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意識合一之路系列之二十七 感同身受聯結法界同體
李秉信
這是筆者在青稚少年時, 常常會百思不解, 想要尋求解答的問題.在宇宙中同體網的脈絡中, 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流動, 才有辦法聯結在網內彼此不同元素的力量和品質?直到筆者接觸到金剛經, 才体悟到在佛法中,早就有講到這種聯結的能力。要看清楚這種聯結的能力, 是不需要外求的, 看清楚自己內心情緒的悸動, 由內推外, 由己推他, 就可以瞭解自己和眾生, 甚至整個法界的元素, 是如何彼此聯結和溝通的。
這是個筆者在大學時常常會自問自答的一個問題。 到底什麼是我?到底誰是他?從字義上來看, 可以整理分成我(自己)、他人。 那麼群眾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筆者是從佛法得到的靈感。金剛經講到「四相」:如果一個人心中還有四相,佛就不會說他是一個真修行人,也不會說他是一個真的菩薩。這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筆者在年輕時對於四相的體會, 只是粗淺的認為, 我相就是說內心有一個「我」的定義,比如說你問自己什麼是「我」,你可以找到一個定義——「我」的範圍就是一個身體,就像有一個我的邊界,真實而牢固的存在那裡。如果人家侵犯到這一個「我」,你就會發怒。
這就是我相,任何跟「我」有關的概念,都包含在這裏面。再往我旁邊的界限看去,「人相」就是跟「我相」相對的,因為「我」有一個界線,在「我」的界線之外是別人,就是「人相」。也就是「我相」和「人相」是同時存在的,「我」一成立以後,「別人」就存在了,這兩者中間有一道界線存在,界線的這邊是「我相」,界線的另一邊是別人,跟我沒關係,是「人相」。
所以什麼叫「人相」?按照佛法說:「別人事與我不痛不癢」,也就是說對別人的事不痛不癢,就是「有人相」。照這樣的解釋,那麼別人的事與我痛癢相關,就叫做「沒有人相」。但是還是有「人」啊!其他的人還是在呀!照《圓覺經》的講法,若有他人、另外一個人--「彼人」的話,就是有「人相」。
現在他人(別人)雖然還是在,可是那個人的痛癢與我相關了,這樣就叫做「無人相」;如果痛癢不相關,就叫做「有人相」。其實在這些經文中, 潛藏了很深刻同体網絡相互聯結的關係, 就是「感同身受」。 當你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時, 在網絡中, 你就和他有所聯結了。
這種有沒有「人相」的說法,或者說是能不能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正好是儒家的說法「忠、孝、仁、愛」中「仁」的意思。孔子所提倡的「仁」就是:對人家要痛癢相關。這也就是我們常在講的「有感覺」--對別人的事有感覺,有感覺的時候就叫做「沒有人相」。別人的事我有感覺了,為什麼就叫做「沒有人相」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別人的事與我痛癢相關,不就是我的事情了嗎?別人跟我就相通了;這一相通,人我之間就不是兩個不相關的個體,而是一個相關的整體。雖然形體分開、軀命不同,可是兩人之間有關連,如此就打破了認定不關連的情形,這樣「人相」就沒有了。
我們說有些人「麻木不仁」,「麻木不仁」就是別人的事與他痛癢不相關!對人家的事情,根本沒有感覺,和自己痛癢無關,這也就是「有人相」或「麻木不仁」了。當然,如果一個人對人根本沒有感覺,卻說他有愛心,那他這個「愛心」只是侷限在自己的我而已。常常有些人會在口頭上一直提倡要「愛」呀!對人要有「愛心」、要怎麼樣去愛人,可是他對別人根本什麼感覺都沒有,卻又要講「愛」,那只不過是一個口號而已,沒有一點實質的意義。
往更深的層次去看,什麼叫做「沒有人相」?一個仁人君子就是沒有人相--對別人很關心,對別人的情況都很能體會、很能感受的,就像感受自己的痛癢一樣那麼容易感受,這個人就是做到了「無人相」。了解了這層道理,我們要修到「無人相」,就不是像《圓覺經》所說的那麼抽象難學了。因為這個解釋既實際好學,深度也一樣深,一樣的沒有「人相」,而且還合理。
再往網絡中的更深層「眾生相」去體悟,是由一整群(群眾)的人整合而成的。更嚴格的說,它並不是由很多的「我相」加起來形成的。而是一群人在一起,產生屬於這個群眾整體共同联結的價值。 絕不屬於裏面任何一個人所獨有,而是這一個整體共同的認定。比如說我們會認為健康保險是美國社會福利必須解決的問題。
