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色境識不二法系列之十一 如是思考如是命乃天定
李秉信
大多數人對於生活的期待, 常常會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樣的感慨, 表示我們對於生命的無奈。 我們不是常常在說, 天底下的事情,十有八九, 都不從人願。 這句話背後深刻的意義是, 人對於加諸在身上的因果律, 是很難有那個自由度,去操縱結果的發生, 或者是讓事情不會發生。
甚至更諷刺的是, 絕大多數發生的結果, 都是事與願違,天不從人願。 在潛意識所拒絕, 或是所恐懼,越不想發生的事情,卻常常就是會發生。對於這個似乎天生注定的宿命, 隱藏在後面的深刻的意思是, 幾乎所有的結果, 在冥冥中早有定數。 除非我們自己真的有改變, 否則人很難用一個相同的自己, 得到一個不同的未來。
然而,把生命想得更深刻的人會問, 到底是我生命中的哪一個部分,需要改變, 我才能夠得到一個不同的將來, 或者,至少這個結果,是一個和我所期待的將來, 兩者之間不會相差太遠。 那個在我生命中,可以著力的下手工夫, 又在那裡.
很少人知道, 人世間的因果定律, 或者是因緣法則, 其實是非常有邏輯性,以及先後次序,通常是可以預測的。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如果生命的命運無法被預測, 像是虛空一樣無法抓取,那又那裡須要找老師問事? 那就像是一個工廠,或者是實驗室一樣, 你輸入甚麼樣的原料, 經過一個相同的製造程序, 就會得到甚麼樣的產品。
這個道理是淺顯易懂的, 如果你在麵包工廠生產線的源頭,放入了小麥, 最後得到的一定是麵包, 而不會是豬肉罐頭。 但是偏偏在人世間, 許多人總是異想天開的期待, 在生產的源頭放入小麥, 但是最後可以得到鑽石。 而且出來的結果一定是吉利的, 不是凶險的。 從一個常識來判斷,這樣的期待有可能發生嗎?
從這個簡單的描述當中, 我們得到了一個簡單的結論。 產品會是麵包的最重要原因, 那是因為生產線的源頭是小麥, 而製造的流程是麵包的加工程序。 所以我們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道理是非常容易瞭解的。但是說也奇怪的, 人就是喜歡種瓜得黃金, 種豆得白銀, 對於不如期待的結果, 又會呼天搶地極度的感到懊悔和苦惱。
看透我們人生當中的因果和因緣, 所有的結果,都是來自於最初始的動機。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 你的意識是怎麼樣的思考和判斷, 這個結果。在冥冥中自有注定。 嚴格地來說, 絕大多數的人, 因為與生俱來的業力和習氣很難改變, 所以思考的流程可以說是天生注定。
所以面對每一件發生和呈象, 當你怎麼起心動念,產生動機的時候, 其實結果大概就已經決定了。 當我們想要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或者是,我們在生命上的經營, 期待有一個不同結果時候。 在一個怎麼樣的意識層次下,去流動這個動機, 就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命運。
筆者在最近的問事中, 就對於問事人之於自己思考的程序, 和判斷事情價值觀的堅持, 影響到他自己的命運,有深刻的印象。 用簡單地敘述,來形容這個問事人, 可以說他是一個平步青雲的暴發戶。 他人生的崛起,就像是一則神話一樣, 充滿著幸運和投機。 用一針見血的描述形容他, 他是個運氣極好的賭徒。
如同問事人所描述的, 他每次作一個重大的決定, 都一定會咨詢他身邊的易經大師, 要求為他卜一個卦。 希望神明指示,這到底是一個正確,還是錯誤的決定。 而且對於卜卦的結果深信不疑, 把他自己的命運,完全交托在求神問卜上。 問事人這麼一路走來, 總是覺得幸運之神一定會站在他的身邊, 陪伴著他開疆拓土, 攻城掠池, 從來沒有失手過。
然而問事人,在最近一個舊金山大型土地的開發岸案, 碰到他這輩子以來,最困擾,也無法解決的僵局。 當他在投資之前, 對於這個開發案的獲利空間,非常遲疑。 當他無法決定, 是否要花下鉅資買下這塊土地之前, 他身邊的這位易經大師幫他卜了一卦, 表示諸事皆吉, 可以放心大膽的投資這個開發案, 鼓勵他放手一搏。
但是在最近土地開發案的發展上, 問事人碰到了困境, 深刻的感覺,命運之神似乎離開了他。 在開發案設計圖上, 最重要一環是地目變更。 市政府在這個部份的決定, 會侷限這塊土地能夠建築面積的大小, 也決定了這是個賺錢還是賠錢的開發案。 但是說也奇怪的, 這份設計圖老是被市政府都市計劃的負責人刁難, 無法順利通過審核。
