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種子意識系列之三十五 神交祈禱用傳道
李秉信
現在的人喜歡念經典,常常把許多工具書放在一起,如同在做學問一樣,計較在文字裡中咬文嚼字。更多的時候,這些念經典的人,像是行動書櫃,訓詁學的考古學家。有模有樣的引經據典,把每一句話的出處,搞得清清楚楚。然而,他們真的知道,經典在說什麼嗎?中國人常常在講,抓不住味道的東西叫做隔靴搔癢。但是,筆者更願意說,那是一種瞎子摸象的無知。
東方的佛經不是常常說,許多參禪的行者,自己以為抓到了看月亮的手指,就是真理,忽視了皎潔的明月。當我們在讀經典的時候,筆者可以用這樣的例子,抓住這樣味道來形容。比方說,一個頑皮的孩子故意把人家的玻璃窗打破了,那個人家的主人就出來,很重的責備這個孩子。孩子的母親知道了這件事,也把她的孩子責備一頓。
從外面的發生看起來,都是責備的行為。但是,靈魂被破碎的我們覺得,那個房主人責備孩子,和那個母親責備孩子不一樣。外面看起來同樣是責備,但是裡面責備的『靈』卻不一樣。那個房主人的責備是生氣,他的靈是怒氣的靈,甚至是,無法饒恕這個孩子;相反地,那個母親那樣責備她的孩子,她在那裡有愛,有教育,也有盼望。
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訓,雖然嚴厲。但是他希望他的孩子,從這個錯誤當中,有所學習跟長進。她那個責備是有盼望的責備,是有教育的責備,是充滿了愛的責備。同樣是責備,責備中所蘊藏這兩種靈完全不一樣。筆者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個很淺的比喻。有心者一聽,就知道那樣的差別。更是經典當中,潛藏無限奧秘的靈魂。
先知寫聖經的靈,比這個強多了。寫聖經的靈乃是永遠的靈,寫聖經的靈今天還在這裡,一直充滿在聖經裡。如果我們外面的人被打破了,我們的靈能出去,就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不只思想能進入聖經思想時候的靈,更能夠和聖經的靈合而為一,被深深地感動。用經典的靈,啟發我們八識田裡本自俱足的靈,是我們鑽研經典的唯一原因。
筆者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沒有用靈魂去讀經典,只是在讀一本歷史小說而已。如果,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摸著,經典只是艱澀文字的堆砌而已。如果你的靈不能出去,不能摸著寫聖經者的靈,你就無論如何不能明白神的話,聖經在你手裡就是一本死的書。所以,話又得說回頭,基本的問題是外面的人有沒有被破碎。
只有當我們外面的人被破碎,我們的思想纔能變作可用,我們的靈也纔能出來,神在這件事上纔不會受我們的限制。看一個人唸經典,就可以知道一個人的慧根深淺,習氣所在。自我意識強的人,只能夠讀到文字裡的結構。若是讀經典的人,有一個被破碎的靈魂,一開始唸經典裡的文字,就能夠進入經典的靈魂,和古人神交。
冷眼旁觀所有人唸經典的難處,就是我們一直攔阻神,不讓自己的靈魂出來。連在讀聖經的事上我們都攔阻神,都不能給神自由的路。而這樣的味道,就是我們破碎自己話語的執事。神在祂的工作裡,一面要我們明白祂的話,這是祂工作的起點;另一面祂願意將祂的話一句或者幾句擺在我們的靈裡,像一個負擔一樣,要我們將這一句,或者幾句的話拿來服事眾生。
這樣的味道,可以用行傳六章四節說,『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在希臘文裡面,『道』是一個名詞,『傳』也是一個名詞。『傳道』這個辭譯得更準一點,就是道的執事,話語的執事,以及感動眾生的執事。更精確地來說,經典裡的文字,是要我們有靈魂上的震撼。我們可以看到,聖經裡所說的『執事』的意思就是服事。
話語的執事,就是用神的話來服事人,服事需要的眾生。我們的難處是甚麼?這是許多傳道人的苦楚,就是裡面有話,卻不能釋放出去。有的人靈裡的確有話,裡面有相當重的負擔,覺得要那麼重;講了一分鐘,裡面還是那麼重,講了一點鐘,裡面還是那麼重。話語不出去,外面的人不能替他傳達裡面的負擔。那是一種力不從心,身不由己的痛苦。
