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醫法先天業力病系列之十七 靈裡感應望診業力現身
李秉信
作為一位醫師,面對患者,尤其是,當事人有先天業力疾病纏身的時候,醫者運用視覺,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的觀察,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對於傳統的中醫師而言,他們所受的訓練,叫做望診。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定義,對於一切可見征像,以及排出物等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狀態,稱為望診。
對於傳統的望診內容而言,主要包括:觀察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絡脈、皮膚、五官九竅等情況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質量等,現將望診分為整體望診、局部望診、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兒指紋等五項敘述。舌診和面部色診雖屬頭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內臟病變較為準確。實用價值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診、舌診兩項中醫獨特的傳統診法。
對於先天業力病的醫師而言,整體望診是一個很重要靈裡感應。簡單的來說,整體望診是通過觀察全身的神、色、形、態變化來了解疾病情況。其實,所有的診斷,都在於望神。望神就是觀察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即觀察人的精神狀態和機能狀態。更細緻的說下去,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業力,一定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命狀態,醫生所能看到他的表現,就是神。
神是生命活動的總稱,其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可以說神就是生命;狹義的神,乃指人的精神活動,可以說神就是精神。望神應包括這兩方面的內容。神是以精氣為物質基礎的一種機能,是五臟所生之外榮。望神可以了解五臟精氣的盛衰和病情輕重與預後。
望神應重點,那是在於觀察病人的精神、意識、面目表情、形體動作、反應能力等尤應重視眼神的變化。望神的內容包括得神、失神、假神,此外神氣不足、神誌異常等等也應屬於望神的內容。這是一個很準確地觀察法則,如果,這個人累世的業報是帶有祝福的。他的精神,是清楚炯炯有神的,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味道叫做,得神。
得神又稱有神,是精充氣足神旺的表現;在病中,則雖病而正氣未傷,是病輕的表現,預後良好。得神的表現是:神誌清楚,語言清晰,面色榮潤含蓄,表情豐富自然;目光明亮,精彩內含;反應靈敏,動作靈活,體態自如;呼吸平穩,肌肉不削。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眼神,以及舉手投足當中,散發說不出來的神清氣爽。
若是一個人累世累劫的業力沉重,所表現出來的生命狀態,就是失神。失神又稱無神,是精損氣虧神衰的表現。病至此,已屬重篤,預後不良。失神的表現是:精神萎靡,言語不清,或神昏諺語,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或卒倒而目閉口開;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呆板;目暗睛迷,蟬神呆滯;反應遲鈍,動作失靈,強迫體位;呼吸氣微或喘;周身大肉已脫。
在這裡,我們可以說到假神。那是一個人業報現身,即將現世報的時候。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假神是垂危患者出現的精神暫時好轉的假象,是臨科的預兆,並非佳兆。假神的表現是: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轉佳,目光轉亮,言語不休,想見親人;或病至語聲低微斷續,忽而響亮起來;或原來面色晦暗,突然顴赤如妝;或本來毫無食慾,忽然食慾增強。
假神與病情好轉的區別在於:假神的出現比較突然,其“好轉”與整個病情不相符,只是局部的和暫時的。由無神轉為有神,是整個病情的好轉,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假神之所以出現,是由於精氣衰竭已極,陰不斂陽,陽虛無所依附而外越,以致暴露出一時“好轉”的假象。這是陰陽即將離絕的危候,古人比做“殘燈復明”、“迴光反照”。
若是一個人被業力所困擾的時候,常常會展現出神氣不足的生命狀態。神氣不足是輕度失神的表現,與失神狀態只是程度上的區別。它介於有神和無神之間,常見於虛證患者,所以更為多見。神氣不足的臨床表現是:精神不振,健忘困倦,聲低懶言,怠惰乏力,動作遲緩等等。多屬心脾兩虧,或腎陽不足。
另外一種很有意思的業力現身,叫做神誌異常。神誌異常也是失神的一種表現,但與精氣衰竭的失神則有本質上的不同。一般包括煩躁不安,以及癲、狂、病等。這些都是由特殊的病機和發病規律所決定的,其失神表現並不一定意味著病情的嚴重性。在實際的案例中,常常是與生俱來業力,對於當事人產生靈障的糾纏,會用神誌異常方式,做外在的呈現。
當事人和業力膠著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煩燥不安的生命狀態。即指心中煩熱不安,手足躁擾不寧的症狀。煩與燥不同,煩為自覺症狀,如煩惱,燥為他覺症狀,如躁狂、躁動等。多與心經有火有關。可見於邪熱內鬱、痰火擾心、陰虛火旺等證。癲病表現為淡漠寡言,悶悶不樂,精神癡呆,喃喃自語,或哭笑無常,多由痰氣鬱結,阻蔽神明所致,亦有神不守舍,心脾兩虛者。
