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句解第四十七講 有言不信水困尚口乃窮
李秉信
1.澤水困,象曰「澤无水,困」,上卦兑澤,為湖、潭;下卦為坎水;水在湖澤之下,是乾涸之象,旱也。
2.九二陷於初六、六三之間;九五、九四為上六所淩乘,剛陽為柔陰所掩,故彖云「困,剛揜也」,象徵君子為小人所掩,是君子困窮之時緣,換言之,是君子落魄之時。
3.卦云「亨貞,大人(君子)吉,无咎」,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在面對困境時尚保持愉悦的心態,努力去拯濟困頓,有道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故彖云「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4.君子之困窮,是時緣不濟,是蓬累之行,有道是「富在深山有遠親,貧在路旁無問津」,這是現實也是氣數,此時君子雖胸有滿腹經略也是一文不值,若有高深道義也是為人輕賤,故卦云「有言不信」,彖言「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5.顏子簞食瓢飲,不改其樂,是聖人心,君子道,是生命的剛中毅力,故彖云「貞,大人吉,剛中也」,象言「君子以致命遂志」。
6.上兌,下坎,澤水困,升而不已,必困。故升卦之後繼之以用,困,困厄也,澤在上則無水,水在下則漏。升之後,繼之以困,此乃世事盈虛消長之常情。
7.困厄時仍能執持正理,剛強審情以處之,積極改進修正之,則困境可以脫離而得亨通。
8.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下卦為坎,為水,為險,上卦為兌,為澤,枯竭於上,故困。若能堅持 正,努力掙脫困境。
9.陽剛君子因困而思慮致困之因,與脫困 道,即可無咎。只行其所當行,莫多言,言亦不為人所信,且言多必失,空言無補於事,靜以別動,柔以克剛,以事實昭示於 。
10.彖曰:困剛拼也,險以悅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本卦之斷辭謂:陽剛被掩拼,下卦{坎}為陽卦,上卦,{兌}為陰卦。
11.陽為陰所遮掩,九四九五,又為上六所遮掩,雖處險困之境,而仍 和悅以面對之,即所謂素患難行乎患難,不怨不尤,故雖險 而終致亨通,唯有德之君子能做到。
12.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彖辭續謂守 貞正,臨困亦不改其所守,唯有剛正守持中道之君子可致吉祥,否則徒托空言,唯以言說四尚,久之失信於人將更陷於人將更陷於窮 。
13.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本卦大象謂:水在澤下澤中無水,故枯乾困窮,君子為紓解困境,甚致犧牲性命以成,就其壯志,即殺身成仁,亦在所不惜,所謂:造次必於事顛沛必於事,方能顯現其德性操守。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1.澤水困,象曰「澤无水,困」,上卦兑澤,為湖、潭;下卦為坎水;水在湖澤之下,是乾涸之象,旱也。
2.九二陷於初六、六三之間;九五、九四為上六所淩乘,剛陽為柔陰所掩,故彖云「困,剛揜也」,象徵君子為小人所掩,是君子困窮之時緣,換言之,是君子落魄之時。
3.卦云「亨貞,大人(君子)吉,无咎」,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在面對困境時尚保持愉悦的心態,努力去拯濟困頓,有道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故彖云「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4.君子之困窮,是時緣不濟,是蓬累之行,有道是「富在深山有遠親,貧在路旁無問津」,這是現實也是氣數,此時君子雖胸有滿腹經略也是一文不值,若有高深道義也是為人輕賤,故卦云「有言不信」,彖言「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5.顏子簞食瓢飲,不改其樂,是聖人心,君子道,是生命的剛中毅力,故彖云「貞,大人吉,剛中也」,象言「君子以致命遂志」。
6.上兌,下坎,澤水困,升而不已,必困。故升卦之後繼之以用,困,困厄也,澤在上則無水,水在下則漏。升之後,繼之以困,此乃世事盈虛消長之常情。
7.困厄時仍能執持正理,剛強審情以處之,積極改進修正之,則困境可以脫離而得亨通。
8.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下卦為坎,為水,為險,上卦為兌,為澤,枯竭於上,故困。若能堅持 正,努力掙脫困境。
9.陽剛君子因困而思慮致困之因,與脫困 道,即可無咎。只行其所當行,莫多言,言亦不為人所信,且言多必失,空言無補於事,靜以別動,柔以克剛,以事實昭示於 。
10.彖曰:困剛拼也,險以悅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本卦之斷辭謂:陽剛被掩拼,下卦{坎}為陽卦,上卦,{兌}為陰卦。
11.陽為陰所遮掩,九四九五,又為上六所遮掩,雖處險困之境,而仍 和悅以面對之,即所謂素患難行乎患難,不怨不尤,故雖險 而終致亨通,唯有德之君子能做到。
12.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彖辭續謂守 貞正,臨困亦不改其所守,唯有剛正守持中道之君子可致吉祥,否則徒托空言,唯以言說四尚,久之失信於人將更陷於人將更陷於窮 。
13.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本卦大象謂:水在澤下澤中無水,故枯乾困窮,君子為紓解困境,甚致犧牲性命以成,就其壯志,即殺身成仁,亦在所不惜,所謂:造次必於事顛沛必於事,方能顯現其德性操守。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