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河洛合一純化異化推動力之七 人秉大氣的五行而生藏腑
中醫師 李秉信
人秉大氣的木氣而生肝藏與膽腑。造化的木氣,乃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由秋季降入科季,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氣亦然。肝膽的體質,均在右。肝經的作用在左,膽經的作用在右。必膽經相火,則右降入下部水氣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後發生肝經作用。人身處處有疏泄作用,處處有木氣。
秉大氣的火氣而生心藏與小腸腑。心與小腸主血,有宣通作用。人身處處有宣通作用,處處有火氣。
秉大氣的金氣而生肺藏與大腸腑。肺與大腸主皮毛,有收斂作用。人身處處有收斂作用,處處有金氣。
秉大氣的水氣而生腎藏與膀胱腑。腎與膀胱主骨,有封藏的作用。人身處處有封藏的作用,處處有水氣。
秉大氣的土氣而生脾藏與胃腑。脾與胃主肉,有運化的作用。人身處處有運化的作用,處處有土氣。
秉大氣的相火而生心包藏與命門腑。命門亦稱三焦。心包與命門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處處有燔灼的作用,處處有相火之氣。右腎內的白油,即是命門相火。心房為心藏,油膜包住的心尖,為心包藏。燔灼,即是燃燒。
胃為脾之腑,脾為胃之藏。藏(臟)者,藏也。腑者,化也。陽性化,陰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陽氣而生腑,秉造化的陰氣而生藏。腑為陽,其色明。藏屬陰,其色暗。陽而明,故能化。陰而暗,故能藏。此藏腑二字之意也。他藏他腑倣此。
人身肝木之氣,疏泄不及,則現無汗、尿少、糞難、腹痛、脅痛、婦人月經來遲等病。疏泄太過。則現自汗、尿多、遺精、發熱、頭暈、耳鳴、婦人白帶,月經來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氣不足,疏泄太過者,金氣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氣,收斂不及。則現汗多,頭暈,發熱,欬逆,上氣,遺洩,尿多,痿軟等病。收斂太過,則現惡寒、糞艱,胸悶,無汗等病。收斂不及者,木氣過於疏泄,收斂太過者,火氣不能宣通也。
人身心火之氣,宣通不及,則現血(疒卑),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過,則現舌痛,喉痛,心跳,心煩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氣虛。宣通太過者,中氣虛,金氣不降也。
人身腎水之氣。封封不及,則現陽越,頭暈,發熱,足腫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氣收斂之力衰,木氣疏泄太過也。腎水無封藏太過之病,腎水愈能封藏,陽根愈堅固也。
人身脾土之氣,運化不及,則現腹滿,停食,上吐,下瀉,四肢不舉,全身倦怠等病。土氣填實,則不能運化也。
人身相火之氣,燔灼不及。則現下寒,腎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氣少也。相火無燔灼太過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於水中,水中有火,則生元氣。相火不降,則燔灼於外,而發燒熱也。外之燒熱愈大,內之相火愈少也。
圓運動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運動不圓,作用分離,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舉數端,以概其餘。
大氣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開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氣之事,造化個體的中氣,在地面之際,而分佈於整個造化之間。人身的中氣,在胸下臍上之際,而分佈於整個人身入間。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軸則旋轉於內,輪則升降於外。此中醫的生理也。
中醫的病理,只是軸不旋轉,輪不升降而已。中醫的醫理,只是運動軸的旋轉,去運動輪的升降,與運動輪的升降,來運動軸的旋轉而已,由輪而軸,是為先天,由軸而輪,是為後天。易經河圖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運動,病理醫理,都在其間矣。河圖詳生命宇宙。
由輪而軸者,由升降而成中氣也,由軸而輪者,由中氣而成升降也,大氣是實在的物質,大氣的物質運動,有一定的方法,有顯明的程序,有各別的作用,由各別而共同,由共同而各別,此圓運動的河圖,所以立造化之極也。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金收降於土下的水中,經水氣的封藏,陽熱與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氣。木氣再升而成火氣。是為國象。四象運動而成中氣,中氣亦名土氣,土氣在四象之中也。
