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量子力學雙縫實驗模型系列之三 量子力學世界一切法則決定在觀察者位置
中醫師 李秉信
在這個實驗當中,牽涉到一個顛覆傳統的觀念,那就是觀察者的位置。其實這個觀念,不僅僅出現在雙縫實驗上,中國上古時期的河圖洛書,純化異化雙向調節過程,也決定在觀察者的位置。這個實驗正確答案,可以明確地說,電子是以“自己獨特”方式“同時”穿過兩條縫的。然而這個獨特的方式是什麼呢?
這是基於全部實驗事實,經分析所能得到的、無可迴避的、唯一邏輯自洽的說法!電子是以“自己獨特”方式“同時”穿過兩條縫,就是和中醫氣場論有異曲同工的一體陰陽兩面。這裡所說的“自己獨特”方式是因為:這種方式既根本不同於經典粒子通過方式,也不完全相同於經典波的通過方式。
和經典波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是由於,電子可以在其傳播途徑上的任一點(包括在縫前、縫中、縫後、接受屏等各處)以一定的機率被探測到,而且一旦被探測到,它總是以一個完整的粒子的形象(一定質量、一定電荷、一個相當局域的空間位置)出現,特別是從不可能有實驗在兩個縫上同時發現同一個電子。這就是與經典波本質不同之處。
正是基於這種理由,有人批評說這種“同時”的說法從實驗觀點來看缺乏實踐意義。其實這恰好說明:以波的行為穿過雙縫的電子,同時又具有粒子性的一面。這裡強調指出,情況之所以如此怪異,正是由於測量!在量子力學世界一切法則,都決定在觀察者的位置。
測量嚴重干擾了電子原來的狀態,使它發生了不可逆轉的狀態突變。正是對電子位置的測量,使原來從兩條縫“同時”穿過的電子狀態發生突變,塌縮(約化)成為僅從一條縫穿過的狀態。正是位置測量造就了電子的經典粒子面貌!產生了“波形像到粒子形象”的突變。
事實是,在位置測量之前,電子並不一定以“粒子”的形象早就客觀地存在著!
所有“which way” (R.P.Feynman & A.R.Hibbs, 1965)實驗只表明,每次位置測量的結果,確實說明電子只從一條縫通過;但卻並不能表明,作這類辨認測量之前,電子在客觀上也是只從一條縫通過。
這裡,十分重要的是:人們不應當按宏觀世界得到的習慣觀念,將實驗所得結果和圖像有意無意地外推,用到做這些實驗之前!而應當考慮到,微觀客體的狀態十分脆弱,極易遭受測量的干擾!所以,對電子穿過雙縫的問題不可以說是“確定,但不確知。”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在這個實驗當中,牽涉到一個顛覆傳統的觀念,那就是觀察者的位置。其實這個觀念,不僅僅出現在雙縫實驗上,中國上古時期的河圖洛書,純化異化雙向調節過程,也決定在觀察者的位置。這個實驗正確答案,可以明確地說,電子是以“自己獨特”方式“同時”穿過兩條縫的。然而這個獨特的方式是什麼呢?
這是基於全部實驗事實,經分析所能得到的、無可迴避的、唯一邏輯自洽的說法!電子是以“自己獨特”方式“同時”穿過兩條縫,就是和中醫氣場論有異曲同工的一體陰陽兩面。這裡所說的“自己獨特”方式是因為:這種方式既根本不同於經典粒子通過方式,也不完全相同於經典波的通過方式。
和經典波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是由於,電子可以在其傳播途徑上的任一點(包括在縫前、縫中、縫後、接受屏等各處)以一定的機率被探測到,而且一旦被探測到,它總是以一個完整的粒子的形象(一定質量、一定電荷、一個相當局域的空間位置)出現,特別是從不可能有實驗在兩個縫上同時發現同一個電子。這就是與經典波本質不同之處。
正是基於這種理由,有人批評說這種“同時”的說法從實驗觀點來看缺乏實踐意義。其實這恰好說明:以波的行為穿過雙縫的電子,同時又具有粒子性的一面。這裡強調指出,情況之所以如此怪異,正是由於測量!在量子力學世界一切法則,都決定在觀察者的位置。
測量嚴重干擾了電子原來的狀態,使它發生了不可逆轉的狀態突變。正是對電子位置的測量,使原來從兩條縫“同時”穿過的電子狀態發生突變,塌縮(約化)成為僅從一條縫穿過的狀態。正是位置測量造就了電子的經典粒子面貌!產生了“波形像到粒子形象”的突變。
事實是,在位置測量之前,電子並不一定以“粒子”的形象早就客觀地存在著!
所有“which way” (R.P.Feynman & A.R.Hibbs, 1965)實驗只表明,每次位置測量的結果,確實說明電子只從一條縫通過;但卻並不能表明,作這類辨認測量之前,電子在客觀上也是只從一條縫通過。
這裡,十分重要的是:人們不應當按宏觀世界得到的習慣觀念,將實驗所得結果和圖像有意無意地外推,用到做這些實驗之前!而應當考慮到,微觀客體的狀態十分脆弱,極易遭受測量的干擾!所以,對電子穿過雙縫的問題不可以說是“確定,但不確知。”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