加上問事人本身資金的週轉出現了問題, 有些無法承受長期持有土地的費用, 內心常常出現想要將這塊土地脫手的念頭。 但是當事人又一直堅信, 這是一個神明應許的投資案, 他一定會在這個開發案上賺到大錢。 在潛意識裡,他也擔心, 深怕賣出這塊土地會違反神明的意思, 不但得不到祝福。反而會被咒詛。
問事人憂心忡忡地詢問筆者, 到底現在進退兩難的他, 應該要做甚麼樣的決定。 也就是說, 是否應該識時務者為俊傑, 趕快將這塊土地脫手, 減少以及停止目前的財務損失,是他內心最直接,也覺得最適合的想法。 在另外一方面,發生在他內心,最無法自我交代的困擾和矛盾, 是來自於在他的意識思考當中, 下意識裡覺得這塊土地是神明賜與他的。
若是心存懷疑不堅持神明的指示, 恐怕會惹得神明生氣, 將來的惡運連連。 在這個進退兩難的關卡上,說他自己被他自己的思考所卡住, 一點兒也不誇張,但是他就是無法自拔, 深陷其中,痛苦萬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 人所有的命運,都是來自於他是怎麼想的, 結果就會怎麼樣的發生。 如果你老是這樣想,你的命運就是被決定了, 而且似乎就像是命定一樣, 好像完全沒有轉圜的空間。
如果換個角度來講,能夠跳躍到另外一個意識層次下思考, 他人生的命運,馬上會變得不一樣。 所謂頭過, 身就過,正是這個道理,然而,我們生命, 在根深蒂固的習氣熏陶之下,這樣一轉念,結果就不一樣的意識轉換,又談何容易? 如同這個土地開發案的問事人, 他比任何人都還清楚, 現在的他應該要做甚麼樣的決定。
但是在他已經成型的意識思考下, 卻是非常恐懼做出任何的改變, 所謂的將錯就錯, 正是形容他現在的心境。 更嚴格的來說, 他所深信,那個看不見的神明, 就是他內心的思考流程。 他的人生一路走來,能夠賺到這麼多的財富, 都是來自於他,很有自信的這樣想, 而且也這樣做。 但是,現在他的自信心受到了挑戰, 他的決策就開始是非兩可,優柔寡斷, 甚至懷疑上帝離開了他。
這種一成不變的思考方式, 埋下了可能失敗的種子。講到「意識轉換」,越刻意想作轉換的人,反而不容易隨心所欲。如同這個問事人, 他多麼希望能夠自由的改變思方式, 但是他作不到。反而是越自在,越無牽掛的人,可以來去自如。 我們常說人在作「白日夢」。
其實能在白天人類在這麼心煩意亂的時候,有這樣的定力,可以進入夢中潛意識的世界,乃是在於完全的放鬆,無所求之下,「意識轉換」就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除了這個問事人所面對的僵局以外,每一個修行人,夢寐以求的境界, 就是當我們的清醒意識自行退讓以後,我們的心境就像是瀕死前的大悟一樣,看透一切發生和一切事物,心境不為發生所動,也不為發生所亂。
在深入的定中,我們都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每一個念頭要起的時候。就如同看電影一樣,可以欣賞它,批評它,但是絕對不會加入它,如同我們只是劇場內的觀眾,而不是劇情內的主角。
就算這樣的念頭,在我們心中躍躍欲試,但是我們不隨之起舞,但也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善念,或是一個惡念,來刻意的用我們的道德去壓抑,或是引導念起的方向。這就是金剛經裡所說,觀一切相,如夢幻泡影的最真實含義 。
大多數人對於生活的期待, 常常會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樣的感慨, 表示我們對於生命的無奈。 我們不是常常在說, 天底下的事情,十有八九, 都不從人願。 這句話背後深刻的意義是, 人對於加諸在身上的因果律, 是很難有那個自由度,去操縱結果的發生, 或者是讓事情不會發生。
甚至更諷刺的是, 絕大多數發生的結果, 都是事與願違,天不從人願。 在潛意識所拒絕, 或是所恐懼,越不想發生的事情,卻常常就是會發生。對於這個似乎天生注定的宿命, 隱藏在後面的深刻的意思是, 幾乎所有的結果, 在冥冥中早有定數。 除非我們自己真的有改變, 否則人很難用一個相同的自己, 得到一個不同的未來。
然而,把生命想得更深刻的人會問, 到底是我生命中的哪一個部分,需要改變, 我才能夠得到一個不同的將來, 或者,至少這個結果,是一個和我所期待的將來, 兩者之間不會相差太遠。 那個在我生命中,可以著力的下手工夫, 又在那裡.
