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天地人三才全息論系列之二 全息中醫學順天應人
中醫師 李秉信
古代的醫家,對於全息理論視野及高度更加寬廣,完全反映在天人相應之全息觀。中國哲學一向以「天人合一」的觀念爲最高之追求境界。所謂「天人合一」即謂人類與宇宙萬物合而爲一。《淮南子•齊俗訓》云: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自古以來的醫家深知吸取天地之精華,截取自然之精氣,自然可以保身養健,預防疾病的感染。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將無盡的時間與無量的空間結合,用以解釋世界萬物。人爲宇宙萬物之一,“人即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即爲人”,二者相合相容而不可分,以此觀念運用“以天例人”、“類比取象”之方法推出人與宇宙萬物之相應性,即所謂之「天人相應」觀念。
「天人相應」亦是中醫學理論之基本觀念,《素問•天元紀大論》云: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這是內經之宇宙觀,談及萬物之由天地之氣運,育化而生。
《內經•天元紀大論》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又云: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又云: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又云: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黃帝內經>中的論述,說明了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是存在著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之密切關係,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靈樞•邪客》云:人與天地相應也。《靈樞•歲露》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氣交變大論》云: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均說明天地萬物之互相感應觀念,這就是天人相應之全息觀。
總括前人的思路,人與天地相應,包括兩方面的涵義,其一是人靠天地正常之氣生存,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現象,首要是人,都是由天地正常氣候變化才產生的,自然氣候的變更是產生生命的基礎條件,沒有正常的,反常的氣候變化,如只有火而無水,只有寒冷,沒有溼熱,或氣候超過極限,則根本不可能有生命。
天地變化與人體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特別是自然界季節性氣候更迭,和地理環境對人體影饗更為顯著,如春溫春生,夏熱夏長,秋燥秋收,冬寒冬藏。這詳細闡述了人靠天地正常之氣而生存,天地之間自然界的變化與人類生命存在的影響與天人之間密切的相應關係。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古代的醫家,對於全息理論視野及高度更加寬廣,完全反映在天人相應之全息觀。中國哲學一向以「天人合一」的觀念爲最高之追求境界。所謂「天人合一」即謂人類與宇宙萬物合而爲一。《淮南子•齊俗訓》云: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自古以來的醫家深知吸取天地之精華,截取自然之精氣,自然可以保身養健,預防疾病的感染。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將無盡的時間與無量的空間結合,用以解釋世界萬物。人爲宇宙萬物之一,“人即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即爲人”,二者相合相容而不可分,以此觀念運用“以天例人”、“類比取象”之方法推出人與宇宙萬物之相應性,即所謂之「天人相應」觀念。
「天人相應」亦是中醫學理論之基本觀念,《素問•天元紀大論》云: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這是內經之宇宙觀,談及萬物之由天地之氣運,育化而生。
《內經•天元紀大論》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又云: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又云: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又云: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黃帝內經>中的論述,說明了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是存在著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之密切關係,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靈樞•邪客》云:人與天地相應也。《靈樞•歲露》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氣交變大論》云: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均說明天地萬物之互相感應觀念,這就是天人相應之全息觀。
總括前人的思路,人與天地相應,包括兩方面的涵義,其一是人靠天地正常之氣生存,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現象,首要是人,都是由天地正常氣候變化才產生的,自然氣候的變更是產生生命的基礎條件,沒有正常的,反常的氣候變化,如只有火而無水,只有寒冷,沒有溼熱,或氣候超過極限,則根本不可能有生命。
天地變化與人體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特別是自然界季節性氣候更迭,和地理環境對人體影饗更為顯著,如春溫春生,夏熱夏長,秋燥秋收,冬寒冬藏。這詳細闡述了人靠天地正常之氣而生存,天地之間自然界的變化與人類生命存在的影響與天人之間密切的相應關係。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