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句解第四十六講 柔以時升巽順剛中而應
李秉信
1.地風升,序卦傳云「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者,高也,上卦為坤地,下卦為巽木,木從地中慢慢升高之勢,巽順為柔,故彖云「柔以時升」,時者,適其時也。
2.卦云「升,元亨,用見大人」,萬物之生長,是自然法則,故言「元亨」,是坤地培生之自然之用,故坤柔用德不言「利」,而言「用」;六五言坤用培生之德功,而謂之「大人」,九二言萬物創生之健力,陰陽相應而萬物生發而適其時,故彖言「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
3.萬物之生發,皆依賴於坤地,皆順於自然天則,且萬物皆有其各自的生長法則,故卦云「勿恤」,彖言「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
4.卦云「南征吉」,物之升高,皆受環境及本質之限制,故升高之勢必有極限,故言「南征」,適其時、勢才能「吉」。
5.九二為六五所提携而任用,九二是積德以厚,能「順勢而升」,六五能卑以自牧而求賢以輔,故為「志行也」。
6.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修德以厚,若木之升高,升高之勢,必順勢而升,故有云「步步高升」,故象云「君子以順德(坤巽之柔行),積小以高大」。
7.升卦, 上坤,下巽,地風升。四十五卦萃,萃,聚也,聚而上 ,繼之以升。地下生木, 為木。木之生,由種子而動芽,而苗,而小樹,而大木,而棟樑。
8.由小而大,故曰升,下 上坤,下木地,由捏外先修已,而後治平,皆【升】之意。
9.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本卦義為上升,氣聚為上升,先聚而升,有如木之出於地,逐漸升長,上下二卦皆主柔順,故得 亨,大亨通。
10.但柔順不能果斷,故宜谒见大人,得大人之教導,不必憂慮,萬物齊乎巽,而相見乎離,離南方,故向南方前進,必吉祥。
11.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 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本卦斷辭謂:坤地,巽風皆 陰卦,柔順而又適時上升。
12.九二居下卦之中,又與六五爻相應,時以大亨通,宜往謁見大人,無須憂慮,且將有喜慶之事。向光明之南方進行,其上升之志,定可施行。
13.象曰:地中生 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本卦象 就本卦之象,上坤下 ,象微地中生木,君子應較法本 如風之順,如地之德,積聚微小之升長,以成就高大事業,千里之行,起於足下。
14.德不積不足以成功,合抱之木,起於微芒,但必須以時入山林,不可濫伐,亦不可揠苗助長,此即順德。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1.地風升,序卦傳云「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者,高也,上卦為坤地,下卦為巽木,木從地中慢慢升高之勢,巽順為柔,故彖云「柔以時升」,時者,適其時也。
2.卦云「升,元亨,用見大人」,萬物之生長,是自然法則,故言「元亨」,是坤地培生之自然之用,故坤柔用德不言「利」,而言「用」;六五言坤用培生之德功,而謂之「大人」,九二言萬物創生之健力,陰陽相應而萬物生發而適其時,故彖言「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
3.萬物之生發,皆依賴於坤地,皆順於自然天則,且萬物皆有其各自的生長法則,故卦云「勿恤」,彖言「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
4.卦云「南征吉」,物之升高,皆受環境及本質之限制,故升高之勢必有極限,故言「南征」,適其時、勢才能「吉」。
5.九二為六五所提携而任用,九二是積德以厚,能「順勢而升」,六五能卑以自牧而求賢以輔,故為「志行也」。
6.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修德以厚,若木之升高,升高之勢,必順勢而升,故有云「步步高升」,故象云「君子以順德(坤巽之柔行),積小以高大」。
7.升卦, 上坤,下巽,地風升。四十五卦萃,萃,聚也,聚而上 ,繼之以升。地下生木, 為木。木之生,由種子而動芽,而苗,而小樹,而大木,而棟樑。
8.由小而大,故曰升,下 上坤,下木地,由捏外先修已,而後治平,皆【升】之意。
9.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本卦義為上升,氣聚為上升,先聚而升,有如木之出於地,逐漸升長,上下二卦皆主柔順,故得 亨,大亨通。
10.但柔順不能果斷,故宜谒见大人,得大人之教導,不必憂慮,萬物齊乎巽,而相見乎離,離南方,故向南方前進,必吉祥。
11.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 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本卦斷辭謂:坤地,巽風皆 陰卦,柔順而又適時上升。
12.九二居下卦之中,又與六五爻相應,時以大亨通,宜往謁見大人,無須憂慮,且將有喜慶之事。向光明之南方進行,其上升之志,定可施行。
13.象曰:地中生 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本卦象 就本卦之象,上坤下 ,象微地中生木,君子應較法本 如風之順,如地之德,積聚微小之升長,以成就高大事業,千里之行,起於足下。
14.德不積不足以成功,合抱之木,起於微芒,但必須以時入山林,不可濫伐,亦不可揠苗助長,此即順德。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