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十三、陶道
【解剖】有橫頸動脈、肩胛背神經。
【部位】在第一椎之下。
【主治】痎瘧寒熱、洒淅脊強、煩滿汗不出、頭重、目眩、瘈瘲、恍惚不樂。
【摘要】《百症賦》:「歲熱時行,陶道復求肺俞理。」又:「兼身柱、肺俞、膏肓,為治療肺癆之要穴。」一云:「此穴善退骨蒸之熱。」
【取法】第一椎下,俯而取之。
【鍼食】鍼五分,灸五壯。
陶道
本穴與任脈之璇璣,前後相應。璇璣在星象為北辰之樞,於此喻督經之氣羊角直升,緣身柱,上巔頂,下前額,循鼻入齒,銜接任脈下行,再緣督經由旬不已。在古代觀點,物體旋轉最速者莫過於「陶鈞」,《史記.鄒陽傳》謂:「獨化於陶鈞之上。」中國古代談天地運行稱為「運轉鴻鈞」,即大體運轉,陰陽迭更之意也。本穴之取喻於「陶」者,即法陶鈞之居中旋轉牽動四旁也。旋轉則必生風,故其旁下之穴,名曰風門。三十年前,余見賈璽亭先生取陶道治眩暈極效,以其有調於人體大氣循環也。又見有人用本穴治瘧疾,亦本其斡旋大氣之理,調解陰陽,使不偏盛也。考其所治諸症,均屬全身疾患,如時疫、感冒、發熱、惡寒、四肢無力、百節痠痛、煩滿、瘛瘲,俱皆有效。是其所關者大,所應者普也。譬如旱澇不均,得大氣斡旋,則風雨調順矣,故所治症多關整體,非僅限於局部也。故取譬陶鈞之旋轉,而名之以「陶道」。
陶鈞:即古法製造陶器之轉盤機也。其機上設平板,下有機輪,踏動機輪,牽引上板平轉,置淘泥於板上,工人以手楷而模之,泥坯隨盤自轉,可使隨意光勻。凡諸盤碗盎盂,埏埴以為器者,皆取制如此。
【解剖】有橫頸動脈、肩胛背神經。
【部位】在第一椎之下。
【主治】痎瘧寒熱、洒淅脊強、煩滿汗不出、頭重、目眩、瘈瘲、恍惚不樂。
【摘要】《百症賦》:「歲熱時行,陶道復求肺俞理。」又:「兼身柱、肺俞、膏肓,為治療肺癆之要穴。」一云:「此穴善退骨蒸之熱。」
【取法】第一椎下,俯而取之。
【鍼食】鍼五分,灸五壯。
陶道
本穴與任脈之璇璣,前後相應。璇璣在星象為北辰之樞,於此喻督經之氣羊角直升,緣身柱,上巔頂,下前額,循鼻入齒,銜接任脈下行,再緣督經由旬不已。在古代觀點,物體旋轉最速者莫過於「陶鈞」,《史記.鄒陽傳》謂:「獨化於陶鈞之上。」中國古代談天地運行稱為「運轉鴻鈞」,即大體運轉,陰陽迭更之意也。本穴之取喻於「陶」者,即法陶鈞之居中旋轉牽動四旁也。旋轉則必生風,故其旁下之穴,名曰風門。三十年前,余見賈璽亭先生取陶道治眩暈極效,以其有調於人體大氣循環也。又見有人用本穴治瘧疾,亦本其斡旋大氣之理,調解陰陽,使不偏盛也。考其所治諸症,均屬全身疾患,如時疫、感冒、發熱、惡寒、四肢無力、百節痠痛、煩滿、瘛瘲,俱皆有效。是其所關者大,所應者普也。譬如旱澇不均,得大氣斡旋,則風雨調順矣,故所治症多關整體,非僅限於局部也。故取譬陶鈞之旋轉,而名之以「陶道」。
陶鈞:即古法製造陶器之轉盤機也。其機上設平板,下有機輪,踏動機輪,牽引上板平轉,置淘泥於板上,工人以手楷而模之,泥坯隨盤自轉,可使隨意光勻。凡諸盤碗盎盂,埏埴以為器者,皆取制如此。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