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三十四、下髎
【解剖】有大臀筋、下臀動脈、陰部神經、上臀神經。
【部位】在第二十一椎之下,薦骨節陷中。
【主治】腸鳴泄瀉、二便不利、下血、腰痛引小腹急痛、女子淋濁不禁。
【摘要】《百症賦》:「溼寒溼熱下髎定。」
【取法】如上式,在中髎下寸餘近脊之陷孔中,伏而取之,與白環俞平。
【鍼灸】鍼五分,灸三壯。
八髎(上、次、中、下)
即薦骨左右八孔排序次第,而命名也。《針灸大成》謂:「八髎總治腰痛,兼治腸、胱、疝氣、淋濁、帶下、月經病,二便不利等局部之病。」
余曾玩索八髎之穴,關係頗廣,故治症不限局部,上髎平於關元俞,次髎平於小腸俞,中髎平於膀胱俞,下髎平於中膂俞,故各髎所治之症,均與其所平之俞功能略同,以其穴位形成,由於五節薦骨粘連而成,其連合縫隙,痕跡顯然,其精氣或有所橫通也。故余又以為中膂、白環二俞及八髎共十二穴,應屬於督脈一系,以其應症而然也。無文獻可考,心會而已。希同道參測,以療效證之。
【解剖】有大臀筋、下臀動脈、陰部神經、上臀神經。
【部位】在第二十一椎之下,薦骨節陷中。
【主治】腸鳴泄瀉、二便不利、下血、腰痛引小腹急痛、女子淋濁不禁。
【摘要】《百症賦》:「溼寒溼熱下髎定。」
【取法】如上式,在中髎下寸餘近脊之陷孔中,伏而取之,與白環俞平。
【鍼灸】鍼五分,灸三壯。
八髎(上、次、中、下)
即薦骨左右八孔排序次第,而命名也。《針灸大成》謂:「八髎總治腰痛,兼治腸、胱、疝氣、淋濁、帶下、月經病,二便不利等局部之病。」
余曾玩索八髎之穴,關係頗廣,故治症不限局部,上髎平於關元俞,次髎平於小腸俞,中髎平於膀胱俞,下髎平於中膂俞,故各髎所治之症,均與其所平之俞功能略同,以其穴位形成,由於五節薦骨粘連而成,其連合縫隙,痕跡顯然,其精氣或有所橫通也。故余又以為中膂、白環二俞及八髎共十二穴,應屬於督脈一系,以其應症而然也。無文獻可考,心會而已。希同道參測,以療效證之。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