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意識合一之路系列之六 退轉抓取妙入解憂脫苦
李秉信
當生命暸解到, 人竟然可以把這麼多的世界, 同時並存在我們一個身體裡面, 生命只要跳躍在不同的意識間, 就可以經歷不同的時間和空間。 只要你有一個意識,就有一個世界。 只要八識田裡的 一個起心動念, 就有一個無限大的宇宙。 然而, 生命對於意識的瞭解實在是太少。 說穿了, 人能掌握的世界實在也太有限了。
充其量只知道一個自己都無法控制的清醒意識, 以及一個一無所知的潛意識。 到底,誰是這些意識和起心動念的推動者呢?這個推動者和我有什麼聯結呢?在這麼多的世界下, 我又該如何自處呢?
一旦我們由每天都在入夢的經驗有所體會以後, 就可以接受夢和清醒意識,是在不同意識系統運作下的心智行為。 當我們開始植入"人的世界是由深淺不同意識所推動這樣觀念以後,我們可以瞭解到,人類在設計電腦界面操作系統時, 完全是沿襲這種由清醒到作夢意識的轉換模式。
這樣的意識系統運作狀況,可以由現代電腦軟體,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下,進行不同應用程式的功能來作詮釋。稍微對軟體作業界面有瞭解的讀者都知道, 我們在電腦螢幕上所看到的視窗, 只是一個高階作業系統。這個高階作業系統,是被其他我們看不見的低階作業系統設計和控制。
不止是作業系統,每一個程式語言也都是這樣設計的, 而且層層相扣相互架構。高階程式的設計語言, 其實是由另外一個低階, 或是更基礎的程式語言所架構著。 如同加減的運作, 是由填入和拿去的觀念所架構, 我們稱之為建構式數學。 同樣地, 乘除的觀念 是由加減的觀念所架構。
而所有的高階計算器計算, 不論是平方或者是開根號, 都是由加減乘除所架構而成。 這樣一層一層的架構上去, 而成就了人類的科技文明。歸根究底, 溯本清源, 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都是由填入和拿去的觀念逐層架構而來。
這樣高階的運作, 是由低階的觀念所架構的操作程序, 早已深刻地運用在現代的資訊科技發展。 我常常可以看到,當軟體工程師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下處理不同的資訊。或者是,我們在相同的作業系統下,運用不同的軟體,處理不同的檔案。
甚至,更進一步,軟體工程師要用機械語言,來修改或是增加應用程式的功能時,他們第一個,而且最重要的動作,是必須先停止使用該項軟體的應用程式,才能從軟體的外面,修改軟體的內容。所以,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在同一個意識所架構的世界和層面中, 彼此是很難修補所生產出來的問題。
講得更淺顯明白些, 人若是無法脫離, 或是站在另外一個看世界的角度, 你仍然是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在資訊工業上做層次邏輯的推理上, 也是相同的道理。當軟體仍在運作的時候,我們如果不先停止其運作, 而嘗試直接修改應用軟體的機械語言時, 這樣的強行而入,不僅是不得其門而入,將原有的運作功能攪亂,甚至在更糟的情況之下,必定造成應用軟體的永久損害。
修補應用程式的唯一方法, 一定是先停止程式的運作, 退出現在的作業系統。 由最基礎界面, 找出原始的程式碼加以修復, 再重新啟動程式, 那麼問題就解決了。其實我們從軟體工程師修改應用程式的例子,可以深刻地體悟到,人在進入潛意識的作夢過程,不也是得經過相同停止及退讓清醒意識的動作,才能夠安靜入眠 。
人唯有在完全退讓清醒意識之後,才能夠進入夢的意識世界裡。
許多人有這樣的經驗, 常常因為尚未解決的問題, 徹夜無法成眠。 看清楚真正造成我們輾轉不能成眠的根源,乃是在於我們對清醒意識下世界的事物不放手。換句話說, 因為自己無法主動的退轉清醒意識下的抓取, 所以無法進入潛意識下的夢境。
我們可以常常看得到,人們在碰到困境的時候,就是因為在清醒意識下想得太多,堅持太多,左思右考,上算下計,而纏繞在自己思想的死胡同內,得到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憂鬱症。如果我們老是執著在清醒意識所擁有的一切,或是放不下在清醒意識裡的認知,不但使得自己徹夜難眠,更不用提可以進入夢境的潛意識。
解決煩惱的方法是很簡單, 但是很難做到。人在遭遇苦難的時候, 必須選擇退讓現在的清醒意識,進行「意識轉換」,才能像軟體工程師一樣,從另外一個意識層面下,修補自己生命的問題。
如果只是在原有的清醒意識下去解決問題,不若是停留在原地打轉,讓自己精神崩潰,就是會像電腦的作業系統一樣,面臨記憶體不夠,或者是運算錯誤的窘境,造成自我毀滅,發生令人遺憾的人間悲劇 。其實,選擇要怎麼退讓現在的意識層次,讓另外一個更基礎, 更深層的意識接管我們的生命,是我們解決人生困境的最重要關鍵。
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釋迦牟尼探討意識的本質,留下了影響深遠的原始彿法。釋迦牟尼入涅盤後五百年,代代相傳的禪宗祖師,運用釋迦牟尼的心法來教導修行的人,如何在人仍有生命的時候,經由深入禪定的「入,住,出」定間,從觀察清醒意識執取外境的原因,來退讓我們的清醒意識。
由觀外境及內心的妄念為苦,空及無常,而在禪定中作「意識轉換」,開啟了夢中的意識,由夢中的意識作用於禪定,在交互的意識的進出間,開啟了進入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大門,將其心識轉換到極高的境界,由此產生妙智慧,從而解憂脫苦。(下期續)
當生命暸解到, 人竟然可以把這麼多的世界, 同時並存在我們一個身體裡面, 生命只要跳躍在不同的意識間, 就可以經歷不同的時間和空間。 只要你有一個意識,就有一個世界。 只要八識田裡的 一個起心動念, 就有一個無限大的宇宙。 然而, 生命對於意識的瞭解實在是太少。 說穿了, 人能掌握的世界實在也太有限了。
充其量只知道一個自己都無法控制的清醒意識, 以及一個一無所知的潛意識。 到底,誰是這些意識和起心動念的推動者呢?這個推動者和我有什麼聯結呢?在這麼多的世界下, 我又該如何自處呢?