累世的業力,佔據當事人心智的時候,常常會有癲狂的狀態出現。狂病多表現為瘋狂怒罵,打人毀物,妄行不休,少臥不飢,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多因肝鬱化火,痰火上擾神明所致。癇病表現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後如常。多由肝風挾痰,上竄蒙蔽清竅,或屬痰火擾心,引動肝風。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作為一位醫師,面對患者,尤其是,當事人有先天業力疾病纏身的時候,醫者運用視覺,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的觀察,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對於傳統的中醫師而言,他們所受的訓練,叫做望診。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定義,對於一切可見征像,以及排出物等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狀態,稱為望診。
對於傳統的望診內容而言,主要包括:觀察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絡脈、皮膚、五官九竅等情況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質量等,現將望診分為整體望診、局部望診、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兒指紋等五項敘述。舌診和面部色診雖屬頭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內臟病變較為準確。實用價值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診、舌診兩項中醫獨特的傳統診法。
對於先天業力病的醫師而言,整體望診是一個很重要靈裡感應。簡單的來說,整體望診是通過觀察全身的神、色、形、態變化來了解疾病情況。其實,所有的診斷,都在於望神。望神就是觀察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即觀察人的精神狀態和機能狀態。更細緻的說下去,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業力,一定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命狀態,醫生所能看到他的表現,就是神。
神是生命活動的總稱,其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可以說神就是生命;狹義的神,乃指人的精神活動,可以說神就是精神。望神應包括這兩方面的內容。神是以精氣為物質基礎的一種機能,是五臟所生之外榮。望神可以了解五臟精氣的盛衰和病情輕重與預後。
望神應重點,那是在於觀察病人的精神、意識、面目表情、形體動作、反應能力等尤應重視眼神的變化。望神的內容包括得神、失神、假神,此外神氣不足、神誌異常等等也應屬於望神的內容。這是一個很準確地觀察法則,如果,這個人累世的業報是帶有祝福的。他的精神,是清楚炯炯有神的,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味道叫做,得神。
得神又稱有神,是精充氣足神旺的表現;在病中,則雖病而正氣未傷,是病輕的表現,預後良好。得神的表現是:神誌清楚,語言清晰,面色榮潤含蓄,表情豐富自然;目光明亮,精彩內含;反應靈敏,動作靈活,體態自如;呼吸平穩,肌肉不削。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眼神,以及舉手投足當中,散發說不出來的神清氣爽。
若是一個人累世累劫的業力沉重,所表現出來的生命狀態,就是失神。失神又稱無神,是精損氣虧神衰的表現。病至此,已屬重篤,預後不良。失神的表現是:精神萎靡,言語不清,或神昏諺語,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或卒倒而目閉口開;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呆板;目暗睛迷,蟬神呆滯;反應遲鈍,動作失靈,強迫體位;呼吸氣微或喘;周身大肉已脫。
在這裡,我們可以說到假神。那是一個人業報現身,即將現世報的時候。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假神是垂危患者出現的精神暫時好轉的假象,是臨科的預兆,並非佳兆。假神的表現是: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轉佳,目光轉亮,言語不休,想見親人;或病至語聲低微斷續,忽而響亮起來;或原來面色晦暗,突然顴赤如妝;或本來毫無食慾,忽然食慾增強。
假神與病情好轉的區別在於:假神的出現比較突然,其“好轉”與整個病情不相符,只是局部的和暫時的。由無神轉為有神,是整個病情的好轉,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假神之所以出現,是由於精氣衰竭已極,陰不斂陽,陽虛無所依附而外越,以致暴露出一時“好轉”的假象。這是陰陽即將離絕的危候,古人比做“殘燈復明”、“迴光反照”。
若是一個人被業力所困擾的時候,常常會展現出神氣不足的生命狀態。神氣不足是輕度失神的表現,與失神狀態只是程度上的區別。它介於有神和無神之間,常見於虛證患者,所以更為多見。神氣不足的臨床表現是:精神不振,健忘困倦,聲低懶言,怠惰乏力,動作遲緩等等。多屬心脾兩虧,或腎陽不足。
另外一種很有意思的業力現身,叫做神誌異常。神誌異常也是失神的一種表現,但與精氣衰竭的失神則有本質上的不同。一般包括煩躁不安,以及癲、狂、病等。這些都是由特殊的病機和發病規律所決定的,其失神表現並不一定意味著病情的嚴重性。在實際的案例中,常常是與生俱來業力,對於當事人產生靈障的糾纏,會用神誌異常方式,做外在的呈現。
當事人和業力膠著的時候,常常會出現煩燥不安的生命狀態。即指心中煩熱不安,手足躁擾不寧的症狀。煩與燥不同,煩為自覺症狀,如煩惱,燥為他覺症狀,如躁狂、躁動等。多與心經有火有關。可見於邪熱內鬱、痰火擾心、陰虛火旺等證。癲病表現為淡漠寡言,悶悶不樂,精神癡呆,喃喃自語,或哭笑無常,多由痰氣鬱結,阻蔽神明所致,亦有神不守舍,心脾兩虛者。
累世的業力,佔據當事人心智的時候,常常會有癲狂的狀態出現。狂病多表現為瘋狂怒罵,打人毀物,妄行不休,少臥不飢,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多因肝鬱化火,痰火上擾神明所致。癇病表現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後如常。多由肝風挾痰,上竄蒙蔽清竅,或屬痰火擾心,引動肝風。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