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三才節點疾病的預測之二 五運六氣樞要明確節氣與地支的關係
中醫師 李秉信
眾所周知,十二地支是時空的尺度,可以用於表達年節氣,農曆的月份,日時辰和方位等等;當然,干支 亦合用於紀年。 雖然,劉溫舒在五天氣圖裡沒有明確 表示地支與年節氣的關係,但是,在劉氏的同著作中, 亦作有五運六氣樞要之圖,其中可見:在一年的節氣 里,夏至與地支午對應,冬至為地支子,春分地支卯, 而秋分地支酉。
五運六氣樞要之圖明確了節氣與地支的關係。 雖然劉氏的五天氣圖僅僅列出二十八星宿與 地支的關係而沒有說明二十八星宿與節氣的關係,但 是我們從五運六氣樞要之圖可以推斷出,如果五天氣 圖的地支與 一年的節氣相對應的話,那麼星宿-午就 是與節氣的夏至相對應,虛宿-子與冬至相對應,而 房宿-卯與春分相對應,和昴宿-酉與秋分相對應。
劉氏在同一書中的主氣之圖和四時氣候圖等等的十二地 支與農曆十二月相配亦與五運六氣樞要之圖相同。 事 實上,如果劉氏的五天氣圖星宿與夏至和虛宿與冬至 相對應是合理的話,其它的各宿與節氣的對應多不符 合邏輯推理。
二十八星宿分為四象四星區,代表古人想像的四種動物。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鬥(dǒu)、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
作為天球恆星星座的座標: 。紀時: 以日在宿,昏中星,昏見星或旦中 宿為標度,作為天球座標確定年24節氣或年十二 月或日時辰。 月亮運行:每日經過一宿,約28日一週期。 五行星運行:確定木火土金水運行的位置, 其中土星每年經過一宿,約28年為一週期。 與天幹地支相對應,表達時空,應用於陰陽術數。
在某時刻真地平座標的投影:以四象整體的形式,用象意義表達:東方青龍-春,南方朱雀-夏,西方白虎-秋,北方玄武-冬。 與天幹地支八卦相結合,表達在該時刻二十八宿的方位。二十八星宿與紫薇垣北斗北極星是河圖,四象與五行統一的古天文學基礎。
地球的地軸傾斜了23°26",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中國的農曆更精細地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天球黃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在 天球上的投影,也就是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 視運動的軌跡。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平面在天球上的投影。木火土金水五星與地球公轉大致在一個平面 上,所以五星都出現在黃道附近。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眾所周知,十二地支是時空的尺度,可以用於表達年節氣,農曆的月份,日時辰和方位等等;當然,干支 亦合用於紀年。 雖然,劉溫舒在五天氣圖裡沒有明確 表示地支與年節氣的關係,但是,在劉氏的同著作中, 亦作有五運六氣樞要之圖,其中可見:在一年的節氣 里,夏至與地支午對應,冬至為地支子,春分地支卯, 而秋分地支酉。
五運六氣樞要之圖明確了節氣與地支的關係。 雖然劉氏的五天氣圖僅僅列出二十八星宿與 地支的關係而沒有說明二十八星宿與節氣的關係,但 是我們從五運六氣樞要之圖可以推斷出,如果五天氣 圖的地支與 一年的節氣相對應的話,那麼星宿-午就 是與節氣的夏至相對應,虛宿-子與冬至相對應,而 房宿-卯與春分相對應,和昴宿-酉與秋分相對應。
劉氏在同一書中的主氣之圖和四時氣候圖等等的十二地 支與農曆十二月相配亦與五運六氣樞要之圖相同。 事 實上,如果劉氏的五天氣圖星宿與夏至和虛宿與冬至 相對應是合理的話,其它的各宿與節氣的對應多不符 合邏輯推理。
二十八星宿分為四象四星區,代表古人想像的四種動物。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鬥(dǒu)、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
作為天球恆星星座的座標: 。紀時: 以日在宿,昏中星,昏見星或旦中 宿為標度,作為天球座標確定年24節氣或年十二 月或日時辰。 月亮運行:每日經過一宿,約28日一週期。 五行星運行:確定木火土金水運行的位置, 其中土星每年經過一宿,約28年為一週期。 與天幹地支相對應,表達時空,應用於陰陽術數。
在某時刻真地平座標的投影:以四象整體的形式,用象意義表達:東方青龍-春,南方朱雀-夏,西方白虎-秋,北方玄武-冬。 與天幹地支八卦相結合,表達在該時刻二十八宿的方位。二十八星宿與紫薇垣北斗北極星是河圖,四象與五行統一的古天文學基礎。
地球的地軸傾斜了23°26",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中國的農曆更精細地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天球黃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在 天球上的投影,也就是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 視運動的軌跡。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平面在天球上的投影。木火土金水五星與地球公轉大致在一個平面 上,所以五星都出現在黃道附近。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