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醫法辨業論治系列之二十 系統發業不離五行業因
李秉信
中國人的因果觀念, 非常實際的用在,五行學說裡,辨業論治診斷原則。 也就是說,所有的疾病, 呈現出來的症狀,都只是一個結果。 會產生這個疾病的原因, 是有奧秘的。 用很簡單的觀念來講, 病因的發生,都是來自於一個系統的業力。 至於這個系統,可以大到天人地三才, 也可以小到, 局限到只有我們的身體而已。 這是一個突破性的思考方式, 所有的疾病,或者是人生的不順遂,都是來自於系統的業力。 而這個力量,會成為滋生繁衍的動力。
根據這樣的原則, 發展出許多,中醫基礎理論具體的例子。我們通過常用治法,來理解它。在這個原則指導下,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制定了因果的治療方法。因果連環相生的關係,被具體應用在五行學說,發展出許多,治療疾病的原則。 用調整病因的方式, 可以未雨綢繆調整臟腑關係。在病情還沒有蔓延之前,就加以治療。 和西方醫學治療病果的觀念, 是有具體思想上的差距。以下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因果關係,實際應用在中醫診斷上的學說。
這幾個方法,目前在臨床上常用。大家琅琅上口, 普遍應用在,腎陰虛頭痛滋水涵木法,就是一個用因果來治病的方式。什麼叫做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是滋養腎陰,以養肝陰方法, 來緩解肝陽上亢的頭痛。它的適應證是: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乃至肝陽上亢的證候。臨床表現為,眩暈,五心煩熱,腰酸膝軟等等。這些證狀,做一般了解就可以了,將來在學習系統業力《診斷學》的時候,再進一步去了解他治療的具體方法。
這裡我們看到它的適應證,是腎陰不足, 在病因關係上, 一定會導致肝陰不足,乃至肝陽上亢這樣的證候。腎屬水,肝屬木,說腎陰不足,導致肝陰不足,就是用五行的話說叫「水不生木」。根據這個原理所確定治法,中醫學給它確定一個術語,叫「滋水涵木法」。 不論是在針灸處方上的湧泉和陰谷, 或者是方劑所開的天麻勾藤飲,都藉補腎來抑利肝陽上亢。 從命理哲學的角度, 或者是系統業力的觀點而言,都是在因上調整果。
下一個學說,我們可以用益火補土法,來對中醫診斷學上的因果關係, 有更深刻的體會。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按照五行學說,心屬火,脾屬土,益火補土法的本義,是指補心火而益脾土。這在歷代的文獻說得非常清楚,比如,「人參歸脾湯」用五行學說來解釋,它就是益火補土法的一個代表方劑。過去的方書有專門用五行學說來解釋的,看看古人如何利用五行學說,來闡述方劑的結構。 而在這些方劑用藥的精神後面, 是中國人傳統因果的概念。
引申意義,也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益火補土是指補腎火,補命門,益脾土。益火補土是指溫腎陽,而補脾陽的一個方法,它的適應證是,腎陽不足而脾陽不足的證候。或者是脾腎陽虛的證候,它既有腎虛的表現,又有陽虛外寒的表現,又有脾虛的表現。那為什麼,我們現在臨床通用的、學術界一般認為使用益火補土,用這樣來定義呢?這樣的意義呢?這個意義源於命門學說。中醫臟象學說,非常有意思的一個部分,是在講命門學說。
自從命門學說形成以後,強調命門含有真陰、真水、真陽、真火。我們今天認為,命門的水火與腎陽、腎陰同義,只不過是強調它在生命之中的重要作用而已。根據這個學說,它的基本原理是說,命門之火為人體臟腑伏火的根本。換言之,腎陽為人身諸陽之本,命水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這是一。 命門學說原理,就是在中醫,有句最經典的判斷,叫做「久病必窮腎」。說任何疾病,不論是從哪一臟開始,五臟系統的疾病,最終都要歸結到腎。
基於上述,那麼現在認為補火生土,強調的是補腎陽而溫脾土,因此,我們現在臨床所習用的益火補土法。實際上把它換個說法,就是補腎陽而溫脾陽,實際是溫補脾腎。 把人體基本的根源給調養好了, 自然就可以增加免疫系統的喚醒能力。這在臨床應用的時候,可以單獨補腎,補腎就可以補脾。 如果這個根本,有缺陷的時候。在脾陽虛,也必須是在中期以後到末期,那麼必然要累及到腎,而轉變成腎陽虛。 這個就是在中國人因果理論上常講的,果會連累到因。
