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心法系列之四 時空異位不離本體永恆
李秉信
筆者在前面幾講易道心法的論述裡, 試著用有限的文字來闡述易道的味道。 但是那樣的描述, 仍是無法表達本體的感覺。 筆者相信絕大多數讀者, 對於易的味道,仍是像天馬行空般的捉摸不著, 甚至有打高空的味道, 來去之間的論述, 像是在說天上的語言。 天人本是一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於, 易道的本體, 必須在易道變化中, 才能體會。
變化也只有在易道本體上進行,才有機會落實。 本體和變化, 就有如舞台和演員, 戰場和戰士, 宗廟和修行人般, 彼此相附依存, 無法分割。早在漢朝時候,鄭玄用「太易」來說明, 這種體用共存, 能所不二,易而不易的無法切割性。最原初的不易狀態,並以之為無。這個無, 就像是誰都可以上來表演的舞臺一樣, 為每個人設, 也不為專一人而設。
筆者在前面幾講易道心法的論述裡, 試著用有限的文字來闡述易道的味道。 但是那樣的描述, 仍是無法表達本體的感覺。 筆者相信絕大多數讀者, 對於易的味道,仍是像天馬行空般的捉摸不著, 甚至有打高空的味道, 來去之間的論述, 像是在說天上的語言。 天人本是一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於, 易道的本體, 必須在易道變化中, 才能體會。
變化也只有在易道本體上進行,才有機會落實。 本體和變化, 就有如舞台和演員, 戰場和戰士, 宗廟和修行人般, 彼此相附依存, 無法分割。早在漢朝時候,鄭玄用「太易」來說明, 這種體用共存, 能所不二,易而不易的無法切割性。最原初的不易狀態,並以之為無。這個無, 就像是誰都可以上來表演的舞臺一樣, 為每個人設, 也不為專一人而設。
在平等性及一致性下, 每個人都得到同樣的權利, 和空間,就是無的味道。他說:「太易,無也。太極,有也。太易由無入有,聖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曰太易。」 (見鄭玄,《乾坤鑿度注》 ) 。此一太易的無限創有,由理至氣,而元氣生,即是不易之易的純粹的創造性。
在這一連串的相生過程裡, 事實上隱喻著時間和變化間,彼此相互依存的妙理。 這樣的提點,更切入了易道重視每個變化所處時和位, 是否適當的最重要論述。 變化沒有隨著時間的流動, 講的更嚴格些, 還須搭配空間的錯位, 變化仍是停留在最原始的狀態。鄭玄無極而太極的說法仍是籠統, 但是用現世的生活環境來比喻。
在平等性及一致性下, 每個人都得到同樣的權利, 和空間,就是無的味道。他說:「太易,無也。太極,有也。太易由無入有,聖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曰太易。」 (見鄭玄,《乾坤鑿度注》 ) 。此一太易的無限創有,由理至氣,而元氣生,即是不易之易的純粹的創造性。
在這一連串的相生過程裡, 事實上隱喻著時間和變化間,彼此相互依存的妙理。 這樣的提點,更切入了易道重視每個變化所處時和位, 是否適當的最重要論述。 變化沒有隨著時間的流動, 講的更嚴格些, 還須搭配空間的錯位, 變化仍是停留在最原始的狀態。鄭玄無極而太極的說法仍是籠統, 但是用現世的生活環境來比喻。
習易者可以體會到, 本體像是宇宙蒼穹間的大舞臺, 容得下有情眾生盡情的變化揮灑。 然而, 演員和舞臺是這齣舞臺劇的生命共同體。演員離開了舞臺, 如同 戰士失去了戰場, 必然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郁悶寡歡不得志, 終日只有冷板凳可坐。 同樣的, 空有個天地般大舞臺, 設備齊全的光聲先進設備, 甚至普天大地的萬物作為配角,但是沒有演員願意粉墨登場, 也是徒然, 天地大舞台只是在養蚊子而已, 稱作蚊子館。
從這個簡單比喻中, 我們可以體會到, 要看到這個舞台的美, 在於舞者精湛的舞技。 沒有一流舞台, 舞者也是有志難伸, 無法發揮。襯托出本體的大能, 在於本體上的變化。 變化又要在本體上, 才有機會發生變化。 然而, 說到了變化,這一切體用的相互彰顯。 嚴格的說,乃是在於什麼時間下, 或是什麼空間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中國人常說的不可同日而語, 昨非今是, 昨是今非,正是這個道理。
