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四十、豐隆
【解剖】此處亦為前脛骨筋,有脛骨動脈與神經。
【部位】在外踝上八寸。
【主治】頭痛面腫、喉痹不能言、風逆癲狂好笑、厥逆、胸痛如刺、大小便難、怠惰、腿膝痠痛屈伸不便、腹痛肢腫、足冷寒溼。
【摘要】此穴為足陽明絡別走太陰者。《玉龍歌》:「痰多須向豐隆瀉。」《百症賦》:「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席弘賦》:「豐隆專治婦人心中痛。」《肘後歌》:「哮喘發來寢不得,豐隆刺入三分深。」
【取法】正坐足垂,從外踝上量八寸,與下巨處相並,微上些取之。
【鍼灸】鍼五分至一寸,灸三壯。
豐隆
豐隆,雷神名也。屈原詩:「召豐隆使先導兮。」「吾令豐隆乘雲兮。」《淮南子》:「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神也」。本穴在人體下肢,猶雷起地下,於《易》在卦,則為「復」、「豫」之象,「順動來復也」。本穴司氣分之升降,於體則豫,於用則復,猶地氣升為雲,天氣降為雨。《廣雅》釋天:「雲師謂之豐隆。」
觀本穴所治,為胸膈痰滯,沉昏頭痛,一切頭腦不清,有如雲霧蒙蔽之狀,均屬天陽失律,陰氣瀰漫之症,若此下陽上達,而消在高在上之陰翳也。故本穴寓有雲雷之意,名以「豐隆」。再以字義測之,既豐且隆,乃豐年大有之象。本穴治症頗多,且多治豐盈充滿之症,頗具豐隆含意。又本穴在下肢外側,肌肉隆起之處,亦有豐隆之意,叩其寓意則薄矣,不若取意雲雷為佳。
【解剖】此處亦為前脛骨筋,有脛骨動脈與神經。
【部位】在外踝上八寸。
【主治】頭痛面腫、喉痹不能言、風逆癲狂好笑、厥逆、胸痛如刺、大小便難、怠惰、腿膝痠痛屈伸不便、腹痛肢腫、足冷寒溼。
【摘要】此穴為足陽明絡別走太陰者。《玉龍歌》:「痰多須向豐隆瀉。」《百症賦》:「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席弘賦》:「豐隆專治婦人心中痛。」《肘後歌》:「哮喘發來寢不得,豐隆刺入三分深。」
【取法】正坐足垂,從外踝上量八寸,與下巨處相並,微上些取之。
【鍼灸】鍼五分至一寸,灸三壯。
豐隆
豐隆,雷神名也。屈原詩:「召豐隆使先導兮。」「吾令豐隆乘雲兮。」《淮南子》:「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神也」。本穴在人體下肢,猶雷起地下,於《易》在卦,則為「復」、「豫」之象,「順動來復也」。本穴司氣分之升降,於體則豫,於用則復,猶地氣升為雲,天氣降為雨。《廣雅》釋天:「雲師謂之豐隆。」
觀本穴所治,為胸膈痰滯,沉昏頭痛,一切頭腦不清,有如雲霧蒙蔽之狀,均屬天陽失律,陰氣瀰漫之症,若此下陽上達,而消在高在上之陰翳也。故本穴寓有雲雷之意,名以「豐隆」。再以字義測之,既豐且隆,乃豐年大有之象。本穴治症頗多,且多治豐盈充滿之症,頗具豐隆含意。又本穴在下肢外側,肌肉隆起之處,亦有豐隆之意,叩其寓意則薄矣,不若取意雲雷為佳。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