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系統業力再來人系列之五 法由心所觀相由識所辨
李秉信
這是一個事實:「面臨挫折與考驗,是再來人無可避免的課題。」根據筆者問事這麼多年以來,當事人每每所提出的問題,只能說是千奇百怪又無奇不有。然而,不管課題給與的煎熬是什麼,總像是揮之不去的夢魘,這個甩不掉的難題,不只是與我們的呼吸共伴,也緊緊的與我們生命的節奏共生著。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句:「在這個世界上,全然沒有焦慮的人種是否真的存在?只有快樂沒有煩惱的淨土“烏托邦”,又真切的存在嗎?」 挫折對於生命的衝擊是很巨大的,也不容小覷的,它會在你的意識當中,悄悄的在下意識裡,自動合成焦慮不安,甚或讓人懷疑那些正在生命中召喚他的幸福感。
更甚的是,靈障深的人,會本能的想摧毁這些來敲門的幸福。換成專業的術語,我們稱之為障礙。很少人知道,或者也完全沒有想過,生命當中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障礙呢?如果能一不做二不休的徹底的剷除,是否就能逃離憂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從一個開悟解脫人的高度來看障礙,這些障礙彷彿像一面鏡子,幫助你照見意識田裡種子意識的深度,也顯現了你面臨種子意識發業的可能態度。我們用一個簡單點比喻來說吧!完美意識的流動,猶如陽光在沒有任何的阻礙下 ,可以毫無隙縫的穿過窗戶,可以直接從窗戶的一面貫穿到另一面。
然而,當我們的種子意識裡存在著不平等的抓取及執著時,窗戶的玻璃就會像鏡子底板的水銀阻隔一樣,會阻擋種子意識像光線般的穿透。障礙的呈現,往往就像是“鏡像”,讓你照見內心種子意識的結構。也就是說, 這些障礙有助於你發現生命中的識心流動,到底是怎麼樣的抓取與攀緣,又是怎樣讓你一次又一次的投胎轉世?
換個角度來說,累世累劫以來,是因為什麼樣的攀緣及抓取,讓你生命中流動產生了停滯、退轉。坦白說,只要你能夠觀察這些障礙,為何出現?累世累劫以來,總讓你無法掙脫意識種子的結構究竟是什麼?那麼,這些障礙的存在價值終將變得菲然,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高CP值。
對當事人而言,災難是包裝過的禮物,那是來自於神的祝福,而非世人所認定的咒詛。 自古以來,無數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故事,再再都說明了障礙能夠讓人在一念之間大徹大悟,若能在參透了解自己意識種子結構上的盲點後,進而修正調整自身,就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人。
我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這些障礙其實是來成就你的,不是來障礙你的。」更精確的說是要讓你明白了悟,在面對障礙又走投無路時,你必須當下破相,才能夠真正契入一念至真,屈屈一念的開悟。
缺乏這些障礙, 人的惰性使然,怎會去思考:「我到底是從何而來?為何而來?的這種問題」甚至,在百無寥賴的際遇下,讓自己深深陷在無以名知的因果循環裡,絲毫沒有一絲脫身的可能性。
看看你身邊那些熟悉的聖賢哲人或英雄好漢,哪一個不是人經歷過磨難的考驗,才得以在開悟解脫後,成為一個氣宇不凡的人?又有誰不是在生命絕處的攸關中大徹大悟的?原來,在真正明白困頓的根源,是來自於自己意識種子結構中的死角;突然茅塞頓開後方能在須臾間豁然開朗,瞬間的成就了自體覺性,成為一個如聖經裡說新造的人。
在整本新約聖經裡,貫穿整個因信稱義,基督教思想最核心價值的保羅, 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他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 眼睛瞎了,無依無靠, 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沙漠之城裡的流浪漢。 說也奇妙,神的力量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才能夠在那個當下充滿了他, 讓他成為一位為主所用的僕人。就算有面臨為主殉道,死期將至的一天,他必然也能夠甘之如飴,從容的無畏無懼地走上刑場。
