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解剖】有前項之不正筋分布、橫肩胛動脈、鎖骨上神經。
【部位】離甲狀軟骨(即喉結)三寸五分,再下一寸。
【主治】喉痺咽腫、不得食、暴瘖氣哽。
【摘要】《百症賦》:「天鼎間使,失音囁嚅而休遲。」
【取法】從人迎(頸動脈跳動處)旁開一寸五分,直下二寸,當缺盆之上方取之。
【鍼灸】鍼五分,灸五壯。
天鼎
按:「鼎」字之義,功在水火。養生家借此寓其調和水火之意。本穴功在調和,不事克伐,如藥品中有國老之稱者,如甘草,俗名國老。諺曰:「三公在朝,君臣和諧。」「良相當權,內外安然。」凡消大患於無形,而有裨於社稷者,謂為調和鼎鼐。本穴主治暴瘖、氣梗、咽腫、喉痹、不得息、飲食不下、喉中鳴等諸般火症之有礙於喉咽者,取此穴以通暢之。更以本穴在頸,接近於頭,故以治喉咽頸項之疾,因稱「天鼎」,與任脈之天突義近。以炊事言之,「鼎」為爐灶,「突」則煙囪也。均以有關水火,而義則調和也。又鼎乃宗廟重器,雖處尊貴之位,而無顯赫之功,常在封閉,故本穴又名「天蓋」。針灸者,不常取用。
【部位】離甲狀軟骨(即喉結)三寸五分,再下一寸。
【主治】喉痺咽腫、不得食、暴瘖氣哽。
【摘要】《百症賦》:「天鼎間使,失音囁嚅而休遲。」
【取法】從人迎(頸動脈跳動處)旁開一寸五分,直下二寸,當缺盆之上方取之。
【鍼灸】鍼五分,灸五壯。
天鼎
按:「鼎」字之義,功在水火。養生家借此寓其調和水火之意。本穴功在調和,不事克伐,如藥品中有國老之稱者,如甘草,俗名國老。諺曰:「三公在朝,君臣和諧。」「良相當權,內外安然。」凡消大患於無形,而有裨於社稷者,謂為調和鼎鼐。本穴主治暴瘖、氣梗、咽腫、喉痹、不得息、飲食不下、喉中鳴等諸般火症之有礙於喉咽者,取此穴以通暢之。更以本穴在頸,接近於頭,故以治喉咽頸項之疾,因稱「天鼎」,與任脈之天突義近。以炊事言之,「鼎」為爐灶,「突」則煙囪也。均以有關水火,而義則調和也。又鼎乃宗廟重器,雖處尊貴之位,而無顯赫之功,常在封閉,故本穴又名「天蓋」。針灸者,不常取用。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