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種子意識系列之十五 靈的出去和回來
李秉信
你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轉變。修行者試過了各式各樣法門的修煉,竭盡心力的安靜自己本來就不是安靜的意識。發現了,我們的思考還是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是很難駕馭的。在經過千辛萬苦地嘗試之後,走在「漸悟」修行路上的行者,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是,若是他的意識種子,只是局限在佛法上的體悟,那是不夠的。
更須藉著一個,不是來自他的力量,去做這樣的觸碰。把自己的種子意識,合在第一因裡,才有辦法進入到禪定及觀照的作用。人的意識太雜亂,就算是你曾經碰到過,你還是會跳出來。只有在不斷重複的練習中,建立心智「思考的紀律」。才能夠在不假思索地意有所指裡,碰到存在場的味道。許多的宗教,都有這樣的到達。
密宗中有「觀想」的法門,藉助超越時空,和佛陀在一起,甚或成為佛陀的樣子。其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句,看看坊間現在這麼多的上師,喃喃自語的念著咒語,裝模作樣,穿上煞有介事地袈裟,真的可以成佛嗎?與其說,在外表上,看起來像是佛陀的樣子。不如說是,密法的精義,是要和佛陀一樣德性,來逐漸的轉換自己的意識,或是在另外一個意識層次的高度來看自己。
密宗的修行法門,是在另外一個層次的定中,才有辦法進入這種合一的味道。不但可以接受道行深厚的本尊加持,更藉著觀想和本尊是一樣,在超越時空及橫跨意識層次,和本尊的意識「合一」中,逐漸改變了修行者的意識層次。本尊透過超越修行者意識層次的侷限下,將其定力迴向到修行者不安定的靈裡,逐步停止了修行者複雜的清醒意識作用。
清醒的意識經過適當的禪修鍛鍊,終於在禪定中,觀想中,加持下退讓了它的主導作用,人的意識在退讓以後,才能放棄執取。我們在禪定中清醒的意識退讓,使平常受壓抑,只能在夢中作用的潛意識,在禪定中啟動,造成了禪定中的修行者,顯現了不同的時空世界,而使清醒意識所顯現的世界則暫時消失,進入累世所修得的較高層界。
原始佛教中修習禪定的作用,是將心靈自身,口,意三種層次中解脫。以獲得心靈超越三界的自由。 釋迦牟尼建立了意識轉換的修行法門,也開啟了人類探討廣大意識的方法。而這樣的味道,,不是只發生在東方的智者,也發生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保羅。在近乎整本新約聖經保羅書信中,保羅翻來覆去只有那句話,求神憐憫我們。
保羅希望神憐憫我們什麼呢?就是把這條和主一樣的路,清楚的擺在我們面前,給我們知道這是惟一的路,沒有第二條。保羅不斷用著重複的話,懇求著我們的主。給我們看見,主在過去這幾年、這十年、這二十年,在我們身上所有的對付,都是為著這個,目的都在這裡。所以,沒有一個人能輕視主在我們身上所作的。願意主真是給我們看見,甚麼叫作外面的人被拆毀。
保羅的話是這麼的有智慧,外面的人如果不被拆毀,所有的都是在頭腦裡,都是在知識裡,那就沒有用。盼望主給我們一個徹底的對付。東方的聖者以及基督教世界裡的先知,都不約而同地展現出相同的到達。那就是,要讓神的靈接管著我們的靈,神的意識接管著我們的意識,才有可能真正的擺脫現狀。但是,這真的是一條簡單的路嗎?保羅在羅馬書裡,說的那麼悲情。