這絕對不是只有個人的問題,是一群人在這裏互動的結果,產生了屬於這個團體共同的問題,這就是「眾生相」。所以有人會認為許多的「我相」加起來就是「眾生相」,事實上不是這樣子的。許多的「我相」加起來還是許多的「我相」,不會等於「眾生相」。「眾生相」也就是一個團隊的共同價值。
在同體網絡中, 更寬廣「眾生相」是什麼呢?金剛經的解釋是:「人我界限截然分別,無慈悲心。」它的意思就是我和別人、以及其他動物截然不同--這是狗,那是豬,而我是人;而對人呢,我又是上等人,別人卻是下等人…..如此這般,界限畫分得非常清楚,這就是「人我界限截然分別」。界限清楚到這種程度、這樣子斷然分明,那就沒有了慈悲心。
在筆者學了佛法以後,常常很自然的有一種情況出現:像一些狗在我家門口,有的有人養,有些不見得有人養,反正就坐在那兒。你看牠們的眼睛,常常會覺得好像是人;而且我觀察牠們的時候,發現牠們根本不覺得自己是條狗,而認為跟我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筆者深刻體悟的情境。 在台灣新竹清華大學求學的時候, 在宿舍門口有隻流浪狗滿神氣地, 氣靜神定蹲在那地方顧盼自雄,並不覺得「我是狗,我沒有穿衣服,我很丟臉︰︰」,牠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所以我看見牠的時候,發覺牠根本就覺得和我是一樣的。那時我不去注意牠的身體,因為你一看身體時,牠仍是條狗;
如果只注意牠的眼睛,只看牠的眼神的時候,我沒辦法知道牠是狗, 甚至你會覺得他是個人。 而且筆者從他的眼神中讀到, 這隻狗和我有那輩子舊識的緣份。 筆者相信這個經驗相信滿多人有的。在法界中我們看到貓和狗最容易變成人, 因為牠們很有靈性,一下子就可轉過來做人,尤以狗的靈性最高。人若不修道,也很容易變成貓、變成狗。
這個「眾生相」要如何把它去掉呢?心中沒有分別,就去掉了。或是覺得他(或「牠」)和自己是同體的,那麼這個界限也就去掉了,這是佛法「同體大悲」的來源。這個「同體」的感受是真有的,不是嘴巴上創造出一個理論來,然後大家就可以去掉這個問題了;不是的,而是真的覺得是「同體」。
就像我看見那隻狗,覺得牠像人,和我是一樣的;而且牠自己也不認為自己是條狗,不覺得「我是狗,你是人,我要尊敬你」,沒有呀!牠一見到我就汪汪叫,把我當壞人看。「眾生相」就是這樣子的,如此淺顯明白的解釋很容易懂,而若想要破除「眾生相」又很好實行。
這是筆者在青稚少年時, 常常會百思不解, 想要尋求解答的問題.在宇宙中同體網的脈絡中, 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流動, 才有辦法聯結在網內彼此不同元素的力量和品質?直到筆者接觸到金剛經, 才体悟到在佛法中,早就有講到這種聯結的能力。要看清楚這種聯結的能力, 是不需要外求的, 看清楚自己內心情緒的悸動, 由內推外, 由己推他, 就可以瞭解自己和眾生, 甚至整個法界的元素, 是如何彼此聯結和溝通的。
這是個筆者在大學時常常會自問自答的一個問題。 到底什麼是我?到底誰是他?從字義上來看, 可以整理分成我(自己)、他人。 那麼群眾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筆者是從佛法得到的靈感。金剛經講到「四相」:如果一個人心中還有四相,佛就不會說他是一個真修行人,也不會說他是一個真的菩薩。這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筆者在年輕時對於四相的體會, 只是粗淺的認為, 我相就是說內心有一個「我」的定義,比如說你問自己什麼是「我」,你可以找到一個定義——「我」的範圍就是一個身體,就像有一個我的邊界,真實而牢固的存在那裡。如果人家侵犯到這一個「我」,你就會發怒。
這就是我相,任何跟「我」有關的概念,都包含在這裏面。再往我旁邊的界限看去,「人相」就是跟「我相」相對的,因為「我」有一個界線,在「我」的界線之外是別人,就是「人相」。也就是「我相」和「人相」是同時存在的,「我」一成立以後,「別人」就存在了,這兩者中間有一道界線存在,界線的這邊是「我相」,界線的另一邊是別人,跟我沒關係,是「人相」。
所以什麼叫「人相」?按照佛法說:「別人事與我不痛不癢」,也就是說對別人的事不痛不癢,就是「有人相」。照這樣的解釋,那麼別人的事與我痛癢相關,就叫做「沒有人相」。但是還是有「人」啊!其他的人還是在呀!照《圓覺經》的講法,若有他人、另外一個人--「彼人」的話,就是有「人相」。
