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意識合一之路系列之三十 既是性空無礙業盡情空
李秉信
每一個人, 包括筆者在內, 都是很會分別的動物。 當我們用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發生在生命中的每一件事。 在下意識裡,就習慣從分別陰陽, 好壞, 你我, 心和境去下手, 去剖析, 去分別。似乎再複雜的情境, 再撲朔迷離的真相, 都會隨著我們心中的分別, 迎刃而解, 甚至自以為是的瞭解。
在同體網中的流動裡, 金剛經和圓覺經用四相來描述, 這個網絡的大小及深度。當你多麼不會分別的時候, 在這個當下, 就進入網裡空容萬有的境界。 然而, 很少人知, 這輩子和我們如影隨形, 揮之不去的業力, 都是從心中分別而來的。心中的分別,定調了我們在網中的世界。 網中的世界就是我們的業力現前。
心的分別是什麼?心就是有情趣,感情的情,興趣的趣,每一個人的心,情趣都不同。 也就是,同一件事,仙佛在這邊講佛法,同体網裡這一堆人在這邊聽,保證每一個人的感受都不大同,內心的直覺感受一定都不大同。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的喜好,欣賞跟聽跟看的角度情趣都不同,所以內在的分別就不同。
所以業障就是從心的分別而來,你的心往負面的方向引導,你的果報接收負面的果報;你的心往正面的方向引導,你做好的,未來你的果報就是正面的,所以業障就是從心中的分別而來。你的世界, 或者是你的業障, 都是由你的情趣所建立的。
心為什麼會這樣的分別呢?就是因為你的心在作用的過程當中,你染著了情趣,情趣有好有壞,像今天這麼多人來這裡聽佛法,多多少少吸收一點好的道理、好的佛法來作為自己的精神糧食、思想糧食,這樣叫做好的。
但是同在這一段時間,你是來這裡聽佛法,是好的;不知有多少人在外面是花天酒地,那是壞的,這是情趣不同。你們把時間撥到這裡來增長自己的智慧思想,有的人是把這一段的時間撥到於吃喝玩樂,浪費金錢,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之上,只是差別在這個。
這又是一個很有趣的因果網絡, 你用你的情趣建立了你的世界, 然而, 情趣所為你建立的世界, 又常常是一個負擔, 或者是一種讓人喘不過氣的枷鎖, 作業自縛正是這種情趣擾人的最佳寫照。 我們常常看到自己在自己情趣引導下,無怨無悔的建立自己的世界。 但又想盡辦法的躲避自己建立的業障。
躲避只是一種形在於外的動作,能在心中放下,這才是根本的解脫。你避開它只是把事相擺脫而已,你怎麼避?因為因緣未了嘛!你怎麼避?下輩子遇到了還是照樣要還的,既然有欠感情債,人情債, 眾生債,你怎麼逃?逃不了。好,你就是逃掉了,也是暫時性的事相躲避。但如果你能從內心裡面徹底的看破放下,這是永遠的解決。
其實, 當業力現前的時候, 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以前我們在佛法中所唸的經文, 所知道的放下, 充其量只是知識, 理論。 根器高的人說他頗有體悟, 然而那都還不是。 真正佛法的驗證, 是要從自己的業報中, 用盡辦法,想出真正能夠自己解決, 或是解脫的道路。這種方法,就是佛法, 也就是轉習氣為根器的道理。
方法就是在我們內心裡面必須知道,連我們的生命都是假的,連我都不能保有永恆,那代表這個世事無常。 我卻為了這種世事因緣的無常,而起這麼多的煩惱。當這種承受度接近臨界, 或者說是快要奔潰了。 突然, 在那一刻, 你會趨近一種境界, 叫作妄念起時,知而勿隨,亦不壓制。 這是面對業報現前, 當下開悟的關鍵時刻。
那麼在這個時候,到底該如何做呢?首先我要講的是一張圖畫,這個圖畫我把它叫做「人獅曼陀羅」。它是一張西藏的圖畫,上面只畫了一個人和一隻獅子,有一條繩子把人跟獅子面對面的綑在一起。人代表的是個人,獅子代表個人的感情、情緒,它會讓我們無法控制心念,而去做不好的事情,亦即獸性的部份以獅子做代表。
小乘的修行者也許就會說「我不要感情,我什麼都不要……」他可以這樣做,馬上就可以修成。問題是這樣做,就像我嫌我這隻手長得不好看,我可以砍掉不要一樣。雖然這些東西看似醜陋,但還是你的一部份。你固然把它砍掉就了事了,但如果另外換個角度:為什麼不想辦法讓它變得好看?
也就是說在人跟獅子綁在一起時,你無法逃脫,就像面對自己醜陋的心性,我們是不能逃掉的,不能逃掉時怎麼辦呢?獅子要把你吞了啊!沒有辦法,就只有把牠馴服一途,這就是這張圖畫的含意。我們原先未經修行的心性,好壞的成份都混雜在其中,若把心性看似礦石,礦石裏也有金子啊!我們又怎麼從礦石提煉出金子來?
