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清淨無染覺察力系列之十六 修道明理盡在有疑必問
李秉信
細究東方和西方信仰中最核心的本質, 無論是在在基督教信仰中所強調的「信望愛」,或是佛教核心法統中所堅持的「信願行」,都是把追隨者阿賴耶識中「信」這樣生命的本質,放在第一位。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但也是非常的深刻。
生命如果無法超脱,人類黑暗面中的懷疑本質,是看不到真正的自己。更不用說是解憂脫苦,逃脱人世間的煩惱。而「信」正是合一感官的自己和覺察自己的唯一道路。若是好好思考「信」的生命本質.
其實「信」和「不信」的距離,只是在於覺察的我,和感官的我之間的距離和差別而已。感官和內心的我,都是我的。然而其間的距離,就如同天空中的兩顆星星一樣, 遠遠看起乘是這麼的近, 然而說遠還真遠,距離有好幾百萬光年。
就像感官和內心我的合一,有人一輩子都到達不了。說近還真近,心念一轉,心中一信就到,就合一了。聖經中處處都是生命在相信和懷疑兩個生命品質中盤桓的例子。我們看到摩西帶著以色列人出埃及,在往迦南美地途中的西乃山下,摩西上山和神對話,並求取十誡。
然而就在這麼短短的幾天間,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禁不起信心的煎熬,還是選擇揚棄没有樣子,心中可以覺察的上帝,膜拜有樣子的感官可以覺察有形有相的金牛偶像。聖經上說,本來只有短短四十天出埃及的路程,神讓以色列人走了四十年。
當生命對無形無相造物主產生懷疑的時候,–個感官的我和覺察的我之間的差距就產生了。神一定會用一段戎長的過程及距離, 讓這一群自認為是神的選民,去經歷考驗, 苦難, 逼迫及挫折。
以色列人若是不走這四十年來,苦難交錯的漫漫長路,要以色列人想要學習到憑著信心仰望神,還真難呢。用有形的苦難,讓基督徒琢摩出無形的信心,正是整本聖經最直接瞭當教導門徒的精神。
在筆者二十多年以來論命的過程中, 面對成千上萬命盤中所經歷各式各樣的苦難。 其中所要教導問命者學習的課題, 就是東方智慧強調生命必須要「相信」這兩個字。 「相信」這兩個字一前一後的結構,是非常學問的。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 必須先有了「相」,才能有了「信」。 其中的道理, 就是方便讓喜歡懷疑的人類,用感官的我去體會一個有形樣子,而人類這樣就相信了。殊不知, 在這一切有形有相樣子中蘊藏了宇宙中最殊勝的真理。
在莊子的知北遊中提到,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這正說明了, 道不須遠求和外求, 它就存在我們我們所處有形有相的環境中。 然而, 聰明智慧如東郭子, 仍是無法體悟道在有形有相外境中的珍貴。
在經歷過這段漫長有形有相的相信後,生命真的必須在無形信仰的經歷中,才能找到真正自我的修行法門。神愛世人, 祂在讓人體會感官我的過程中,給了生命一個想要的樣子時,讓人類在「信」和「不信」的心路歴程徘徊中,有所攀緣。
有一天,在那個當下,生命突然的大徹大悟,而找到了自己。這是東方文化中,所強調「以假修真」的真正含義。我們可以由,林立在中國民間信仰裡的寺廟中,一定要供上佛像,才能顯得莊嚴佛土的虔敬。
然而佛陀在這個時候,啟示眾生,佛在心中住,莫往寶殿求。這樣讓人心在有相和無相的進出間,琢摩和參悟著。突然體會到那個會覺察的自己,正是闡明了人心驀然回頭,往自己內心看,佛就自現於心的頓悟捷徑,生命也就懂了,寺廟神壇上被供奉的佛像,也暗自微笑了。
因為它們在神壇上的法相,能讓眾生悟道,也真是功德圓滿。雖然,真正的基督教的信仰,是最排斥敬拜偶像。然而,云云眾生為了要接近神,還是要走,有「十字架」樣子的道路。
甚至,神要差遣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以人的樣子,讓祂的子民,用他們的感官,聽到看到感覺到,耶穌基督為神的子民受苦受難,甚至上十字架,以極度受苦,近乎凌遲受死的方式,才能夠啟發,基督徒潛藏在內心最深處的聖靈。
而基督徒體會到生命充滿聖靈的那一刻起,就不用再往外看十字架了。在那樣被啟發聖靈的推動下,生命才有那個力量,往內心尋求,行走主的道路。由一個有相的樣子,讓生命相信,不信,快樂,痛苦,堅定,懷疑的交錯徘徊中,找到了一個没有樣子的自己,正是「信」的最後到達。
細究東方和西方信仰中最核心的本質, 無論是在在基督教信仰中所強調的「信望愛」,或是佛教核心法統中所堅持的「信願行」,都是把追隨者阿賴耶識中「信」這樣生命的本質,放在第一位。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但也是非常的深刻。
生命如果無法超脱,人類黑暗面中的懷疑本質,是看不到真正的自己。更不用說是解憂脫苦,逃脱人世間的煩惱。而「信」正是合一感官的自己和覺察自己的唯一道路。若是好好思考「信」的生命本質.