很少人知道, 人世間的因果定律, 或者是因緣法則, 其實是非常有邏輯性,以及先後次序,通常是可以預測的。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如果生命的命運無法被預測, 像是虛空一樣無法抓取,那又那裡須要找老師問事? 那就像是一個工廠,或者是實驗室一樣, 你輸入甚麼樣的原料, 經過一個相同的製造程序, 就會得到甚麼樣的產品。
這個道理是淺顯易懂的, 如果你在麵包工廠生產線的源頭,放入了小麥, 最後得到的一定是麵包, 而不會是豬肉罐頭。 但是偏偏在人世間, 許多人總是異想天開的期待, 在生產的源頭放入小麥, 但是最後可以得到鑽石。 而且出來的結果一定是吉利的, 不是凶險的。 從一個常識來判斷,這樣的期待有可能發生嗎?
從這個簡單的描述當中, 我們得到了一個簡單的結論。 產品會是麵包的最重要原因, 那是因為生產線的源頭是小麥, 而製造的流程是麵包的加工程序。 所以我們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道理是非常容易瞭解的。但是說也奇怪的, 人就是喜歡種瓜得黃金, 種豆得白銀, 對於不如期待的結果, 又會呼天搶地極度的感到懊悔和苦惱。
看透我們人生當中的因果和因緣, 所有的結果,都是來自於最初始的動機。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 你的意識是怎麼樣的思考和判斷, 這個結果。在冥冥中自有注定。 嚴格地來說, 絕大多數的人, 因為與生俱來的業力和習氣很難改變, 所以思考的流程可以說是天生注定。
所以面對每一件發生和呈象, 當你怎麼起心動念,產生動機的時候, 其實結果大概就已經決定了。 當我們想要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或者是,我們在生命上的經營, 期待有一個不同結果時候。 在一個怎麼樣的意識層次下,去流動這個動機, 就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命運。
筆者在最近的問事中, 就對於問事人之於自己思考的程序, 和判斷事情價值觀的堅持, 影響到他自己的命運,有深刻的印象。 用簡單地敘述,來形容這個問事人, 可以說他是一個平步青雲的暴發戶。 他人生的崛起,就像是一則神話一樣, 充滿著幸運和投機。 用一針見血的描述形容他, 他是個運氣極好的賭徒。
如同問事人所描述的, 他每次作一個重大的決定, 都一定會咨詢他身邊的易經大師, 要求為他卜一個卦。 希望神明指示,這到底是一個正確,還是錯誤的決定。 而且對於卜卦的結果深信不疑, 把他自己的命運,完全交托在求神問卜上。 問事人這麼一路走來, 總是覺得幸運之神一定會站在他的身邊, 陪伴著他開疆拓土, 攻城掠池, 從來沒有失手過。
然而問事人,在最近一個舊金山大型土地的開發岸案, 碰到他這輩子以來,最困擾,也無法解決的僵局。 當他在投資之前, 對於這個開發案的獲利空間,非常遲疑。 當他無法決定, 是否要花下鉅資買下這塊土地之前, 他身邊的這位易經大師幫他卜了一卦, 表示諸事皆吉, 可以放心大膽的投資這個開發案, 鼓勵他放手一搏。
但是在最近土地開發案的發展上, 問事人碰到了困境, 深刻的感覺,命運之神似乎離開了他。 在開發案設計圖上, 最重要一環是地目變更。 市政府在這個部份的決定, 會侷限這塊土地能夠建築面積的大小, 也決定了這是個賺錢還是賠錢的開發案。 但是說也奇怪的, 這份設計圖老是被市政府都市計劃的負責人刁難, 無法順利通過審核。