習易者可以體會到, 本體像是宇宙蒼穹間的大舞臺, 容得下有情眾生盡情的變化揮灑。 然而, 演員和舞臺是這齣舞臺劇的生命共同體。演員離開了舞臺, 如同 戰士失去了戰場, 必然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郁悶寡歡不得志, 終日只有冷板凳可坐。 同樣的, 空有個天地般大舞臺, 設備齊全的光聲先進設備, 甚至普天大地的萬物作為配角,但是沒有演員願意粉墨登場, 也是徒然, 天地大舞台只是在養蚊子而已, 稱作蚊子館。
從這個簡單比喻中, 我們可以體會到, 要看到這個舞台的美, 在於舞者精湛的舞技。 沒有一流舞台, 舞者也是有志難伸, 無法發揮。襯托出本體的大能, 在於本體上的變化。 變化又要在本體上, 才有機會發生變化。 然而, 說到了變化,這一切體用的相互彰顯。 嚴格的說,乃是在於什麼時間下, 或是什麼空間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中國人常說的不可同日而語, 昨非今是, 昨是今非,正是這個道理。
我們說,這個舞藝妙美的舞者, 在這美麗舞臺上作出完美的演出。 然而習易者更須加句話問,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若這是在十年前的場子, 那是過去及回憶中的變化。 可能這個舞者年華已去, 體力不繼, 其至已經退休不再舞臺上了。 那的確是個變化, 一個已經過去的變化, 一個有結果發生過, 或者是歷史上的變化。 換個角度說,若這是明天的節目, 這將會是要來的變化, 一個無法知道結果, 甚至無法預測的變化。
在這裡我們看到,易的精華所在,是指不同的時位下易的變易性,或曰易的變異多元義。我此處說的變易性,指的是在易的持續變化的過程中,多樣事物在本體上的的產生與發展。然而在個論點上, 開始詮釋了時間的概念。習易者須瞭解到,變易性就是變異性。變易或變化就是改變原有的同一性而趨向差異性。也就是在本體上, 每個時間的流動上。
我們說,這個舞藝妙美的舞者, 在這美麗舞臺上作出完美的演出。 然而習易者更須加句話問,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若這是在十年前的場子, 那是過去及回憶中的變化。 可能這個舞者年華已去, 體力不繼, 其至已經退休不再舞臺上了。 那的確是個變化, 一個已經過去的變化, 一個有結果發生過, 或者是歷史上的變化。 換個角度說,若這是明天的節目, 這將會是要來的變化, 一個無法知道結果, 甚至無法預測的變化。
在這裡我們看到,易的精華所在,是指不同的時位下易的變易性,或曰易的變異多元義。我此處說的變易性,指的是在易的持續變化的過程中,多樣事物在本體上的的產生與發展。然而在個論點上, 開始詮釋了時間的概念。習易者須瞭解到,變易性就是變異性。變易或變化就是改變原有的同一性而趨向差異性。也就是在本體上, 每個時間的流動上。
雖然在本體都會變化, 而且變化的和和原來不同, 但是本體不會變的。 在這裡,筆者用個很簡單的比喻, 讀者就可以瞭解的。 同樣是一隻貓, 那隻貓不論從嬰兒貓, 小貓, 年青貓, 甚至是老貓, 以至於死貓, 他的基因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甚至我們可以莞爾的說, 千變萬變,就是無法把你變成不是貓。
簡單的來說,這個基因就是貓的本體。 然而在這個本體上, 不同時期的貓發生了許多變化, 甚至昨天你看到的貓, 和今天跳在你床上的貓, 除了貓的基因以外, 沒有個部份是一樣的。 然而, 沒有這個貓的本體, 貓就沒有變化的舞臺。 而這一切變化的關鍵, 在於空間的移位和時間的流動。如果只是同一性的持續,我們無法察覺貓的變化,也無法界定變化。
雖然在本體都會變化, 而且變化的和和原來不同, 但是本體不會變的。 在這裡,筆者用個很簡單的比喻, 讀者就可以瞭解的。 同樣是一隻貓, 那隻貓不論從嬰兒貓, 小貓, 年青貓, 甚至是老貓, 以至於死貓, 他的基因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甚至我們可以莞爾的說, 千變萬變,就是無法把你變成不是貓。
簡單的來說,這個基因就是貓的本體。 然而在這個本體上, 不同時期的貓發生了許多變化, 甚至昨天你看到的貓, 和今天跳在你床上的貓, 除了貓的基因以外, 沒有個部份是一樣的。 然而, 沒有這個貓的本體, 貓就沒有變化的舞臺。 而這一切變化的關鍵, 在於空間的移位和時間的流動。如果只是同一性的持續,我們無法察覺貓的變化,也無法界定變化。
此一差異化的過程,正說明時間之為時間,在時間中,不能不在事物的差異化中以見變化。這樣的變化性,乃是易道心法中,對於時間和變化萬物,化生與生物多樣性, 作出了很重要的註腳。 這個註腳對於宋明理學心性上的墊基, 甚至佛家唯識學理論的基礎, 產生驚天動地的衝擊。 一言以蔽之, 所有心性的變化, 妄念的產生都是時間和空間差異化的結果。
