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傳燈公案系列之六 疑情不疑寂寂打通內外
李秉信
修行者在行深緣分下,常常會遇到這樣尷尬的窘境。那就是,生命在他現有的「意識系統」中,無法或者是沒有能力處理資訊的窘狀。所謂「言語無法形容」,「感覺無法表達」,正是生命的意識,對於無法處理資訊的無奈。這段「熟睡無夢」的意識中,隱藏著許多驚人的含意。我們一直都以為,自己的意識可以永無休止的運作。
就連在睡覺的時候,也可以以「入夢」作為意識運作的延續。然而,人竟然可以活著存在,而沒有我們所熟悉的,清醒意識及夢中意識所執行「知的狀態」,或是「不知的狀態」。那是一種無有「知」的存在。這樣的味道,就好像是當疑情啟動惺惺自疑時,「疑情不疑的寂寂定」卻仍然在疑情的自疑裡凝集,更深的寂寂定。
「疑情不疑」是寂寂不動的,雖然寂寂不動,卻含藏著一股惺惺覺照的力道,在「疑情不疑」裡。這樣的味道,隱藏著驚人的爆破力,埋在這種無法作用的意識當中。這是唯一一條,能夠打通裡面人及外面人意識殼的通道。由此可知疑情的不疑中,俱含藏著自疑的力道;而「疑情自疑」的惺惺滾動力道,卻根植於「疑情不疑的寂寂定」裡。
疑情的能覺能照,疑情一起,自然灌滿了「中間自孤處」。此時,「中間自孤」處渾是疑情。疑情的能覺能照代替了原來我們能看、能聽、能了解、能感覺、能照顧的心,也就是取代原來的能,拉開能所距離而入寂寂。疑情截斷認識作用,疑情的能覺能照的力量,會自動磁吸著第七末那識與阿賴耶識種子遷流蠢動,轉為「疑情不疑自疑」的滾動力道。
而「疑情不疑的寂寂定」會令第六識暫停休歇不起作用。然而這樣的不起作用,是能量累積的醞釀。磁吸的力量,像是不斷吸氣的氣球,一寸又一吋逼近爆破的臨界。雖然說是「疑情不疑」是寂寂不動的,寂寂不動卻含藏著,一股惺惺覺照的力道在「疑情不疑」裡。只要第六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的種子一蠢動,「疑情不疑」會自動發出自疑的力道,來磁吸支撐種子蠢動的力量。
在無法處理的意識中,會講這種磁吸能量,轉為惺惺覺照的滾動力量;疑情的不疑中,本俱含藏著自疑的力道。而「疑情自疑」的惺惺滾動。這時候,一個很重要的生命出現,就是將「意識合一」,逐漸越往心靈趨近。或者是,對於基督徒而言,以自己的生命事奉上帝,全心全意的將自己擺下,臣服在上帝腳前的那刻,一種半信半疑的心出現。基督徒把這樣的狀態,叫做軟弱。
他們都會發現,雖然他們不知道神的旨意,也不了解內心意識的運作,在一片完全的無知中,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當他們越往內心走,傾聽來自內心聲音的時候。他們遲早都會感覺到,攔阻他們工作的,並不是別人,或者是聖經上所言的邪魔外道,而正是來自他們自己「裡面」和「外面」的不一,甚至是裡外間極大的不同。
這麼一段無法運作的意識,所累積的能量,要把裡面人和外面人打通。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遲早也都得要找出,他「外面的人」和他「裏面的人」,其中無法言喻的矛盾。這樣的矛盾,如果沒有經過「基本對付」,生命一定會痛苦和軟弱。這樣「裡外交戰」的經歷,苦難和「天人交戰」痛苦的敍述,充斥在整本聖經的經文裡,更是堅信主的基督徒會感到軟弱的最重要原因。
不論是保羅所說:『外面的人雖然毀壞,裏面的(人)卻一天新似一天。』, 或在以弗所書給我們的看見:『藉著祂的靈,叫你們裏面的人的力量剛強起來。』。在一段又一段裡外爭戰的掙扎中,經上更是不斷的敍述著,「裏面的人」是傾向一個方向,「外面的人」,又是傾向另外一個方向。
