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系統業力再來人系列之四 夢裡有六趣覺後無大千
李秉信
筆者每一次讀到《永嘉大師證道歌》中:「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總是感觸特別的深刻。 很少人真正明瞭這二句話的意涵,這二句卻很精闢地點出:「迷則有三界,悟則十方空」的重點;同時也點破了問題軸心:「當一切都會成空,你還有甚麼可執著的?」但諷刺的是,這世上又有哪一個人不是因為執著,在自己毫無意識的迷糊下,飽受了,無以明知,幽暗意識的折磨。
亦或者是, 有些根器還不錯的再來人, 在似有若無當中,有了想要從自己的幽暗意識開悟解脫的明白。才會一次又一次的轉生,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為的只是找尋一個讓自己會好的方法。每一次的輪迴轉世,每一次的重新學習,每一次面對自己幽暗意識層裡的課題,我們稱之為“再來人”。這兩句話聽起來或許過於深奧,但言簡意賅的說:那是存在在每個人,意識田裡清楚, 但是行出來,卻不明白之間的距離。
這樣的味道,也就是佛家所說的「迷和悟」,「心與境」,「念和覺」。再更深刻一點的說,那就叫做你的「習氣和根器」。不管你用什麼樣的名詞,又或者從各個面向角度去定義;無可避免的是,它們之間永遠是錯綜複雜,卻又被某種力量牽引,總是在亂中,又有不至於失序的共疊交錯著,進而影響了妙不可言的輪迴轉世規律。 難以言喻卻又要一言以蔽之,只能說:「輪迴轉世的推動力,是來自於我們,“種子意識裡有看事情不平等的結構”。」
也就是東方哲學裡所說的“不平等性”。不平等性之間落差產生的推動力,我們稱之為“業力”。對於不懂命理哲學的人而言,說到種子意識的結構,那是一個極其抽象的概念,如同是一種無解的數據密碼,一種完全有別於人類語言系統,就像是天上的神仙話語般,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 但是,從命理哲學的專業術語來說, 種子意識的結構,其實就是一個命盤上的格局,也就是說,那是早早在冥冥中的註定,是一首依循因緣、果、報為音符所譜出的生命樂章。
根據筆者的觀察,許多人對於輪迴轉世這個議題滿心好奇,甚至常常迫不及待,想方設法探索,想知道自己前世的身分為何?又遭遇了什麼樣的經歷?又是什麼力量的引動潛在意識田裡?又是怎樣的因果業報,讓自己照著這樣的生命軌跡在活著? 許多人透過催眠師的幫助,用進入深層意識的方式,來達到自我療癒的功效。也就是透過前世與記憶回溯法,找尋已經被內化的痛苦意識,藉由自我理解的過程:「了解傷自何來,該往何去?」。
這種治療方式與東方經由開示、修持、了悟因果的途徑,來解決今生今世所遇到無解的難題,實在有其不謀而合、異曲同工之妙啊!只是西方心理醫學的盲點尚無法知曉:人累世累劫以來,所有的記憶,甚至每一段經歷之後的感覺總和,全部都被記載於種子意識的結構裡的理則。為何在種子意識發業的時候,便有了可以讓人「見佛成佛, 見魔是魔。」的無名牽引。命理哲學在於幫助我們追根究理,了解生命密碼裡的巧奪天工,全都只是在延續無限過去的習性。
在當今唯一的現在發業後,成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牽扯的化學藥劑。甚至可以明確的說:「發業就是所有恩怨情仇的始作俑者。」 再說得更精確一點, 這一切發生的罪魁禍首,全是來自於八識田中種子意識,在「自薰成種」後的抓取外境後,導致了往後的一切發業。 所以,在這裡,我們可非常篤定的做個總結:「這輩子,每一段經歷所遇到的難題, 都只是上輩子“未完待續”後的一種延續。」甚至可以一針見血的道破,在你八識田裡種子意識埋入及發業的過程, 就是我們琅琅上口的「六道輪迴的流動」 。
種子意識的觸動,可以讓你一念至真,當下開悟解脫。 反之,如果你還是在累世業力種子意識的幻境下沉迷 又執迷不悔。你八識田裡的業力及習氣,就會讓你再次墮入輪迴。並依附於不同的形體之上。 不論是兩條腿還是四條腿,一再再而三的進入幻境當中,在沒完內了的輪轉裡,就註定了永生永世再也沒有脫身的機會。這就是我們耳熟能響熟的:「以前這麼苦, 現在仍舊是這麼的苦,將來更沒有脫苦得樂的機會了。」