也可以說只有在時間和空間的差異化中,才能見到變化或變易之為差異或變異。去除了時空的影響, 修行者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原始的真心, 真念, 初機, 甚至說是第一念吧。如果說不易之易, 那個最原始的不易, 乃是去除掉時空之後的真心。 去除時空的衍化, 或是去除妄念的過程,顯示的是變化動力與動量,變化的變異,正是不易之易的一個實現自身的形式或方式。
此一差異化的過程,正說明時間之為時間,在時間中,不能不在事物的差異化中以見變化。這樣的變化性,乃是易道心法中,對於時間和變化萬物,化生與生物多樣性, 作出了很重要的註腳。 這個註腳對於宋明理學心性上的墊基, 甚至佛家唯識學理論的基礎, 產生驚天動地的衝擊。 一言以蔽之, 所有心性的變化, 妄念的產生都是時間和空間差異化的結果。
也可以說只有在時間和空間的差異化中,才能見到變化或變易之為差異或變異。去除了時空的影響, 修行者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原始的真心, 真念, 初機, 甚至說是第一念吧。如果說不易之易, 那個最原始的不易, 乃是去除掉時空之後的真心。 去除時空的衍化, 或是去除妄念的過程,顯示的是變化動力與動量,變化的變異,正是不易之易的一個實現自身的形式或方式。
繫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彼此差別,又不同於太極自身, 但他們的本體都在太極上。以此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都是差異化的結果。但我們應不要忘記,差異化可以帶向複雜,也可以帶向簡單,最簡單的說, 不管他們再怎麼變化, 都還是不離太極的本體。在這裡我們看到達爾文進化論中的精髓,簡單化也是差異化的一種方式。從進化的眼光看,物種變化到十分複雜的程度,也能向簡單回歸, 那就是怎麼生,必然怎麼死。
只要時空在推移下, 除了本體外, 沒有一件事情是永恆的, 不消滅的。生命的現象也是如此,故而從生到死的自然發展,是由簡而繁,再由繁而簡的變異過程。當然,變易的變異性也不妨礙易的同一性,一物之為一物是時刻都處於變異之中,但仍不妨礙其為該物。這是因為變異是相對前後而言,也相對一物的同一性,或相對的本質性而言。
故繫辭言「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也就包含了相異性與同一性的同時存在。同異並存,才有個體,才有群體,才有多類殊方的物種與品種。更有進者,才有因變異激發的創新與進化。在每個物種其共同本體性不變的基礎上, 時空讓他們演易成五花八門, 欣欣向榮各有所長, 但是再怎麼變, 或是怎麼突變, 也無法變出他們不是同一的物種。
易經的易而不易變化理論, 正是達爾文進化論裡, 最重要的精髓所在。當然我們也可以說變易的變異性,正是易的推陳出新,除舊創新的啟動因數。在此理解中,事物的同一性與差異性,是在時間和空間中逐漸發展出來的,並形成一個特殊與一般的層次系統,由此以見天地萬物的秩序井然的結構性。
故繫辭言「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也就包含了相異性與同一性的同時存在。同異並存,才有個體,才有群體,才有多類殊方的物種與品種。更有進者,才有因變異激發的創新與進化。在每個物種其共同本體性不變的基礎上, 時空讓他們演易成五花八門, 欣欣向榮各有所長, 但是再怎麼變, 或是怎麼突變, 也無法變出他們不是同一的物種。
易經的易而不易變化理論, 正是達爾文進化論裡, 最重要的精髓所在。當然我們也可以說變易的變異性,正是易的推陳出新,除舊創新的啟動因數。在此理解中,事物的同一性與差異性,是在時間和空間中逐漸發展出來的,並形成一個特殊與一般的層次系統,由此以見天地萬物的秩序井然的結構性。
所謂變化不但展現了變動不居的時間流轉,更呈現了品物流形的空間位向。鄭玄就變動不居表明變易,也重視時間在變動不居過程中,同時形成的品物與物類格局,但他也能認識到變易中所包含的變異因數。他的易緯注對乾鑿度的理解發揮了「乾坤其易之蘊」的觀點,以此推出太極陰陽天地四時八卦萬物的宇宙發展序列.
又接受鑿文中以數釋象的觀點,強調天地之數與大衍之數的變化,配以五行,形成宇宙圖像與爻辰爻位之說,以說明十二消息卦與六十四卦的變化軌跡與性質,似乎認為天地定位萬物流行是有先天的根據的。他總結出變化內涵的變異原理, 正像是東方儒家進化論的鼻祖一樣, 對於中華文化, 產生了石破天驚的影響力。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