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心法系列之十四 天人感應主動變化連續
李秉信
當習易者體悟到, 所有的生命及存在物質, 能夠共存在這一個宇宙中。 其中一定有一個最重要的本質, 讓我們能夠彼此溝通和感應。 說得更清楚些, 每一個存在的背後都有一根繩子。 追溯這根繩子的源頭, 一定會碰到個能量的同源。否則,宇宙中的一切,一定是風馬牛不相及, 各行其道。
用科學的術語來說, 他們不是在相同的系統內, 就無法彼此作用。對於這個本質存的探討和追索, 一直是許多宗教和哲學汲汲努力追求的方向, 更是天人感應與神同在的最重要前提。沒有這一塊共同本質的啓發及感動, 宗教充其量只是一個神話或者是寓言, 經典只是一本智慧的語錄,和我沒有一個內在關係的聯結。
從天人感應之間, 那個因為感動,所創造這個五花八門的世界裡, 我們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原來我們和造物主間,都有一個東西是相同的。 那麼,這個東西是甚麼呢?要瞭解這個創造是不困難的,用很簡單的模型來形容,大千世界和我的世界, 都是由造物主的覺性和我的覺性相感應以後, 而被創造的。
簡單的來說,創造是一個感應的結果, 而變化是創造中經歷的過程。 所以感應和創造是兩個息息相關的動作, 變化是創造所憑藉的工具。然而,這是一個更深入的問題, 到底是覺性中的那一個品質,能夠互相感應, 營造出這個無奇不有的花花世界。 若不是這樣的品質, 創造的創意能夠從何而來?創造的極限,怎麼有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一直在變化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醒思, 你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能夠想到的思緒,幾乎都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它的存在。 以前的人要用算盤記賬, 心中有個期待,如果有個機器能夠將一切數字統計計算, 結果就出來了, 那不就可以節省許多心神耗費。 這樣的想法一直被醖釀著, 久而久之, 電腦就被發明了。
神遊另外一個虛擬的世界, 或者是,超越時空的限制, 與過去的人神交。亙古以來, 一直是許多文人墨客所追求精神的世界。 但是,在網路世界身臨其境的科技,還沒有被發展出來以前。 這些詩人和作家,對於他們所處情境的感應及悸動, 在所能使用的最大的極限中,只能用他們充滿感情的文字以,及其華麗無比的文藻, 表達對於另外一個天地的神遊及期待。
但是, 文字總是有他的極限, 意境要在感動中才能被體會。 如果沒有和他們相同的體會, 這樣意境上的感同身受, 只能單憑個人根器, 和古人來往。然而,在科技及創造的世界裡,這個限制被突破了。在網路的世界被發展出來以後, 這些描述的文字再怎麼傳神,也無法和網頁上傳神的影片或者是取景相比擬。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處境, 再怎麼傳神的妙筆生花, 也無法形容眼睛所能不能看到的世界
然而,這就是創造力的無限, 就算它不存在,你也可以把它創造出來。看透在易道裡的每一個卦象及爻象, 所述說的都是創造的過程。所以,這個綿延不斷, 生生不息的精神, 是易道裡最重要的象徵。 很少人知道, 已經中相續不斷的卦象, 陳述的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而且是一卦接著一卦, 永無止境的變化。創造不止出現在科技中, 也是生命在演化過程裡, 最重要的主導元素。然而,我們更要看清楚 , 是甚麼力量在推動創造? 那就是易道裡所陳述的變化,變化是所有進化中,非常重要的推動力。 宇宙中的生命,為了要生存以及要適應環境, 就必須要用心靈裡的覺察力, 由內而外,逐步的改良他們生理上的構造, 來適應這個充滿競爭的大自然。
舉個例子來說,人類本來是一個四肢在爬行的動物, 因為環境需要用到手, 上半身的兩只腳, 就逐漸演化變成手了。在這個時候, 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悟到,構造覺性最重要的一個元素, 那就是主動權的角色, 在創造的過程中被彰顯出來。這樣的味道,可能很難體會。說的簡單一點, 在每一個感應後, 所被引發的變化及創造, 都有一個主動權,或者是自主性在驅動著。
也就是說,每一個生命都有一個自主權利, 你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順應著這樣的感應而行, 改變你的生命及生活。 或者是忽略這樣的感應, 仍就是在舊有的模式中我行我素。 這樣心之主動性,亦可名為心之主宰性。當然也顯示了心的自由性。關於此點,若用康得哲學語言說,人的本質即是絕對自由的意志,故可以有人自身對影響,物質世界的可能性, 作自我自由意志的選擇、主宰、決定、行為的能力
