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句解第三十九講 見險能止蹇時用大矣哉
李秉信
1.水山蹇,上卦坎水,險難也,又坎水為知也;下卦艮止,阻也;故彖云「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
2.卦象,初六不當位,然能知止而不妄動,其餘各爻皆當位,故知險在前,當止則止,止之以待,見機而行,行而慎行,故彖云「蹇利西南(可為可行,不勉強),住得中也(適機)」。
3.卦云「不利東北」,東北意指險峻,難度高之事,或道未順之時,故不宜輕妄而動,宜待人、事、時、緣俱足,故彖云「利見大人,往有功也」。
4.雖一切因緣俱足,然氣數尚在「蹇」之時緣,不可躁進而為,故蹇卦以「貞」為戒,能貞才合乎「利」西南以吉,故彖云「蹇之時用大矣哉!」
5.象曰「山上有水,蹇」,山上積水若堰塞之水,有不可意測之潛在危機,如人「八識田中」有不可思議之「業力」因子,是造成吾人生命旅程之顛倒錯亂,故象云「君子以反身修德」,換言之,當正其性;當位者,則正其邦國也,彖云「當位貞吉,以正邦也」。
6.水山蹇卦,上坎下艮, 水凶蹇, 為四大難卦之一。在暌卦之後, 乖離暌隔之後, 必定繼之以蹇。蹇, 難也。 跛也。阻也。山上有水, 山高峻阻碍, 水積不能通流, 而成窮山惡水, 故蹇。
7.凡遇險阻, 甚至險象環生, 不可怨天尤人,須反躬自省。如古聖先賢, 間過則喜,聞過則拜。則將化險為夷。蹇難發生, 在反省之餘, 更籌思濟難之策。
8.坎險艮阻, 稍一不慎, 或致絕境。故首須鎮靜, 不可妄動, 步步步為營, 先立不敗之地。
9.「蹇, 利西南, 不利東北。」本訃坎險, 艮阻舉步維艱。利西南, 西為兌, 南為離, 皆為陰柔。艮為東, 水為北, 皆為陽剛。自東北之陽剛, 走向陰柔西南, 則剛柔相繼, 陰陽應合。
10.若繼續東北行, 則益其蹇。此即利與不利之故。「利見大人〝貞吉〞。」本卦九五居君位能濟蹇, 但僅上六利見大人, 故見大人亦須待時時止則止, 時行則行。六+四卦皆重時之用。
11.「彖曰: 蹇, 難也, 險在前也, 見險而能止, 如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東北, 其道窮也。利見大人, 往有功也。當位, 貞吉, 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本卦斷辭謂: 蹇, 義為難, 山已艱於行走, 更何况危險在前。
12.上卦坎水為險, 見險而能止, 乃有智慧者。世人溺於情欲之私, 盲而不知危險在前, 或暴虎馮河, 皆是無知。 無智之人。騫卦上下皆陽剛, 應向西南行, 方有利。不可再向東北, 則將蹇上加蹇。
13.自東北往西南, 則剛柔相濟, 陰陽應合,便得中道。本卦九五爻處尊位, 當止, 又當中。守誠信。 正直之道, 以拯救邦國之蹇, 多難興邦, 是以蹇之時義極為重要, 故往見大人之時勢, 須加利用。
14.「象曰: 山上有水, 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山本為水發源之地, 宜涵蓄, 不可汎濫。山高水又深, 故行進蹇難。何以蒞此困境, 君子不怨天尤人, 只反躬自省, 修德。德者,得也。如何效大禹治水, 用疏導, 就其陷缺之處, 引水重歸於澗溪。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1.水山蹇,上卦坎水,險難也,又坎水為知也;下卦艮止,阻也;故彖云「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
2.卦象,初六不當位,然能知止而不妄動,其餘各爻皆當位,故知險在前,當止則止,止之以待,見機而行,行而慎行,故彖云「蹇利西南(可為可行,不勉強),住得中也(適機)」。
3.卦云「不利東北」,東北意指險峻,難度高之事,或道未順之時,故不宜輕妄而動,宜待人、事、時、緣俱足,故彖云「利見大人,往有功也」。
4.雖一切因緣俱足,然氣數尚在「蹇」之時緣,不可躁進而為,故蹇卦以「貞」為戒,能貞才合乎「利」西南以吉,故彖云「蹇之時用大矣哉!」
5.象曰「山上有水,蹇」,山上積水若堰塞之水,有不可意測之潛在危機,如人「八識田中」有不可思議之「業力」因子,是造成吾人生命旅程之顛倒錯亂,故象云「君子以反身修德」,換言之,當正其性;當位者,則正其邦國也,彖云「當位貞吉,以正邦也」。
6.水山蹇卦,上坎下艮, 水凶蹇, 為四大難卦之一。在暌卦之後, 乖離暌隔之後, 必定繼之以蹇。蹇, 難也。 跛也。阻也。山上有水, 山高峻阻碍, 水積不能通流, 而成窮山惡水, 故蹇。
7.凡遇險阻, 甚至險象環生, 不可怨天尤人,須反躬自省。如古聖先賢, 間過則喜,聞過則拜。則將化險為夷。蹇難發生, 在反省之餘, 更籌思濟難之策。
8.坎險艮阻, 稍一不慎, 或致絕境。故首須鎮靜, 不可妄動, 步步步為營, 先立不敗之地。
9.「蹇, 利西南, 不利東北。」本訃坎險, 艮阻舉步維艱。利西南, 西為兌, 南為離, 皆為陰柔。艮為東, 水為北, 皆為陽剛。自東北之陽剛, 走向陰柔西南, 則剛柔相繼, 陰陽應合。
10.若繼續東北行, 則益其蹇。此即利與不利之故。「利見大人〝貞吉〞。」本卦九五居君位能濟蹇, 但僅上六利見大人, 故見大人亦須待時時止則止, 時行則行。六+四卦皆重時之用。
11.「彖曰: 蹇, 難也, 險在前也, 見險而能止, 如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東北, 其道窮也。利見大人, 往有功也。當位, 貞吉, 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本卦斷辭謂: 蹇, 義為難, 山已艱於行走, 更何况危險在前。
12.上卦坎水為險, 見險而能止, 乃有智慧者。世人溺於情欲之私, 盲而不知危險在前, 或暴虎馮河, 皆是無知。 無智之人。騫卦上下皆陽剛, 應向西南行, 方有利。不可再向東北, 則將蹇上加蹇。
13.自東北往西南, 則剛柔相濟, 陰陽應合,便得中道。本卦九五爻處尊位, 當止, 又當中。守誠信。 正直之道, 以拯救邦國之蹇, 多難興邦, 是以蹇之時義極為重要, 故往見大人之時勢, 須加利用。
14.「象曰: 山上有水, 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山本為水發源之地, 宜涵蓄, 不可汎濫。山高水又深, 故行進蹇難。何以蒞此困境, 君子不怨天尤人, 只反躬自省, 修德。德者,得也。如何效大禹治水, 用疏導, 就其陷缺之處, 引水重歸於澗溪。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