成吉思汗大帝幼年時父親被人毒殺,母親身世坎坷;童年時像極了獵物,無時無刻的被敵人追殺,生活宛如驚弓之鳥。這些困難重重的障礙,卻造就了他無與倫比的堅韌意志力,成就了他統一蒙古的大業。若不是那些不計其數的障礙,鍛鍊他不屈不撓的鬥志;若沒有千金百擔的磨練,又怎麼讓他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當然也就不會有他令人讚嘆的豐功偉業了。那些傳奇的故事細節,現在閱讀起來,特別砥礪人性。
亞歷山大大帝,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童年。母親為父親所遺棄, 對手又虎視眈眈地想要將他沒入併吞。也由於這樣岌岌可危的環境障礙,才有辦法夠將他的潛力完全激發出來。 這種被激發後的天賦異稟,也讓他在30歲時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版圖跨越歐、亞、非大陸。因為童年時所特殊種種境遇,成就了他不同於別人的眼光,及觀察事情的視野高度,就是這些人格特質讓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統帥,至今很少人能出其右。
把這樣的一個問句,套回到我們的身上,不難發現任誰都會碰到障礙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根器的人在面對考驗時,反應的機制也是迥異的、有其個別差異的。根據筆者的觀察,絕大多數的人,在考驗發生或大禍臨頭時,有部分的人會毫不猶豫地把矛頭指向別人;也有部分的人選擇怪罪命運的時不予我;也有一部分的人選擇內化傷痛式的自我苛責。
面對大環境的不利,這些人的做法是局限在埋怨, 找到一個又一個,能夠讓自己好過點的理由(藉口)。最後再無可奈何的繼續過他原來的生活,苟且偷安的在相同的折磨中,讓無窮盡的痛苦一再的惡性循環。通常,很少人俱有願意做進一步突破的態度,總是得過且過的安於現狀,最終導致的惡果便是:「日子總是充滿苦悶元素,堆疊而出的生命品質當然也只能是極端憂鬱式的消極。」
根器好鬥的人,他們處理障礙的態度,是傾向與外在的環境抗衡,想要把這些障礙瓦解,最好能做一次性的達陣解決。 可是,吊詭的是,這些考驗往往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般的屹立不搖,像是永遠沒有結束的盡頭。常常是解決了一個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又不脛而走。這樣根器的人,會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受苦折磨,甚至,累世累劫寃親債主會沒有理由的不請自來,用一種鋼鐵般的無情意志擋住去路。
因為種種遭遇,你開始產生警覺性,進而想探討這些障礙是怎麼發生的。根器還不錯的當事人,才會開始反省體悟出,這些障礙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這套意識種子的模型是很簡單的,如果每次我都是這樣想,做這種決定,然後老是那樣做,當然結果並無二異的相同,有費解到需要大驚小怪嗎?
比較上根利器的人, 通常都可以幾次,或者是一次性的成就,完成一套種子意識改變的流程。更有人把自己從外境中淨空,像修行人閉關一樣, 不讓自己與試探遇見,也不讓自己與誘惑遭遇。用佛家的語言來說,這是一套放空的過程,叫做行為上不要呼應外在環境,那麼,結果當然也就不會發生了。這樣的說法,很有智慧,也很有道理,我們稱它為“空的障礙”。 在東方的文化裡,空境是一個很容易了解的模型。
舉個例子來說,對於某些人而言,在他們心中有一種自知之明, 知道在自己的意識種子當中,確實存在著過去受傷害的經驗烙印。因此,在他們的種子意識裡,深植著害怕受感情挫折的結構。用具體的果地來講,就是「害怕面對得到又失去之後的折磨,害怕愛人最終會淪為背叛者的窠臼裡。」 所以他們精明的把自己從感情關閉,從外在的環境中逃離出來.
