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意識合一之路系列之一 出生入死頓解暸生悟死
「真心」喚醒,即是開悟,也就又活了過來;「真心」未醒,仍是凡夫,人還是在意識,在肉體裡掙扎痛苦,指日等死。人如果瞭解到此,生死只是在作「意識轉換」而已。
李秉信
意識是人類心智活動的根源,其中包含錯綜複雜的心裡活動。看的更深刻了些,生命所有的悲歡憂喜, 恩怨情仇都是來自於我們的意識轉換。 然而, 意識是怎麼運作的呢?到底, 所有的起心動念, 以致於意志的醞釀, 到意志的完成,最後成形為合一到純全專一無染的能量柱。 到底它是怎麼運作的呢?
從意識活動的如何轉換及探討中,可以揭開人類潛藏最深意識的本質。 人類從被造以來, 就一直想瞭解自己的心智,及我們的內心。不論是東方的經典及西方的聖經, 無論它所描寫的是多麼深奧的理論, 或是它所詮釋的是多麼有意境的故事, 然而所有的範疇一定脫離不了人類心智的活動。 到底, 在我們生命意識的最深處, 蘊藏了什麼祕密?
剖析人類的內心的世界, 就像是深不見底的太平洋一樣, 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 然而海平線下是暗潮洶湧。 人的意識轉變, 就像是海底針般,莫測高深, 冥冥中有一份無形的力量在操控著。但是由一次又一次潛意識的探索,可以體會到生命力量的浩瀚無窮 。人類對於自己意識的探討從未間斷,從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釋迦牟尼探討意識的本質,留下了影響深遠的原始彿法。
釋迦牟尼入涅盤後五百年,代代相傳的禪宗祖師,運用釋迦牟尼的心法來教導修行的人,如何在人仍有生命的時候,經由禪定的「入,住,出」定間,將其心識轉換到極高的境界,由此產妙智慧,建立了大乘經典。
歸根究底,光從字面上去體會「意識轉換」的本質, 那樣的感覺是令人難以捉摸,虛渺飄幻的。 但是這份實際存在, 無從體會意識轉換的最實際面, 乃是源自於人對於人生命運無常的探索。生命不論你是否接受,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 你一定會有對於生老病死的無奈。
在面對人生生命一定會終結的事實,不管你要還是不要, 你都是無法選擇的。 在這個必然的經歷下,人類嘗試在意識的有限下,去探討潛意識的無限 。不論是在佛洛伊德對於夢境的探討,或是聖經中先知由夢境得到來自神的啟示,或是宗教裡對於生死的探討,其實生死最終的意義,就是那份早已超脫有形肉体之外的「意識轉換」。
人類最初能體會到「意識轉換」的境界,是由有許多瀕臨死亡而復生的個案中所體會。在這些案例中, 人類第一次有機會掙脫自己有形的肉體, 體會那份無形無相的意識。許多受訪者的体驗中,人在死後都還有一個靈體的存在及延續,從這些經驗中。可以建立瀕臨死亡心路歷程的模式。 一般人所謂的死,是指肉身這個部份死了,但對佛教來講,肉體的死才不是死。
甚至看的更清楚些,這樣的死還沒有死透。在聖經羅馬書裡, 更用肉體上的死, 為脫離罪惡及律法捆綁的唯一之路。 因為人的肉體不死, 無可避免的, 一定會墜入「立志從善由得我, 而行出來由不得我」的窘境。只有肉體死了, 你才能完全體會到什麼叫作自由?什麼叫作心性真正的自由?
