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十六、腹哀
【解剖】有內外斜腹筋、上腹動脈、肋間神經枝、腸骨下腹神經。
【部位】在中脘旁四寸微下些,大橫上三寸半。
【主治】寒中食不化、大便膿血、腹痛。
【取法】仰臥,手外開,從乳頭直下,中脘旁開四寸微下些取之。
【鍼灸】鍼五分至七分,灸五壯。
腹哀
哀,悲鳴也。腹嗚,即腸嗚也。人有哀泣,則氣息頓促,且時一太息。又人在哀痛至極時,常曰「柔腸百結」,或曰「令人腸斷」,均是因哀及腸,腸動而腹振,皆哀氣之所致也。
本穴為足太陰與陰維脈之會穴,屬於純陰。又《春秋繁露》云:「哀氣為太陰,而當冬。」蓋以哀氣主陰,陰氣為用多閉結,故其主病寒中、食不化、大便膿血、腹中痛,故名「腹哀」。
「哀」又音衣,暗自悲傷也。《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悲傷,莫知我哀。」哀,在《詩經》此節讀「衣」音,但一般讀「唉」,可以俗。
【解剖】有內外斜腹筋、上腹動脈、肋間神經枝、腸骨下腹神經。
【部位】在中脘旁四寸微下些,大橫上三寸半。
【主治】寒中食不化、大便膿血、腹痛。
【取法】仰臥,手外開,從乳頭直下,中脘旁開四寸微下些取之。
【鍼灸】鍼五分至七分,灸五壯。
腹哀
哀,悲鳴也。腹嗚,即腸嗚也。人有哀泣,則氣息頓促,且時一太息。又人在哀痛至極時,常曰「柔腸百結」,或曰「令人腸斷」,均是因哀及腸,腸動而腹振,皆哀氣之所致也。
本穴為足太陰與陰維脈之會穴,屬於純陰。又《春秋繁露》云:「哀氣為太陰,而當冬。」蓋以哀氣主陰,陰氣為用多閉結,故其主病寒中、食不化、大便膿血、腹中痛,故名「腹哀」。
「哀」又音衣,暗自悲傷也。《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悲傷,莫知我哀。」哀,在《詩經》此節讀「衣」音,但一般讀「唉」,可以俗。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