就是裡面的人非常熱切,裡面要喊,但是說不出來,說了半天好像是兜圈子。裡面越急,外面越冷,一直要說,說不出來。那是我們內心的靈,渴望著被主的靈接管,卻是不得其門而入。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裡面人的道路,都被外面的人所阻擋了。新約聖經裡,一而再再而三所說的罪人,說的就是,阻擋裡面人出來的外面人。
這樣的形容是如此的貼切,裡面的人看見罪人,裡面巴不得哭一場,但是哭不出來。我們常常看到這些令人感動的場景,剛剛信主的弟兄姊妹,上了講台要做見證。裡面有一個迫切的心,上講臺的時候要喊出來,但是外面不知道說到那裡去了。這種情,使我們感覺痛苦。這也是因為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裡面的人就不能出來。外面的殼子還在身上,外面不聽裡面的指揮。
裡面哭了,外面不哭;裡面難受,外面不難受;裡面充滿了意思,外面的思想不給你傳出去。裡面有感覺而衝不出去,靈沒有辦法衝過外面的殼子。這些情形,乃是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時的情形:或者是靈不動,外面的人動;或者是靈動,外面的人把靈攔阻了。所以,外面的人的破碎乃是每一個學習事奉神的人的第一個功課。
每一個事奉神的人基本的學習,就是要叫裡面的人,能彀通過外面的人而出來。這是一條和主合一的唯一道路。每一個真實被神用的人,乃是外面的思想不單獨行動,外面的情感不單獨行動,而是裡面的要出來的時候,外面能讓牠出來,靈能從外面的人衝出來達到人身上。這一點我們如果沒有學會,我們在工作上的功效就有限得很。
盼望神把我們帶到外面的人被破碎的地步,盼望神指引我們一條路,使我們知道怎樣能彀在主面前成為一個破碎的人。一個人一被主破碎,自然而然再沒有表演的事了。外面很熱鬧,裡面不動,這樣的事沒有了。是裡面有感覺,裡面有話,外面就作。也絕沒有裡面要哭,外面不哭的事;絕沒有裡面有意思,外面在那裡繞圈子,一直說不出來的事。
思想的貧窮不會發生,兩句話能說出來的,不必用二十句話來說。思想會幫靈的忙,思想不會擋住靈。情感也是一個很硬的殼子,許多人要喜樂不能喜樂,要哭不能哭,外面的人不聽他的話。主如果藉著聖靈的管治或者光照,把我們外面的人重重的擊打一下,我們感覺喜樂就能喜樂得出來,我們感覺憂傷就能憂傷得出來,我們裡面的靈就能很自由的出來,一點不受攔阻。
外面的人的破碎,使靈能自由的出來。靈自由的出來,不只在工作上有用處,也在我們個人的生活上有用處。靈如果能出來,我們就能繼續不斷的與神同在。靈如果能出來,我們就自然而然會摸著聖經裡面默示的靈。靈如果能出來,我們也就自然而然能用我們的靈來接受啟示。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點,在一個你不知道的當下,你竟然被接管了。
在你的靈被接管的那一刻,你已經不再是你,只是一件被使用的器皿。使用器皿的灵,會用著你的身體,源源不斷地流出神的智慧。靈如果能出來,就自然而然當我們作見證的時候,或者傳說神話語的時候,用神的話來服事人的時候,就是作話語的執事的時候,我們就有能力用我們的靈將神的話送出去。
還不只,如果靈能出來,自然而然我們能用我們的靈去摸別人的靈。一個人來到我們面前說話的時候,我們的靈能把他測量出來,他是甚麼種的人,他是甚麼種的態度,他是甚麼種的基督徒,他的需要是甚麼。我們的靈能摸著他的靈。我們的靈如果是自由的、釋放的,就自然而然別人也很容易摸著我們的靈,我們的靈很容易給人摸著。
有的人,我們只能遇見他的思想,只能遇見他的情感,只能遇見他的意志,卻摸不著他的靈。有的人,我們和他談三個鐘頭,我們是基督徒,他也是基督徒,但是摸不著他。他外面的殼子很厚,別人沒有法子摸著他裡面的情形。