此一個五行的圓運動,稱曰宇宙。宇乃大氣圓運動的個體,宙乃大氣圓運動的範圍。此宇宙不過地球與日球公轉之間,地面上之際,極小極小的段。是尋常的,是現成的,是自然的,是簡易的,人身個體,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人秉大氣的木氣而生肝藏與膽腑。造化的木氣,乃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由秋季降入科季,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氣亦然。肝膽的體質,均在右。肝經的作用在左,膽經的作用在右。必膽經相火,則右降入下部水氣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後發生肝經作用。人身處處有疏泄作用,處處有木氣。
秉大氣的火氣而生心藏與小腸腑。心與小腸主血,有宣通作用。人身處處有宣通作用,處處有火氣。
秉大氣的金氣而生肺藏與大腸腑。肺與大腸主皮毛,有收斂作用。人身處處有收斂作用,處處有金氣。
秉大氣的水氣而生腎藏與膀胱腑。腎與膀胱主骨,有封藏的作用。人身處處有封藏的作用,處處有水氣。
秉大氣的土氣而生脾藏與胃腑。脾與胃主肉,有運化的作用。人身處處有運化的作用,處處有土氣。
秉大氣的相火而生心包藏與命門腑。命門亦稱三焦。心包與命門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處處有燔灼的作用,處處有相火之氣。右腎內的白油,即是命門相火。心房為心藏,油膜包住的心尖,為心包藏。燔灼,即是燃燒。
胃為脾之腑,脾為胃之藏。藏(臟)者,藏也。腑者,化也。陽性化,陰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陽氣而生腑,秉造化的陰氣而生藏。腑為陽,其色明。藏屬陰,其色暗。陽而明,故能化。陰而暗,故能藏。此藏腑二字之意也。他藏他腑倣此。
人身肝木之氣,疏泄不及,則現無汗、尿少、糞難、腹痛、脅痛、婦人月經來遲等病。疏泄太過。則現自汗、尿多、遺精、發熱、頭暈、耳鳴、婦人白帶,月經來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氣不足,疏泄太過者,金氣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氣,收斂不及。則現汗多,頭暈,發熱,欬逆,上氣,遺洩,尿多,痿軟等病。收斂太過,則現惡寒、糞艱,胸悶,無汗等病。收斂不及者,木氣過於疏泄,收斂太過者,火氣不能宣通也。
人身心火之氣,宣通不及,則現血(疒卑),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過,則現舌痛,喉痛,心跳,心煩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氣虛。宣通太過者,中氣虛,金氣不降也。
人身腎水之氣。封封不及,則現陽越,頭暈,發熱,足腫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氣收斂之力衰,木氣疏泄太過也。腎水無封藏太過之病,腎水愈能封藏,陽根愈堅固也。
人身脾土之氣,運化不及,則現腹滿,停食,上吐,下瀉,四肢不舉,全身倦怠等病。土氣填實,則不能運化也。
人身相火之氣,燔灼不及。則現下寒,腎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氣少也。相火無燔灼太過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於水中,水中有火,則生元氣。相火不降,則燔灼於外,而發燒熱也。外之燒熱愈大,內之相火愈少也。
圓運動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運動不圓,作用分離,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舉數端,以概其餘。
大氣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開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氣之事,造化個體的中氣,在地面之際,而分佈於整個造化之間。人身的中氣,在胸下臍上之際,而分佈於整個人身入間。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軸則旋轉於內,輪則升降於外。此中醫的生理也。
中醫的病理,只是軸不旋轉,輪不升降而已。中醫的醫理,只是運動軸的旋轉,去運動輪的升降,與運動輪的升降,來運動軸的旋轉而已,由輪而軸,是為先天,由軸而輪,是為後天。易經河圖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運動,病理醫理,都在其間矣。河圖詳生命宇宙。
由輪而軸者,由升降而成中氣也,由軸而輪者,由中氣而成升降也,大氣是實在的物質,大氣的物質運動,有一定的方法,有顯明的程序,有各別的作用,由各別而共同,由共同而各別,此圓運動的河圖,所以立造化之極也。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金收降於土下的水中,經水氣的封藏,陽熱與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氣。木氣再升而成火氣。是為國象。四象運動而成中氣,中氣亦名土氣,土氣在四象之中也。
此一個五行的圓運動,稱曰宇宙。宇乃大氣圓運動的個體,宙乃大氣圓運動的範圍。此宇宙不過地球與日球公轉之間,地面上之際,極小極小的段。是尋常的,是現成的,是自然的,是簡易的,人身個體,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