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氣場流動三才節點對應系列之八 論氣機之左升右降
中醫師 李秉信
生命現象源於氣機出入升降運動,然而,出入必有一個門戶,這個門戶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天人地三才的節點,體會出一個究竟。“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藏”(《素問.六微旨大論》),升降是氣機主要的運動形式之一,是人體內裡氣之間的變化聯系。
其實氣機升降相宜,在傳統中醫基礎理論中,是維持人體內環境動態平衡的保證。舉個例子來說,五臟的氣機以升降為主: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腎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斡旋中焦,為升降之樞紐。“上者右行,下者左行”(《素問.五運行大論》),即所謂左升右降;脾氣左升,則肝腎隨之上交;胃氣右降,心肺隨之下降。這是人體氣機升降的總趨勢。
脾主運化,輸布水穀精微上升;腎為水臟,主藏精,腎水上升,上濟於心,方使心陽不亢;肝屬風木,疏散條達,體陰而用陽,此三臟皆以升為用。肺金主肅降,布散精微津液下行,以降為順;心為火臟,主血脈,出神明,其位在上,心火下濟於腎,而使腎水不寒,以降為主;胃主納食,以降為和。
故在臨床中要順其性而調之,否則會氣機逆亂而致病。《醫方考.醫門》曰:“氣變則物易,氣亂則物病。”而臟與腑之間,又是臟主升而腑主降的關係;臟屬陰而腑屬陽,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陰左而升,陽右而降,即所謂左升右降。臟與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如脾氣運化水穀需要胃氣腐熟功能的支持;膀胱排尿需要腎氣的蒸騰氣化;肝氣的疏通條達有賴於膽氣排泄膽汁的配合…在病理上也密切相關。
如王孟英《王氏醫案釋注》中肺氣不清,胃氣不降。肺熱壅盛,失於和降,可致大腸傳導失職而大便秘結。六腑以通為用,恢復其實而不滿的狀態,下通則上實自除。五臟之中,心腎是氣機升降的根本,脾胃居於中焦,為升降的樞紐,而肝肺具有輔佐升降的作用。
腎是升降的總動力。腎水屬陰,內含坎陽,坎陽發動,則水升火降,坎離交泰,是為左陰升,右陽降的根源。由於腎陽的溫煦,使脾不致過濕,脾氣得以上升;因腎水的滋涵,使肝木不致太亢,肝木方能舒發。即言:肝脾的左升取決於腎陽的調和。
肝脾不升往往從腎來治。例如:清陽不升而引起的眩暈,臨床上經驗取穴常用左太衝右太溪。滋水涵木,以解除肝木對脾土的過剋,使脾氣得升,清陽上達於頭目,眩暈自然減輕或痊癒。而心屬離火,內含心陰。胃喜柔潤,在心陽的溫煦下,使之不致過濕;肺為燥金,心陰滋養,使其不致過燥。燥濕調和,肺胃才能順降。
脾胃居中,脾氣主升而胃氣主降,相反相成,一升一降共為升降之樞紐。“脾為陰土而升於陽,胃為陽土而降於陰,土位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乎升右乎降,…故中氣旺則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輪轉,中氣收則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運行。”
一句話準確而又詳盡的描述出脾胃在氣機升降中的樞紐作用。若脾胃氣機功能失常,就會產生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胃脘墜脹、泄瀉或內臟下垂等病症。所謂“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瞋脹”(《素問.陰陽大象論》)。治療時常選左三里右陽陵,來調理脾胃氣機,氣機復常,升降相宜,疾病乃癒。
作為一位經典的中醫師,調節氣機的升降,是中醫診斷最基礎的素養。說的更精準一點,在天地人三才節點上,順其勢調整氣機升降出入,才能夠佐以最適當的針藥處方,才是中醫診斷治療的最核心價值。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生命現象源於氣機出入升降運動,然而,出入必有一個門戶,這個門戶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天人地三才的節點,體會出一個究竟。“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藏”(《素問.六微旨大論》),升降是氣機主要的運動形式之一,是人體內裡氣之間的變化聯系。
其實氣機升降相宜,在傳統中醫基礎理論中,是維持人體內環境動態平衡的保證。舉個例子來說,五臟的氣機以升降為主: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腎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斡旋中焦,為升降之樞紐。“上者右行,下者左行”(《素問.五運行大論》),即所謂左升右降;脾氣左升,則肝腎隨之上交;胃氣右降,心肺隨之下降。這是人體氣機升降的總趨勢。
脾主運化,輸布水穀精微上升;腎為水臟,主藏精,腎水上升,上濟於心,方使心陽不亢;肝屬風木,疏散條達,體陰而用陽,此三臟皆以升為用。肺金主肅降,布散精微津液下行,以降為順;心為火臟,主血脈,出神明,其位在上,心火下濟於腎,而使腎水不寒,以降為主;胃主納食,以降為和。
故在臨床中要順其性而調之,否則會氣機逆亂而致病。《醫方考.醫門》曰:“氣變則物易,氣亂則物病。”而臟與腑之間,又是臟主升而腑主降的關係;臟屬陰而腑屬陽,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陰左而升,陽右而降,即所謂左升右降。臟與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如脾氣運化水穀需要胃氣腐熟功能的支持;膀胱排尿需要腎氣的蒸騰氣化;肝氣的疏通條達有賴於膽氣排泄膽汁的配合…在病理上也密切相關。
如王孟英《王氏醫案釋注》中肺氣不清,胃氣不降。肺熱壅盛,失於和降,可致大腸傳導失職而大便秘結。六腑以通為用,恢復其實而不滿的狀態,下通則上實自除。五臟之中,心腎是氣機升降的根本,脾胃居於中焦,為升降的樞紐,而肝肺具有輔佐升降的作用。
腎是升降的總動力。腎水屬陰,內含坎陽,坎陽發動,則水升火降,坎離交泰,是為左陰升,右陽降的根源。由於腎陽的溫煦,使脾不致過濕,脾氣得以上升;因腎水的滋涵,使肝木不致太亢,肝木方能舒發。即言:肝脾的左升取決於腎陽的調和。
肝脾不升往往從腎來治。例如:清陽不升而引起的眩暈,臨床上經驗取穴常用左太衝右太溪。滋水涵木,以解除肝木對脾土的過剋,使脾氣得升,清陽上達於頭目,眩暈自然減輕或痊癒。而心屬離火,內含心陰。胃喜柔潤,在心陽的溫煦下,使之不致過濕;肺為燥金,心陰滋養,使其不致過燥。燥濕調和,肺胃才能順降。
脾胃居中,脾氣主升而胃氣主降,相反相成,一升一降共為升降之樞紐。“脾為陰土而升於陽,胃為陽土而降於陰,土位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乎升右乎降,…故中氣旺則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輪轉,中氣收則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運行。”
一句話準確而又詳盡的描述出脾胃在氣機升降中的樞紐作用。若脾胃氣機功能失常,就會產生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胃脘墜脹、泄瀉或內臟下垂等病症。所謂“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瞋脹”(《素問.陰陽大象論》)。治療時常選左三里右陽陵,來調理脾胃氣機,氣機復常,升降相宜,疾病乃癒。
作為一位經典的中醫師,調節氣機的升降,是中醫診斷最基礎的素養。說的更精準一點,在天地人三才節點上,順其勢調整氣機升降出入,才能夠佐以最適當的針藥處方,才是中醫診斷治療的最核心價值。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