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心經句解之二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圓覺老人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句話已經點出了,人若只是看見,這樣的深度是還不夠的。唯有切身的修行、克己的覆行、說到做到的實踐, 所有的看見才能踏實。心經裡的第二句在這裡用了一個「深」。 在此指出人心的執著深遠難見,深不可測也。修行者破我執、法執、不落邊見,契入中道聖諦,是大乘菩薩所獨修,是名:「行深」。
人若真心實踐修道這條路, 必然在無所求的心境裡, 油然而生般若的智慧, 那是一種自性的妙智慧。般若分為:實相般若、境界般若、方便般若、文字般若、眷屬般若。菩薩行者,修持五般若,斷除無明煩惱,以得究竟涅槃,謂之深般若。
波羅蜜:到達彼岸的意思。彼岸是不生不滅,超脫生死苦海,逍遙自在的無極理天。時指修行修到不思善,不思惡的當下,履行深般若功夫極深之時也。斯時實相現前,本性圓明,自在無礙,萬緣俱空,人我雙忘之時也。
【解釋】:觀世音菩薩,修行甚深的般若波羅蜜多的法門,以極高的智慧,看見世間一切實相,功行到了極點,超越此岸彼岸的分別,證到究竟涅槃的境界。
【心得記要】:
1、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觀世音菩薩在心經裡面,提出衪修持的第一步功夫。
2、觀世音菩薩的修持要訣,是用無上的大智慧,從此岸到達解脫的彼岸。
3、六袓壇經曰:「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唯有用大智慧, 看淡世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然而,這樣的境界是不易達到的。只有在一點靈明的自性被點醒的當下,才可能瞭解。
4、用大智慧從此岸到達彼岸,要用行深的功夫,才能做到。四書大學篇曰:「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修辦道者,等到盡心盡力付出的時間一久,有一天心竅自然融會貫通,萬事萬物的道理,自然明白,對於事物的精微、粗淺、大綱,沒有一樣事物不知道,到了這種境界,我心的全部體制和最大的作用,沒有不清楚的瞭如指掌,這就是對萬物的格物窮理後所產生的功效,乃真正明理,一切智慧全顯現到極點,「用力之久」,即是行深的功夫也。
5、六袓壇經般若品:「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所以未來世修道者得到六袓惠能大師所傳承下來的真理大道,得受真理大道的人必須是同見同行的人,也就是眾生與諸佛菩薩的心性完全相同,有慈悲、智慧、道德心,才能得聞大道。
還要發願受持,依循著願力,努力實踐,行功立德,如事佛故,效法顏回拳拳服膺,如臨深淵,如覆薄冰,一日三省吾身,虔誠侍奉佛袓,不可隨便馬虎,更要信心堅定,始終如一,精進不懈,克服一切魔考,終其一生而不退道,定入聖位,證果成真,是要有始有終,終身而不退的修持,才能到達,這即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6、天道弟子接受明師一指,超生了死大事已經完畢,只要一方面了業障,一方面渡眾生,終日煉神光,不斷精進,必能步步踏上成佛之道,這即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