然而,這樣「裡外不一」的痛苦,並不是要來折磨愛主的門徒。只是要告訴他們,應該是要「對付」「外面的人」時候了。然而,一般弟兄突破的力量太小,想突破懷疑的力道微不足道。其中的奧秘就是,力道卻根植於「疑情不疑的寂寂」裡。「疑情自疑的惺惺慧」,又會切斷第六識與前五識對外境的資訊結合,故不起俱生意識。既不起俱生意識,第七末那識也就無法從第六識,得到任何資訊來進行思量。
第七末那識無法起思量作用時,反而會回頭更執取,阿賴耶識的流動為實我實法,造成與外緣內境隔絕。因此疑情無法對外緣內境起認識作用,會令行者對外緣外境渾然無知無覺。這時自然又回到寂寂不動的「中間自孤處」,也就是處於「疑情不疑的寂寂定」的狀態。疑情不疑的寂寂定,疑情能覺照的力量會網住第六識起認識作用,而切斷與前五識結合起俱生意識。
疑情能覺照的力量,代替了第六識的作用。這樣的味道,就像是許多在教會服事弟兄,所碰到的狀態。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遲早都要感覺,他「外面的人」,總是會面臨不能順服靈管理的矛盾,以及不能按著神最高命令去作的猶豫。我們每每看見的靈命堅強的弟兄,最常盈蹺在他們對神禱詞的內容,就是他們的「軟弱」。
仔細聆聽他們的禱告詞,總是環繞著求神賜給他們力量來克服「軟弱」。然而,什麼是「軟弱」呢?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遲早總要找出,他工作最大的難處就在他這個「外面的人」和「裏面的人」的不一致,而這正是人生命中所有「軟弱」的來源。這個「外面的人」就是攔阻生命使用靈的阻力。
當生命可以突破「外面的人」控制時候,而「裏面的人」却可以輕易操練神賜予的靈,而且更加無怨無悔的為主所用。這正是「愛主」的唯一道路。本來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都能彀使用他的靈,都能彀用靈與神同在,用靈認識神的話,用靈摸人的情形,用靈將神的話送出去,也能彀用靈摸著和接受神的啟示。
但是,因著這個「外面的人」的打擾,就不能使用靈。許多事奉神的人不能作基本的工作,就是因為他「外面的人」,沒有在「基本」上受過對付。這個「基本的對付」一缺少,結果就不可能作基本的工作。任何的奮興、任何的熱忱、任何的苦求,都變作白花工夫,或者是作得有氣無力,半途而廢。識的能,使第六識不起俱生意識。
疑情的「能」卻會切斷第六識對外緣內境的認識作用,而進入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的工夫。這時自然又回到寂寂不動的中間自孤處,也就是處於「疑情不疑的寂寂定」的狀態。疑情自疑的惺惺慧,只要第七末那識一起執取阿賴耶識的種子,種子一蠢動, 它就會從「疑情不疑的寂寂定」當中自己發出「疑情自疑」,轉化內心世 界所有蠢動的動能,為「疑情滾動凝結」的力量。
也就是從「疑情不疑的寂寂定」中,自動轉為「疑情自疑的惺惺慧」。疑情,不疑自疑,當心中一有任何動靜,「疑情自疑的惺惺慧」自然會轉化降伏所有念頭的蠢動。轉化中卻又會凝結更深的寂寂定,進入「疑情不疑」的「中間自孤處」。此時的「中間自孤處」,又自會強化更強的惺惺慧,蓄勢伺機待發「疑情自疑」的滾 動力量。這股力量就是「疑情不疑自疑」。
