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針灸奇病妙取獨穴系列之六 針刺腹深似井背薄似餅
李秉信
太多的行者在學習中醫的時候,把書上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但是下針時候,像是亂槍打鳥,隔靴搔癢,總是沒有到位。在這裡,我們就要說到基本功的講究。知道穴道丈量的方法,才不會找不到穴道,否則即使你知道要紮什麼 穴道,結果你心到手卻沒有到,扎錯穴道也等於沒有紮。
丈量經絡穴位為方法叫 同身寸。所謂同身寸,因為每個人的高矮體格都不一樣,像我在美國,NBA 球員來的時候, 門都走不進來,摔跤手進來,門也進不來,要側著進來,個子大到這種程度,所以你不能用我的寸來量他的,每一個人的寸都不一樣。
怎麼量這個寸,把中指頭彎起來,這兩個橫紋頭, 點跟這個點之間我們定義為一寸,這是同身寸。你不用去一個一個量,三個指頭拿起來,這 是兩寸,四個指頭是三寸,以連接手掌的指端為長度標準。你看的時候要看病人的手,不能 看你的手,大概就可以了。
這是我們的同身寸,小孩子要看小孩子的手。所以每個人的寸都不一樣,這是同身寸。我們在運用的時候,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還有經絡之間的寸。而腹部跟胸部,另有 個獨立的丈量方式。任督二脈,基本上是以同身寸為主。
當你了解丈量穴位位置以後,針刺的深淺討論,是一個很關鍵的講究。我們下針有深有淺,一般言,我們有受季節的影響,比如說在春天下針就要比較淺,秋冬的時候,針下的比較深,這就好像我們釣魚一樣。冬天的時候,魚都在比較深的地方,針就要下到骨髓去,春夏的時候,天氣比較熱,所以針下的比較淺,這是一個觀念。
中醫認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臟在管,血脈是心臟在管,骨是腎臟在 管。一般下針的時候,如果病在皮毛,我們針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我們下在肌肉, 病如果是在血脈上面,我們就扎在脈的旁邊,如果病是在腎臟,我們會從皮膚上面下針下在骨頭的旁邊去。
看病情在那裡,決定我們下針的深淺。針刺手法及補瀉手法,這個都是最傳統的針灸方式。過去我們有一句話,叫做“腹深似井,背薄似餅”。這指的就是針刺的深淺。腹部上紮 針的時候,可深針,背上紮針,就不可以深針,否則會扎到內臟。
扎到肺會引起肺氣腫,但也不能說腹深似井,就扎那麼深,不能亂搞。還有,胖子瘦子下針的深淺也不一樣。下針有個規距在那邊,不能隨便,有的穴道本來就淺,你也不能硬要把它刺過去,也無 此需要。
我們再下來講“針灸的急救方式”,我們可用在很多地方。當有人發病,昏迷 過去時, 他可能是心臟病,也可能是中風,溺水。我們不管是什麼原因,第一個先針“人中”,就是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溝處,把它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處下針。
下針時,針要斜刺往上,若沒有針在手上呢,掐人中。若仍未醒,第二個就是“十宣”放血。為什麼叫“十宣”呢?就是在十隻手指頭的指尖 放血。比較沒有常識的人呢,都是一個一個手指尖放。
一個一個下,太慢了,我們可以一次 捉五個手指,針拿起來,一、二、三、四、五,一下子就刺完,五隻指頭一起擠放血。這是 老師傅的手法。若仍未醒,再將腳的十個趾頭尖放血。若還沒醒,就再下“湧泉”穴。將腳掌一握起來, 會看到“人”字紋,人字紋的紋頭就是穴道。
這是我們的急救大穴,你不要拿一個三寸針下 去。若還不醒,就在“百會”放血。 “百會穴”一般是放血用。我們不下針。當病人整個臉 都是呈現紅色時,就是剛中風,就在百會放血。百會穴怎麼找呢?從額頭往上到頂,再由兩耳尖直上,兩線相交的一點,再往後半寸,會摸到一個凹洞,就是百會穴。