在這個時候, 按照命理哲學因果的觀念,可以單獨滋腎陽,也可以脾腎雙補,達到益火補土的作用。這就是用兩種學說,來解釋益火補土法。這並不等於中醫學的概念是歧義的,而是把五行學說的因果觀念,發揮到最極致。同樣一個術語,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定義,可以出現不同的定義。用補心火而益脾土,臨床也非常習用,這是它的本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用五行學說來陳述中醫學, 又順理成章地講到,臟腑之間的關係,又出現了命門學說,強調命門在人體的重要作用。
換句話說,強調腎在五臟系統的作用,根據這個學說,那就是益火補土的本義。 根據這樣的觀念,又發展了培土生金法。是補脾益氣,而補益肺氣的方法,適用於脾肺氣虛的證候。脾屬土,肺屬金,培土生金,調整脾肺之間的關係,按照相生關係來調節它,這個也是臨床非常習用的。比如,肺炎,肺久病咳嗽。西醫的肺炎,有的人大便溏薄,越大便溏薄,它咳喘越厲害。那麼有經驗的醫生不治咳,而治瀉。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瀉子則喘。
這在古書上,臨床醫案上,比比皆是,這也是我們經常臨床常用的方法。當用這種方法來治療的時候,把它抽象出來。那就是,頭腦裡,反應出來是用五行相生的規律,調整脾和肺之間的關係。我們把它的方法歸納起來,那就叫培土生金。用臟腑的話說,那就是補脾益肺。就是說,補脾益肺和培土生金同義,一個是從五行的概念來說的,一個是從臟腑的概念來說的。 金水相生法,這個也是雖然現在常用,也是理解起來難度比較大的。
金水相生法是肺腎陰液,共同來補益的一種方法。不是說金能生水,不是補肺陰而生腎陰。所以,我們定義金水相生法,是滋補肺腎陰液,而治療肺腎陰虛證候的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是肺腎陰虛,或者是肺陰虛的末期、中後期,就是肺陰虛證,必須是中期以後。或者是肺腎陰虛,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用金水相生的方法,這是它的本義。從以上幾個,五行環環相扣的例子, 表面上看起來是五行的相生, 在實際上它是一種因果業力的呈現。
許多臨床的中醫師, 常常會深刻的感嘆到。想要成為一個,治病於未發之前的醫家, 除了會診斷疾病之外,必須要能夠了悟因果,看透病人的系統業力所在,才能夠在病人疾病發業的時候, 喚醒病人的免疫系統,自成一家之言。
中國人的因果觀念, 非常實際的用在,五行學說裡,辨業論治診斷原則。 也就是說,所有的疾病, 呈現出來的症狀,都只是一個結果。 會產生這個疾病的原因, 是有奧秘的。 用很簡單的觀念來講, 病因的發生,都是來自於一個系統的業力。 至於這個系統,可以大到天人地三才, 也可以小到, 局限到只有我們的身體而已。 這是一個突破性的思考方式, 所有的疾病,或者是人生的不順遂,都是來自於系統的業力。 而這個力量,會成為滋生繁衍的動力。
根據這樣的原則, 發展出許多,中醫基礎理論具體的例子。我們通過常用治法,來理解它。在這個原則指導下,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制定了因果的治療方法。因果連環相生的關係,被具體應用在五行學說,發展出許多,治療疾病的原則。 用調整病因的方式, 可以未雨綢繆調整臟腑關係。在病情還沒有蔓延之前,就加以治療。 和西方醫學治療病果的觀念, 是有具體思想上的差距。以下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因果關係,實際應用在中醫診斷上的學說。
這幾個方法,目前在臨床上常用。大家琅琅上口, 普遍應用在,腎陰虛頭痛滋水涵木法,就是一個用因果來治病的方式。什麼叫做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是滋養腎陰,以養肝陰方法, 來緩解肝陽上亢的頭痛。它的適應證是: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乃至肝陽上亢的證候。臨床表現為,眩暈,五心煩熱,腰酸膝軟等等。這些證狀,做一般了解就可以了,將來在學習系統業力《診斷學》的時候,再進一步去了解他治療的具體方法。
這裡我們看到它的適應證,是腎陰不足, 在病因關係上, 一定會導致肝陰不足,乃至肝陽上亢這樣的證候。腎屬水,肝屬木,說腎陰不足,導致肝陰不足,就是用五行的話說叫「水不生木」。根據這個原理所確定治法,中醫學給它確定一個術語,叫「滋水涵木法」。 不論是在針灸處方上的湧泉和陰谷, 或者是方劑所開的天麻勾藤飲,都藉補腎來抑利肝陽上亢。 從命理哲學的角度, 或者是系統業力的觀點而言,都是在因上調整果。
