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道德經句解系列之十四 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李秉信
和其光
當我們說到和其光,是道的圓融作用。先把這句話幾個關鍵字,做一個交代。和:融合、光彩,美善的行為。我們修道,生活即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見賢思齊。學習的眼光,不用放在道外,就放在自己的同儕道中。凡是比我們好的,都是我的老師。中國人不是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活到老、學到老、教學相長,教跟學一樣的進步。
所以從道德經的教導,我們可以體會,和其光,不管是老人、小孩,到鄉下,到那裡,都可以和其光。學習的對象,並沒有學位的高低,年齡上的長幼。凡是善美的行為,不論對象是誰,都要學得很多。道理無窮,心虛者,獲益最多。所以和其光,隨時隨地,就算是一草一物,一步一腳印,甚至是蛛絲馬跡都要多學,不能有任何的差錯。
同其塵
這句話,說的是一種同化作用。同:不異、不嫌棄。塵:塵俗。這是我們都了解的道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蓮出污泥而不染。修道不可自命清高,不憤世嫉俗,身在塵,心離塵,我們和而不流。這四個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每個人可自我評鑑一下。
先從自己言行舉止,一條一條的檢討,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充分的警覺性,能夠面對自己習慣性地做法。首先,最重要反省動作,就是挫其銳。每一天自己看自己,有沒有脫胎換骨?有沒有改變,根深蒂固,難以修正脾氣毛病?有沒有,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又把自己的意氣風發重顯出來。這些不經意的習氣。或者是,下意識的動作,你有沒有挫掉?
也就是說,道有沒有沖而用。更深入的檢討自己,有沒有解其紛?這一舉一動有沒有憑良心在做?要用道來主宰。
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湛兮似若存這句話,比較不好了解,先把幾個關鍵字領悟一下。湛:深沉寂寞、無聲、無息似若存。道是三教的心法,是諸佛的心印道、是自古不洩的,道是不能講的,所以有嗎?有,道奧妙神妙不可洩。有,你不能說絕對有,似若存啊!像有啊!但是我不能告訴你,這一段不能講,你有道嗎?有,請你拿出來,拿不出來,因為似若存。
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
為什麼老子講我不知呢?因為道的根源不可窮知,不能臆測,他不是學識、不是學問、也不是技能,所以吾不知。誰之子:誰所生,我不知道,他是誰所生,他到底什麼時候有,但是可以說象帝之先,道是不能明洩的,他是三教心法,無形無相,不能言傳。所謂文字,都還是局限在五行之上,哪裡有辦法表達那樣的味道?
因為道,他有一種思維的極限,人的六根,所知道的很有限,以醫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只能感受到萬事萬物的三十分之一而已,所以象界要了解理界,那不可知,吾不知是誰所生的,但可以告訴你象帝之先。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伏羲、神農、軒轅、唐堯、虞舜。五帝:東方是青帝、南方是赤帝、西方是白帝、北方是黑帝、中央是黃帝。象帝:就是司氣之神,有了氣,東、西、南、北、中有這個氣,那麼象帝就是在這五帝之先,就是說道生天地,未有天地,先有此道。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和其光
當我們說到和其光,是道的圓融作用。先把這句話幾個關鍵字,做一個交代。和:融合、光彩,美善的行為。我們修道,生活即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見賢思齊。學習的眼光,不用放在道外,就放在自己的同儕道中。凡是比我們好的,都是我的老師。中國人不是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活到老、學到老、教學相長,教跟學一樣的進步。
所以從道德經的教導,我們可以體會,和其光,不管是老人、小孩,到鄉下,到那裡,都可以和其光。學習的對象,並沒有學位的高低,年齡上的長幼。凡是善美的行為,不論對象是誰,都要學得很多。道理無窮,心虛者,獲益最多。所以和其光,隨時隨地,就算是一草一物,一步一腳印,甚至是蛛絲馬跡都要多學,不能有任何的差錯。
同其塵
這句話,說的是一種同化作用。同:不異、不嫌棄。塵:塵俗。這是我們都了解的道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蓮出污泥而不染。修道不可自命清高,不憤世嫉俗,身在塵,心離塵,我們和而不流。這四個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每個人可自我評鑑一下。
先從自己言行舉止,一條一條的檢討,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充分的警覺性,能夠面對自己習慣性地做法。首先,最重要反省動作,就是挫其銳。每一天自己看自己,有沒有脫胎換骨?有沒有改變,根深蒂固,難以修正脾氣毛病?有沒有,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又把自己的意氣風發重顯出來。這些不經意的習氣。或者是,下意識的動作,你有沒有挫掉?
也就是說,道有沒有沖而用。更深入的檢討自己,有沒有解其紛?這一舉一動有沒有憑良心在做?要用道來主宰。
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湛兮似若存這句話,比較不好了解,先把幾個關鍵字領悟一下。湛:深沉寂寞、無聲、無息似若存。道是三教的心法,是諸佛的心印道、是自古不洩的,道是不能講的,所以有嗎?有,道奧妙神妙不可洩。有,你不能說絕對有,似若存啊!像有啊!但是我不能告訴你,這一段不能講,你有道嗎?有,請你拿出來,拿不出來,因為似若存。
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
為什麼老子講我不知呢?因為道的根源不可窮知,不能臆測,他不是學識、不是學問、也不是技能,所以吾不知。誰之子:誰所生,我不知道,他是誰所生,他到底什麼時候有,但是可以說象帝之先,道是不能明洩的,他是三教心法,無形無相,不能言傳。所謂文字,都還是局限在五行之上,哪裡有辦法表達那樣的味道?
因為道,他有一種思維的極限,人的六根,所知道的很有限,以醫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只能感受到萬事萬物的三十分之一而已,所以象界要了解理界,那不可知,吾不知是誰所生的,但可以告訴你象帝之先。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伏羲、神農、軒轅、唐堯、虞舜。五帝:東方是青帝、南方是赤帝、西方是白帝、北方是黑帝、中央是黃帝。象帝:就是司氣之神,有了氣,東、西、南、北、中有這個氣,那麼象帝就是在這五帝之先,就是說道生天地,未有天地,先有此道。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