外面的人的破碎,能使靈流露,能使人敞開。我們的靈敞開,就容易出去與回來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你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轉變。修行者試過了各式各樣法門的修煉,竭盡心力的安靜自己本來就不是安靜的意識。發現了,我們的思考還是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是很難駕馭的。在經過千辛萬苦地嘗試之後,走在「漸悟」修行路上的行者,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是,若是他的意識種子,只是局限在佛法上的體悟,那是不夠的。
更須藉著一個,不是來自他的力量,去做這樣的觸碰。把自己的種子意識,合在第一因裡,才有辦法進入到禪定及觀照的作用。人的意識太雜亂,就算是你曾經碰到過,你還是會跳出來。只有在不斷重複的練習中,建立心智「思考的紀律」。才能夠在不假思索地意有所指裡,碰到存在場的味道。許多的宗教,都有這樣的到達。
密宗中有「觀想」的法門,藉助超越時空,和佛陀在一起,甚或成為佛陀的樣子。其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句,看看坊間現在這麼多的上師,喃喃自語的念著咒語,裝模作樣,穿上煞有介事地袈裟,真的可以成佛嗎?與其說,在外表上,看起來像是佛陀的樣子。不如說是,密法的精義,是要和佛陀一樣德性,來逐漸的轉換自己的意識,或是在另外一個意識層次的高度來看自己。
密宗的修行法門,是在另外一個層次的定中,才有辦法進入這種合一的味道。不但可以接受道行深厚的本尊加持,更藉著觀想和本尊是一樣,在超越時空及橫跨意識層次,和本尊的意識「合一」中,逐漸改變了修行者的意識層次。本尊透過超越修行者意識層次的侷限下,將其定力迴向到修行者不安定的靈裡,逐步停止了修行者複雜的清醒意識作用。
清醒的意識經過適當的禪修鍛鍊,終於在禪定中,觀想中,加持下退讓了它的主導作用,人的意識在退讓以後,才能放棄執取。我們在禪定中清醒的意識退讓,使平常受壓抑,只能在夢中作用的潛意識,在禪定中啟動,造成了禪定中的修行者,顯現了不同的時空世界,而使清醒意識所顯現的世界則暫時消失,進入累世所修得的較高層界。
原始佛教中修習禪定的作用,是將心靈自身,口,意三種層次中解脫。以獲得心靈超越三界的自由。 釋迦牟尼建立了意識轉換的修行法門,也開啟了人類探討廣大意識的方法。而這樣的味道,,不是只發生在東方的智者,也發生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保羅。在近乎整本新約聖經保羅書信中,保羅翻來覆去只有那句話,求神憐憫我們。
保羅希望神憐憫我們什麼呢?就是把這條和主一樣的路,清楚的擺在我們面前,給我們知道這是惟一的路,沒有第二條。保羅不斷用著重複的話,懇求著我們的主。給我們看見,主在過去這幾年、這十年、這二十年,在我們身上所有的對付,都是為著這個,目的都在這裡。所以,沒有一個人能輕視主在我們身上所作的。願意主真是給我們看見,甚麼叫作外面的人被拆毀。
保羅的話是這麼的有智慧,外面的人如果不被拆毀,所有的都是在頭腦裡,都是在知識裡,那就沒有用。盼望主給我們一個徹底的對付。東方的聖者以及基督教世界裡的先知,都不約而同地展現出相同的到達。那就是,要讓神的靈接管著我們的靈,神的意識接管著我們的意識,才有可能真正的擺脫現狀。但是,這真的是一條簡單的路嗎?保羅在羅馬書裡,說的那麼悲情。
就是裡面的人非常熱切,裡面要喊,但是說不出來,說了半天好像是兜圈子。裡面越急,外面越冷,一直要說,說不出來。那是我們內心的靈,渴望著被主的靈接管,卻是不得其門而入。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裡面人的道路,都被外面的人所阻擋了。新約聖經裡,一而再再而三所說的罪人,說的就是,阻擋裡面人出來的外面人。