下一個學說,我們可以用益火補土法,來對中醫診斷學上的因果關係, 有更深刻的體會。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按照五行學說,心屬火,脾屬土,益火補土法的本義,是指補心火而益脾土。這在歷代的文獻說得非常清楚,比如,「人參歸脾湯」用五行學說來解釋,它就是益火補土法的一個代表方劑。過去的方書有專門用五行學說來解釋的,看看古人如何利用五行學說,來闡述方劑的結構。 而在這些方劑用藥的精神後面, 是中國人傳統因果的概念。
引申意義,也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益火補土是指補腎火,補命門,益脾土。益火補土是指溫腎陽,而補脾陽的一個方法,它的適應證是,腎陽不足而脾陽不足的證候。或者是脾腎陽虛的證候,它既有腎虛的表現,又有陽虛外寒的表現,又有脾虛的表現。那為什麼,我們現在臨床通用的、學術界一般認為使用益火補土,用這樣來定義呢?這樣的意義呢?這個意義源於命門學說。中醫臟象學說,非常有意思的一個部分,是在講命門學說。
自從命門學說形成以後,強調命門含有真陰、真水、真陽、真火。我們今天認為,命門的水火與腎陽、腎陰同義,只不過是強調它在生命之中的重要作用而已。根據這個學說,它的基本原理是說,命門之火為人體臟腑伏火的根本。換言之,腎陽為人身諸陽之本,命水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這是一。 命門學說原理,就是在中醫,有句最經典的判斷,叫做「久病必窮腎」。說任何疾病,不論是從哪一臟開始,五臟系統的疾病,最終都要歸結到腎。
基於上述,那麼現在認為補火生土,強調的是補腎陽而溫脾土,因此,我們現在臨床所習用的益火補土法。實際上把它換個說法,就是補腎陽而溫脾陽,實際是溫補脾腎。 把人體基本的根源給調養好了, 自然就可以增加免疫系統的喚醒能力。這在臨床應用的時候,可以單獨補腎,補腎就可以補脾。 如果這個根本,有缺陷的時候。在脾陽虛,也必須是在中期以後到末期,那麼必然要累及到腎,而轉變成腎陽虛。 這個就是在中國人因果理論上常講的,果會連累到因。
在這個時候, 按照命理哲學因果的觀念,可以單獨滋腎陽,也可以脾腎雙補,達到益火補土的作用。這就是用兩種學說,來解釋益火補土法。這並不等於中醫學的概念是歧義的,而是把五行學說的因果觀念,發揮到最極致。同樣一個術語,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定義,可以出現不同的定義。用補心火而益脾土,臨床也非常習用,這是它的本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用五行學說來陳述中醫學, 又順理成章地講到,臟腑之間的關係,又出現了命門學說,強調命門在人體的重要作用。
換句話說,強調腎在五臟系統的作用,根據這個學說,那就是益火補土的本義。 根據這樣的觀念,又發展了培土生金法。是補脾益氣,而補益肺氣的方法,適用於脾肺氣虛的證候。脾屬土,肺屬金,培土生金,調整脾肺之間的關係,按照相生關係來調節它,這個也是臨床非常習用的。比如,肺炎,肺久病咳嗽。西醫的肺炎,有的人大便溏薄,越大便溏薄,它咳喘越厲害。那麼有經驗的醫生不治咳,而治瀉。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瀉子則喘。
這在古書上,臨床醫案上,比比皆是,這也是我們經常臨床常用的方法。當用這種方法來治療的時候,把它抽象出來。那就是,頭腦裡,反應出來是用五行相生的規律,調整脾和肺之間的關係。我們把它的方法歸納起來,那就叫培土生金。用臟腑的話說,那就是補脾益肺。就是說,補脾益肺和培土生金同義,一個是從五行的概念來說的,一個是從臟腑的概念來說的。 金水相生法,這個也是雖然現在常用,也是理解起來難度比較大的。
金水相生法是肺腎陰液,共同來補益的一種方法。不是說金能生水,不是補肺陰而生腎陰。所以,我們定義金水相生法,是滋補肺腎陰液,而治療肺腎陰虛證候的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是肺腎陰虛,或者是肺陰虛的末期、中後期,就是肺陰虛證,必須是中期以後。或者是肺腎陰虛,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用金水相生的方法,這是它的本義。從以上幾個,五行環環相扣的例子, 表面上看起來是五行的相生, 在實際上它是一種因果業力的呈現。
許多臨床的中醫師, 常常會深刻的感嘆到。想要成為一個,治病於未發之前的醫家, 除了會診斷疾病之外,必須要能夠了悟因果,看透病人的系統業力所在,才能夠在病人疾病發業的時候, 喚醒病人的免疫系統,自成一家之言。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