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系統業力再來人系列之十八 心亦無所人我恐懼俱忘
李秉信
你不是不是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等待一個決定,一通遲遲沒有打過來的電話,一封似乎從來都沒有送出來的訊息,你會開始不耐煩。等待忍受的極限到了極致,又無可奈何的時候,你真的不知道應該要怎麼辦。在沒有止境的折磨中,生命的狀態,已經超越了焦躁。用普通人的話來講,焦躁於事無補。
如果,你有過緣分,曾經在修行這條路上走過。你有沒有發現,突然有了一個突破點,在無窮盡的寧靜當中,自然而然的,會把自己的神識,放在虛空裡。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生命狀態的轉折,若是眼神內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者,一定是往內參究。歸而求之,行深深行的在作功夫。這個功夫是不需要你的努力,而是不小心就碰到了。
你會發現,在一個不知道的瞬間裡,陷入一個不知名的能量場。這時候,在你心裡所升起的,是一種,沒有辦法形容的懷疑。我這樣的形容,你可能沒有辦法了解。舉個例子來說,我拿一張鈔票在你眼前這樣擺動擺動,若是你的眼球會跟著轉,就知道你已經動念了。念動了,心念開始攀緣上去。你把幻境當真了,相信的這個境界疑情根本就不見了。
若是對你的誘惑綿密,再怎麼引導你,並沒有把它當真。我們可以說,那樣的狀態叫做疑情強。任我怎麼移動照射,把幻境編造得如此栩栩如生。你的眼球一定一動都不動的,這時就是真有功夫了。我現在所陳述的,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一個你可以做到的境界,叫做用你的懷疑,掙脫這個捆綁你的幻境。
這個機制的運作是很簡單的,我一解釋你就明白了。第七末那識亦恆亦審的,一直搜尋前六識的動靜資訊,同時也搜尋阿賴耶識種子的流動,叫做一個雙向的流動。它可以去人世間攀緣六根,把幻境當作是實境,執迷不悟的沉醉在其中。但是人很奇妙的,在你內心的深處,一定存在著一種空性了之的機制,那是一條自我解脫,自己會好的道路。
不用任何人的教導,你一定會在下意識裡,想要掙脫幻境對你的捆綁。人本來就是一個懷疑的動物,執取阿賴耶識種子的流動,就是實法,並當成就是實我。所以第七末那識的運作,都是俱生我執法執的。當行者對於營造幻境的疑情,行深到能遏止第六識起分別運作,又阻擋了第七識,令其無法穿透過它,去搜尋前六識的資訊,進行思量運作時。
此時,你會有一種被逼到,幾乎要走上絕路的感覺。用學術的理論來解釋,那就是第七末那識已被逼到無路可走,反而會更加執取阿賴耶識種子的流動,為實我實法。愈執著就愈逼愈深行,而引生無明洶湧澎湃的湧現。很奇妙的,這種被逼到牆角的感覺,就是佛經裡面所說的,把習氣變成根氣。把習氣,想要用六識去攀緣幻境的本能,用懷疑加以阻撓,累積成一種爆破的能量。
因掙脫幻境,疑情行深深行的力道,而阻擋這些無明種子起現行。如此一個來自本能的動作,造成疑情探究的力量。與無明反彈的力道,膠著成一片不清楚不明白的狀態。此時自自然然的離心意識生起,一個無意明知,更強大的探究力道,而深行行深的探究著。這股自然離心意識探究滾動的強大力道,就是大疑團,也就是疑團自然深行深深行的工夫。
從疑情一起到滾出大疑團時,幾乎無法起認識其他內外動靜,全部都在六、七、八識的深處深行行深的作工夫。所以疑情一起,只能覺照到七、八識種子的蠢動流動而已。此時心相不起,也完全無法搜尋回應外面的動靜。才造成行者參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這才是修行的模樣。
在這個時候,你已經不再認為,要等的電話重要,要做的決定關鍵,甚至要接的訊息讓你痛不欲生。那是一種非常平安,以及淡定的生命狀態。存在場的虛空狀態,和你本自具有的空性,兩者已經合而為一。切記!任何掙脫幻境的修行過程中,出現任何境界或起了煩躁心亦,或起了無明恐懼,都是已經打失了修行正法,或功夫減弱已無力轉化這些心理現象。
這個時候寧可繼續沉迷在幻境當中,等待適當的時機再來離幻。如果不自量力,勉強而行,就會出現魔音環腦, 甚至境界的幻想當中。嚴重者甚至走火入魔,行者不可不戒慎! 時務必即刻回到方法上用功,奮力忿忿不平,直到一切境界及恐懼完全消失為止。再加強行深覷追的力道,以免被境界牽著鼻子走,而走火入魔。
當生命狀態走到這樣境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坦然的面對自己的恐懼。人的恐懼不就是害怕失去,害怕面對,以及害怕幻境的到來和破滅。抽絲剝繭地來看看自己的恐懼,不就是不能生起迫切心作工夫,而在問中起疑,才會引生出上述種種弊病。行者若是能在惺惺著意參而追究著疑著的同時,又能寂寂的覷著,而在寂寂的覷追著中。
又能同時惺惺著意參的去追究著疑著,如此活絡絡的疑來疑去,愈疑愈行深,愈行深愈疑,疑團自自然然的在深處滾動著。工夫純熟至此,無論一舉手一投足,一起心動念渾是疑,哪來會有身心? 既無身心,哪來會有境界恐懼? 哪來有個人可以知道有恐懼?行者若是知道恐懼生起了,何不即刻追究知道恐懼的人到底是誰?究竟是誰?
追究到不知所以然來,心亦無所之時,人我恐懼俱忘,哪來有個人,可以知道自己有恐懼?