圓覺經上說「銷礦成金」,要「轉識成智」。修行時有一句很簡單、但很重要的口訣,「妄念起時,知而勿隨,亦不壓制」。如果有人教你修行時,不要讓妄念生起,要將它壓住,這樣的方式是錯的,會把真心也壓死了!因為真心跟這些雜亂的心思是分不開的,就像人跟獅子綁在一起一般。
因此在處理自己的業力時,我們要怎麼做呢?業報現身, 我們妄念生起時,你知道它了,就看清楚它,知道自己現在正在發脾氣,正在煩惱,就看住它。但是「勿隨」,不要任它發脾氣,既不要壓它,也不要隨它去。不能被它控制,但你也不可以把它殺了!並不是說那個念頭一起來,你不可以生氣,你還是可以生氣,但是不可以隨便讓它發作,所以你「知而勿隨,亦不壓制」,重點在這個地方。
這樣做一段時間,慢慢的這個念頭就會被你馴服。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道理,只是一個簡單的口訣,可是當你認真照著去做,隨時隨地都在觀察自己的情緒、心念。 譬如面對一樣東西時,自己覺得很貪心,想要它,你清清楚楚的知道,但是卻不隨著貪心去做壞事。這些心念慢慢會被你馴服的,到最後你就不會被它控制,反過來你可以運用它去普度眾生,這個過程就是「轉識成智」。
如果你覺得貪心不好,不要它(貪心),你就不會有妙觀察智,阿彌陀佛就是從觀察貪心,掌握貪心,把貪心皈元後,修成妙觀察智。當你把獅子跟人綁在一起的時候,你覺得獅子不好,把牠宰了,人也就死了!因此斬除妄心的同時,真心也一併被打殺。
又例如嗔恨心生起時,你會恨啊!恨為什麼會遇到這些冤屈不平的事情?若你覺得修行人怎麼可以起嗔恨心呢?就把嗔恨心及時打壓,這樣你將來要修成大圓鏡智是有困難的。原料沒有了,成品也不可能產生了。
怎麼辦呢?嗔心一起時,就是「知而勿隨,亦不壓制」,你不可以任它拿刀子殺人,你讓它發作沒有關係,但就是看著它,提醒自己絕對不被它影響,要很認真的練習。經一段時間以後,反過來你可以掌握它、運用它。比如你做一件事情,需要嗔恨心才做得到,就可以讓嗔恨心去做這樣的事情,你可以把它轉變成度化眾生無量的財寶。
如果你不要嗔恨心,這些財寶也沒有了,你就沒有辦法用嗔恨心來度眾生。
每一個人, 包括筆者在內, 都是很會分別的動物。 當我們用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發生在生命中的每一件事。 在下意識裡,就習慣從分別陰陽, 好壞, 你我, 心和境去下手, 去剖析, 去分別。似乎再複雜的情境, 再撲朔迷離的真相, 都會隨著我們心中的分別, 迎刃而解, 甚至自以為是的瞭解。
在同體網中的流動裡, 金剛經和圓覺經用四相來描述, 這個網絡的大小及深度。當你多麼不會分別的時候, 在這個當下, 就進入網裡空容萬有的境界。 然而, 很少人知, 這輩子和我們如影隨形, 揮之不去的業力, 都是從心中分別而來的。心中的分別,定調了我們在網中的世界。 網中的世界就是我們的業力現前。
心的分別是什麼?心就是有情趣,感情的情,興趣的趣,每一個人的心,情趣都不同。 也就是,同一件事,仙佛在這邊講佛法,同体網裡這一堆人在這邊聽,保證每一個人的感受都不大同,內心的直覺感受一定都不大同。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的喜好,欣賞跟聽跟看的角度情趣都不同,所以內在的分別就不同。
所以業障就是從心的分別而來,你的心往負面的方向引導,你的果報接收負面的果報;你的心往正面的方向引導,你做好的,未來你的果報就是正面的,所以業障就是從心中的分別而來。你的世界, 或者是你的業障, 都是由你的情趣所建立的。
心為什麼會這樣的分別呢?就是因為你的心在作用的過程當中,你染著了情趣,情趣有好有壞,像今天這麼多人來這裡聽佛法,多多少少吸收一點好的道理、好的佛法來作為自己的精神糧食、思想糧食,這樣叫做好的。
但是同在這一段時間,你是來這裡聽佛法,是好的;不知有多少人在外面是花天酒地,那是壞的,這是情趣不同。你們把時間撥到這裡來增長自己的智慧思想,有的人是把這一段的時間撥到於吃喝玩樂,浪費金錢,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之上,只是差別在這個。
這又是一個很有趣的因果網絡, 你用你的情趣建立了你的世界, 然而, 情趣所為你建立的世界, 又常常是一個負擔, 或者是一種讓人喘不過氣的枷鎖, 作業自縛正是這種情趣擾人的最佳寫照。 我們常常看到自己在自己情趣引導下,無怨無悔的建立自己的世界。 但又想盡辦法的躲避自己建立的業障。
