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色境識不二法系列之二十四 創造被創造主宰被主宰
李秉信
人世間最奇妙的一件事情, 就是每一件發生,用相同的自己,在不同的意識層次去體會,竟然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及答案 。換個角度來說, 我們人的內心層面是多重的。 甚至可以說是,不同的性格, 竟然可以存在於相同身體內。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我們的意識田內,是不是有那個空間, 可以容納一群不同的人, 或者說是一群不同的自己。 說到這裡,我們又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對於許多愛惡分明的人而言, 常常說是有你無我,黑白不能共存, 甚至愛惡分明,勢不兩立。
然而, 換個角度來說,這麼多不同的自己,竟然可以同時存在於我們的八識田中, 天下有甚麼容不得的事呢?面對這麼五花八門的心思, 有的人甚至會很感慨的說, 他們都是我, 但他們也都不是我,這是我們對人心反覆,最露骨的形容。
然而,很少人會想得更深入的切入點是, 在這一群我中, 他們彼此錯綜複雜的關係, 又是什麼呢?在東方的經典中, 常常在說,尋找自己的心路歴程,不需外求,只要內攝。然而,很少人會問, 這個內攝,是一個我, 還是一群我呢?哪一個我才是真正的我呢?
講得更簡單一點,我們只要在自己意識轉換的進退間,抓住一個平安的感覺, 一個真正篤定地確認, 那個真正的我,就被找到了。其實, 真正的上帝不是在外面, 乃是在對於自己意識, 進行摸索中體會,在不同的穿插中,找到一個安定的感覺,就可以找到真正自己。
在神的話中記載著, 尋找神的摸著,並不是一條簡單的路, 而是充滿著信心的考驗。舊約聖經約伯記裡, 就說到了一個完全沒有犯罪的義人, 約伯, 一個潔身自愛, 與神親近,愛主的弟兄,竟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及苦難。
他的家庭破碎, 身體得到了疾病, 不但喪盡了家財, 更丟失了所有的牲畜。 一般人所認知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身敗名裂, 只有不名譽的事情,全都發生在他的身上。 根據以色列人保守的認知, 只有犯了罪的人,才會受到上帝的懲罰。 一個離棄神的人, 人生的遭遇才會坎坷。
雖然大家都說約伯是個義人, 但是鄰居所有人眼睛所看見的, 耳朵所聽到的, 就是扎扎實實,約伯受到了懲罰。 而且在他們的感覺, 這樣的懲罰,似乎都是來自神的旨意。這對約伯而言, 真的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
就如同中國人所說的,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約伯開始懷疑他的信仰,質疑他的上帝。約伯認為,既然神是公益的,為甚麼會將這些災難, 降臨在他的身上。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看見,在他內心意識中, 一群都不同我之間的糾結及矛盾, 在他的心中,開始爭戰了。
在約伯八識田間某部份的我, 和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一樣, 以為只有犯了罪的人,才會受到上帝的懲罰。 他們內心的感受是委屈的, 認為神是冤枉他們的。但是在約伯的心中, 又有另外一個部分的我, 覺得今天不論遭受任何的苦難, 都應該要深信神的公義大能, 不能對神的作為有所懷疑。