一旦我們由每天都在入夢的經驗有所體會以後, 就可以接受夢和清醒意識,是在不同意識系統運作下的心智行為。 當我們開始植入"人的世界是由深淺不同意識所推動這樣觀念以後,我們可以瞭解到,人類在設計電腦界面操作系統時, 完全是沿襲這種由清醒到作夢意識的轉換模式。
這樣的意識系統運作狀況,可以由現代電腦軟體,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下,進行不同應用程式的功能來作詮釋。稍微對軟體作業界面有瞭解的讀者都知道, 我們在電腦螢幕上所看到的視窗, 只是一個高階作業系統。這個高階作業系統,是被其他我們看不見的低階作業系統設計和控制。
不止是作業系統,每一個程式語言也都是這樣設計的, 而且層層相扣相互架構。高階程式的設計語言, 其實是由另外一個低階, 或是更基礎的程式語言所架構著。 如同加減的運作, 是由填入和拿去的觀念所架構, 我們稱之為建構式數學。 同樣地, 乘除的觀念 是由加減的觀念所架構。
而所有的高階計算器計算, 不論是平方或者是開根號, 都是由加減乘除所架構而成。 這樣一層一層的架構上去, 而成就了人類的科技文明。歸根究底, 溯本清源, 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都是由填入和拿去的觀念逐層架構而來。
這樣高階的運作, 是由低階的觀念所架構的操作程序, 早已深刻地運用在現代的資訊科技發展。 我常常可以看到,當軟體工程師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下處理不同的資訊。或者是,我們在相同的作業系統下,運用不同的軟體,處理不同的檔案。
甚至,更進一步,軟體工程師要用機械語言,來修改或是增加應用程式的功能時,他們第一個,而且最重要的動作,是必須先停止使用該項軟體的應用程式,才能從軟體的外面,修改軟體的內容。所以,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在同一個意識所架構的世界和層面中, 彼此是很難修補所生產出來的問題。
講得更淺顯明白些, 人若是無法脫離, 或是站在另外一個看世界的角度, 你仍然是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在資訊工業上做層次邏輯的推理上, 也是相同的道理。當軟體仍在運作的時候,我們如果不先停止其運作, 而嘗試直接修改應用軟體的機械語言時, 這樣的強行而入,不僅是不得其門而入,將原有的運作功能攪亂,甚至在更糟的情況之下,必定造成應用軟體的永久損害。
修補應用程式的唯一方法, 一定是先停止程式的運作, 退出現在的作業系統。 由最基礎界面, 找出原始的程式碼加以修復, 再重新啟動程式, 那麼問題就解決了。其實我們從軟體工程師修改應用程式的例子,可以深刻地體悟到,人在進入潛意識的作夢過程,不也是得經過相同停止及退讓清醒意識的動作,才能夠安靜入眠 。
人唯有在完全退讓清醒意識之後,才能夠進入夢的意識世界裡。
許多人有這樣的經驗, 常常因為尚未解決的問題, 徹夜無法成眠。 看清楚真正造成我們輾轉不能成眠的根源,乃是在於我們對清醒意識下世界的事物不放手。換句話說, 因為自己無法主動的退轉清醒意識下的抓取, 所以無法進入潛意識下的夢境。
我們可以常常看得到,人們在碰到困境的時候,就是因為在清醒意識下想得太多,堅持太多,左思右考,上算下計,而纏繞在自己思想的死胡同內,得到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憂鬱症。如果我們老是執著在清醒意識所擁有的一切,或是放不下在清醒意識裡的認知,不但使得自己徹夜難眠,更不用提可以進入夢境的潛意識。
解決煩惱的方法是很簡單, 但是很難做到。人在遭遇苦難的時候, 必須選擇退讓現在的清醒意識,進行「意識轉換」,才能像軟體工程師一樣,從另外一個意識層面下,修補自己生命的問題。
如果只是在原有的清醒意識下去解決問題,不若是停留在原地打轉,讓自己精神崩潰,就是會像電腦的作業系統一樣,面臨記憶體不夠,或者是運算錯誤的窘境,造成自我毀滅,發生令人遺憾的人間悲劇 。其實,選擇要怎麼退讓現在的意識層次,讓另外一個更基礎, 更深層的意識接管我們的生命,是我們解決人生困境的最重要關鍵。
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釋迦牟尼探討意識的本質,留下了影響深遠的原始彿法。釋迦牟尼入涅盤後五百年,代代相傳的禪宗祖師,運用釋迦牟尼的心法來教導修行的人,如何在人仍有生命的時候,經由深入禪定的「入,住,出」定間,從觀察清醒意識執取外境的原因,來退讓我們的清醒意識。
由觀外境及內心的妄念為苦,空及無常,而在禪定中作「意識轉換」,開啟了夢中的意識,由夢中的意識作用於禪定,在交互的意識的進出間,開啟了進入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大門,將其心識轉換到極高的境界,由此產生妙智慧,從而解憂脫苦。(下期續)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