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上經心法提要之九 元亨利貞變易易簡交易
李秉信
子曰:「夫易, 何為者也?夫易, 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道, 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 以定天下之業, 以斷天下之疑。」
(孔子說:「易學究竟有何用處呢?這易經這部書, 是用以開發人類智慧, 成就萬事萬物, 包藏天下一切道理, 如此的一門學問。故聖人據此學理, 以融通天下人的心志, 以奠定天下人的事業, 並以之決斷天下一切的疑惑。」)
1。乾卦文言: 夫大人者,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 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2。易經是天人的哲学: 天地間萬事萬物存在發展的情形, 除了陰陽交變現象外, 事物與事物相互間, 還有一種微妙的關係---相生相剋之作用。所以,太極是事物存在的本体, 陰陽是事物發展的現象, 五行是調整事物存在發展的樞机。
3。 易傳:「立天之道, 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 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 曰仁與義。」易道以人為重, 故以仁義代陰陽。陰與陽合則生息旡窮, 剛與柔抱則周流不息, 仁與義結則浩氣磅礡, 聖賢可期。而剛柔、陰陽、仁義皆由兩儀而化, 兩儀本于太極, 太極源乎無極, 此即所謂立本, 如木之有根, 其茁必壯; 如水之有源, 其流必長。
4。 繫辭傳: 「易與天地準, 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學以天地自然之理象為準則, 故足以統貫天地間的道理圓融地包容在內, 而一本散萬殊, 萬殊歸於一本。
易:易有三義,變易(用)易簡,(相)不易。(體)乾坤 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易則易知。坤以(簡)能,簡則易徙。
袠音出囊。簡袠,含容,包涵。
晁氏:即宋之晁說之。
呂氏:即宋之呂祖謙,字本中,人稱東萊先生。
乾:宇宙萬物之本元,昨用發展,變化,自強不息。五行屬金,時間四月,為八純卦之一,為六十四卦之首。乃由藏惡顯現之始,即剛且健,剛則不撓,健則不息。
元:始,根,善之長,物之生,宏博,廣大,前進,勤勉,時為春天,春生,地屬東,五行屬木。
亨:通,順,無障礙,嘉之會,物之暢。時為夏,夏長。地屬南,五行屬火。
利:和諧有利。義之和,利則傾向實,時為秋,秋收。地屬西,五行屬金。
貞:正,堅固,實之成。時屬冬,冬藏,地屬北,五行屬水。
元亨利貞:為文王所作之卦辭,為乾卦之綱領,亦為六十四卦之綱領,為天地萬物資之以坐之四德,左圖表示其所代表之後天八卦之四正卦,四時,四方,五常。
六爻:用初爻,上爻,不用一爻,六爻,由初而上,顯示一事物由低漸高,由微而著之發展規律。
子曰:「夫易, 何為者也?夫易, 開物成務, 冒天下之道, 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 以定天下之業, 以斷天下之疑。」
(孔子說:「易學究竟有何用處呢?這易經這部書, 是用以開發人類智慧, 成就萬事萬物, 包藏天下一切道理, 如此的一門學問。故聖人據此學理, 以融通天下人的心志, 以奠定天下人的事業, 並以之決斷天下一切的疑惑。」)
1。乾卦文言: 夫大人者,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 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2。易經是天人的哲学: 天地間萬事萬物存在發展的情形, 除了陰陽交變現象外, 事物與事物相互間, 還有一種微妙的關係---相生相剋之作用。所以,太極是事物存在的本体, 陰陽是事物發展的現象, 五行是調整事物存在發展的樞机。
3。 易傳:「立天之道, 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 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 曰仁與義。」易道以人為重, 故以仁義代陰陽。陰與陽合則生息旡窮, 剛與柔抱則周流不息, 仁與義結則浩氣磅礡, 聖賢可期。而剛柔、陰陽、仁義皆由兩儀而化, 兩儀本于太極, 太極源乎無極, 此即所謂立本, 如木之有根, 其茁必壯; 如水之有源, 其流必長。
4。 繫辭傳: 「易與天地準, 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學以天地自然之理象為準則, 故足以統貫天地間的道理圓融地包容在內, 而一本散萬殊, 萬殊歸於一本。
易:易有三義,變易(用)易簡,(相)不易。(體)乾坤 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易則易知。坤以(簡)能,簡則易徙。
袠音出囊。簡袠,含容,包涵。
晁氏:即宋之晁說之。
呂氏:即宋之呂祖謙,字本中,人稱東萊先生。
乾:宇宙萬物之本元,昨用發展,變化,自強不息。五行屬金,時間四月,為八純卦之一,為六十四卦之首。乃由藏惡顯現之始,即剛且健,剛則不撓,健則不息。
元:始,根,善之長,物之生,宏博,廣大,前進,勤勉,時為春天,春生,地屬東,五行屬木。
亨:通,順,無障礙,嘉之會,物之暢。時為夏,夏長。地屬南,五行屬火。
利:和諧有利。義之和,利則傾向實,時為秋,秋收。地屬西,五行屬金。
貞:正,堅固,實之成。時屬冬,冬藏,地屬北,五行屬水。
元亨利貞:為文王所作之卦辭,為乾卦之綱領,亦為六十四卦之綱領,為天地萬物資之以坐之四德,左圖表示其所代表之後天八卦之四正卦,四時,四方,五常。
六爻:用初爻,上爻,不用一爻,六爻,由初而上,顯示一事物由低漸高,由微而著之發展規律。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