其實「信」和「不信」的距離,只是在於覺察的我,和感官的我之間的距離和差別而已。感官和內心的我,都是我的。然而其間的距離,就如同天空中的兩顆星星一樣, 遠遠看起乘是這麼的近, 然而說遠還真遠,距離有好幾百萬光年。
就像感官和內心我的合一,有人一輩子都到達不了。說近還真近,心念一轉,心中一信就到,就合一了。聖經中處處都是生命在相信和懷疑兩個生命品質中盤桓的例子。我們看到摩西帶著以色列人出埃及,在往迦南美地途中的西乃山下,摩西上山和神對話,並求取十誡。
然而就在這麼短短的幾天間,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禁不起信心的煎熬,還是選擇揚棄没有樣子,心中可以覺察的上帝,膜拜有樣子的感官可以覺察有形有相的金牛偶像。聖經上說,本來只有短短四十天出埃及的路程,神讓以色列人走了四十年。
當生命對無形無相造物主產生懷疑的時候,–個感官的我和覺察的我之間的差距就產生了。神一定會用一段戎長的過程及距離, 讓這一群自認為是神的選民,去經歷考驗, 苦難, 逼迫及挫折。
以色列人若是不走這四十年來,苦難交錯的漫漫長路,要以色列人想要學習到憑著信心仰望神,還真難呢。用有形的苦難,讓基督徒琢摩出無形的信心,正是整本聖經最直接瞭當教導門徒的精神。
在筆者二十多年以來論命的過程中, 面對成千上萬命盤中所經歷各式各樣的苦難。 其中所要教導問命者學習的課題, 就是東方智慧強調生命必須要「相信」這兩個字。 「相信」這兩個字一前一後的結構,是非常學問的。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 必須先有了「相」,才能有了「信」。 其中的道理, 就是方便讓喜歡懷疑的人類,用感官的我去體會一個有形樣子,而人類這樣就相信了。殊不知, 在這一切有形有相樣子中蘊藏了宇宙中最殊勝的真理。
在莊子的知北遊中提到,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這正說明了, 道不須遠求和外求, 它就存在我們我們所處有形有相的環境中。 然而, 聰明智慧如東郭子, 仍是無法體悟道在有形有相外境中的珍貴。
在經歷過這段漫長有形有相的相信後,生命真的必須在無形信仰的經歷中,才能找到真正自我的修行法門。神愛世人, 祂在讓人體會感官我的過程中,給了生命一個想要的樣子時,讓人類在「信」和「不信」的心路歴程徘徊中,有所攀緣。
有一天,在那個當下,生命突然的大徹大悟,而找到了自己。這是東方文化中,所強調「以假修真」的真正含義。我們可以由,林立在中國民間信仰裡的寺廟中,一定要供上佛像,才能顯得莊嚴佛土的虔敬。
然而佛陀在這個時候,啟示眾生,佛在心中住,莫往寶殿求。這樣讓人心在有相和無相的進出間,琢摩和參悟著。突然體會到那個會覺察的自己,正是闡明了人心驀然回頭,往自己內心看,佛就自現於心的頓悟捷徑,生命也就懂了,寺廟神壇上被供奉的佛像,也暗自微笑了。
因為它們在神壇上的法相,能讓眾生悟道,也真是功德圓滿。雖然,真正的基督教的信仰,是最排斥敬拜偶像。然而,云云眾生為了要接近神,還是要走,有「十字架」樣子的道路。
甚至,神要差遣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以人的樣子,讓祂的子民,用他們的感官,聽到看到感覺到,耶穌基督為神的子民受苦受難,甚至上十字架,以極度受苦,近乎凌遲受死的方式,才能夠啟發,基督徒潛藏在內心最深處的聖靈。
而基督徒體會到生命充滿聖靈的那一刻起,就不用再往外看十字架了。在那樣被啟發聖靈的推動下,生命才有那個力量,往內心尋求,行走主的道路。由一個有相的樣子,讓生命相信,不信,快樂,痛苦,堅定,懷疑的交錯徘徊中,找到了一個没有樣子的自己,正是「信」的最後到達。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