他要把裡面的負擔傳出去,他要把裡面的道講出去,可是他外面的人沒有給他一句相當的話,怎麼說還是那麼重。他來的時候擔子是多麼重,他去的時候擔子還是多麼重。這只有一個緣故,就是他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外面的人不能幫助裡面的人,反而成了裡面的人的攔阻。但是相反地,如果他外面的人被破碎過,他就自然能說得出來;
而且,更奇妙的是,他裡面有負擔、有話,他外面的人的思想會有一句合式的話,剛剛好來表明他裡面的意思。他裡面的話一說出去,他裡面的負擔就輕了。他覺得越說越輕鬆,他覺得這是他的工作,這是用神的話來服事了教會。所以,裡面的負擔需要外面的思想給牠恰當的話。否則,他沒有辦法作為器皿,只是詞不達意的訴說,一個不乾淨靈魂的負擔。
如果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外面的人不順服裡面的意思,外面的人不順服裡面的感覺,外面的人不順服裡面的靈,那麼,外面的人要去摸裡面的感覺卻摸不著,要說一句恰當的話卻說不出,結果,神就沒有法子從他裡面出來,神受了攔阻,神得不著路,教會也得不著幫助,反而是呈現更大的攔阻。許多人以為聰明的人有用。這是錯誤的思想。不管你多聰明,外面的人絕不能代替裡面的人。
只有外面的人被拆毀,被打碎了,就自然而然裡面的人能生出思想來,生出話語來,從外面的人衝出去。這個味道,就是這個外面的人的殼子必須被神打破。這個殼子越被打破,靈裡的生命就越能出來。殼子如果留著,靈裡的負擔就不能出來,神的生命,神的能力,就沒有法子從你身上流到教會去,你就不能作話語的執事。神的生命和能力,最多的時候是藉著話語供應出去的。
你外面的人沒有被擊打,沒有傷口,你裡面的人就沒有法子出去。來聽你講道的人,聽見了你的聲音,但是摸不著生命。你要給人,但人還是不能得著。你裡面有話,但你外面說不出,外面的人在那裡攔阻你。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主耶穌的事是非常寶貴的,有人摸著祂衣裳的繸子,就得著祂的能力。
主耶穌的衣裳繸子是在祂人的最外面的地方;在祂人的最外面的地方,也能摸著祂的能力。我們的難處就是裡面有生命,外面流不出生命;裡面有話,外面說不出來;裡面有神的工作,外面沒有辦法做出來。對於絕大多數的傳道人而言,這是一個何其痛苦的無奈及捆綁。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現在的人喜歡念經典,常常把許多工具書放在一起,如同在做學問一樣,計較在文字裡中咬文嚼字。更多的時候,這些念經典的人,像是行動書櫃,訓詁學的考古學家。有模有樣的引經據典,把每一句話的出處,搞得清清楚楚。然而,他們真的知道,經典在說什麼嗎?中國人常常在講,抓不住味道的東西叫做隔靴搔癢。但是,筆者更願意說,那是一種瞎子摸象的無知。
東方的佛經不是常常說,許多參禪的行者,自己以為抓到了看月亮的手指,就是真理,忽視了皎潔的明月。當我們在讀經典的時候,筆者可以用這樣的例子,抓住這樣味道來形容。比方說,一個頑皮的孩子故意把人家的玻璃窗打破了,那個人家的主人就出來,很重的責備這個孩子。孩子的母親知道了這件事,也把她的孩子責備一頓。
從外面的發生看起來,都是責備的行為。但是,靈魂被破碎的我們覺得,那個房主人責備孩子,和那個母親責備孩子不一樣。外面看起來同樣是責備,但是裡面責備的『靈』卻不一樣。那個房主人的責備是生氣,他的靈是怒氣的靈,甚至是,無法饒恕這個孩子;相反地,那個母親那樣責備她的孩子,她在那裡有愛,有教育,也有盼望。
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訓,雖然嚴厲。但是他希望他的孩子,從這個錯誤當中,有所學習跟長進。她那個責備是有盼望的責備,是有教育的責備,是充滿了愛的責備。同樣是責備,責備中所蘊藏這兩種靈完全不一樣。筆者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個很淺的比喻。有心者一聽,就知道那樣的差別。更是經典當中,潛藏無限奧秘的靈魂。
先知寫聖經的靈,比這個強多了。寫聖經的靈乃是永遠的靈,寫聖經的靈今天還在這裡,一直充滿在聖經裡。如果我們外面的人被打破了,我們的靈能出去,就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不只思想能進入聖經思想時候的靈,更能夠和聖經的靈合而為一,被深深地感動。用經典的靈,啟發我們八識田裡本自俱足的靈,是我們鑽研經典的唯一原因。