這樣的形容是如此的貼切,裡面的人看見罪人,裡面巴不得哭一場,但是哭不出來。我們常常看到這些令人感動的場景,剛剛信主的弟兄姊妹,上了講台要做見證。裡面有一個迫切的心,上講臺的時候要喊出來,但是外面不知道說到那裡去了。這種情,使我們感覺痛苦。這也是因為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裡面的人就不能出來。外面的殼子還在身上,外面不聽裡面的指揮。
裡面哭了,外面不哭;裡面難受,外面不難受;裡面充滿了意思,外面的思想不給你傳出去。裡面有感覺而衝不出去,靈沒有辦法衝過外面的殼子。這些情形,乃是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時的情形:或者是靈不動,外面的人動;或者是靈動,外面的人把靈攔阻了。所以,外面的人的破碎乃是每一個學習事奉神的人的第一個功課。
每一個事奉神的人基本的學習,就是要叫裡面的人,能彀通過外面的人而出來。這是一條和主合一的唯一道路。每一個真實被神用的人,乃是外面的思想不單獨行動,外面的情感不單獨行動,而是裡面的要出來的時候,外面能讓牠出來,靈能從外面的人衝出來達到人身上。這一點我們如果沒有學會,我們在工作上的功效就有限得很。
盼望神把我們帶到外面的人被破碎的地步,盼望神指引我們一條路,使我們知道怎樣能彀在主面前成為一個破碎的人。一個人一被主破碎,自然而然再沒有表演的事了。外面很熱鬧,裡面不動,這樣的事沒有了。是裡面有感覺,裡面有話,外面就作。也絕沒有裡面要哭,外面不哭的事;絕沒有裡面有意思,外面在那裡繞圈子,一直說不出來的事。
思想的貧窮不會發生,兩句話能說出來的,不必用二十句話來說。思想會幫靈的忙,思想不會擋住靈。情感也是一個很硬的殼子,許多人要喜樂不能喜樂,要哭不能哭,外面的人不聽他的話。主如果藉著聖靈的管治或者光照,把我們外面的人重重的擊打一下,我們感覺喜樂就能喜樂得出來,我們感覺憂傷就能憂傷得出來,我們裡面的靈就能很自由的出來,一點不受攔阻。
外面的人的破碎,使靈能自由的出來。靈自由的出來,不只在工作上有用處,也在我們個人的生活上有用處。靈如果能出來,我們就能繼續不斷的與神同在。靈如果能出來,我們就自然而然會摸著聖經裡面默示的靈。靈如果能出來,我們也就自然而然能用我們的靈來接受啟示。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點,在一個你不知道的當下,你竟然被接管了。
在你的靈被接管的那一刻,你已經不再是你,只是一件被使用的器皿。使用器皿的灵,會用著你的身體,源源不斷地流出神的智慧。靈如果能出來,就自然而然當我們作見證的時候,或者傳說神話語的時候,用神的話來服事人的時候,就是作話語的執事的時候,我們就有能力用我們的靈將神的話送出去。
還不只,如果靈能出來,自然而然我們能用我們的靈去摸別人的靈。一個人來到我們面前說話的時候,我們的靈能把他測量出來,他是甚麼種的人,他是甚麼種的態度,他是甚麼種的基督徒,他的需要是甚麼。我們的靈能摸著他的靈。我們的靈如果是自由的、釋放的,就自然而然別人也很容易摸著我們的靈,我們的靈很容易給人摸著。
有的人,我們只能遇見他的思想,只能遇見他的情感,只能遇見他的意志,卻摸不著他的靈。有的人,我們和他談三個鐘頭,我們是基督徒,他也是基督徒,但是摸不著他。他外面的殼子很厚,別人沒有法子摸著他裡面的情形。
外面的人的破碎,能使靈流露,能使人敞開。我們的靈敞開,就容易出去與回來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