你不是不是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等待一個決定,一通遲遲沒有打過來的電話,一封似乎從來都沒有送出來的訊息,你會開始不耐煩。等待忍受的極限到了極致,又無可奈何的時候,你真的不知道應該要怎麼辦。在沒有止境的折磨中,生命的狀態,已經超越了焦躁。用普通人的話來講,焦躁於事無補。
如果,你有過緣分,曾經在修行這條路上走過。你有沒有發現,突然有了一個突破點,在無窮盡的寧靜當中,自然而然的,會把自己的神識,放在虛空裡。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生命狀態的轉折,若是眼神內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者,一定是往內參究。歸而求之,行深深行的在作功夫。這個功夫是不需要你的努力,而是不小心就碰到了。
你會發現,在一個不知道的瞬間裡,陷入一個不知名的能量場。這時候,在你心裡所升起的,是一種,沒有辦法形容的懷疑。我這樣的形容,你可能沒有辦法了解。舉個例子來說,我拿一張鈔票在你眼前這樣擺動擺動,若是你的眼球會跟著轉,就知道你已經動念了。念動了,心念開始攀緣上去。你把幻境當真了,相信的這個境界疑情根本就不見了。
若是對你的誘惑綿密,再怎麼引導你,並沒有把它當真。我們可以說,那樣的狀態叫做疑情強。任我怎麼移動照射,把幻境編造得如此栩栩如生。你的眼球一定一動都不動的,這時就是真有功夫了。我現在所陳述的,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一個你可以做到的境界,叫做用你的懷疑,掙脫這個捆綁你的幻境。
這個機制的運作是很簡單的,我一解釋你就明白了。第七末那識亦恆亦審的,一直搜尋前六識的動靜資訊,同時也搜尋阿賴耶識種子的流動,叫做一個雙向的流動。它可以去人世間攀緣六根,把幻境當作是實境,執迷不悟的沉醉在其中。但是人很奇妙的,在你內心的深處,一定存在著一種空性了之的機制,那是一條自我解脫,自己會好的道路。
不用任何人的教導,你一定會在下意識裡,想要掙脫幻境對你的捆綁。人本來就是一個懷疑的動物,執取阿賴耶識種子的流動,就是實法,並當成就是實我。所以第七末那識的運作,都是俱生我執法執的。當行者對於營造幻境的疑情,行深到能遏止第六識起分別運作,又阻擋了第七識,令其無法穿透過它,去搜尋前六識的資訊,進行思量運作時。
此時,你會有一種被逼到,幾乎要走上絕路的感覺。用學術的理論來解釋,那就是第七末那識已被逼到無路可走,反而會更加執取阿賴耶識種子的流動,為實我實法。愈執著就愈逼愈深行,而引生無明洶湧澎湃的湧現。很奇妙的,這種被逼到牆角的感覺,就是佛經裡面所說的,把習氣變成根氣。把習氣,想要用六識去攀緣幻境的本能,用懷疑加以阻撓,累積成一種爆破的能量。
因掙脫幻境,疑情行深深行的力道,而阻擋這些無明種子起現行。如此一個來自本能的動作,造成疑情探究的力量。與無明反彈的力道,膠著成一片不清楚不明白的狀態。此時自自然然的離心意識生起,一個無意明知,更強大的探究力道,而深行行深的探究著。這股自然離心意識探究滾動的強大力道,就是大疑團,也就是疑團自然深行深深行的工夫。
從疑情一起到滾出大疑團時,幾乎無法起認識其他內外動靜,全部都在六、七、八識的深處深行行深的作工夫。所以疑情一起,只能覺照到七、八識種子的蠢動流動而已。此時心相不起,也完全無法搜尋回應外面的動靜。才造成行者參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這才是修行的模樣。
在這個時候,你已經不再認為,要等的電話重要,要做的決定關鍵,甚至要接的訊息讓你痛不欲生。那是一種非常平安,以及淡定的生命狀態。存在場的虛空狀態,和你本自具有的空性,兩者已經合而為一。切記!任何掙脫幻境的修行過程中,出現任何境界或起了煩躁心亦,或起了無明恐懼,都是已經打失了修行正法,或功夫減弱已無力轉化這些心理現象。
這個時候寧可繼續沉迷在幻境當中,等待適當的時機再來離幻。如果不自量力,勉強而行,就會出現魔音環腦, 甚至境界的幻想當中。嚴重者甚至走火入魔,行者不可不戒慎! 時務必即刻回到方法上用功,奮力忿忿不平,直到一切境界及恐懼完全消失為止。再加強行深覷追的力道,以免被境界牽著鼻子走,而走火入魔。
當生命狀態走到這樣境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坦然的面對自己的恐懼。人的恐懼不就是害怕失去,害怕面對,以及害怕幻境的到來和破滅。抽絲剝繭地來看看自己的恐懼,不就是不能生起迫切心作工夫,而在問中起疑,才會引生出上述種種弊病。行者若是能在惺惺著意參而追究著疑著的同時,又能寂寂的覷著,而在寂寂的覷追著中。
又能同時惺惺著意參的去追究著疑著,如此活絡絡的疑來疑去,愈疑愈行深,愈行深愈疑,疑團自自然然的在深處滾動著。工夫純熟至此,無論一舉手一投足,一起心動念渾是疑,哪來會有身心? 既無身心,哪來會有境界恐懼? 哪來有個人可以知道有恐懼?行者若是知道恐懼生起了,何不即刻追究知道恐懼的人到底是誰?究竟是誰?
追究到不知所以然來,心亦無所之時,人我恐懼俱忘,哪來有個人,可以知道自己有恐懼?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