筆者因為先天身體心臟不健全因素, 人生至今常因為臨時腦部缺氧, 曾經經歷過數次瀕死的經驗。 在筆者這種死又而復生的過程中,讓筆者可以深刻的體會到,佛教所主張這種脫離肉體之後「心」性自由的感覺。 尤其在經歷垂死後,即將進入瀕死前的交接時, 心裡很清楚自己的元神已經脫離自己的肉體, 那是一種分離的解脫感。
那種感覺不是懼怕, 而是知道時候到了, 有一點想走, 又不想走的遺憾。 用那雙不是肉體的眼睛, 看著自己躺在地板上的肉體, 那種感覺是很奇特的。 更可以深刻的體會, 難道我真的死了嗎?然後, 不自覺的, 不由得自己的, 你會跟隨著光點, 或是一個聲音, 完全的離開自己的肉體。 但那樣的經歷並不是真的死。
在原始佛教中的死,是連心靈、識心全部都要死透透,只剩下「真心」,這就是「大死」,也叫「涅槃」;而涅槃、大死之後,還可以死之後「大生」。而那樣的再生喜悅, 以及重生之後的自由, 就如同聖經裡所說,耶穌死而復活後的那種輕盈, 許多事就不再計較了。甚至, 當你再回到人間以後, 你更知道時間不多, 須珍惜當下。
要瞭解意識轉換, 首先就得先接受人生必定有生和死。 生和死不是只有侷限在肉体上。 在多層次的意識轉換中, 其實那都是生和死的過程。 經典中所說的「大生」, 就是那份死到極致的肉体, 才能趨盡意識的最原點。 我們說, 那個就叫作「真心」吧。
一個重生的人, 他的世界又都是從「真心」出來,到心靈以下的世界自由的玩創造遊戲,這就叫「出菩提路」,也叫「大生」。 這樣的自由, 就如同聖經羅馬書裡所說的「不受捆綁」。 就是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 乃是耶穌基督在我靈裡活著的喜悅寫照。這樣能夠這樣自由的來去,無罣無礙,就是佛的尊號「如來」與「善逝」。
「如來」就是自在的來,而「善逝」就是善於逝去,很會死,死透透。能這樣大死之後再大生,才叫成佛了,才把所謂的生死問題超越了,生死對他已無阻礙了,這樣才叫「了生脫死」!而能做到涅槃和出菩提路就是佛的境界!這才是能真正能解脫煩惱的唯一道路,其實,細究生死之間的巧妙,只是在「意識轉換」而已。
李秉信
意識是人類心智活動的根源,其中包含錯綜複雜的心裡活動。看的更深刻了些,生命所有的悲歡憂喜, 恩怨情仇都是來自於我們的意識轉換。 然而, 意識是怎麼運作的呢?到底, 所有的起心動念, 以致於意志的醞釀, 到意志的完成,最後成形為合一到純全專一無染的能量柱。 到底它是怎麼運作的呢?
從意識活動的如何轉換及探討中,可以揭開人類潛藏最深意識的本質。 人類從被造以來, 就一直想瞭解自己的心智,及我們的內心。不論是東方的經典及西方的聖經, 無論它所描寫的是多麼深奧的理論, 或是它所詮釋的是多麼有意境的故事, 然而所有的範疇一定脫離不了人類心智的活動。 到底, 在我們生命意識的最深處, 蘊藏了什麼祕密?