因為人是無法瞭解神的旨意,以及神的計劃。 其實,這樣一個人內心的爭戰,常常發生在每一個基督徒的心中, 更動不動就表現在對神的懷疑上。 如同摩西上西乃山領受神的十誡, 在這四十天無聲無息的沈寂中, 這一群以色列人無法忍受等待, 自己製造偶像膜拜, 引起神的憤怒。
聖經約拿書所提到的另外一位先知約拿, 因為不願意聽從神的帶領, 覺得往罪惡之都尼尼微,宣揚神的旨意, 對他而言,是一件非常不甘願, 而且非常羞恥的使命。 約拿背棄神的旨意中途逃跑, 搭上一條船, 遠離這個罪惡之都。
因為約拿不順服,導致同船的群眾遭遇大風浪, 全船乘客都有滅頂的危險。 最後被同船的夥伴丟入海中, 在鯨魚的肚子中呆了三天, 把舊的自己破碎掉, 一個願意為主所用的自己,才被呼喚出來。 一個摸著真正自己的過程, 並不是一個平安順利,沒有挑戰的經歷。
相反地, 在這個過程當中,往往充斥著痛苦以及苦難。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在這個時刻, 懷疑神的存在。 然而很少人知道, 只有在這一段苦楚及折磨的消耗裡, 才能夠認清楚一群自己都不知道的自己。 也才能夠真正的知道, 在自己的生命當中,到底是誰在當家作主。
這一群多重自己的交錯關係, 用另外一種關係來表示, 就是我們對意識轉換這樣的瞭解。 這樣錯綜複雜的主控,可以由現在資訊科技的發展,也是在一個基礎程式語言,控制下一個階層程式語言,終端的程式語言控制應用程式的輪廓上,可以有一個清楚的概念。
軟体程式,其實它們在某些方面,雖然不偌人類心智,在作意識轉換時那樣的細密,但高階程式語言和低階機械語言,或是組合語言間,在作設計軟體和編譯程式的過程中,其間的相生或是联結。像是人類心智在作意識轉換的時候一樣,彼此之間存在著相互生剋制化的関係。
當資訊工程師當他們有了一個念頭,想要針對市場的需要,或是客戶的要求,而使用程式語言,設計客户需求的電腦軟硬體,他們會有個起心動念,開始思考流程來如何設計這個軟體,接下來他們會思考。
如何選擇適合的程式語言來編寫應用軟體的程式碼,在完成應用程式設計後,會在客戶使用的作業系統下,建立友善易懂的界面,讓使用者可以依照他們的需要,起動不同的應用程式視窗。當使用者在使用電腦時,可以使用滑鼠驅動應用程式,並在應用程式的啟動下,選擇不同的項目及畫面,來啟動電腦栩栩如生的世界。
這一整個的設計流程中,我們可以好好的想一想,滑鼠所接觸的,只是應用程式的展示功能,或是溝通界面所呈現在使用者眼前的畫面,而隱藏在應用程式畫面下的,是設計這個軟體的程式語言,它可以是高階的程式語言,低階的機械語言,甚至最基礎二進位的程式碼,在經過軟體工程師編譯之後,成為可以使用的執行檔,在視窗的系統下執行指令,協助這個應用程式,以電腦畫面顯現出來。
由這一連串的流程中,事實上透露了人類的心智在作思考的時候,不同的意識層次所扮演的角色。使用者所看到的畫面顯現,類似的清醒的意識和夢中的意識,可以在我們的心智上,或是認知上顯現不同的世界。
清醒的意識,顯現的世界是有凝聚的形式,夢中的意識所顯現的世界是能量的形式(以我們這個世界的術語而言),在電腦上就是電腦畫面所呈現出來的電腦世界。而寂靜的意識作用,就像是控制應用軟體的高階程式,機械語言,它們都是設計我們世界的意識工具。
然而我們可以往更深的層面去思考,其實不論是這個應用程式可以執行的作業系統,或是撰寫這個應用程式碼高階或是低階的程式語言,它們也都是由另外一種可以控制它,或是可以知道它的程式語言所設計出來的。
程式語言自己以為他是主宰者,可以設計應用程式,然而殊不知程式語言自己本身也是被設計、被主宰。,然而有趣的是,設計應用軟體的程式語言渾然不知它自己也是被設計、被主宰的,而以造物主沾沾自喜。
其實,看透的來剖析人類整套意識系統,沒有一個意識,甚至每一個細節不是被主宰,便是被控制的。那麼誰是「主宰者」?誰是「創造者」?其實,創造一切被創造的第一念,才是真正的「主宰者」和「知道者」。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