。對於心的主動性詮釋,就宋明儒學說,或甚至就古典儒家來說,心性與身體不必是一決然分別與分離的關係,而是一種基於宇宙本體發生的生命連續體 (mind-body continuum)。這就是東方哲學對於本體最基礎的體悟,連續不失有層次,有層次不失連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瞭解, 身體, 心性以及我們所存在的世界, 都是由我們的覺性和環境, 彼此交相感應,變化而遂其創造的。
心身在感應裡形成一體,而其中最根本而且也最重要的本質, 就是在這一體中, 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元素都有心的主宰性。儒學且強調因心的自覺的修持,而更能實現心的主宰性。這個主宰性是有層次的, 不但由心性自主,而且可以擴張到身體自主, 在擴張到對世界的自主, 以致於無盡無邊,對漫無邊際宇宙產生了自主權。
這樣的角色,已經是造物主本質上的縮影, 更隱藏著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心境合一,天人一體,完全自主的圓滿境界。然而這一切變化的推動力, 完全取決於我的要,和我的不要, 我的做,和我的不做。 沒有另外一個力量,或者是能量,能夠影響你的主動權。 這是一個我們在瞭解變化本質中, 非常重要的體悟。
當初,我們在說本體的不變性和變異性的時候, 其實這個結構就是我們心性上的鏡射。 嚴格地來說, 心性和本體的結構是一樣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連接點,就是兩者間都有主動權的存在。在以上分析心性的動態結構的整體中,我們看到心性的不易性與變化性。
性相對於心說是不易的,心相對於性說是變化的,但兩者為機體的不可分,形成動態的同一,心即是性,性即是心。是以我們可以說兩者內涵的關係,為不易之易亦為易之不易。形成了人的生命的本體之本。一如宇宙萬物中的不易之易與易之不易,為宇宙萬物的本體一樣。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此一本體性的心性之體是以創造生命的和諧與發展為其根本目標與性能的。
此一動向可名為心性的生命創造性,相當於天地中不易之易的和易性。萬物林林總總,故人心之感應也是互為差別,是以變異為核心的變易性。人的創造性本質上是同質的提升,異質的協和,心智的發明,在人的活動世界中表現為人文道德社會制度等等文明活動。
當習易者體悟到, 所有的生命及存在物質, 能夠共存在這一個宇宙中。 其中一定有一個最重要的本質, 讓我們能夠彼此溝通和感應。 說得更清楚些, 每一個存在的背後都有一根繩子。 追溯這根繩子的源頭, 一定會碰到個能量的同源。否則,宇宙中的一切,一定是風馬牛不相及, 各行其道。
用科學的術語來說, 他們不是在相同的系統內, 就無法彼此作用。對於這個本質存的探討和追索, 一直是許多宗教和哲學汲汲努力追求的方向, 更是天人感應與神同在的最重要前提。沒有這一塊共同本質的啓發及感動, 宗教充其量只是一個神話或者是寓言, 經典只是一本智慧的語錄,和我沒有一個內在關係的聯結。
從天人感應之間, 那個因為感動,所創造這個五花八門的世界裡, 我們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原來我們和造物主間,都有一個東西是相同的。 那麼,這個東西是甚麼呢?要瞭解這個創造是不困難的,用很簡單的模型來形容,大千世界和我的世界, 都是由造物主的覺性和我的覺性相感應以後, 而被創造的。
簡單的來說,創造是一個感應的結果, 而變化是創造中經歷的過程。 所以感應和創造是兩個息息相關的動作, 變化是創造所憑藉的工具。然而,這是一個更深入的問題, 到底是覺性中的那一個品質,能夠互相感應, 營造出這個無奇不有的花花世界。 若不是這樣的品質, 創造的創意能夠從何而來?創造的極限,怎麼有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一直在變化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醒思, 你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能夠想到的思緒,幾乎都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它的存在。 以前的人要用算盤記賬, 心中有個期待,如果有個機器能夠將一切數字統計計算, 結果就出來了, 那不就可以節省許多心神耗費。 這樣的想法一直被醖釀著, 久而久之, 電腦就被發明了。
神遊另外一個虛擬的世界, 或者是,超越時空的限制, 與過去的人神交。亙古以來, 一直是許多文人墨客所追求精神的世界。 但是,在網路世界身臨其境的科技,還沒有被發展出來以前。 這些詩人和作家,對於他們所處情境的感應及悸動, 在所能使用的最大的極限中,只能用他們充滿感情的文字以,及其華麗無比的文藻, 表達對於另外一個天地的神遊及期待。
