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色境識不二法系列之六 退轉心業啟動意識轉換
李秉信
許多人生經驗是一帆風順的人, 他們的世界只有成功,沒有失敗。在面臨生命的挫折時, 常常很難接受, 也很難復原。 甚至學業的成績表現越好, 在掌聲中成長的精英,對於曾經遭遇過的感情傷害, 是很難接受的。 個性強烈的人, 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常常會用傷害對方,或者是傷害自己 , 來作為挫折感抒發的對象。
個性比較內向或者是情緒比較內斂的人, 會用自我禁錮的方式, 將自己禁閉起來,不再和外界接觸。 因為在他人生成功的經驗裡, 只有開疆拓土的喜悅, 考試都是書卷獎的優越,沒有處理挫折的體驗。 所以當他面臨失敗的時候, 處理的方式是很不堪的。
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 甚至遭遇過這樣的考驗, 那就是物質和精神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甚至我們可以說, 這是兩個不同意識系統下的世界。在這麼多年以來問事的經歷裡, 筆者觀察到,沒有經過失敗的人, 對於不如意的抗壓性是很低的。
往往只是一個不算是太大的不順遂, 就會讓他過不去,輕易的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筆者在最近的問事當中, 看到了一位非常年輕,而且優秀的女性工程師。 年紀輕輕就從常春藤的理工學院博士畢業, 第一份工作就在大學裡擔任助理教授, 可以說是所謂的天之驕子, 集千萬寵愛於一身。
在物質的世界裡,這位年輕的女孩可以說是得天獨厚, 幸運到了極點。不但是初入學術界的薪水,是令人咋舌的。 而且他的學術研究非常出眾, 在學術界發表的論文都非常具有分量, 常常都可以申請到其他教授求之不得的大計劃, 因為她的研究觀點實在是太優秀, 太出類拔萃了, 在充滿著驕傲和榮譽的生命力歷程裡,渾然不知人生竟然有挫折的存在。
但是當他來向筆者問事的那一天, 不到三十歲的年紀,看起來卻象是四十多歲的中年婦人。理著一個大光頭 , 猶如看破紅塵, 遁入青門比丘尼一樣, 所言所行表現出來都是出世的心境。 但是寫在她臉上的生命狀態,像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絲毫遮蓋不住的。
整個心境,只能用烏雲滿佈,或者是業力罩頂來形容。 這麼有能力的她,實在是很難啓齒, 告訴筆者他被交往十多年男友傷害。因為男友喜歡上第三者,而不屑一顧拋棄她的經過。 她說,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 她都自己問自己, 她到底是哪裡做錯, 才會得到這樣的報應。但是那樣的憂愁,和無人可以傾訴苦楚, 實在是太沈重了, 很難一天又一天的這樣過去。
最後她自己做了個選擇, 決定把她推向了自我囚禁的實驗室。 兩年以來,這個女孩像是個被懲罰的囚犯一樣, 藉著日以繼夜和夜以繼日的工作, 來麻醉自己受傷的心靈。但是, 說也奇怪的, 工作的時間那麼長, 工作都分量那麼重, 物質世界下的所承受壓力這麼大,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讓她忘卻被拋棄的苦楚。
他不但沒有辦法集中心神工作,而且自囚狀況沒有改善, 反而更加嚴重。 她說她每天都處在自我反省, 自問,但是無法自我解答的糾結, 反而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得到了憂鬱症, 還是都到了精神分裂症。人生從來沒有失敗經驗的她, 實在是不知道,如何自我治療那個不會愈合的傷口了。
而且更麻煩的事, 就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她已經不再相信任何一個人。 在她下意識裡覺得, 不論是友情還是感情, 這些關係的本質都是欺騙。 但是很奇妙的,她內心的自覺力還是存在, 有著一股無名的力量在牽引她, 想要擺脫這種永無止境的自我囚禁。
她想要改變, 而且有一股很強的意志力, 想要自己好起來。客觀地來說, 因為這個女孩人生的際遇實在太過順遂, 所以從來沒有思考過, 或者是經歷過另外一個潛意識系統下的運作。 也就是說,物質世界下的糾結, 常常都是有型有相, 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自己的意志力作自我解脫。