現在他人(別人)雖然還是在,可是那個人的痛癢與我相關了,這樣就叫做「無人相」;如果痛癢不相關,就叫做「有人相」。其實在這些經文中, 潛藏了很深刻同体網絡相互聯結的關係, 就是「感同身受」。 當你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時, 在網絡中, 你就和他有所聯結了。
這種有沒有「人相」的說法,或者說是能不能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正好是儒家的說法「忠、孝、仁、愛」中「仁」的意思。孔子所提倡的「仁」就是:對人家要痛癢相關。這也就是我們常在講的「有感覺」--對別人的事有感覺,有感覺的時候就叫做「沒有人相」。別人的事我有感覺了,為什麼就叫做「沒有人相」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別人的事與我痛癢相關,不就是我的事情了嗎?別人跟我就相通了;這一相通,人我之間就不是兩個不相關的個體,而是一個相關的整體。雖然形體分開、軀命不同,可是兩人之間有關連,如此就打破了認定不關連的情形,這樣「人相」就沒有了。
我們說有些人「麻木不仁」,「麻木不仁」就是別人的事與他痛癢不相關!對人家的事情,根本沒有感覺,和自己痛癢無關,這也就是「有人相」或「麻木不仁」了。當然,如果一個人對人根本沒有感覺,卻說他有愛心,那他這個「愛心」只是侷限在自己的我而已。常常有些人會在口頭上一直提倡要「愛」呀!對人要有「愛心」、要怎麼樣去愛人,可是他對別人根本什麼感覺都沒有,卻又要講「愛」,那只不過是一個口號而已,沒有一點實質的意義。
往更深的層次去看,什麼叫做「沒有人相」?一個仁人君子就是沒有人相--對別人很關心,對別人的情況都很能體會、很能感受的,就像感受自己的痛癢一樣那麼容易感受,這個人就是做到了「無人相」。了解了這層道理,我們要修到「無人相」,就不是像《圓覺經》所說的那麼抽象難學了。因為這個解釋既實際好學,深度也一樣深,一樣的沒有「人相」,而且還合理。
再往網絡中的更深層「眾生相」去體悟,是由一整群(群眾)的人整合而成的。更嚴格的說,它並不是由很多的「我相」加起來形成的。而是一群人在一起,產生屬於這個群眾整體共同联結的價值。 絕不屬於裏面任何一個人所獨有,而是這一個整體共同的認定。比如說我們會認為健康保險是美國社會福利必須解決的問題。
這絕對不是只有個人的問題,是一群人在這裏互動的結果,產生了屬於這個團體共同的問題,這就是「眾生相」。所以有人會認為許多的「我相」加起來就是「眾生相」,事實上不是這樣子的。許多的「我相」加起來還是許多的「我相」,不會等於「眾生相」。「眾生相」也就是一個團隊的共同價值。
在同體網絡中, 更寬廣「眾生相」是什麼呢?金剛經的解釋是:「人我界限截然分別,無慈悲心。」它的意思就是我和別人、以及其他動物截然不同--這是狗,那是豬,而我是人;而對人呢,我又是上等人,別人卻是下等人…..如此這般,界限畫分得非常清楚,這就是「人我界限截然分別」。界限清楚到這種程度、這樣子斷然分明,那就沒有了慈悲心。
在筆者學了佛法以後,常常很自然的有一種情況出現:像一些狗在我家門口,有的有人養,有些不見得有人養,反正就坐在那兒。你看牠們的眼睛,常常會覺得好像是人;而且我觀察牠們的時候,發現牠們根本不覺得自己是條狗,而認為跟我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筆者深刻體悟的情境。 在台灣新竹清華大學求學的時候, 在宿舍門口有隻流浪狗滿神氣地, 氣靜神定蹲在那地方顧盼自雄,並不覺得「我是狗,我沒有穿衣服,我很丟臉︰︰」,牠根本就沒有這個想法。所以我看見牠的時候,發覺牠根本就覺得和我是一樣的。那時我不去注意牠的身體,因為你一看身體時,牠仍是條狗;
如果只注意牠的眼睛,只看牠的眼神的時候,我沒辦法知道牠是狗, 甚至你會覺得他是個人。 而且筆者從他的眼神中讀到, 這隻狗和我有那輩子舊識的緣份。 筆者相信這個經驗相信滿多人有的。在法界中我們看到貓和狗最容易變成人, 因為牠們很有靈性,一下子就可轉過來做人,尤以狗的靈性最高。人若不修道,也很容易變成貓、變成狗。
這個「眾生相」要如何把它去掉呢?心中沒有分別,就去掉了。或是覺得他(或「牠」)和自己是同體的,那麼這個界限也就去掉了,這是佛法「同體大悲」的來源。這個「同體」的感受是真有的,不是嘴巴上創造出一個理論來,然後大家就可以去掉這個問題了;不是的,而是真的覺得是「同體」。
就像我看見那隻狗,覺得牠像人,和我是一樣的;而且牠自己也不認為自己是條狗,不覺得「我是狗,你是人,我要尊敬你」,沒有呀!牠一見到我就汪汪叫,把我當壞人看。「眾生相」就是這樣子的,如此淺顯明白的解釋很容易懂,而若想要破除「眾生相」又很好實行。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