這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可悲,深陷於苦的窠臼與囹梧裡無法自拔,除了能吻合的呼應每一個人的遭遇與境地,竟然也都能在每個人身上,套上這個自我審視的疑問句。你的本性,究竟是來自於業力對於外在環境攀緣,還是你自己把一切都看得太真,才會如此的割捨不下;你總把夢境看成實境,陷在在虛實不分,顛倒妄想中無法抽離,總是在糾結無解的情緒裡,才讓你如此的痛苦難當。
再更深入的抽絲剝繭、加以分析,當事人對於外眾生所呈現出來貪婪,和畜生道的貪婪, 在意識種子的結構上又有什麼差別?同樣的,你對於感情上的執著不放, 在意識種子的結構上,和你最心愛的小狗忠心於你, 又有什麼不同? 「夢裡明明有六趣」的「夢」字,再再說明了夢的本質就是“顛倒”。因為眾生的無明妄執,執緣起假合的諸法為實有,執四大五蘊和合的假我為實我,因此造作生死之業,妄受苦報不已。
就像是在夢中一樣,不知不覺而起惑造業,由業感果,六道輪迴,則三千性相,百界千如,由此彰立。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一切如過往雲煙。無論美夢還是惡夢,本質上都是夢,都是虛幻的、幻化出來的;從小到大,所以為、所認識到的我及我所有的一切,死後皆成空。至親摯愛,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那一樣是你帶得走的? 正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夢境都是假的,只有業是真的。
六道輪迴,道出一切有為法皆如夢,九界眾生都迷醉於無明生死之夢,就算成佛、涅槃也是夢。真知夢者,唯有佛陀,覺悟萬法唯心,明白如夢幻泡影這個事實。唯獨一真法界,如來藏心,聖凡不二,常住不減,才非是夢啊。「覺後空空無大千」,如人大夢初醒,方能明白黃梁一夢皆是泡影,在你有了「頓捨貪愛,遠離六塵」的大徹大悟後,那裡還會有六道和三千大千世界的分別?
佛與眾生均本具清淨自性,悟之而登妙覺,迷之而流浪生死。四聖六凡所本具清淨佛性之體雖然無二無別,然因為對於實相之理有迷悟的差別,而感得不同界道之受報。眾生由於一念執著,心迷無知而廣造諸惡業,最終受到生死苦報的反噬。 「自性清淨圓明體」,若能體會覺體的存在,一念心轉,則能「出離生死,轉迷為悟」,解脫億劫以來的沉淪六道之苦業。只有覺性起來了,才有辦法改變八識田裡的意識種子,命運才有了可以被扭轉的機會。
開悟解脫並不是什麼高境界,而是一個讓自己會好的方便法門;人生的一切遭遇及挫折,皆是一個緣份,都是為了喚起一個自己會好的系統。而命理哲學能讓你握有開啟竅門的鑰匙, 是謂“知命”。簡言之,老天爺會用關係好壞的呈現,來告訴你境與心距離的差距。 現在我們來說一個距離的秘密:其實,每一件事情, 甚或是我們生命當中的每一段關係,都只是一個起幻的過程罷了。
看一件事情的距離,決定了你是起幻還是離幻;在幻境中,你經歷了一個為你量身打造的情境,會給你一種無與倫比的遭遇,而感覺對於你的衝擊有重大,完全取決於你在看待這件事情上有多真。說穿了,這是一個距離的修煉;善根利器的人,人生經歷了一回, 發現驚人的秘密,就是再怎麼捨不得的關係, 再怎麼牽腸掛肚的山盟海誓,終將都會成為灰燼,到頭來什麼都留不住;唯一能夠留下來的,竟然只是感覺儲存在意識種子裡的結構而已。在此同時,距離便發揮了一個決定性的效果;那就是你能夠離開這個感覺,而且能夠定在其中,我們就稱它叫做”離幻”。
定力有多深遠,你就能離輪迴轉世的痛苦有多遠,甚至在“受”裡面也不受其影響。 浮生若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的就是假的,假的就是真的。「真亦假別,假亦真」別老把假的當真的,這樣您永遠只有想不開、看不破、忘不了、放不下。凡人與超脫的修行人何異?無非在於,修行人會入了每個當下的定,把唯一的當下, 切割成無限定點的停格, 定於虛空如幻境當中,而凡夫俗子不能。
如果,我們能明白「無常才是人生的總和」,那麼在了悟了人生如夢,就該用你的覺性「揚棄我執」,以一種有也好的淡然,沒有也好的釋然態度,自然就不會讓自己在得失間與苦為伍,終日惶惶而不安。這些風裡來浪裡去,在刀尖上的輾轉,久久不能自己的枷鎖,都是心念造成的。若是說,人在世界上,在沒有開悟之前,都只是在做夢 。那麼對於夢境虛實的辯證,是在跟夢較真,還是犯傻般的在跟自己較勁?
聰明的人都知道,立即從夢中醒來,才是離苦得樂的不二法門。不管是遠距離,還是沒距離, 你會不會問自己一個好問題, 自性定理的定力,到底有沒有距離呢?