但是精神世界裡的糾結是無形的, 摸不到也看不著, 自己的心哪裡被纏住了, 都還是不知不覺。 說是要將這個心結解套, 但是自己哪裡被勾住都不知道, 談何容易要將心結化解? 這個女孩的內心,被識心系統的佔有慾給勾住, 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也就是他的心智,攀援上了他自己都無法察覺的死結, 而被局限在原地踏步。
這是一個常見的模型,太多人在生中得到掌聲, 在學業上優秀的佼佼者, 他的思考方式只有進沒有退, 只有好沒有壞。 甚至在他的行為模式中 ,只有成功沒有失敗了。 所以外表看起來,他好像是非常的成功, 但他意識系統的運作是僵化和死板的, 經不起外在環境的變動和起伏。
說老實話, 在筆者被問事這麼多年的經驗中,能解脫和未解脫個中的差別,乃是在於平常我們是否有在修行意識轉換,或是意識的進退。無可否認的,雖然每個人的生命經歷不同,但是在進退的過程當中,一定會讓人在原有的意識系統下,經歷曾經堅信的質疑,曾經擁有的放下,曾經堅持的改變,他的意識系統才會有所調整和進出。
許多生命在他的有生之年, 根本都不知道甚麼叫做意識轉換, 甚至遑論意識的進出。 大部份的人要在面臨死亡痛苦的時候,才會讓人甘願的,甚至不得不驅使生命,去經歷一個身心靈上品質上的徹底改變 。所以在意識轉換的的過程當中,點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對於一個承受重大痛苦,或是的瀕死人而言,他的兩種意識甚至更多種的意識,可以在瀕死的這個時間點上,進行拉扯和掙扎。
開悟解脫的關鍵, 完全決定在是哪一種意識系統當家作主, 甚至,真的是需要有意識系統當家作主嗎?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會從而扮演完全改變這個人生命的角色 。 我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其實,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意思是,在他經歷將死過程痛苦中,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已經讓他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了 。
然而,值得讓我們更加深思的是,我們是否得在這樣深刻的痛苦中,天人交戰的矛盾中,我們才不得不選擇,退讓原有的意識系統,而讓另外一種不同層次的意識進駐。或者是,我們是否是一個自由人,不須要經過意志的鬥爭,本來就有一套可以來去自如的本領,自由的選擇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意識。
所以這是一個很深的開悟,我們是否有這種自在的選擇,可以在不同的意識系統下游走 。中國人常說,解鈴還需繫鈴人, 自己生出來的心業纏住了自己, 別人是無能為力幫你解套的。也就是當我們的心被心業糾結以後, 我們是不是有這個能力或是這樣的智慧, 能夠自我解脫開悟。
若是更深入的思考這個現象,我們是否曾經很深刻的碰觸自己的潛意識,到底得在什麼樣的契機,或是什麼樣的動力下,或是須要遭遇什麼樣的鉅痛之下,我們才會甘願的,讓我們的心智,無論是在活著的時候,或是瀕死之際,無論是以被動性的無奈,或是自然性,主動性的願意, 將現在佔有我們心智的意識打敗。
或是逼迫這個意識退讓,讓它自然而然的退轉。讓另外一種意識進駐,從而讓我們成為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人呢?自古至今, 多少的高僧大德都在解開心結的功夫上下手, 能夠得其門而入者都叫開悟解脫, 然而這個門口在哪裡?它的下手工夫要從甚麼地方切入?在筆者多年問事經驗中發現到,這個世界上的心業,真的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面對一個心業, 就會有一個下手解開煩惱的法門。 自古以來各種各派, 總是希望有一個開悟解脫的道路, 能夠脫離無邊的苦海。世世代代的修行人,總是嘗試使用各種法門,以和平不痛苦的方式,退讓佔據自己心智的意識。也就是可以自在的, 解脫的,和我們沒完沒了,糾纏不清的心業做一個了斷。
從而讓另一種層次的意識進駐自己的心智,方能解憂脫苦。 原始佛教發展出禪定與觀想的修行方法,開啟了人類在活著的時候,可以擁有意識轉換的能力。大乘佛法的觀想法門,讓我們在脫離現有的意識掌控下,可以使用另外一種意識,顯現或是映出紅塵事物的特質 。
同樣的,藉著觀想,我們也可以用沒有分別的心,來打破所有事物的外相,從而看清宇宙萬物的根源及本體 。
