。 若只是很狹窄的用自己的以為,去認定對錯, 常常會造成誤會。 許多學習中醫的學子, 不管用蛋白質也好,基因也好,一旦你從整體,以及從局部角度,考察中醫一個術語。 就很容易局限在, 忽略掉動態流動的線性, 而執著在靜態不動的定點。這是下一個,你要自問自答的問句。 在你取得這些指標以後,你是用靜止的觀點來說明它的問題,你還是動態的來說明它的問題呢?
就現象的發生而言,那就是兩種不同的醫學觀,碰到一起去了。如果你把它當做靜止狀態,那麼得出的結論,就回歸到分析還原醫學,近代醫學, 甚至是臨床醫學中,眼前的案例。如果通過這些數據,把它看做是不斷的運動過程中,從運動過程來考察它,來揭示,它和中醫某一個術語,某一個原理它們之間的相關性,那就體現了中醫學動態的觀點。 就可以用一個宏觀的角度, 系統的思索, 去講究這個疾病的來龍去脈。 甚至發生的原因,可能是來自於上輩子的業力, 那就是中醫所講的業力病。 所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同樣是用一個手段,現代科學的手段,去研究某一個問題,得出的結論可以是中醫的,也可以是西醫的。
就看你這個人,你用什麼樣的思想,什麼醫學觀點,對他解釋這個問題。那麼這個觀點有什麼意義呢?簡單的來介紹,中醫的思維方式怎麼看系統,第一,我們強調這個生命,這個人,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是在不斷運動的。生、長、壯、老、已它是一個運動過程。 而且,不是只有自己在運動,也和環境之間不斷的運動及感應,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系統模式。就生命而言,那麼是不斷氣化運動的過程。那麼,用我們現代的語言講,叫做生命在運動。也就是生命,用系統天人之氣運動,不是靜止, 而是隨時隨地在做一種系統的氣動。
在這裡,我們就得說到生命的本質。生命是一個過程,是個動態,而且,是有過去,現在,及未來時向的一個概念。 更包括天地之間的三度空間, 超越時空的多元跳躍。當然,你可以在過程中切入每一個定點, 來討論他在靜態上的深入及平衡。 流動的力量, 是由這股承先啟後的業力所推動著。從運動以及變化的過程,我們就可以討論,什麼叫作健康呢?運動的結果,氣、陰陽、五行運動的結果,處於和合狀態,用現代的語言表述,或者叫做動態平衡,意味著健康。這樣的狀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勻平,命曰平人。
那麼,在運動過程中,病因作用下,一旦,這種陰陽和合,動態平衡被打破。那就出現了,用陰陽的動態平衡來說,叫陰陽失調。用五行的動態平衡來說,叫陰陽的生剋制化異常,出現了亢害承制。用氣來說,氣和則為正,是健康的。失和則為病,氣失和,那麼表現為平衡失調。意味著疾病會因為外因及內因, 而逐漸的成形。 所以,我們可以說,平衡失調是運動的結果,是氣、陰陽五行運動的結果。 相同的觀念,也可以用在子平八字,以及紫微斗數命理哲學上。 人生命運的坎坷, 只是在變化過程當中, 自然而然的成像。
在動態過程當中, 只要你有個形象,每個人必須經歷上下起伏, 成住壞空, 生老病死的過程, 沒有人可以有所例外。 但是在你脫離肉體之後, 累世累劫的靈魂種子, 又會尋找一個新的軀體, 繼續氣動和變化的過程。在這裡說到了一個重點, 中國的智慧,非常強調自我治療過程。 他的重點是, 不管你是在怎麼變化, 運動的過程當中,一定會尋找一個平衡的狀態。 不假借外力,能夠自然而然,喚起自身的免疫系統, 自己會好的能力, 重新再調節它的平衡,是中國人智慧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也是在運動狀態當中,來調整它們之間的關係,取得動態再平衡,這就是中醫學恆動觀念的基本意義。
一言以蔽之,用動態變化的觀點,去考察生命過程,去考察健康問題,去考察疾病問題,去回答醫學的社會問題,這就是中醫學的恆動觀念。區別於西方醫學,用自己的靜止的觀點看待生命、看待健康和疾病,這是兩個領域當中,最大的不同性。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大家發明新藥,想要用一種最簡單的辦法,開一個方子。藥物配伍定下來,那麼這個劑量,基本定下來,就是構效關係。考慮構效關係,還沒考慮量效關係。 這樣的作法,就是一種靜態平衡的觀念。 太多的醫師,就用這一個方子,藥味沒變,結構沒變,量不管老少,東南西北中,都這一個劑量,這是經驗方,形成一個藥,去治療中醫某一個病。