但是, 文字總是有他的極限, 意境要在感動中才能被體會。 如果沒有和他們相同的體會, 這樣意境上的感同身受, 只能單憑個人根器, 和古人來往。然而,在科技及創造的世界裡,這個限制被突破了。在網路的世界被發展出來以後, 這些描述的文字再怎麼傳神,也無法和網頁上傳神的影片或者是取景相比擬。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處境, 再怎麼傳神的妙筆生花, 也無法形容眼睛所能不能看到的世界
然而,這就是創造力的無限, 就算它不存在,你也可以把它創造出來。看透在易道裡的每一個卦象及爻象, 所述說的都是創造的過程。所以,這個綿延不斷, 生生不息的精神, 是易道裡最重要的象徵。 很少人知道, 已經中相續不斷的卦象, 陳述的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而且是一卦接著一卦, 永無止境的變化。創造不止出現在科技中, 也是生命在演化過程裡, 最重要的主導元素。然而,我們更要看清楚 , 是甚麼力量在推動創造? 那就是易道裡所陳述的變化,變化是所有進化中,非常重要的推動力。 宇宙中的生命,為了要生存以及要適應環境, 就必須要用心靈裡的覺察力, 由內而外,逐步的改良他們生理上的構造, 來適應這個充滿競爭的大自然。
舉個例子來說,人類本來是一個四肢在爬行的動物, 因為環境需要用到手, 上半身的兩只腳, 就逐漸演化變成手了。在這個時候, 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悟到,構造覺性最重要的一個元素, 那就是主動權的角色, 在創造的過程中被彰顯出來。這樣的味道,可能很難體會。說的簡單一點, 在每一個感應後, 所被引發的變化及創造, 都有一個主動權,或者是自主性在驅動著。
也就是說,每一個生命都有一個自主權利, 你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順應著這樣的感應而行, 改變你的生命及生活。 或者是忽略這樣的感應, 仍就是在舊有的模式中我行我素。 這樣心之主動性,亦可名為心之主宰性。當然也顯示了心的自由性。關於此點,若用康得哲學語言說,人的本質即是絕對自由的意志,故可以有人自身對影響,物質世界的可能性, 作自我自由意志的選擇、主宰、決定、行為的能力
。對於心的主動性詮釋,就宋明儒學說,或甚至就古典儒家來說,心性與身體不必是一決然分別與分離的關係,而是一種基於宇宙本體發生的生命連續體 (mind-body continuum)。這就是東方哲學對於本體最基礎的體悟,連續不失有層次,有層次不失連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瞭解, 身體, 心性以及我們所存在的世界, 都是由我們的覺性和環境, 彼此交相感應,變化而遂其創造的。
心身在感應裡形成一體,而其中最根本而且也最重要的本質, 就是在這一體中, 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元素都有心的主宰性。儒學且強調因心的自覺的修持,而更能實現心的主宰性。這個主宰性是有層次的, 不但由心性自主,而且可以擴張到身體自主, 在擴張到對世界的自主, 以致於無盡無邊,對漫無邊際宇宙產生了自主權。
這樣的角色,已經是造物主本質上的縮影, 更隱藏著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心境合一,天人一體,完全自主的圓滿境界。然而這一切變化的推動力, 完全取決於我的要,和我的不要, 我的做,和我的不做。 沒有另外一個力量,或者是能量,能夠影響你的主動權。 這是一個我們在瞭解變化本質中, 非常重要的體悟。
當初,我們在說本體的不變性和變異性的時候, 其實這個結構就是我們心性上的鏡射。 嚴格地來說, 心性和本體的結構是一樣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連接點,就是兩者間都有主動權的存在。在以上分析心性的動態結構的整體中,我們看到心性的不易性與變化性。
性相對於心說是不易的,心相對於性說是變化的,但兩者為機體的不可分,形成動態的同一,心即是性,性即是心。是以我們可以說兩者內涵的關係,為不易之易亦為易之不易。形成了人的生命的本體之本。一如宇宙萬物中的不易之易與易之不易,為宇宙萬物的本體一樣。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此一本體性的心性之體是以創造生命的和諧與發展為其根本目標與性能的。
此一動向可名為心性的生命創造性,相當於天地中不易之易的和易性。萬物林林總總,故人心之感應也是互為差別,是以變異為核心的變易性。人的創造性本質上是同質的提升,異質的協和,心智的發明,在人的活動世界中表現為人文道德社會制度等等文明活動。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