所以在中間自孤處生起了疑情,自然會轉為「疑情不疑自疑」。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修行者在行深緣分下,常常會遇到這樣尷尬的窘境。那就是,生命在他現有的「意識系統」中,無法或者是沒有能力處理資訊的窘狀。所謂「言語無法形容」,「感覺無法表達」,正是生命的意識,對於無法處理資訊的無奈。這段「熟睡無夢」的意識中,隱藏著許多驚人的含意。我們一直都以為,自己的意識可以永無休止的運作。
就連在睡覺的時候,也可以以「入夢」作為意識運作的延續。然而,人竟然可以活著存在,而沒有我們所熟悉的,清醒意識及夢中意識所執行「知的狀態」,或是「不知的狀態」。那是一種無有「知」的存在。這樣的味道,就好像是當疑情啟動惺惺自疑時,「疑情不疑的寂寂定」卻仍然在疑情的自疑裡凝集,更深的寂寂定。
「疑情不疑」是寂寂不動的,雖然寂寂不動,卻含藏著一股惺惺覺照的力道,在「疑情不疑」裡。這樣的味道,隱藏著驚人的爆破力,埋在這種無法作用的意識當中。這是唯一一條,能夠打通裡面人及外面人意識殼的通道。由此可知疑情的不疑中,俱含藏著自疑的力道;而「疑情自疑」的惺惺滾動力道,卻根植於「疑情不疑的寂寂定」裡。
疑情的能覺能照,疑情一起,自然灌滿了「中間自孤處」。此時,「中間自孤」處渾是疑情。疑情的能覺能照代替了原來我們能看、能聽、能了解、能感覺、能照顧的心,也就是取代原來的能,拉開能所距離而入寂寂。疑情截斷認識作用,疑情的能覺能照的力量,會自動磁吸著第七末那識與阿賴耶識種子遷流蠢動,轉為「疑情不疑自疑」的滾動力道。
而「疑情不疑的寂寂定」會令第六識暫停休歇不起作用。然而這樣的不起作用,是能量累積的醞釀。磁吸的力量,像是不斷吸氣的氣球,一寸又一吋逼近爆破的臨界。雖然說是「疑情不疑」是寂寂不動的,寂寂不動卻含藏著,一股惺惺覺照的力道在「疑情不疑」裡。只要第六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的種子一蠢動,「疑情不疑」會自動發出自疑的力道,來磁吸支撐種子蠢動的力量。
在無法處理的意識中,會講這種磁吸能量,轉為惺惺覺照的滾動力量;疑情的不疑中,本俱含藏著自疑的力道。而「疑情自疑」的惺惺滾動。這時候,一個很重要的生命出現,就是將「意識合一」,逐漸越往心靈趨近。或者是,對於基督徒而言,以自己的生命事奉上帝,全心全意的將自己擺下,臣服在上帝腳前的那刻,一種半信半疑的心出現。基督徒把這樣的狀態,叫做軟弱。
他們都會發現,雖然他們不知道神的旨意,也不了解內心意識的運作,在一片完全的無知中,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當他們越往內心走,傾聽來自內心聲音的時候。他們遲早都會感覺到,攔阻他們工作的,並不是別人,或者是聖經上所言的邪魔外道,而正是來自他們自己「裡面」和「外面」的不一,甚至是裡外間極大的不同。
這麼一段無法運作的意識,所累積的能量,要把裡面人和外面人打通。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遲早也都得要找出,他「外面的人」和他「裏面的人」,其中無法言喻的矛盾。這樣的矛盾,如果沒有經過「基本對付」,生命一定會痛苦和軟弱。這樣「裡外交戰」的經歷,苦難和「天人交戰」痛苦的敍述,充斥在整本聖經的經文裡,更是堅信主的基督徒會感到軟弱的最重要原因。
不論是保羅所說:『外面的人雖然毀壞,裏面的(人)卻一天新似一天。』, 或在以弗所書給我們的看見:『藉著祂的靈,叫你們裏面的人的力量剛強起來。』。在一段又一段裡外爭戰的掙扎中,經上更是不斷的敍述著,「裏面的人」是傾向一個方向,「外面的人」,又是傾向另外一個方向。