剖析人類的內心的世界, 就像是深不見底的太平洋一樣, 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 然而海平線下是暗潮洶湧。 人的意識轉變, 就像是海底針般,莫測高深, 冥冥中有一份無形的力量在操控著。但是由一次又一次潛意識的探索,可以體會到生命力量的浩瀚無窮 。人類對於自己意識的探討從未間斷,從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釋迦牟尼探討意識的本質,留下了影響深遠的原始彿法。
釋迦牟尼入涅盤後五百年,代代相傳的禪宗祖師,運用釋迦牟尼的心法來教導修行的人,如何在人仍有生命的時候,經由禪定的「入,住,出」定間,將其心識轉換到極高的境界,由此產妙智慧,建立了大乘經典。
歸根究底,光從字面上去體會「意識轉換」的本質, 那樣的感覺是令人難以捉摸,虛渺飄幻的。 但是這份實際存在, 無從體會意識轉換的最實際面, 乃是源自於人對於人生命運無常的探索。生命不論你是否接受,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 你一定會有對於生老病死的無奈。
在面對人生生命一定會終結的事實,不管你要還是不要, 你都是無法選擇的。 在這個必然的經歷下,人類嘗試在意識的有限下,去探討潛意識的無限 。不論是在佛洛伊德對於夢境的探討,或是聖經中先知由夢境得到來自神的啟示,或是宗教裡對於生死的探討,其實生死最終的意義,就是那份早已超脫有形肉体之外的「意識轉換」。
人類最初能體會到「意識轉換」的境界,是由有許多瀕臨死亡而復生的個案中所體會。在這些案例中, 人類第一次有機會掙脫自己有形的肉體, 體會那份無形無相的意識。許多受訪者的体驗中,人在死後都還有一個靈體的存在及延續,從這些經驗中。可以建立瀕臨死亡心路歷程的模式。 一般人所謂的死,是指肉身這個部份死了,但對佛教來講,肉體的死才不是死。
甚至看的更清楚些,這樣的死還沒有死透。在聖經羅馬書裡, 更用肉體上的死, 為脫離罪惡及律法捆綁的唯一之路。 因為人的肉體不死, 無可避免的, 一定會墜入「立志從善由得我, 而行出來由不得我」的窘境。只有肉體死了, 你才能完全體會到什麼叫作自由?什麼叫作心性真正的自由?
筆者因為先天身體心臟不健全因素, 人生至今常因為臨時腦部缺氧, 曾經經歷過數次瀕死的經驗。 在筆者這種死又而復生的過程中,讓筆者可以深刻的體會到,佛教所主張這種脫離肉體之後「心」性自由的感覺。 尤其在經歷垂死後,即將進入瀕死前的交接時, 心裡很清楚自己的元神已經脫離自己的肉體, 那是一種分離的解脫感。
那種感覺不是懼怕, 而是知道時候到了, 有一點想走, 又不想走的遺憾。 用那雙不是肉體的眼睛, 看著自己躺在地板上的肉體, 那種感覺是很奇特的。 更可以深刻的體會, 難道我真的死了嗎?然後, 不自覺的, 不由得自己的, 你會跟隨著光點, 或是一個聲音, 完全的離開自己的肉體。 但那樣的經歷並不是真的死。
在原始佛教中的死,是連心靈、識心全部都要死透透,只剩下「真心」,這就是「大死」,也叫「涅槃」;而涅槃、大死之後,還可以死之後「大生」。而那樣的再生喜悅, 以及重生之後的自由, 就如同聖經裡所說,耶穌死而復活後的那種輕盈, 許多事就不再計較了。甚至, 當你再回到人間以後, 你更知道時間不多, 須珍惜當下。
要瞭解意識轉換, 首先就得先接受人生必定有生和死。 生和死不是只有侷限在肉体上。 在多層次的意識轉換中, 其實那都是生和死的過程。 經典中所說的「大生」, 就是那份死到極致的肉体, 才能趨盡意識的最原點。 我們說, 那個就叫作「真心」吧。
一個重生的人, 他的世界又都是從「真心」出來,到心靈以下的世界自由的玩創造遊戲,這就叫「出菩提路」,也叫「大生」。 這樣的自由, 就如同聖經羅馬書裡所說的「不受捆綁」。 就是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 乃是耶穌基督在我靈裡活著的喜悅寫照。這樣能夠這樣自由的來去,無罣無礙,就是佛的尊號「如來」與「善逝」。
「如來」就是自在的來,而「善逝」就是善於逝去,很會死,死透透。能這樣大死之後再大生,才叫成佛了,才把所謂的生死問題超越了,生死對他已無阻礙了,這樣才叫「了生脫死」!而能做到涅槃和出菩提路就是佛的境界!這才是能真正能解脫煩惱的唯一道路,其實,細究生死之間的巧妙,只是在「意識轉換」而已。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