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七、大陵
【解剖】在橈骨尺骨之間,有橫腕韌帶動脈與靜脈。
【部位】在手腕橫紋之陷中,即兩骨(橈骨、尺骨)之間。
【主治】熱病汗不出、舌本痛、喘欬嘔血、心懸如飢、善笑不休、頭痛氣短、胸脅痛、驚恐悲泣、嘔逆喉痺、目乾目亦、肘臂攣痛、小便如血。
【摘要】《神農經》:「治胸中疼痛,胸中瘡疥,灸三壯。」《千金》:「吐血嘔逆,灸五十壯。」又:「凡卒患腰腫,附骨癰疽,節腫遊風熱毒,此等疾,但初覺有異,即急灸五壯立愈。」《玉龍歌》:「口臭之疾最可憎,大陵穴內人中瀉。」又:「勞宮穴在掌中尋,滿手生瘡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勝玉歌》:「心熱口臭大陵驅。」
【取法】腕橫紋正中,兩筋間陷中取之。
【鍼灸】鍼三分,灸三壯。
大陵(輸穴 ,原穴)
大阜曰陵,古代帝王葬處曰陵,尊稱其死曰寢息,諛其墓曰寢官,諛其葬儀曰奉安,總之,即長眠安息也,刺此穴可使人寐。穴在掌根阜起處,亦陵丘之象也,故名「大陵」。本穴治喘咳嘔血、心懸如飢和心脅痛等症。主治功能為催眠。
又大陵為星名,主死喪陵墓之事,在積屍星下。考大陵、積屍兩星名義,與其應徵事物之理,則大陵之星與本穴應症,頗為合洽。其或古人參合星象,而命此穴之名也。
口臭之疾最可憎 勞心只為苦多情 情志病造成了心火及胃火.本穴加人中可清心火.丹梔逍遙散
【解剖】在橈骨尺骨之間,有橫腕韌帶動脈與靜脈。
【部位】在手腕橫紋之陷中,即兩骨(橈骨、尺骨)之間。
【主治】熱病汗不出、舌本痛、喘欬嘔血、心懸如飢、善笑不休、頭痛氣短、胸脅痛、驚恐悲泣、嘔逆喉痺、目乾目亦、肘臂攣痛、小便如血。
【摘要】《神農經》:「治胸中疼痛,胸中瘡疥,灸三壯。」《千金》:「吐血嘔逆,灸五十壯。」又:「凡卒患腰腫,附骨癰疽,節腫遊風熱毒,此等疾,但初覺有異,即急灸五壯立愈。」《玉龍歌》:「口臭之疾最可憎,大陵穴內人中瀉。」又:「勞宮穴在掌中尋,滿手生瘡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勝玉歌》:「心熱口臭大陵驅。」
【取法】腕橫紋正中,兩筋間陷中取之。
【鍼灸】鍼三分,灸三壯。
大陵(輸穴 ,原穴)
大阜曰陵,古代帝王葬處曰陵,尊稱其死曰寢息,諛其墓曰寢官,諛其葬儀曰奉安,總之,即長眠安息也,刺此穴可使人寐。穴在掌根阜起處,亦陵丘之象也,故名「大陵」。本穴治喘咳嘔血、心懸如飢和心脅痛等症。主治功能為催眠。
又大陵為星名,主死喪陵墓之事,在積屍星下。考大陵、積屍兩星名義,與其應徵事物之理,則大陵之星與本穴應症,頗為合洽。其或古人參合星象,而命此穴之名也。
口臭之疾最可憎 勞心只為苦多情 情志病造成了心火及胃火.本穴加人中可清心火.丹梔逍遙散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