放血時,讓病人躺下頭靠著床沿往下垂,在百會放血後,病 人會感到一陣清涼,涼到嘴巴,就可以講話,涼到手腳,手腳就可以活動了。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太多的行者在學習中醫的時候,把書上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但是下針時候,像是亂槍打鳥,隔靴搔癢,總是沒有到位。在這裡,我們就要說到基本功的講究。知道穴道丈量的方法,才不會找不到穴道,否則即使你知道要紮什麼 穴道,結果你心到手卻沒有到,扎錯穴道也等於沒有紮。
丈量經絡穴位為方法叫 同身寸。所謂同身寸,因為每個人的高矮體格都不一樣,像我在美國,NBA 球員來的時候, 門都走不進來,摔跤手進來,門也進不來,要側著進來,個子大到這種程度,所以你不能用我的寸來量他的,每一個人的寸都不一樣。
怎麼量這個寸,把中指頭彎起來,這兩個橫紋頭, 點跟這個點之間我們定義為一寸,這是同身寸。你不用去一個一個量,三個指頭拿起來,這 是兩寸,四個指頭是三寸,以連接手掌的指端為長度標準。你看的時候要看病人的手,不能 看你的手,大概就可以了。
這是我們的同身寸,小孩子要看小孩子的手。所以每個人的寸都不一樣,這是同身寸。我們在運用的時候,同身寸大部分用在四肢上面,還有經絡之間的寸。而腹部跟胸部,另有 個獨立的丈量方式。任督二脈,基本上是以同身寸為主。
當你了解丈量穴位位置以後,針刺的深淺討論,是一個很關鍵的講究。我們下針有深有淺,一般言,我們有受季節的影響,比如說在春天下針就要比較淺,秋冬的時候,針下的比較深,這就好像我們釣魚一樣。冬天的時候,魚都在比較深的地方,針就要下到骨髓去,春夏的時候,天氣比較熱,所以針下的比較淺,這是一個觀念。
中醫認為,皮毛是肺在管,肌肉是脾臟在管,血脈是心臟在管,骨是腎臟在 管。一般下針的時候,如果病在皮毛,我們針就下在皮毛,如果病在肌肉,我們下在肌肉, 病如果是在血脈上面,我們就扎在脈的旁邊,如果病是在腎臟,我們會從皮膚上面下針下在骨頭的旁邊去。
看病情在那裡,決定我們下針的深淺。針刺手法及補瀉手法,這個都是最傳統的針灸方式。過去我們有一句話,叫做“腹深似井,背薄似餅”。這指的就是針刺的深淺。腹部上紮 針的時候,可深針,背上紮針,就不可以深針,否則會扎到內臟。
扎到肺會引起肺氣腫,但也不能說腹深似井,就扎那麼深,不能亂搞。還有,胖子瘦子下針的深淺也不一樣。下針有個規距在那邊,不能隨便,有的穴道本來就淺,你也不能硬要把它刺過去,也無 此需要。
我們再下來講“針灸的急救方式”,我們可用在很多地方。當有人發病,昏迷 過去時, 他可能是心臟病,也可能是中風,溺水。我們不管是什麼原因,第一個先針“人中”,就是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溝處,把它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處下針。
下針時,針要斜刺往上,若沒有針在手上呢,掐人中。若仍未醒,第二個就是“十宣”放血。為什麼叫“十宣”呢?就是在十隻手指頭的指尖 放血。比較沒有常識的人呢,都是一個一個手指尖放。
一個一個下,太慢了,我們可以一次 捉五個手指,針拿起來,一、二、三、四、五,一下子就刺完,五隻指頭一起擠放血。這是 老師傅的手法。若仍未醒,再將腳的十個趾頭尖放血。若還沒醒,就再下“湧泉”穴。將腳掌一握起來, 會看到“人”字紋,人字紋的紋頭就是穴道。
這是我們的急救大穴,你不要拿一個三寸針下 去。若還不醒,就在“百會”放血。 “百會穴”一般是放血用。我們不下針。當病人整個臉 都是呈現紅色時,就是剛中風,就在百會放血。百會穴怎麼找呢?從額頭往上到頂,再由兩耳尖直上,兩線相交的一點,再往後半寸,會摸到一個凹洞,就是百會穴。
放血時,讓病人躺下頭靠著床沿往下垂,在百會放血後,病 人會感到一陣清涼,涼到嘴巴,就可以講話,涼到手腳,手腳就可以活動了。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