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李秉信的長笛意想世界- 智慧本是清淨的,思想卻總是煩惱的
顯少人知道,
世界之所以複雜,
源於對事情的看法,永遠不會是單一而绝對的。
看法因人而異,
想法包羅萬象,多元且交疊錯落的。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好問題,
為什麼相同的事情,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我們受的苦原因,多半不是來自外境的折磨;
絕大多數是來自內心的意識種子攪動後的“妄念”,
進而產生了類似杯弓蛇影的猶豫不決。
這種因優柔寡斷、舉棋不定後的忐忑,
會敲打你的意志,折磨你的精神。
無形的壓力,會像午夜裡的夢靨,
如魔音傳腦般排山倒海而來,總是有辦法讓人憂心忡忡,
焦躁不安輾轉難眠啊!
根據上述「萬物唯心」,我們可以大膽的說,
修行這玩意,並沒有多大的學問。
完全是,在面對一件事情,
你是怎麼想?你是怎麼看?
只要把事情“純化”,
把事情盡量簡單化,
讓思想與行為的反應,更加直接而已。
講到修行,不繞彎子,直截了當點。
試問,你是否有辦法,不假思索地從潛意識裡跳出來?
「你已經不用想了,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了」,
想好了,就把它放下了。
這是一門很重要的修煉。
到底怎麼想才是對的?怎麼看才是好的?
我們把這句話往更深一層探究,
再看得更深刻一點:
「智慧本是清淨的,思想卻總是煩惱的」。
當明白,你還需要想的時候,
證明了,你根本還沒有想好;
當你還要嘀咕琢磨的時候,
表示,
你還是被妄想與執著糾纏著。
至高無上的智慧是
「這樣想就好了」。
在更乾脆點,
開門見山的說法就是:
「我不要再想了」。
世界之所以複雜,
源於對事情的看法,永遠不會是單一而绝對的。
看法因人而異,
想法包羅萬象,多元且交疊錯落的。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好問題,
為什麼相同的事情,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我們受的苦原因,多半不是來自外境的折磨;
絕大多數是來自內心的意識種子攪動後的“妄念”,
進而產生了類似杯弓蛇影的猶豫不決。
這種因優柔寡斷、舉棋不定後的忐忑,
會敲打你的意志,折磨你的精神。
無形的壓力,會像午夜裡的夢靨,
如魔音傳腦般排山倒海而來,總是有辦法讓人憂心忡忡,
焦躁不安輾轉難眠啊!
根據上述「萬物唯心」,我們可以大膽的說,
修行這玩意,並沒有多大的學問。
完全是,在面對一件事情,
你是怎麼想?你是怎麼看?
只要把事情“純化”,
把事情盡量簡單化,
讓思想與行為的反應,更加直接而已。
講到修行,不繞彎子,直截了當點。
試問,你是否有辦法,不假思索地從潛意識裡跳出來?
「你已經不用想了,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了」,
想好了,就把它放下了。
這是一門很重要的修煉。
到底怎麼想才是對的?怎麼看才是好的?
我們把這句話往更深一層探究,
再看得更深刻一點:
「智慧本是清淨的,思想卻總是煩惱的」。
當明白,你還需要想的時候,
證明了,你根本還沒有想好;
當你還要嘀咕琢磨的時候,
表示,
你還是被妄想與執著糾纏著。
至高無上的智慧是
「這樣想就好了」。
在更乾脆點,
開門見山的說法就是:
「我不要再想了」。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