筆者每一次讀到《永嘉大師證道歌》中:「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總是感觸特別的深刻。 很少人真正明瞭這二句話的意涵,這二句卻很精闢地點出:「迷則有三界,悟則十方空」的重點;同時也點破了問題軸心:「當一切都會成空,你還有甚麼可執著的?」但諷刺的是,這世上又有哪一個人不是因為執著,在自己毫無意識的迷糊下,飽受了,無以明知,幽暗意識的折磨。
亦或者是, 有些根器還不錯的再來人, 在似有若無當中,有了想要從自己的幽暗意識開悟解脫的明白。才會一次又一次的轉生,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為的只是找尋一個讓自己會好的方法。每一次的輪迴轉世,每一次的重新學習,每一次面對自己幽暗意識層裡的課題,我們稱之為“再來人”。這兩句話聽起來或許過於深奧,但言簡意賅的說:那是存在在每個人,意識田裡清楚, 但是行出來,卻不明白之間的距離。
這樣的味道,也就是佛家所說的「迷和悟」,「心與境」,「念和覺」。再更深刻一點的說,那就叫做你的「習氣和根器」。不管你用什麼樣的名詞,又或者從各個面向角度去定義;無可避免的是,它們之間永遠是錯綜複雜,卻又被某種力量牽引,總是在亂中,又有不至於失序的共疊交錯著,進而影響了妙不可言的輪迴轉世規律。 難以言喻卻又要一言以蔽之,只能說:「輪迴轉世的推動力,是來自於我們,“種子意識裡有看事情不平等的結構”。」
也就是東方哲學裡所說的“不平等性”。不平等性之間落差產生的推動力,我們稱之為“業力”。對於不懂命理哲學的人而言,說到種子意識的結構,那是一個極其抽象的概念,如同是一種無解的數據密碼,一種完全有別於人類語言系統,就像是天上的神仙話語般,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 但是,從命理哲學的專業術語來說, 種子意識的結構,其實就是一個命盤上的格局,也就是說,那是早早在冥冥中的註定,是一首依循因緣、果、報為音符所譜出的生命樂章。
根據筆者的觀察,許多人對於輪迴轉世這個議題滿心好奇,甚至常常迫不及待,想方設法探索,想知道自己前世的身分為何?又遭遇了什麼樣的經歷?又是什麼力量的引動潛在意識田裡?又是怎樣的因果業報,讓自己照著這樣的生命軌跡在活著? 許多人透過催眠師的幫助,用進入深層意識的方式,來達到自我療癒的功效。也就是透過前世與記憶回溯法,找尋已經被內化的痛苦意識,藉由自我理解的過程:「了解傷自何來,該往何去?」。
這種治療方式與東方經由開示、修持、了悟因果的途徑,來解決今生今世所遇到無解的難題,實在有其不謀而合、異曲同工之妙啊!只是西方心理醫學的盲點尚無法知曉:人累世累劫以來,所有的記憶,甚至每一段經歷之後的感覺總和,全部都被記載於種子意識的結構裡的理則。為何在種子意識發業的時候,便有了可以讓人「見佛成佛, 見魔是魔。」的無名牽引。命理哲學在於幫助我們追根究理,了解生命密碼裡的巧奪天工,全都只是在延續無限過去的習性。
在當今唯一的現在發業後,成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牽扯的化學藥劑。甚至可以明確的說:「發業就是所有恩怨情仇的始作俑者。」 再說得更精確一點, 這一切發生的罪魁禍首,全是來自於八識田中種子意識,在「自薰成種」後的抓取外境後,導致了往後的一切發業。 所以,在這裡,我們可非常篤定的做個總結:「這輩子,每一段經歷所遇到的難題, 都只是上輩子“未完待續”後的一種延續。」甚至可以一針見血的道破,在你八識田裡種子意識埋入及發業的過程, 就是我們琅琅上口的「六道輪迴的流動」 。
種子意識的觸動,可以讓你一念至真,當下開悟解脫。 反之,如果你還是在累世業力種子意識的幻境下沉迷 又執迷不悔。你八識田裡的業力及習氣,就會讓你再次墮入輪迴。並依附於不同的形體之上。 不論是兩條腿還是四條腿,一再再而三的進入幻境當中,在沒完內了的輪轉裡,就註定了永生永世再也沒有脫身的機會。這就是我們耳熟能響熟的:「以前這麼苦, 現在仍舊是這麼的苦,將來更沒有脫苦得樂的機會了。」
這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可悲,深陷於苦的窠臼與囹梧裡無法自拔,除了能吻合的呼應每一個人的遭遇與境地,竟然也都能在每個人身上,套上這個自我審視的疑問句。你的本性,究竟是來自於業力對於外在環境攀緣,還是你自己把一切都看得太真,才會如此的割捨不下;你總把夢境看成實境,陷在在虛實不分,顛倒妄想中無法抽離,總是在糾結無解的情緒裡,才讓你如此的痛苦難當。
