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金剛經句解系列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中醫師 李秉信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此證信序,又名通序,諸經通有故。亦名經後序,佛初說經,本無此序,至結集時,始加入故。亦名遺教序,佛將涅槃,阿難尊者欽奉遺命,一切經首,當置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大眾若干人俱,等語故。令置如是云云者,證明是佛所說,以起信故。故曰證信序也。
大智度論,謂此科之文,為六成就。蓋凡結集一經,必具六緣,乃克成就。云何六緣,一者,如是,信成就也。二者,我聞,聞成就也。三者,一時,時成就也。四者,佛,主成就也。五者,在某處,處成就也。六者,與比丘眾若干人俱,眾成就也。
六緣既具,則說法之主,說法之時,說法之處,聞法之眾,及結集人負責證明自所親聞,凡足以成就眾信者,一一皆備。故曰六成就也。自性要藏經典,經典來顯自性,經典要在自性中整個流露出來。心法只一點,說禪千萬言。真理半張紙,辯證萬卷書。
表法。表法者,銷歸自性也。聽經聞法,重在將經文銷融,一一歸到自己本性上體會,方得受用。此段文,本是境緣事相,尚可銷歸自性。則向後經文,可以例知。推之,若對於一切境緣,皆能如是領會,則受用無窮矣。注意注意。
道理要用自己的聆悟講,文章要用自己的智慧寫。智慧就是一種心境的融合,寫文章要注入生命.今天修道沒有智慧是不行的。如是我聞:要如如不動這個地方聞受於理天,沒有如是我聞,不能進入經典的堂奧。如是我聞也是總結全部的心法,及心法的本體。
如是我聞的殊勝:自性是天賦,總攝萬德的元素,流露萬德,沒有如是我聞,不可能見德.因為它是屬於真空無相的法體,無相才是實相,實相一定是無 相,它有融通寂照的智慧。
如者,如如不動,謂當人本具之性體。是者,當下即是。一切凡夫,雖此性當下即是,而生滅剎那不停,並不如如者,何也,我執為之障故耳。故必破其小我之執,而會歸於大我。大我者,所謂一法界,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常樂我淨之我也。
此中我字,當如是會。聞者,返聞聞自性也。將欲會歸,必當返聞,不能向外馳求,背覺合塵也。一時者,所謂十世古今,不離當念,亦即三際心不可得,當如是領會也。聞:心領神會. (耳祇能聞聲,不能聞法)
如是才是真的,如是聞、如是修、如是行、如是證、如是得,掃除一切旁門左道。一時:得受一指之時。 (一就是道,與道契合的時候)佛在:你的自性佛住在哪裡。 (你的本體要找出來)諸佛法身無住無不住.法身本無形相— 無住;法身又周遍法界— 無不住。
諸法空相,三十二相可見如來不(ㄈㄡˇ),三十二相仍不離生滅的妄想。肉體要不即不離。老子曰:我愛此身, 因為悟者可以借假修真;我患此身_ 因為迷者會因假覆真。法身無住無不住,肉身不即不離。
如是我聞,我要求道,求道時得受明師一指,你的自性佛在哪裡?在舍衛城衹樹給孤獨園。舍衛城衹樹給孤獨園:舍衛城:(在東印度)國名、地名、城名;佛住所在(佛陀住了25 年)。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家都喜歡住在這裡)(民:五官、百骸、六根). 。畿:京畿;帝王所居之地。(五官、百骸、六根,聽從京畿的命令)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衹樹:衹陀太子的樹林。須達多,長者,求衹陀苑之地給佛講經說 法用. 太子言:汝若能以黃金舖滿我園地就出讓。給孤獨園_ 孤獨:這個地方是人身唯一無相之所。長者:人身最慈悲、忠恕、博愛、平等、謙恭之處。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比丘:男出家人;比丘尼:女出家人. 優婆塞:男在家居士; 優婆夷:女在家居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些人急於修道。優頻羅迦葉之徒,500人;舍利弗之徒 _ 100人。那提迦葉之徒 _ 250人; 伽耶迦葉之徒 _ 250人;目鍵蓮之徒 _ 100人 ,耶舍長者之徒 _ 50人。
