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九、太淵
【解剖】有外轉托筋、橈骨動脈枝、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部位】在寸口前橫紋上,緊接經渠。
【主輪】乍寒乍熱、煩躁狂言、胸痺氣逆、肺脹喘息、嘔噦噫氣、欬嗽咳血、咽乾心痛、目痛生翳赤筋、口僻、缺盆痛、肩背痛引臂、溺色變、遺矢、煩悶不得眠。
【摘要】《席弘賦》:「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瀉列缺。」又:「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又:「五般肘痛尋尺澤,太淵鍼後卻收功。」《玉龍歌》:「寒痰欬嗽更兼風,列缺二穴最堪攻,先把太淵一穴瀉,多加艾火即收功。」《神農經》:「治牙疼及手腕無力疼痛,可灸七壯。」
【取法】伸掌,於腕骨上陷中,掐之甚酸楚處取之。
【鍼灸】鍼一二分深,灸三壯。
太淵
本穴為脈之大會,通達十二經絡,猶水流之交匯也,故名「太淵」。太,大也,淵,深也,會經渠之總匯而得名也。
治肺脹、喘滿、狂言、嗌乾、妒乳等症,總以清涼退熱之功為多,凡諸鬱熱之宜以清涼者,皆可取此。
《道藏》云:「太淵玉漿,甘如飴。」原注:「太清之淵隨時涼。」即以本穴功在清涼,故名之為「太清之淵」,簡稱「太淵」。
【解剖】有外轉托筋、橈骨動脈枝、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部位】在寸口前橫紋上,緊接經渠。
【主輪】乍寒乍熱、煩躁狂言、胸痺氣逆、肺脹喘息、嘔噦噫氣、欬嗽咳血、咽乾心痛、目痛生翳赤筋、口僻、缺盆痛、肩背痛引臂、溺色變、遺矢、煩悶不得眠。
【摘要】《席弘賦》:「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瀉列缺。」又:「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又:「五般肘痛尋尺澤,太淵鍼後卻收功。」《玉龍歌》:「寒痰欬嗽更兼風,列缺二穴最堪攻,先把太淵一穴瀉,多加艾火即收功。」《神農經》:「治牙疼及手腕無力疼痛,可灸七壯。」
【取法】伸掌,於腕骨上陷中,掐之甚酸楚處取之。
【鍼灸】鍼一二分深,灸三壯。
太淵
本穴為脈之大會,通達十二經絡,猶水流之交匯也,故名「太淵」。太,大也,淵,深也,會經渠之總匯而得名也。
治肺脹、喘滿、狂言、嗌乾、妒乳等症,總以清涼退熱之功為多,凡諸鬱熱之宜以清涼者,皆可取此。
《道藏》云:「太淵玉漿,甘如飴。」原注:「太清之淵隨時涼。」即以本穴功在清涼,故名之為「太清之淵」,簡稱「太淵」。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