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五輸穴氣場節點模型系列之二 一氣流行出入節點
中醫師 李秉信
天地之間陰陽交感一氣流行,人體精神和生理功能的運作對應於天,從天人交感到天人合一,天人之氣的流動都是在節點。人體經氣陰陽交感一氣流行出入節點,就在五輸穴。這些特別的穴位是十二經分佈於肘膝以下的五個特定輸穴,簡稱五輸穴,就是井、榮、兪、經、合五個穴,因五輸穴各有其特定五行屬性,所以又有人將之稱爲五行穴。
它是古人用做氣血運行盛衰的比喩,因此每個穴位也就有其不同的作用。靈樞九鍼十二原篇說:「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爲井,所溜爲滎,所注爲腧,(靈樞本輸篇還有所過爲原),所行爲經,所入爲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
這這段文字的解釋,是說五藏(同臟)卽肝心脾肺腎,每經各有五穴(卽井、滎、兪、經、合)合計二十五個腳穴。(此外還應包括手厥陰心包經亦有五腧,實際六臟應有三十腧穴)六府(同腑)卽瞻、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每經各有六個腧穴(卽井、滎、兪、原、經、合),合計三十六穴(六臟没有原穴,以兪代原,因原穴與兪穴在五行中必爲同屬性) (杨维杰, 1993)
六府六藏之經脈相合,卽所謂之「經脈十二」。經脈之分支爲絡脈,每一經皆有一絡,足太陰脾另多一絡,加上任督脈之絡脈,卽所謂之「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卽指十二經脈與十五絡脈而言。其中的「氣」是從天地分流到人體的經氣。有些古代的醫家用血氣詮釋,血氣在體內流動不息,就如同江河一樣,而且也有支幹的分別及大小的不同,
靈樞經水篇曾說:「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而內屬於五臓六府。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速近各不同,五蔵六府之高下、小大、受穀之多少亦不等。J前面所說之:「所出爲井,所流爲滎,所注爲兪,所行爲經,所入爲合J就都在闡明此一意義。更具體的來說,把經氣的流動,像是流體力學的波動一樣,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波形,有波就有能量場。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天地之間陰陽交感一氣流行,人體精神和生理功能的運作對應於天,從天人交感到天人合一,天人之氣的流動都是在節點。人體經氣陰陽交感一氣流行出入節點,就在五輸穴。這些特別的穴位是十二經分佈於肘膝以下的五個特定輸穴,簡稱五輸穴,就是井、榮、兪、經、合五個穴,因五輸穴各有其特定五行屬性,所以又有人將之稱爲五行穴。
它是古人用做氣血運行盛衰的比喩,因此每個穴位也就有其不同的作用。靈樞九鍼十二原篇說:「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爲井,所溜爲滎,所注爲腧,(靈樞本輸篇還有所過爲原),所行爲經,所入爲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
這這段文字的解釋,是說五藏(同臟)卽肝心脾肺腎,每經各有五穴(卽井、滎、兪、經、合)合計二十五個腳穴。(此外還應包括手厥陰心包經亦有五腧,實際六臟應有三十腧穴)六府(同腑)卽瞻、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每經各有六個腧穴(卽井、滎、兪、原、經、合),合計三十六穴(六臟没有原穴,以兪代原,因原穴與兪穴在五行中必爲同屬性) (杨维杰, 1993)
六府六藏之經脈相合,卽所謂之「經脈十二」。經脈之分支爲絡脈,每一經皆有一絡,足太陰脾另多一絡,加上任督脈之絡脈,卽所謂之「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卽指十二經脈與十五絡脈而言。其中的「氣」是從天地分流到人體的經氣。有些古代的醫家用血氣詮釋,血氣在體內流動不息,就如同江河一樣,而且也有支幹的分別及大小的不同,
靈樞經水篇曾說:「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而內屬於五臓六府。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速近各不同,五蔵六府之高下、小大、受穀之多少亦不等。J前面所說之:「所出爲井,所流爲滎,所注爲兪,所行爲經,所入爲合J就都在闡明此一意義。更具體的來說,把經氣的流動,像是流體力學的波動一樣,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波形,有波就有能量場。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