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中國古天文學模型系列之三 《素問•天元紀大論》宇宙觀
《素問•天元紀大論》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週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汪容, 1985)
其大意為:宇宙是遼闊的,其中充滿了化元之氣。五行之氣運轉一周,萬物開始生成。宇宙之氣布施於大地,控制著地球的環境變化。北斗九星明朗地高懸於北方上空,曰月五星周旋於地球周圍,從而產生各季節的陰陽變化,而物化也有了剛柔之分 (陈久金 & 郝葆华, 1990)。晝夜循環,寒暑往來,萬物生化,井然有序。可以看出,這段論述不但描述了宇宙的結構形態,還說明了宇宙結構形態 和 生 命 間 的關 系 (程宜山, 中国古代元气学说, 1986)。
其 中 ,” 九星懸朗 ,七曜 週旋”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九星和七曜的運動,突出了七曜與九星的不同 (陈洪, 2009) ,如《素問•五運行大論》曰“七曜緯虛,五行麗地”,七曜為“太虛”之“緯” (程宜山, 中国古代元气学说, 1986)九星為北斗九星,在北方上空高懸而明亮,終年不落,不同於七曜那樣環繞著地球“周旋”。
古人以北極星定北方,北極與大地的連線為天軸,其他星球圍繞天軸旋轉。古人將地球看 作 宇 宙 的 中 心 “ 地 為人之下 ,太虛之中者也” (孟景春,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2009)。這樣一來,北極星、七曜和其他星辰與地球構成了一定的空間結構:
以地球為宇宙中心,地球和極星連線為天軸,眾天體繞地球和天軸週旋。由於日月星辰運行不休,因而該宇宙空間結構會隨時間而發生變化,具有時空動態性特點《黃帝內經》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是我國古天文學常用的宇宙模型,為古天文學家製造渾儀,觀測天象的基礎。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其大意為:宇宙是遼闊的,其中充滿了化元之氣。五行之氣運轉一周,萬物開始生成。宇宙之氣布施於大地,控制著地球的環境變化。北斗九星明朗地高懸於北方上空,曰月五星周旋於地球周圍,從而產生各季節的陰陽變化,而物化也有了剛柔之分 (陈久金 & 郝葆华, 1990)。晝夜循環,寒暑往來,萬物生化,井然有序。可以看出,這段論述不但描述了宇宙的結構形態,還說明了宇宙結構形態 和 生 命 間 的關 系 (程宜山, 中国古代元气学说, 1986)。
其 中 ,” 九星懸朗 ,七曜 週旋”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九星和七曜的運動,突出了七曜與九星的不同 (陈洪, 2009) ,如《素問•五運行大論》曰“七曜緯虛,五行麗地”,七曜為“太虛”之“緯” (程宜山, 中国古代元气学说, 1986)九星為北斗九星,在北方上空高懸而明亮,終年不落,不同於七曜那樣環繞著地球“周旋”。
古人以北極星定北方,北極與大地的連線為天軸,其他星球圍繞天軸旋轉。古人將地球看 作 宇 宙 的 中 心 “ 地 為人之下 ,太虛之中者也” (孟景春,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2009)。這樣一來,北極星、七曜和其他星辰與地球構成了一定的空間結構:
以地球為宇宙中心,地球和極星連線為天軸,眾天體繞地球和天軸週旋。由於日月星辰運行不休,因而該宇宙空間結構會隨時間而發生變化,具有時空動態性特點《黃帝內經》的動態宇宙模型也是我國古天文學常用的宇宙模型,為古天文學家製造渾儀,觀測天象的基礎。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