加上問事人本身資金的週轉出現了問題, 有些無法承受長期持有土地的費用, 內心常常出現想要將這塊土地脫手的念頭。 但是當事人又一直堅信, 這是一個神明應許的投資案, 他一定會在這個開發案上賺到大錢。 在潛意識裡,他也擔心, 深怕賣出這塊土地會違反神明的意思, 不但得不到祝福。反而會被咒詛。
問事人憂心忡忡地詢問筆者, 到底現在進退兩難的他, 應該要做甚麼樣的決定。 也就是說, 是否應該識時務者為俊傑, 趕快將這塊土地脫手, 減少以及停止目前的財務損失,是他內心最直接,也覺得最適合的想法。 在另外一方面,發生在他內心,最無法自我交代的困擾和矛盾, 是來自於在他的意識思考當中, 下意識裡覺得這塊土地是神明賜與他的。
若是心存懷疑不堅持神明的指示, 恐怕會惹得神明生氣, 將來的惡運連連。 在這個進退兩難的關卡上,說他自己被他自己的思考所卡住, 一點兒也不誇張,但是他就是無法自拔, 深陷其中,痛苦萬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 人所有的命運,都是來自於他是怎麼想的, 結果就會怎麼樣的發生。 如果你老是這樣想,你的命運就是被決定了, 而且似乎就像是命定一樣, 好像完全沒有轉圜的空間。
如果換個角度來講,能夠跳躍到另外一個意識層次下思考, 他人生的命運,馬上會變得不一樣。 所謂頭過, 身就過,正是這個道理,然而,我們生命, 在根深蒂固的習氣熏陶之下,這樣一轉念,結果就不一樣的意識轉換,又談何容易? 如同這個土地開發案的問事人, 他比任何人都還清楚, 現在的他應該要做甚麼樣的決定。
但是在他已經成型的意識思考下, 卻是非常恐懼做出任何的改變, 所謂的將錯就錯, 正是形容他現在的心境。 更嚴格的來說, 他所深信,那個看不見的神明, 就是他內心的思考流程。 他的人生一路走來,能夠賺到這麼多的財富, 都是來自於他,很有自信的這樣想, 而且也這樣做。 但是,現在他的自信心受到了挑戰, 他的決策就開始是非兩可,優柔寡斷, 甚至懷疑上帝離開了他。
這種一成不變的思考方式, 埋下了可能失敗的種子。講到「意識轉換」,越刻意想作轉換的人,反而不容易隨心所欲。如同這個問事人, 他多麼希望能夠自由的改變思方式, 但是他作不到。反而是越自在,越無牽掛的人,可以來去自如。 我們常說人在作「白日夢」。
其實能在白天人類在這麼心煩意亂的時候,有這樣的定力,可以進入夢中潛意識的世界,乃是在於完全的放鬆,無所求之下,「意識轉換」就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除了這個問事人所面對的僵局以外,每一個修行人,夢寐以求的境界, 就是當我們的清醒意識自行退讓以後,我們的心境就像是瀕死前的大悟一樣,看透一切發生和一切事物,心境不為發生所動,也不為發生所亂。
在深入的定中,我們都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每一個念頭要起的時候。就如同看電影一樣,可以欣賞它,批評它,但是絕對不會加入它,如同我們只是劇場內的觀眾,而不是劇情內的主角。
就算這樣的念頭,在我們心中躍躍欲試,但是我們不隨之起舞,但也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善念,或是一個惡念,來刻意的用我們的道德去壓抑,或是引導念起的方向。這就是金剛經裡所說,觀一切相,如夢幻泡影的最真實含義 。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