他們在內心有套自我合理化的機制,不斷的告訴自己:「只要自己不愛上人, 感情會被傷害機會將會微乎其微,甚至趨近於零。」最後,把自己變成感情的絕緣體,然後成為冷眼旁觀的局外人,笑看感情在生活中折磨人的戲碼,然後在心海裡慶幸的自我安慰著,還好與我無關。這樣的行為模式,叫做諸法無我,放空自己。
我們可以觀察得到,那些不論是在政治舞台上的人物,或者是在演藝圈裡的紅星。總是在感情上受到創傷後,就信誓旦旦的說皈依了那一位大法師,入了哪一宗,哪一派,言之鑿鑿的說早已經看破紅塵,很想出家為尼。在做法的講究上,他們看似很有道理, 也似乎在靈性上得到了寄托。但是,套一句中國人的俗話來說,叫做「鋸掉箭頭,忽略掉箭根。」是一種在治療情傷上的無知與自以為是。
然而,這樣的治療是不會好的,只是很聰明的錯過一次而已,可以平等自己內心,已經被染著種子意識的機會。 而且是白白的喪失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自我放棄了渡自己內心內眾生的大好機會。 這一套思想機制的模型, 筆者會在下面幾個系列當中, 做出一套完整而且有結構的論述。
但是每一個人要了解, 你內心思想的模式,以及外在實現出來的行為, 都是根據你八識田中種子意識裡的情趣染著。當事人自以為聰明的把自己,從感情的外境中隔絕的出來, 以為是在解決了自己為情所困的問題。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只是斷絕了種子意識和外境接觸發業的機會。 種子意識裡感情糾纏的基因, 真的會因為這樣的隔絕,而被平等化?
真相是,這些不平等的種子意識還是會如金剛種子剛硬不壞的繼續存在著。 甚至有可能,因為這樣下意識裡的隔絕,讓這些種子更頑固的潛入更深種子意識田裡,成為當事人對於情傷,根深蒂固的執著。這些執念會在因緣俱足時爆發,一發不可收拾的花火,造就了許多驚天地動鬼神的愛情故事。
筆者行文致此,想到兩句大家琅琅上口的對句:「一切法由心所觀, 一切相由識所辨。」 我們累世累劫,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這個世界, 是要像蚯蚓做吃奶力氣般的掙扎,老是在溼泥土中,對付我們自以為是的法和相。 還是經過這一次的障礙,讓我們有一個好機會,可以平等八識田中的種子意識?從現在開始,讓自己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吧!
這是一個事實:「面臨挫折與考驗,是再來人無可避免的課題。」根據筆者問事這麼多年以來,當事人每每所提出的問題,只能說是千奇百怪又無奇不有。然而,不管課題給與的煎熬是什麼,總像是揮之不去的夢魘,這個甩不掉的難題,不只是與我們的呼吸共伴,也緊緊的與我們生命的節奏共生著。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句:「在這個世界上,全然沒有焦慮的人種是否真的存在?只有快樂沒有煩惱的淨土“烏托邦”,又真切的存在嗎?」 挫折對於生命的衝擊是很巨大的,也不容小覷的,它會在你的意識當中,悄悄的在下意識裡,自動合成焦慮不安,甚或讓人懷疑那些正在生命中召喚他的幸福感。
更甚的是,靈障深的人,會本能的想摧毁這些來敲門的幸福。換成專業的術語,我們稱之為障礙。很少人知道,或者也完全沒有想過,生命當中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障礙呢?如果能一不做二不休的徹底的剷除,是否就能逃離憂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從一個開悟解脫人的高度來看障礙,這些障礙彷彿像一面鏡子,幫助你照見意識田裡種子意識的深度,也顯現了你面臨種子意識發業的可能態度。我們用一個簡單點比喻來說吧!完美意識的流動,猶如陽光在沒有任何的阻礙下 ,可以毫無隙縫的穿過窗戶,可以直接從窗戶的一面貫穿到另一面。
然而,當我們的種子意識裡存在著不平等的抓取及執著時,窗戶的玻璃就會像鏡子底板的水銀阻隔一樣,會阻擋種子意識像光線般的穿透。障礙的呈現,往往就像是“鏡像”,讓你照見內心種子意識的結構。也就是說, 這些障礙有助於你發現生命中的識心流動,到底是怎麼樣的抓取與攀緣,又是怎樣讓你一次又一次的投胎轉世?