另外一種觀點,不僅考慮它的構效關係,我還考慮每一個藥的劑量的變化,量效關係,包括構效關係和量效關係,都考慮起來。再考慮東西南北中,男女老幼,社會文化的差異,找出它們這些要素和我的關係。 更有經驗的中醫師,一定會考量與生俱來業力種子的衝擊, 調整結構和劑量產生效應的關係。最後得出結論,我這個方子,它適應在什麼條件下,除了能夠治癒今生的疾病以外, 更能夠治療沒有人能夠逃避的業力病。 這樣的醫師, 除了醫治肉體的疾病以外, 更能夠消除業力的種子, 趨近新的平衡。 不但治療了疾病,也改變的命運,才叫做上醫。
這樣的做法,就是系統動態平衡的觀念。兩種思維方式,兩種處理方法,體現了兩種不同的醫學觀,前者雖然口口聲聲說的是中藥,想辦法治的是中醫的證,實際上是西方靜止醫學觀,不是中醫原汁原味的思維方式。 而後者,則體現了中醫學的恆動觀點,體現了中醫學思想。如果用後者,來指導自己的系統醫學的研究,才叫做遵循中醫自身的規律。
筆者學習易道, 以及教授易經多年的經驗中, 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省思。對於,許多學習中華文化的學子而言, 這常常是, 初習易道的行者,深藏在心中的困惑。 那就是,東方哲學的思考方式, 以及西方物質科學的尖端研究, 他們彼此的關係,是一致,還是相互矛盾的?很少人知道, 易道的變化,是著眼在,超越時空的流動性, 整體性, 以及系統性。 我們可以說, 這是時空統一下,流暢的動態平衡。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與生俱來業力的觀念, 非常完整的陳述在六十四卦的卦變中。 而且是綿延不斷, 爻爻相續。
我們也可以如此的比喻, 中華文化的靈魂哲學,是在無常變化中, 唯一恆定能量不變的恆動定律。 對於西方的科學而言, 觀察的角度,往往相反。常常停留在靜態點的深入性, 分工性及多樣性。 不但講究, 在靜態點上,極端深入的細緻性。 更把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 分析得無微不至, 而且頭頭是道。 一言以蔽之,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是西方科學的特色。 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是西方靈魂哲學的精髓。 看看,這麼多執業的中醫師, 能夠靈活的,將自己思考的模式,迴旋在靜態和動態的轉換中, 並不是,每個學子都能夠勝任的課題。
因為觀察角度的矛盾性, 常常會斷章取義, 以偏概全。對於所下工夫不夠深入的人而言, 會造成誤解上的困擾。 筆者不願意說, 大部分的人將物質科學, 以及靈魂哲學, 區分成是兩塊不同的領域, 那是一種比較短淺的看法。 因為,那樣也落入局部性的看法。 但是,從造物主的角度, 來觀察這個被創造的世界, 那是一種全然的完美。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動裡求靜, 以靜就動, 是動靜系統哲學的最後到達。我們可以發現, 如果你用現代生命科學,作科研的態度,來研究中醫,常常會對辨症論治不以為然,大失所望。甚至,會用一種否定的態度, 排斥我們老祖宗的智慧。
說實話,這並沒有對錯的問題。 只是你看的角度不同。 若是沒有用動態連續的觀念, 或者是, 忽略累世累劫業因果報的種子, 所營造出眼前的每一件發生。 當事人會對現狀感到疑惑, 對於解脫之道,不得其門而入。 若只是很狹窄的用自己的以為,去認定對錯, 常常會造成誤會。 許多學習中醫的學子, 不管用蛋白質也好,基因也好,一旦你從整體,以及從局部角度,考察中醫一個術語。 就很容易局限在, 忽略掉動態流動的線性, 而執著在靜態不動的定點。這是下一個,你要自問自答的問句。 在你取得這些指標以後,你是用靜止的觀點來說明它的問題,你還是動態的來說明它的問題呢?