許多人生經驗是一帆風順的人, 他們的世界只有成功,沒有失敗。在面臨生命的挫折時, 常常很難接受, 也很難復原。 甚至學業的成績表現越好, 在掌聲中成長的精英,對於曾經遭遇過的感情傷害, 是很難接受的。 個性強烈的人, 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常常會用傷害對方,或者是傷害自己 , 來作為挫折感抒發的對象。
個性比較內向或者是情緒比較內斂的人, 會用自我禁錮的方式, 將自己禁閉起來,不再和外界接觸。 因為在他人生成功的經驗裡, 只有開疆拓土的喜悅, 考試都是書卷獎的優越,沒有處理挫折的體驗。 所以當他面臨失敗的時候, 處理的方式是很不堪的。
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 甚至遭遇過這樣的考驗, 那就是物質和精神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甚至我們可以說, 這是兩個不同意識系統下的世界。在這麼多年以來問事的經歷裡, 筆者觀察到,沒有經過失敗的人, 對於不如意的抗壓性是很低的。
往往只是一個不算是太大的不順遂, 就會讓他過不去,輕易的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筆者在最近的問事當中, 看到了一位非常年輕,而且優秀的女性工程師。 年紀輕輕就從常春藤的理工學院博士畢業, 第一份工作就在大學裡擔任助理教授, 可以說是所謂的天之驕子, 集千萬寵愛於一身。
在物質的世界裡,這位年輕的女孩可以說是得天獨厚, 幸運到了極點。不但是初入學術界的薪水,是令人咋舌的。 而且他的學術研究非常出眾, 在學術界發表的論文都非常具有分量, 常常都可以申請到其他教授求之不得的大計劃, 因為她的研究觀點實在是太優秀, 太出類拔萃了, 在充滿著驕傲和榮譽的生命力歷程裡,渾然不知人生竟然有挫折的存在。
但是當他來向筆者問事的那一天, 不到三十歲的年紀,看起來卻象是四十多歲的中年婦人。理著一個大光頭 , 猶如看破紅塵, 遁入青門比丘尼一樣, 所言所行表現出來都是出世的心境。 但是寫在她臉上的生命狀態,像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絲毫遮蓋不住的。
整個心境,只能用烏雲滿佈,或者是業力罩頂來形容。 這麼有能力的她,實在是很難啓齒, 告訴筆者他被交往十多年男友傷害。因為男友喜歡上第三者,而不屑一顧拋棄她的經過。 她說,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 她都自己問自己, 她到底是哪裡做錯, 才會得到這樣的報應。但是那樣的憂愁,和無人可以傾訴苦楚, 實在是太沈重了, 很難一天又一天的這樣過去。
最後她自己做了個選擇, 決定把她推向了自我囚禁的實驗室。 兩年以來,這個女孩像是個被懲罰的囚犯一樣, 藉著日以繼夜和夜以繼日的工作, 來麻醉自己受傷的心靈。但是, 說也奇怪的, 工作的時間那麼長, 工作都分量那麼重, 物質世界下的所承受壓力這麼大,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讓她忘卻被拋棄的苦楚。
他不但沒有辦法集中心神工作,而且自囚狀況沒有改善, 反而更加嚴重。 她說她每天都處在自我反省, 自問,但是無法自我解答的糾結, 反而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得到了憂鬱症, 還是都到了精神分裂症。人生從來沒有失敗經驗的她, 實在是不知道,如何自我治療那個不會愈合的傷口了。
而且更麻煩的事, 就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她已經不再相信任何一個人。 在她下意識裡覺得, 不論是友情還是感情, 這些關係的本質都是欺騙。 但是很奇妙的,她內心的自覺力還是存在, 有著一股無名的力量在牽引她, 想要擺脫這種永無止境的自我囚禁。
她想要改變, 而且有一股很強的意志力, 想要自己好起來。客觀地來說, 因為這個女孩人生的際遇實在太過順遂, 所以從來沒有思考過, 或者是經歷過另外一個潛意識系統下的運作。 也就是說,物質世界下的糾結, 常常都是有型有相, 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自己的意志力作自我解脫。
