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醫道易以貫之系列之二十六 新冠病毒鑒別症
中醫師 李秉信
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患者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
吸道癥狀的患者,聚集性發病(2周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的病例)臨床表現,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具有上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確診病例也有一定的判斷標準,疑似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 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輕型,臨床癥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普通型具有發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條:出現氣促,RR > 30 次/分,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3%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mmHg (ImmHg=0.133kPa) ,肺部影像學顯示 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 >50%者按重型管理。
重型(兒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條: 出現氣促(<2月齡,RR≥60次/分;2~12月齡,RR≥50次/分;1~5歲,RR≥40次/分;>5歲,RR≥30次/分),除外發熱和哭鬧的影響,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2%。輔助呼吸(呻吟、鼻翼扇動、三凹征),發紺,間歇性呼吸暫停,出現嗜睡、驚厥,拒食或餵養困難,有脫水征
危重型,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可判斷確診。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出現休克,合並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監護治療。鑒別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型表現需與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鑒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與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體感染鑒別。
尤其是對疑似病例,要盡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檢測和多重 PCR 核酸檢測等方法,對常見呼吸道病原體進行檢測。還要與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患者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
吸道癥狀的患者,聚集性發病(2周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的病例)臨床表現,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具有上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確診病例也有一定的判斷標準,疑似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 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輕型,臨床癥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普通型具有發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條:出現氣促,RR > 30 次/分,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3%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mmHg (ImmHg=0.133kPa) ,肺部影像學顯示 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 >50%者按重型管理。
重型(兒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條: 出現氣促(<2月齡,RR≥60次/分;2~12月齡,RR≥50次/分;1~5歲,RR≥40次/分;>5歲,RR≥30次/分),除外發熱和哭鬧的影響,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2%。輔助呼吸(呻吟、鼻翼扇動、三凹征),發紺,間歇性呼吸暫停,出現嗜睡、驚厥,拒食或餵養困難,有脫水征
危重型,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可判斷確診。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出現休克,合並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監護治療。鑒別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型表現需與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鑒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與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體感染鑒別。
尤其是對疑似病例,要盡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檢測和多重 PCR 核酸檢測等方法,對常見呼吸道病原體進行檢測。還要與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鑒別。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