就現象的發生而言,那就是兩種不同的醫學觀,碰到一起去了。如果你把它當做靜止狀態,那麼得出的結論,就回歸到分析還原醫學,近代醫學, 甚至是臨床醫學中,眼前的案例。如果通過這些數據,把它看做是不斷的運動過程中,從運動過程來考察它,來揭示,它和中醫某一個術語,某一個原理它們之間的相關性,那就體現了中醫學動態的觀點。 就可以用一個宏觀的角度, 系統的思索, 去講究這個疾病的來龍去脈。 甚至發生的原因,可能是來自於上輩子的業力, 那就是中醫所講的業力病。 所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同樣是用一個手段,現代科學的手段,去研究某一個問題,得出的結論可以是中醫的,也可以是西醫的。
就看你這個人,你用什麼樣的思想,什麼醫學觀點,對他解釋這個問題。那麼這個觀點有什麼意義呢?簡單的來介紹,中醫的思維方式怎麼看系統,第一,我們強調這個生命,這個人,是天人合一的。生命是在不斷運動的。生、長、壯、老、已它是一個運動過程。 而且,不是只有自己在運動,也和環境之間不斷的運動及感應,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系統模式。就生命而言,那麼是不斷氣化運動的過程。那麼,用我們現代的語言講,叫做生命在運動。也就是生命,用系統天人之氣運動,不是靜止, 而是隨時隨地在做一種系統的氣動。
在這裡,我們就得說到生命的本質。生命是一個過程,是個動態,而且,是有過去,現在,及未來時向的一個概念。 更包括天地之間的三度空間, 超越時空的多元跳躍。當然,你可以在過程中切入每一個定點, 來討論他在靜態上的深入及平衡。 流動的力量, 是由這股承先啟後的業力所推動著。從運動以及變化的過程,我們就可以討論,什麼叫作健康呢?運動的結果,氣、陰陽、五行運動的結果,處於和合狀態,用現代的語言表述,或者叫做動態平衡,意味著健康。這樣的狀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勻平,命曰平人。
那麼,在運動過程中,病因作用下,一旦,這種陰陽和合,動態平衡被打破。那就出現了,用陰陽的動態平衡來說,叫陰陽失調。用五行的動態平衡來說,叫陰陽的生剋制化異常,出現了亢害承制。用氣來說,氣和則為正,是健康的。失和則為病,氣失和,那麼表現為平衡失調。意味著疾病會因為外因及內因, 而逐漸的成形。 所以,我們可以說,平衡失調是運動的結果,是氣、陰陽五行運動的結果。 相同的觀念,也可以用在子平八字,以及紫微斗數命理哲學上。 人生命運的坎坷, 只是在變化過程當中, 自然而然的成像。
在動態過程當中, 只要你有個形象,每個人必須經歷上下起伏, 成住壞空, 生老病死的過程, 沒有人可以有所例外。 但是在你脫離肉體之後, 累世累劫的靈魂種子, 又會尋找一個新的軀體, 繼續氣動和變化的過程。在這裡說到了一個重點, 中國的智慧,非常強調自我治療過程。 他的重點是, 不管你是在怎麼變化, 運動的過程當中,一定會尋找一個平衡的狀態。 不假借外力,能夠自然而然,喚起自身的免疫系統, 自己會好的能力, 重新再調節它的平衡,是中國人智慧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也是在運動狀態當中,來調整它們之間的關係,取得動態再平衡,這就是中醫學恆動觀念的基本意義。
一言以蔽之,用動態變化的觀點,去考察生命過程,去考察健康問題,去考察疾病問題,去回答醫學的社會問題,這就是中醫學的恆動觀念。區別於西方醫學,用自己的靜止的觀點看待生命、看待健康和疾病,這是兩個領域當中,最大的不同性。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大家發明新藥,想要用一種最簡單的辦法,開一個方子。藥物配伍定下來,那麼這個劑量,基本定下來,就是構效關係。考慮構效關係,還沒考慮量效關係。 這樣的作法,就是一種靜態平衡的觀念。 太多的醫師,就用這一個方子,藥味沒變,結構沒變,量不管老少,東南西北中,都這一個劑量,這是經驗方,形成一個藥,去治療中醫某一個病。
另外一種觀點,不僅考慮它的構效關係,我還考慮每一個藥的劑量的變化,量效關係,包括構效關係和量效關係,都考慮起來。再考慮東西南北中,男女老幼,社會文化的差異,找出它們這些要素和我的關係。 更有經驗的中醫師,一定會考量與生俱來業力種子的衝擊, 調整結構和劑量產生效應的關係。最後得出結論,我這個方子,它適應在什麼條件下,除了能夠治癒今生的疾病以外, 更能夠治療沒有人能夠逃避的業力病。 這樣的醫師, 除了醫治肉體的疾病以外, 更能夠消除業力的種子, 趨近新的平衡。 不但治療了疾病,也改變的命運,才叫做上醫。
這樣的做法,就是系統動態平衡的觀念。兩種思維方式,兩種處理方法,體現了兩種不同的醫學觀,前者雖然口口聲聲說的是中藥,想辦法治的是中醫的證,實際上是西方靜止醫學觀,不是中醫原汁原味的思維方式。 而後者,則體現了中醫學的恆動觀點,體現了中醫學思想。如果用後者,來指導自己的系統醫學的研究,才叫做遵循中醫自身的規律。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