然而,這樣「裡外不一」的痛苦,並不是要來折磨愛主的門徒。只是要告訴他們,應該是要「對付」「外面的人」時候了。然而,一般弟兄突破的力量太小,想突破懷疑的力道微不足道。其中的奧秘就是,力道卻根植於「疑情不疑的寂寂」裡。「疑情自疑的惺惺慧」,又會切斷第六識與前五識對外境的資訊結合,故不起俱生意識。既不起俱生意識,第七末那識也就無法從第六識,得到任何資訊來進行思量。
第七末那識無法起思量作用時,反而會回頭更執取,阿賴耶識的流動為實我實法,造成與外緣內境隔絕。因此疑情無法對外緣內境起認識作用,會令行者對外緣外境渾然無知無覺。這時自然又回到寂寂不動的「中間自孤處」,也就是處於「疑情不疑的寂寂定」的狀態。疑情不疑的寂寂定,疑情能覺照的力量會網住第六識起認識作用,而切斷與前五識結合起俱生意識。
疑情能覺照的力量,代替了第六識的作用。這樣的味道,就像是許多在教會服事弟兄,所碰到的狀態。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遲早都要感覺,他「外面的人」,總是會面臨不能順服靈管理的矛盾,以及不能按著神最高命令去作的猶豫。我們每每看見的靈命堅強的弟兄,最常盈蹺在他們對神禱詞的內容,就是他們的「軟弱」。
仔細聆聽他們的禱告詞,總是環繞著求神賜給他們力量來克服「軟弱」。然而,什麼是「軟弱」呢?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遲早總要找出,他工作最大的難處就在他這個「外面的人」和「裏面的人」的不一致,而這正是人生命中所有「軟弱」的來源。這個「外面的人」就是攔阻生命使用靈的阻力。
當生命可以突破「外面的人」控制時候,而「裏面的人」却可以輕易操練神賜予的靈,而且更加無怨無悔的為主所用。這正是「愛主」的唯一道路。本來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都能彀使用他的靈,都能彀用靈與神同在,用靈認識神的話,用靈摸人的情形,用靈將神的話送出去,也能彀用靈摸著和接受神的啟示。
但是,因著這個「外面的人」的打擾,就不能使用靈。許多事奉神的人不能作基本的工作,就是因為他「外面的人」,沒有在「基本」上受過對付。這個「基本的對付」一缺少,結果就不可能作基本的工作。任何的奮興、任何的熱忱、任何的苦求,都變作白花工夫,或者是作得有氣無力,半途而廢。識的能,使第六識不起俱生意識。
疑情的「能」卻會切斷第六識對外緣內境的認識作用,而進入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的工夫。這時自然又回到寂寂不動的中間自孤處,也就是處於「疑情不疑的寂寂定」的狀態。疑情自疑的惺惺慧,只要第七末那識一起執取阿賴耶識的種子,種子一蠢動, 它就會從「疑情不疑的寂寂定」當中自己發出「疑情自疑」,轉化內心世 界所有蠢動的動能,為「疑情滾動凝結」的力量。
也就是從「疑情不疑的寂寂定」中,自動轉為「疑情自疑的惺惺慧」。疑情,不疑自疑,當心中一有任何動靜,「疑情自疑的惺惺慧」自然會轉化降伏所有念頭的蠢動。轉化中卻又會凝結更深的寂寂定,進入「疑情不疑」的「中間自孤處」。此時的「中間自孤處」,又自會強化更強的惺惺慧,蓄勢伺機待發「疑情自疑」的滾 動力量。這股力量就是「疑情不疑自疑」。
所以在中間自孤處生起了疑情,自然會轉為「疑情不疑自疑」。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