躲避只是一種形在於外的動作,能在心中放下,這才是根本的解脫。你避開它只是把事相擺脫而已,你怎麼避?因為因緣未了嘛!你怎麼避?下輩子遇到了還是照樣要還的,既然有欠感情債,人情債, 眾生債,你怎麼逃?逃不了。好,你就是逃掉了,也是暫時性的事相躲避。但如果你能從內心裡面徹底的看破放下,這是永遠的解決。
其實, 當業力現前的時候, 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以前我們在佛法中所唸的經文, 所知道的放下, 充其量只是知識, 理論。 根器高的人說他頗有體悟, 然而那都還不是。 真正佛法的驗證, 是要從自己的業報中, 用盡辦法,想出真正能夠自己解決, 或是解脫的道路。這種方法,就是佛法, 也就是轉習氣為根器的道理。
方法就是在我們內心裡面必須知道,連我們的生命都是假的,連我都不能保有永恆,那代表這個世事無常。 我卻為了這種世事因緣的無常,而起這麼多的煩惱。當這種承受度接近臨界, 或者說是快要奔潰了。 突然, 在那一刻, 你會趨近一種境界, 叫作妄念起時,知而勿隨,亦不壓制。 這是面對業報現前, 當下開悟的關鍵時刻。
那麼在這個時候,到底該如何做呢?首先我要講的是一張圖畫,這個圖畫我把它叫做「人獅曼陀羅」。它是一張西藏的圖畫,上面只畫了一個人和一隻獅子,有一條繩子把人跟獅子面對面的綑在一起。人代表的是個人,獅子代表個人的感情、情緒,它會讓我們無法控制心念,而去做不好的事情,亦即獸性的部份以獅子做代表。
小乘的修行者也許就會說「我不要感情,我什麼都不要……」他可以這樣做,馬上就可以修成。問題是這樣做,就像我嫌我這隻手長得不好看,我可以砍掉不要一樣。雖然這些東西看似醜陋,但還是你的一部份。你固然把它砍掉就了事了,但如果另外換個角度:為什麼不想辦法讓它變得好看?
也就是說在人跟獅子綁在一起時,你無法逃脫,就像面對自己醜陋的心性,我們是不能逃掉的,不能逃掉時怎麼辦呢?獅子要把你吞了啊!沒有辦法,就只有把牠馴服一途,這就是這張圖畫的含意。我們原先未經修行的心性,好壞的成份都混雜在其中,若把心性看似礦石,礦石裏也有金子啊!我們又怎麼從礦石提煉出金子來?
圓覺經上說「銷礦成金」,要「轉識成智」。修行時有一句很簡單、但很重要的口訣,「妄念起時,知而勿隨,亦不壓制」。如果有人教你修行時,不要讓妄念生起,要將它壓住,這樣的方式是錯的,會把真心也壓死了!因為真心跟這些雜亂的心思是分不開的,就像人跟獅子綁在一起一般。
因此在處理自己的業力時,我們要怎麼做呢?業報現身, 我們妄念生起時,你知道它了,就看清楚它,知道自己現在正在發脾氣,正在煩惱,就看住它。但是「勿隨」,不要任它發脾氣,既不要壓它,也不要隨它去。不能被它控制,但你也不可以把它殺了!並不是說那個念頭一起來,你不可以生氣,你還是可以生氣,但是不可以隨便讓它發作,所以你「知而勿隨,亦不壓制」,重點在這個地方。
這樣做一段時間,慢慢的這個念頭就會被你馴服。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道理,只是一個簡單的口訣,可是當你認真照著去做,隨時隨地都在觀察自己的情緒、心念。 譬如面對一樣東西時,自己覺得很貪心,想要它,你清清楚楚的知道,但是卻不隨著貪心去做壞事。這些心念慢慢會被你馴服的,到最後你就不會被它控制,反過來你可以運用它去普度眾生,這個過程就是「轉識成智」。
如果你覺得貪心不好,不要它(貪心),你就不會有妙觀察智,阿彌陀佛就是從觀察貪心,掌握貪心,把貪心皈元後,修成妙觀察智。當你把獅子跟人綁在一起的時候,你覺得獅子不好,把牠宰了,人也就死了!因此斬除妄心的同時,真心也一併被打殺。
又例如嗔恨心生起時,你會恨啊!恨為什麼會遇到這些冤屈不平的事情?若你覺得修行人怎麼可以起嗔恨心呢?就把嗔恨心及時打壓,這樣你將來要修成大圓鏡智是有困難的。原料沒有了,成品也不可能產生了。
怎麼辦呢?嗔心一起時,就是「知而勿隨,亦不壓制」,你不可以任它拿刀子殺人,你讓它發作沒有關係,但就是看著它,提醒自己絕對不被它影響,要很認真的練習。經一段時間以後,反過來你可以掌握它、運用它。比如你做一件事情,需要嗔恨心才做得到,就可以讓嗔恨心去做這樣的事情,你可以把它轉變成度化眾生無量的財寶。
如果你不要嗔恨心,這些財寶也沒有了,你就沒有辦法用嗔恨心來度眾生。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