換個角度來說,累世累劫以來,是因為什麼樣的攀緣及抓取,讓你生命中流動產生了停滯、退轉。坦白說,只要你能夠觀察這些障礙,為何出現?累世累劫以來,總讓你無法掙脫意識種子的結構究竟是什麼?那麼,這些障礙的存在價值終將變得菲然,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高CP值。
對當事人而言,災難是包裝過的禮物,那是來自於神的祝福,而非世人所認定的咒詛。 自古以來,無數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故事,再再都說明了障礙能夠讓人在一念之間大徹大悟,若能在參透了解自己意識種子結構上的盲點後,進而修正調整自身,就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人。
我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這些障礙其實是來成就你的,不是來障礙你的。」更精確的說是要讓你明白了悟,在面對障礙又走投無路時,你必須當下破相,才能夠真正契入一念至真,屈屈一念的開悟。
缺乏這些障礙, 人的惰性使然,怎會去思考:「我到底是從何而來?為何而來?的這種問題」甚至,在百無寥賴的際遇下,讓自己深深陷在無以名知的因果循環裡,絲毫沒有一絲脫身的可能性。
看看你身邊那些熟悉的聖賢哲人或英雄好漢,哪一個不是人經歷過磨難的考驗,才得以在開悟解脫後,成為一個氣宇不凡的人?又有誰不是在生命絕處的攸關中大徹大悟的?原來,在真正明白困頓的根源,是來自於自己意識種子結構中的死角;突然茅塞頓開後方能在須臾間豁然開朗,瞬間的成就了自體覺性,成為一個如聖經裡說新造的人。
在整本新約聖經裡,貫穿整個因信稱義,基督教思想最核心價值的保羅, 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他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 眼睛瞎了,無依無靠, 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沙漠之城裡的流浪漢。 說也奇妙,神的力量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才能夠在那個當下充滿了他, 讓他成為一位為主所用的僕人。就算有面臨為主殉道,死期將至的一天,他必然也能夠甘之如飴,從容的無畏無懼地走上刑場。
成吉思汗大帝幼年時父親被人毒殺,母親身世坎坷;童年時像極了獵物,無時無刻的被敵人追殺,生活宛如驚弓之鳥。這些困難重重的障礙,卻造就了他無與倫比的堅韌意志力,成就了他統一蒙古的大業。若不是那些不計其數的障礙,鍛鍊他不屈不撓的鬥志;若沒有千金百擔的磨練,又怎麼讓他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當然也就不會有他令人讚嘆的豐功偉業了。那些傳奇的故事細節,現在閱讀起來,特別砥礪人性。
亞歷山大大帝,也經歷了非常坎坷的童年。母親為父親所遺棄, 對手又虎視眈眈地想要將他沒入併吞。也由於這樣岌岌可危的環境障礙,才有辦法夠將他的潛力完全激發出來。 這種被激發後的天賦異稟,也讓他在30歲時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版圖跨越歐、亞、非大陸。因為童年時所特殊種種境遇,成就了他不同於別人的眼光,及觀察事情的視野高度,就是這些人格特質讓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統帥,至今很少人能出其右。
把這樣的一個問句,套回到我們的身上,不難發現任誰都會碰到障礙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根器的人在面對考驗時,反應的機制也是迥異的、有其個別差異的。根據筆者的觀察,絕大多數的人,在考驗發生或大禍臨頭時,有部分的人會毫不猶豫地把矛頭指向別人;也有部分的人選擇怪罪命運的時不予我;也有一部分的人選擇內化傷痛式的自我苛責。
面對大環境的不利,這些人的做法是局限在埋怨, 找到一個又一個,能夠讓自己好過點的理由(藉口)。最後再無可奈何的繼續過他原來的生活,苟且偷安的在相同的折磨中,讓無窮盡的痛苦一再的惡性循環。通常,很少人俱有願意做進一步突破的態度,總是得過且過的安於現狀,最終導致的惡果便是:「日子總是充滿苦悶元素,堆疊而出的生命品質當然也只能是極端憂鬱式的消極。」
根器好鬥的人,他們處理障礙的態度,是傾向與外在的環境抗衡,想要把這些障礙瓦解,最好能做一次性的達陣解決。 可是,吊詭的是,這些考驗往往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般的屹立不搖,像是永遠沒有結束的盡頭。常常是解決了一個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又不脛而走。這樣根器的人,會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受苦折磨,甚至,累世累劫寃親債主會沒有理由的不請自來,用一種鋼鐵般的無情意志擋住去路。
因為種種遭遇,你開始產生警覺性,進而想探討這些障礙是怎麼發生的。根器還不錯的當事人,才會開始反省體悟出,這些障礙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這套意識種子的模型是很簡單的,如果每次我都是這樣想,做這種決定,然後老是那樣做,當然結果並無二異的相同,有費解到需要大驚小怪嗎?