再更深入的抽絲剝繭、加以分析,當事人對於外眾生所呈現出來貪婪,和畜生道的貪婪, 在意識種子的結構上又有什麼差別?同樣的,你對於感情上的執著不放, 在意識種子的結構上,和你最心愛的小狗忠心於你, 又有什麼不同? 「夢裡明明有六趣」的「夢」字,再再說明了夢的本質就是“顛倒”。因為眾生的無明妄執,執緣起假合的諸法為實有,執四大五蘊和合的假我為實我,因此造作生死之業,妄受苦報不已。
就像是在夢中一樣,不知不覺而起惑造業,由業感果,六道輪迴,則三千性相,百界千如,由此彰立。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一切如過往雲煙。無論美夢還是惡夢,本質上都是夢,都是虛幻的、幻化出來的;從小到大,所以為、所認識到的我及我所有的一切,死後皆成空。至親摯愛,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那一樣是你帶得走的? 正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夢境都是假的,只有業是真的。
六道輪迴,道出一切有為法皆如夢,九界眾生都迷醉於無明生死之夢,就算成佛、涅槃也是夢。真知夢者,唯有佛陀,覺悟萬法唯心,明白如夢幻泡影這個事實。唯獨一真法界,如來藏心,聖凡不二,常住不減,才非是夢啊。「覺後空空無大千」,如人大夢初醒,方能明白黃梁一夢皆是泡影,在你有了「頓捨貪愛,遠離六塵」的大徹大悟後,那裡還會有六道和三千大千世界的分別?
佛與眾生均本具清淨自性,悟之而登妙覺,迷之而流浪生死。四聖六凡所本具清淨佛性之體雖然無二無別,然因為對於實相之理有迷悟的差別,而感得不同界道之受報。眾生由於一念執著,心迷無知而廣造諸惡業,最終受到生死苦報的反噬。 「自性清淨圓明體」,若能體會覺體的存在,一念心轉,則能「出離生死,轉迷為悟」,解脫億劫以來的沉淪六道之苦業。只有覺性起來了,才有辦法改變八識田裡的意識種子,命運才有了可以被扭轉的機會。
開悟解脫並不是什麼高境界,而是一個讓自己會好的方便法門;人生的一切遭遇及挫折,皆是一個緣份,都是為了喚起一個自己會好的系統。而命理哲學能讓你握有開啟竅門的鑰匙, 是謂“知命”。簡言之,老天爺會用關係好壞的呈現,來告訴你境與心距離的差距。 現在我們來說一個距離的秘密:其實,每一件事情, 甚或是我們生命當中的每一段關係,都只是一個起幻的過程罷了。
看一件事情的距離,決定了你是起幻還是離幻;在幻境中,你經歷了一個為你量身打造的情境,會給你一種無與倫比的遭遇,而感覺對於你的衝擊有重大,完全取決於你在看待這件事情上有多真。說穿了,這是一個距離的修煉;善根利器的人,人生經歷了一回, 發現驚人的秘密,就是再怎麼捨不得的關係, 再怎麼牽腸掛肚的山盟海誓,終將都會成為灰燼,到頭來什麼都留不住;唯一能夠留下來的,竟然只是感覺儲存在意識種子裡的結構而已。在此同時,距離便發揮了一個決定性的效果;那就是你能夠離開這個感覺,而且能夠定在其中,我們就稱它叫做”離幻”。
定力有多深遠,你就能離輪迴轉世的痛苦有多遠,甚至在“受”裡面也不受其影響。 浮生若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的就是假的,假的就是真的。「真亦假別,假亦真」別老把假的當真的,這樣您永遠只有想不開、看不破、忘不了、放不下。凡人與超脫的修行人何異?無非在於,修行人會入了每個當下的定,把唯一的當下, 切割成無限定點的停格, 定於虛空如幻境當中,而凡夫俗子不能。
如果,我們能明白「無常才是人生的總和」,那麼在了悟了人生如夢,就該用你的覺性「揚棄我執」,以一種有也好的淡然,沒有也好的釋然態度,自然就不會讓自己在得失間與苦為伍,終日惶惶而不安。這些風裡來浪裡去,在刀尖上的輾轉,久久不能自己的枷鎖,都是心念造成的。若是說,人在世界上,在沒有開悟之前,都只是在做夢 。那麼對於夢境虛實的辯證,是在跟夢較真,還是犯傻般的在跟自己較勁?
聰明的人都知道,立即從夢中醒來,才是離苦得樂的不二法門。不管是遠距離,還是沒距離, 你會不會問自己一個好問題, 自性定理的定力,到底有沒有距離呢?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