但是精神世界裡的糾結是無形的, 摸不到也看不著, 自己的心哪裡被纏住了, 都還是不知不覺。 說是要將這個心結解套, 但是自己哪裡被勾住都不知道, 談何容易要將心結化解? 這個女孩的內心,被識心系統的佔有慾給勾住, 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也就是他的心智,攀援上了他自己都無法察覺的死結, 而被局限在原地踏步。
這是一個常見的模型,太多人在生中得到掌聲, 在學業上優秀的佼佼者, 他的思考方式只有進沒有退, 只有好沒有壞。 甚至在他的行為模式中 ,只有成功沒有失敗了。 所以外表看起來,他好像是非常的成功, 但他意識系統的運作是僵化和死板的, 經不起外在環境的變動和起伏。
說老實話, 在筆者被問事這麼多年的經驗中,能解脫和未解脫個中的差別,乃是在於平常我們是否有在修行意識轉換,或是意識的進退。無可否認的,雖然每個人的生命經歷不同,但是在進退的過程當中,一定會讓人在原有的意識系統下,經歷曾經堅信的質疑,曾經擁有的放下,曾經堅持的改變,他的意識系統才會有所調整和進出。
許多生命在他的有生之年, 根本都不知道甚麼叫做意識轉換, 甚至遑論意識的進出。 大部份的人要在面臨死亡痛苦的時候,才會讓人甘願的,甚至不得不驅使生命,去經歷一個身心靈上品質上的徹底改變 。所以在意識轉換的的過程當中,點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對於一個承受重大痛苦,或是的瀕死人而言,他的兩種意識甚至更多種的意識,可以在瀕死的這個時間點上,進行拉扯和掙扎。
開悟解脫的關鍵, 完全決定在是哪一種意識系統當家作主, 甚至,真的是需要有意識系統當家作主嗎?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會從而扮演完全改變這個人生命的角色 。 我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其實,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意思是,在他經歷將死過程痛苦中,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已經讓他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了 。
然而,值得讓我們更加深思的是,我們是否得在這樣深刻的痛苦中,天人交戰的矛盾中,我們才不得不選擇,退讓原有的意識系統,而讓另外一種不同層次的意識進駐。或者是,我們是否是一個自由人,不須要經過意志的鬥爭,本來就有一套可以來去自如的本領,自由的選擇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意識。
所以這是一個很深的開悟,我們是否有這種自在的選擇,可以在不同的意識系統下游走 。中國人常說,解鈴還需繫鈴人, 自己生出來的心業纏住了自己, 別人是無能為力幫你解套的。也就是當我們的心被心業糾結以後, 我們是不是有這個能力或是這樣的智慧, 能夠自我解脫開悟。
若是更深入的思考這個現象,我們是否曾經很深刻的碰觸自己的潛意識,到底得在什麼樣的契機,或是什麼樣的動力下,或是須要遭遇什麼樣的鉅痛之下,我們才會甘願的,讓我們的心智,無論是在活著的時候,或是瀕死之際,無論是以被動性的無奈,或是自然性,主動性的願意, 將現在佔有我們心智的意識打敗。
或是逼迫這個意識退讓,讓它自然而然的退轉。讓另外一種意識進駐,從而讓我們成為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人呢?自古至今, 多少的高僧大德都在解開心結的功夫上下手, 能夠得其門而入者都叫開悟解脫, 然而這個門口在哪裡?它的下手工夫要從甚麼地方切入?在筆者多年問事經驗中發現到,這個世界上的心業,真的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面對一個心業, 就會有一個下手解開煩惱的法門。 自古以來各種各派, 總是希望有一個開悟解脫的道路, 能夠脫離無邊的苦海。世世代代的修行人,總是嘗試使用各種法門,以和平不痛苦的方式,退讓佔據自己心智的意識。也就是可以自在的, 解脫的,和我們沒完沒了,糾纏不清的心業做一個了斷。
從而讓另一種層次的意識進駐自己的心智,方能解憂脫苦。 原始佛教發展出禪定與觀想的修行方法,開啟了人類在活著的時候,可以擁有意識轉換的能力。大乘佛法的觀想法門,讓我們在脫離現有的意識掌控下,可以使用另外一種意識,顯現或是映出紅塵事物的特質 。
同樣的,藉著觀想,我們也可以用沒有分別的心,來打破所有事物的外相,從而看清宇宙萬物的根源及本體 。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