比較上根利器的人, 通常都可以幾次,或者是一次性的成就,完成一套種子意識改變的流程。更有人把自己從外境中淨空,像修行人閉關一樣, 不讓自己與試探遇見,也不讓自己與誘惑遭遇。用佛家的語言來說,這是一套放空的過程,叫做行為上不要呼應外在環境,那麼,結果當然也就不會發生了。這樣的說法,很有智慧,也很有道理,我們稱它為“空的障礙”。 在東方的文化裡,空境是一個很容易了解的模型。
舉個例子來說,對於某些人而言,在他們心中有一種自知之明, 知道在自己的意識種子當中,確實存在著過去受傷害的經驗烙印。因此,在他們的種子意識裡,深植著害怕受感情挫折的結構。用具體的果地來講,就是「害怕面對得到又失去之後的折磨,害怕愛人最終會淪為背叛者的窠臼裡。」 所以他們精明的把自己從感情關閉,從外在的環境中逃離出來.
他們在內心有套自我合理化的機制,不斷的告訴自己:「只要自己不愛上人, 感情會被傷害機會將會微乎其微,甚至趨近於零。」最後,把自己變成感情的絕緣體,然後成為冷眼旁觀的局外人,笑看感情在生活中折磨人的戲碼,然後在心海裡慶幸的自我安慰著,還好與我無關。這樣的行為模式,叫做諸法無我,放空自己。
我們可以觀察得到,那些不論是在政治舞台上的人物,或者是在演藝圈裡的紅星。總是在感情上受到創傷後,就信誓旦旦的說皈依了那一位大法師,入了哪一宗,哪一派,言之鑿鑿的說早已經看破紅塵,很想出家為尼。在做法的講究上,他們看似很有道理, 也似乎在靈性上得到了寄托。但是,套一句中國人的俗話來說,叫做「鋸掉箭頭,忽略掉箭根。」是一種在治療情傷上的無知與自以為是。
然而,這樣的治療是不會好的,只是很聰明的錯過一次而已,可以平等自己內心,已經被染著種子意識的機會。 而且是白白的喪失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自我放棄了渡自己內心內眾生的大好機會。 這一套思想機制的模型, 筆者會在下面幾個系列當中, 做出一套完整而且有結構的論述。
但是每一個人要了解, 你內心思想的模式,以及外在實現出來的行為, 都是根據你八識田中種子意識裡的情趣染著。當事人自以為聰明的把自己,從感情的外境中隔絕的出來, 以為是在解決了自己為情所困的問題。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只是斷絕了種子意識和外境接觸發業的機會。 種子意識裡感情糾纏的基因, 真的會因為這樣的隔絕,而被平等化?
真相是,這些不平等的種子意識還是會如金剛種子剛硬不壞的繼續存在著。 甚至有可能,因為這樣下意識裡的隔絕,讓這些種子更頑固的潛入更深種子意識田裡,成為當事人對於情傷,根深蒂固的執著。這些執念會在因緣俱足時爆發,一發不可收拾的花火,造就了許多驚天地動鬼神的愛情故事。
筆者行文致此,想到兩句大家琅琅上口的對句:「一切法由心所觀, 一切相由識所辨。」 我們累世累劫,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這個世界, 是要像蚯蚓做吃奶力氣般的掙扎,老是在溼泥土中,對付我們自以為是的法和相。 還是經過這一次的障礙,讓我們有一個好機會,可以平等八識田中的種子意識?從現在開始,讓自己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吧!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