筆者可以斬釘截鐵的說,沒有用靈魂去讀經典,只是在讀一本歷史小說而已。如果,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摸著,經典只是艱澀文字的堆砌而已。如果你的靈不能出去,不能摸著寫聖經者的靈,你就無論如何不能明白神的話,聖經在你手裡就是一本死的書。所以,話又得說回頭,基本的問題是外面的人有沒有被破碎。
只有當我們外面的人被破碎,我們的思想纔能變作可用,我們的靈也纔能出來,神在這件事上纔不會受我們的限制。看一個人唸經典,就可以知道一個人的慧根深淺,習氣所在。自我意識強的人,只能夠讀到文字裡的結構。若是讀經典的人,有一個被破碎的靈魂,一開始唸經典裡的文字,就能夠進入經典的靈魂,和古人神交。
冷眼旁觀所有人唸經典的難處,就是我們一直攔阻神,不讓自己的靈魂出來。連在讀聖經的事上我們都攔阻神,都不能給神自由的路。而這樣的味道,就是我們破碎自己話語的執事。神在祂的工作裡,一面要我們明白祂的話,這是祂工作的起點;另一面祂願意將祂的話一句或者幾句擺在我們的靈裡,像一個負擔一樣,要我們將這一句,或者幾句的話拿來服事眾生。
這樣的味道,可以用行傳六章四節說,『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在希臘文裡面,『道』是一個名詞,『傳』也是一個名詞。『傳道』這個辭譯得更準一點,就是道的執事,話語的執事,以及感動眾生的執事。更精確地來說,經典裡的文字,是要我們有靈魂上的震撼。我們可以看到,聖經裡所說的『執事』的意思就是服事。
話語的執事,就是用神的話來服事人,服事需要的眾生。我們的難處是甚麼?這是許多傳道人的苦楚,就是裡面有話,卻不能釋放出去。有的人靈裡的確有話,裡面有相當重的負擔,覺得要那麼重;講了一分鐘,裡面還是那麼重,講了一點鐘,裡面還是那麼重。話語不出去,外面的人不能替他傳達裡面的負擔。那是一種力不從心,身不由己的痛苦。
他要把裡面的負擔傳出去,他要把裡面的道講出去,可是他外面的人沒有給他一句相當的話,怎麼說還是那麼重。他來的時候擔子是多麼重,他去的時候擔子還是多麼重。這只有一個緣故,就是他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外面的人不能幫助裡面的人,反而成了裡面的人的攔阻。但是相反地,如果他外面的人被破碎過,他就自然能說得出來;
而且,更奇妙的是,他裡面有負擔、有話,他外面的人的思想會有一句合式的話,剛剛好來表明他裡面的意思。他裡面的話一說出去,他裡面的負擔就輕了。他覺得越說越輕鬆,他覺得這是他的工作,這是用神的話來服事了教會。所以,裡面的負擔需要外面的思想給牠恰當的話。否則,他沒有辦法作為器皿,只是詞不達意的訴說,一個不乾淨靈魂的負擔。
如果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外面的人不順服裡面的意思,外面的人不順服裡面的感覺,外面的人不順服裡面的靈,那麼,外面的人要去摸裡面的感覺卻摸不著,要說一句恰當的話卻說不出,結果,神就沒有法子從他裡面出來,神受了攔阻,神得不著路,教會也得不著幫助,反而是呈現更大的攔阻。許多人以為聰明的人有用。這是錯誤的思想。不管你多聰明,外面的人絕不能代替裡面的人。
只有外面的人被拆毀,被打碎了,就自然而然裡面的人能生出思想來,生出話語來,從外面的人衝出去。這個味道,就是這個外面的人的殼子必須被神打破。這個殼子越被打破,靈裡的生命就越能出來。殼子如果留著,靈裡的負擔就不能出來,神的生命,神的能力,就沒有法子從你身上流到教會去,你就不能作話語的執事。神的生命和能力,最多的時候是藉著話語供應出去的。
你外面的人沒有被擊打,沒有傷口,你裡面的人就沒有法子出去。來聽你講道的人,聽見了你的聲音,但是摸不著生命。你要給人,但人還是不能得著。你裡面有話,但你外面說不出,外面的人在那裡攔阻你。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主耶穌的事是非常寶貴的,有人摸著祂衣裳的繸子,就得著祂的能力。
主耶穌的衣裳繸子是在祂人的最外面的地方;在祂人的最外面的地方,也能摸著祂的能力。我們的難處就是裡面有生命,外面流不出生命;裡面有話,外面說不出來;裡面有神的工作,外面沒有辦法做出來。對於絕大多數的傳道人而言,這是一個何其痛苦的無奈及捆綁。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