這些人先事外道,佛成道後,歸依佛,而永不離。(以前修道是先修後得),我們的六根百骸,於求道前事外道,求道後,歸依自性,永不分離。道不是知識學問,不應以言說文字爭勝,是自性良知所引發。人身上唯一沒有形象的地方,孤獨 ,可與明明上帝相通,無通無,有通有。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此證信序,又名通序,諸經通有故。亦名經後序,佛初說經,本無此序,至結集時,始加入故。亦名遺教序,佛將涅槃,阿難尊者欽奉遺命,一切經首,當置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大眾若干人俱,等語故。令置如是云云者,證明是佛所說,以起信故。故曰證信序也。
大智度論,謂此科之文,為六成就。蓋凡結集一經,必具六緣,乃克成就。云何六緣,一者,如是,信成就也。二者,我聞,聞成就也。三者,一時,時成就也。四者,佛,主成就也。五者,在某處,處成就也。六者,與比丘眾若干人俱,眾成就也。
六緣既具,則說法之主,說法之時,說法之處,聞法之眾,及結集人負責證明自所親聞,凡足以成就眾信者,一一皆備。故曰六成就也。自性要藏經典,經典來顯自性,經典要在自性中整個流露出來。心法只一點,說禪千萬言。真理半張紙,辯證萬卷書。
表法。表法者,銷歸自性也。聽經聞法,重在將經文銷融,一一歸到自己本性上體會,方得受用。此段文,本是境緣事相,尚可銷歸自性。則向後經文,可以例知。推之,若對於一切境緣,皆能如是領會,則受用無窮矣。注意注意。
道理要用自己的聆悟講,文章要用自己的智慧寫。智慧就是一種心境的融合,寫文章要注入生命.今天修道沒有智慧是不行的。如是我聞:要如如不動這個地方聞受於理天,沒有如是我聞,不能進入經典的堂奧。如是我聞也是總結全部的心法,及心法的本體。
如是我聞的殊勝:自性是天賦,總攝萬德的元素,流露萬德,沒有如是我聞,不可能見德.因為它是屬於真空無相的法體,無相才是實相,實相一定是無 相,它有融通寂照的智慧。
如者,如如不動,謂當人本具之性體。是者,當下即是。一切凡夫,雖此性當下即是,而生滅剎那不停,並不如如者,何也,我執為之障故耳。故必破其小我之執,而會歸於大我。大我者,所謂一法界,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常樂我淨之我也。
此中我字,當如是會。聞者,返聞聞自性也。將欲會歸,必當返聞,不能向外馳求,背覺合塵也。一時者,所謂十世古今,不離當念,亦即三際心不可得,當如是領會也。聞:心領神會. (耳祇能聞聲,不能聞法)
如是才是真的,如是聞、如是修、如是行、如是證、如是得,掃除一切旁門左道。一時:得受一指之時。 (一就是道,與道契合的時候)佛在:你的自性佛住在哪裡。 (你的本體要找出來)諸佛法身無住無不住.法身本無形相— 無住;法身又周遍法界— 無不住。
諸法空相,三十二相可見如來不(ㄈㄡˇ),三十二相仍不離生滅的妄想。肉體要不即不離。老子曰:我愛此身, 因為悟者可以借假修真;我患此身_ 因為迷者會因假覆真。法身無住無不住,肉身不即不離。
如是我聞,我要求道,求道時得受明師一指,你的自性佛在哪裡?在舍衛城衹樹給孤獨園。舍衛城衹樹給孤獨園:舍衛城:(在東印度)國名、地名、城名;佛住所在(佛陀住了25 年)。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家都喜歡住在這裡)(民:五官、百骸、六根). 。畿:京畿;帝王所居之地。(五官、百骸、六根,聽從京畿的命令)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衹樹:衹陀太子的樹林。須達多,長者,求衹陀苑之地給佛講經說 法用. 太子言:汝若能以黃金舖滿我園地就出讓。給孤獨園_ 孤獨:這個地方是人身唯一無相之所。長者:人身最慈悲、忠恕、博愛、平等、謙恭之處。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比丘:男出家人;比丘尼:女出家人. 優婆塞:男在家居士; 優婆夷:女在家居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些人急於修道。優頻羅迦葉之徒,500人;舍利弗之徒 _ 100人。那提迦葉之徒 _ 250人; 伽耶迦葉之徒 _ 250人;目鍵蓮之徒 _ 100人 ,耶舍長者之徒 _ 50人。
這些人先事外道,佛成道後,歸依佛,而永不離。(以前修道是先修後得),我們的六根百骸,於求道前事外道,求道後,歸依自性,永不分離。道不是知識學問,不應以言說文字爭勝,是自性良知所引發。人身上唯一沒有形象的地方,孤獨 ,可與明明上帝相通,無通無,有通有。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